读《名人传》有感

时间:2023-12-14 10:25: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优秀]读《名人传》有感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名人传》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名人传》有感1

  20世纪初,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1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19世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

  贝多芬,一个表面如此狂傲的人,却有着人所不知的一面。作为一个音乐家最重要的听觉损坏了,他不敢向人们表现这一点,使人知道他的.弱点,只好离群索居。是的,贝多芬没有朋友。他的音乐与当时时尚格格不入。他独自同命运苦苦抗争,却无法挽回命运。直到最后,他渴望死亡。

  一位天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使他这位追求完美的雕塑家筋疲力尽,而精神的软弱却带来屈辱和悔恨。然而他在权贵面前显得十分胆小,而自己又偏偏瞧不起畏惧权贵的人。有时他服从,毕恭毕敬回复蛮横无理的人的信,有时又奋起抗争,傲慢地讲话,然而最终的结果只是退让……

  品格的沦丧。他竟逃离职守。

  他为自己的胆怯而感到羞耻,甚至厌恶自己。

  俄罗斯19世纪的作家托尔斯泰,他似乎比前两个人要幸运得多,他很早就拥有了金钱、地位和荣誉。在文学上,他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拥有的,几乎是人类期望的一切……然而这些并未满足他的心灵。尽管他生活极其简朴,他还是为不劳而获而感到羞耻。家庭,是精神的归宿,却成了托尔斯泰的困扰。直到有一天,疯狂的绝望驱使他走上真正离家的道路,他一边彷徨一边奔走,去叩一所修道院的门,然后重新上路,终于在途中一病不起,死在陌生的小城里。

  痛苦是有意的,因为至少痛苦是我们没有作恶。在痛苦的烈焰中,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自身化为灰烬,同时也有被烈焰锤炼,成为贵重的黄金。

  生命是痛苦的,不,生命就是痛苦。这彻骨的疼痛未必使人洞悉一切。对不能跨越水流的灵魂,无法解脱痛苦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精神食粮?!只不过……他们先从人世的快乐中死去……因为这是一场悲剧。

  悲惨命运不知降临于普通人,它同样降临在伟人身上,享有盛名并不能使他们免除痛苦的考验。我们应该在痛苦中,学会怎么坚持,学会怎么蜕变。

  为生活奔忙、担忧和不由自主的人,以及那些原因各异生活在悲惨境遇中的人,情勿忘记时常来靠在这些伟人身上休息片刻,回忆高尚的情操,超越平庸和狭隘,增加忍受痛的力量。

读《名人传》有感2

  同学们:你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吗?你想成为中国的栋梁之材吗?你想成为一个名人吗?如果想,那就赶紧读书吧!因为少年正是立志时,少年正是读书时。但茫茫书海,鱼龙混杂,读什么书好呢?在这里,我要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它就是法国进步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的伟大作品——《名人传》。

  罗曼·罗兰在这本书里主要写了三位主人公:一个是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另外一个是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他们所处的地域不同,但是他们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中,为了寻求真理和正义,为了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之作,都献出了毕生的精力。贝多芬用痛苦谱写的与命运抗争的乐曲,米开朗基罗用一生的血泪创作的不朽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中描写的千万个生命的渺小与伟大,都给我们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食粮。

  面对人生的劫难和世间的悲痛,他们从来没有一丝的惶恐和颤抖,他们从来不讳言痛苦,而事实上他们的痛苦在常人看来却是难以想象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着超过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因此,他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特莱莎奏鸣曲》、《命运交响曲》、歌剧《费德里奥》……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他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米开朗基罗从小迷恋绘画,在学校里总是画素描,为此他经常遭受家人的毒打,因为他的父亲认为从事艺术是可耻的。他坚持自己的选择,后来进入雕塑学校。当时的意大利正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在崇尚希腊古典文化的风气下,他潜心学习模仿古希腊艺术,这对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米开朗基罗有狂热、骄傲、神经质的气息,易于沉溺在一切盲目的信仰中,受到一切宗教和社会的狂潮鼓动。他说过:“好的画,接近神儿和神结合……它只是神的完美的抄本,神的画笔的阴影,神的音乐,神的旋律……因此,一个画家成为伟大与巧妙的大师还是不够。我想他的生活应当是纯洁的、神圣的,是神明的精神得以统治他的思想……”他将神与画融会在一起,可见他对神的崇敬和对宗教的虔诚。

  列夫·托尔斯泰与前两篇所述的人物完全不同。他的家族是非常高贵和古老的家族,地位优越,童年时期的托尔斯泰衣食无忧,既不需要依附任何人,也不必像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那样终日劳碌。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与残疾的贝多芬截然不同。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作品甚至远漂到法国出版,几乎没有经历过艰难的求学历程就获得成功。然而,如果他就这样听任命运的安排,他也只能是一个有名的作家而已。可贵的是,列夫·托尔斯泰看到了贫民的清苦生活和坎坷的.悲惨遭遇,反倒为自己的安逸的生活感到愧疚。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又有东正教的教籍,他因批判教会的教条和迷信被开除了教籍;他甚至对《现代人》杂志的文友屠格涅夫进行批评,他不能谅解这些艺术家生活堕落却大谈仁义道德……托尔斯泰为人类的奋斗使他有了许多烦恼,但他依然敢于挑战权威,甚至不把沙皇放在眼里,他心中的真理是无论谁也无法动摇的,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但是,人无完人,托尔斯泰也隐藏着落后、局限的思想,他把科学的发展批判得一无是处,把有利于人类进步的研究称之为“无聊之举”,他沉迷于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使他的举动常常有些偏激。因而,列夫·托尔斯泰有些“井底之蛙”的味道。尽管这样,托尔斯泰所做的一切都是想完善俄国社会,他甚至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想使社会变成人人信奉上帝、重视德育的大同世界。所以列宁这样评价列夫·托尔斯泰,称他的作品“反映了俄国革命的某些本质”,但又说他是有点“傻头傻脑的地主”。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训: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由此,我也知道了什么叫英雄。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长期战胜身体与精神的折磨使他们精神伟大。罗曼·罗兰把英雄的首席赋予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正是缘于他对时代的深刻批判和对英雄的独特见解。

  同学们,你想成为英雄吗?那就打开《名人传》吧!它会为你开启心灵的窗户,让你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

读《名人传》有感3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的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章“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的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传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的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 “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逼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名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乾,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球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 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读《名人传》有感4

  阅读了罗曼 · 罗兰的《名人传》,我深有感触。罗曼 · 罗兰是 20 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

  《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 ! 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精神 —— 永不向命运屈服!

  作为 21 世纪的一名小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 “ 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 ” 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读《名人传》有感5

  前几天我读了《名人传》,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应该是贝多芬。“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这些人们,冲破了肉身的束缚,而他们坚毅的品格,如天上永恒的星斗,指引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勇向前。

  骄傲坚强是我对你的第一印象。

  骄傲,既使世界为他的`人生打开的是一扇灰色的窗户,他依旧将五彩的欢乐带給了这个世界。他的一生很苦,也很累,但他如此骄傲,骄傲的不需要人们的怜悯,他是一个强者,傲然面对生活的挑战。

  因为坚强,所以成功。在面对一次一次的失败时,他坚强忍耐。耳聋是上帝为他关上的最残忍的一扇门,但他坚强面对。尽管,此时他已经伤痕累累,濒临心力交瘁。不仅如此爱人的几度背离,朋友的疏远,众人的不解的目光……这一切,对于敏感而骄傲的贝多芬来说,可能都是一柄闪着寒光的冰冷的剑,每一道都有可能在他的心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终是离去了吧!在一个寒冷的雪夜,带着一身的伤里去了,若有来世,不知你愿平庸而幸福,还是杰出却孤寂。恍然之中,我仿佛听见你坚定地声音:“我应当走出去,应当在人们面前展示我的艺术,这对我是莫大的荣耀,这也是我的艺术人生。”

  贝多芬的成功来源于他的骄傲、坚强与敏感它们也是造就他一生痛苦的主观原因之一。

读《名人传》有感6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痛感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他为此写作了《名人传》,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名人传》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贝多芬出生在平凡的`家庭中,他的父亲早就发现了他的音乐天分,就逼他学习音乐,不顾及贝多芬的心情,一个劲儿的让他学习,把他当成了一颗“摇钱树”。贝多芬的童年是很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1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沉沦,反而更加勤奋、认真的去学习音乐了。当他沉醉在他的音乐里的时候,不幸的是:他的耳朵聋了。对于贝多芬而言,以音乐为生的他却聋了耳朵,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由于贝多芬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能顽强的与命运抗争,他后期才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这种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尽管他们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精力。

  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由此可见,他们是在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才做成伟人的。

  从古希腊神话开始,英雄都是战功显赫的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他认为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因此伟人们的生涯往往就是长期地受难,他们的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折磨,然而正是忧患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读《名人传》有感7

  这本书是由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类作品,讲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三个不同领域的伟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让我记忆尤为深刻。

  贝多芬童年的家庭就是不幸的,长大后作为一个音乐家却又失去了最珍贵的听力,同时在感情方面还两次受挫,这样悲惨的人生经历并没有让贝多芬放弃,他以“用悲哀创造快乐”的信念坚强的活着,承受了这些苦难,创作出了《第五交响曲》等传世作品。在贝多芬的晚年,又创作了《欢乐颂》,震撼了维也纳当时的轻浮。 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在人生中遇到困难和阻碍的时候不要放弃,要坚决自己的信念,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成长,最终走向成功。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梦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XX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展创作。即使这样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名人传》有感8

  感人肺腑的笔墨,真实的故事,平静朴实的叙述,构成了这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典巨著——《名人传》。

  贝多芬伟大音乐背后的坎坷,并没有影响他的天赋以及对音乐的狂热;米开朗琪罗孤独的高贵,不被人了解的软弱,让他没能实现伟大的计划,;托尔斯泰不为世人所理解的'信念,既让他成为了文坛巨匠,也让他孤独和寂寞。

  罗曼·罗兰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注重写这些名人的荣耀与成就,而是写了他们光环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孤独。罗曼·罗兰让我真正地认识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

  贝多芬也许是这三个人中命运最坎坷的一个人,他的音乐之路历经磨难。呕心沥血写出的曲子没有拿到一分钱让他绝望透顶,窘迫的家庭困境几乎把他逼到绝境,侄儿的忘恩负义更是将他击垮。

  米开朗琪罗的生活得十分痛苦:被教皇逼迫着干活,还节衣缩食。艺术与诗,构成了他神圣而又痛苦的一生。

  托尔斯泰为别人服务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心中。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成功的来之不易,看到了这些大人物的成就背后隐藏的不幸,也让我多了一份对他们的崇敬。他们在如此艰苦,生活如此窘迫的情况下还这样地努力,贝多芬说过:“唯其痛苦,才有欢乐。”而罗曼·罗兰在这本书中,真正写出了欢乐背后的痛苦。

  我们也要学习名人们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读《名人传》有感9

  这本《名人传》讲述的是三位名人在成名的道路上遇到的磨难、困难,他们从坚持的力量到力量的崩裂甚至到了绝望。他们在成名的道路上舍弃了很多包括了亲情、友情。最后,他们踏上了成功之路。

  首先是一位遭遇病痛折磨,仍然不放下音乐的信念——贝多芬。虽然他失聪了,但是他很骄傲地说过“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明白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期望写出的音乐!”是啊!他的音乐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

  之后是一位遭遇悲惨,仍然坚持雕塑的信念——米开朗琪罗。他的痛苦来自人类的恶意。他为战斗,为征服而生!正是因为这,他的艺术创作受到了很深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自由而斗争的精神画貌。这种杯具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是现实的反映。

  最后是一位以前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叙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地位的思想家。托尔斯泰从没放下过对人生真谛的执著追求。是啊!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也就应这样吗

  这三位名人在人生的道路经历的困难我们可想而知。是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就应向他们一样遇到困难时不退缩,遇到发生了我们想不到的事情时要镇定、勇敢的应对它。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什么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读《名人传》有感10

  他们,一个是德国的天才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著名艺术家,一个是俄罗斯的文坛巨子。他们,就是《名人传》所展现给我们的三位巨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以及列夫·托尔斯泰。

  虽然他们献身于不同的领域,但他们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精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作。他们的身上都涌动着这样的一股潜流:它充斥着斗争与征服的力量,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反而在挫折的磨炼下愈发坚韧,最终将自己升华到人生的崇高境界。

读《名人传》有感11

  《名人传》创作于20世纪初,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这本书紧紧抓住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家的精神主线,描绘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过程,并写下了他们高贵而伟大的感情。

  英雄,也是人,不是神,他们也有弱点和谬误。米开朗基罗,优柔寡断,软弱多疑,屈服于权力,往往从头到尾;众所周知,托尔斯泰的高尚人格,但俄罗斯落后的农村生活阻碍了他对事物的正确判断。他对现代科学一无所知,对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漠不关心,贬低莎士比亚一文不值,对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震惊和厌恶。贝多芬有完美的个性,但他一生都被贫穷和疾病所困扰。

  但他们,确实是真正的英雄。他们对真善美有着执着的追求,有着对真理的渴望。我最欣赏的是贝多芬,他出身贫寒,13岁辍学,17岁承担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负担。25岁时,他刚刚出现在音乐界,耳聋,他的情感生活一直充满了挫折。他的天才征服了世界,但他的辛勤工作,往往得不到报酬。全世界都在演奏他的作品,但他为出版作品欠了很多债。他很痛苦,但没有趋势,回应潮流;他很孤独,但深深地爱着人类;他从来没有享受过幸福,但他写了《欢乐颂》,为世界创造了快乐。他不屈于命运的精神值得学习。

  生活是广阔的,但并不是到处都是鲜花。每个人都可能走上一条充满荆棘的崎岖小路。只有经历了磨难,才能登上人生的巅峰。

读《名人传》有感12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编写的一篇传记小说。

  它主要记述的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与列夫·托尔斯泰,尽管他们的事业不同,但都是各自领域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了双重折磨,但为创作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贝多芬不幸失聪,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用《田园交响曲》与《命运交响曲》和《欢乐颂》表现他不想命运屈服与他顽强、乐观的精神。

  米开朗琪罗敢于面对内心深处,无止境的痛苦,却创作出伟大的艺术珍品。

  列夫·托尔斯泰以其博大深沉的爱抚慰着大众的心灵。他虽已结婚,但倍受感情煎熬,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写作。他用他的那支笔来挽救人们的精神。

  三位名人都经历过人生的种种磨难,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他们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敢、毅力面对那些苦难,与命运搏斗。他们扼住命运的咽喉,实现了征服命运与超越命运。

  在中国,也有这样的人,比如,张海迪,她虽坐在轮椅上。但却用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最后,张海迪成为了史上第一个“轮椅博士”。她不正像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一样,改变了命运,征服了命运,超越了命运吗?

  残疾的人都尚且如此,我们四肢发达的常人难道有理由不像他们一样,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伟人吗?

  英雄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精神与品格。他们是痛苦的人,但更是热爱生活、不屈不挠、抗争命运的人。

读《名人传》有感13

  在短暂的寒假里,我阅读了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该书主要写了贝多芬、托尔斯泰和米开朗基罗三位伟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这三位伟人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经历的事业也不同,但是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都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精力。

  自古以来,从古希腊神话开始,伟人大多是神祇和英雄,他们十分伟大,战胜了很多强大的怪兽,但是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不只是拥有强大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就拿贝多芬来说吧,贝多芬到中年时双耳失聪,什么东西也听不见,可是他十分顽强,用棒子含在嘴里,来敲击钢琴,使用骨传导来使自己听见声音,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毅力啊!

  像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这样的天才居然终身未婚,这让人难以理解,他们无法享受到真正的爱情,像托尔斯泰夫妻之间十年的互不理解,成为了托尔斯泰最终杯具的真正原因。他们在社会上收到了最冷酷的对待。贝多芬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它的音乐收到欢呼,它的困难几乎无人知晓。米开朗基罗出了被迫为服务之外,他每从事工程,都必然有一批卑鄙小人处于嫉妒和怨恨,对他进行恶毒的污蔑和攻击。托尔斯泰面对的是整个贵族上流社会的,以至于被教会宣布为“邪教者和叛教者”而开除了教籍。

  一个遭受家庭社会不幸和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挠的抗争,这三位伟人正是属于后者: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下了《欢乐颂》;米开朗基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决心摆脱贵族生活。由此可见,他们是在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名人传》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在提高人们对于历史和伟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读《名人传》有感14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坚韧不拔地谱写出举世闻名的交响乐;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在统治者的压迫下,用血泪创造了不朽的雕塑;小说家托尔斯泰,在自己的小说中抨击着一切虚伪的东西,用作品传播着爱的种子。这三人,虽然从事着不同的事业,但面对人生的挫折,他们从没有沮丧退缩,都是那么的目标专一,那么的自强不息。正因为如此,他们三人被罗曼·罗兰编在了一起,构成了享誉世界的《名人传》。

  传记,顾名思义,就是把那些伟大的创造天才的人生轨迹描画出来,让人学习。《名人传》中三位“巨人”的经历,诠释了我许多许多——贝多芬乐观的面对贫困、残疾和痛苦,是让我们做一个乐观的人;米开朗基罗遭到世人诬陷仍脚踏实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最后得到人们尊敬,是告诉我们“清者自清”;托尔斯泰用小说批判着教会中的信仰得到大家的赞同,是要大家勇敢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音乐巨人——贝多芬。音乐课上老师曾介绍过贝多芬,那时的印象仅是他耳聋后仍孜孜不倦的创作。通读《名人传》,贝多芬那坎坷而不幸的命运和在苦难中他自强不息的斗志,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难以忘怀。

  贝多芬,一个满怀激情的音乐家,正当意识到自己的志向所在,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身上蕴藏着一种无穷力量的时候,听觉却越来越衰退;而当他在音乐事业的最高点事,耳朵却完全聋了。他还要为了生计而奔波,甚至到了行乞的地步。到了最后的岁月,贝多芬的侄儿却忘记去请医生,一直陌生人的手为贝多芬阖上了双眼。

  “人啊,应当自强不息!”贝多芬曾这样说,尽管他的命运是那么的坎坷,他依然为音乐而顽强奋斗着:他在痛苦中用《欢乐颂》给别人带来了欢乐,他在人们与假、丑、恶斗争到疲惫不堪的时候,用一曲曲交响乐给人以勇气和力量。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不能向命运低头,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是的,我们应该学习贝多芬,做一个拥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

  昨天做数学作业,被一道难题困住了。这道题看似简单,却让我无从下手。当浪费了整整两张草稿纸还没有解出它时,烦恼地放下了手中的笔。眼睛突然瞥见窗前的`钢琴,贝多芬的事迹在我的脑海中油然而生。面对失聪的痛苦,他没有放弃音乐的梦想,用尽方法让自己感受到钢琴颤抖的声音。在疾病的困难面前,他依然是那么的自强不息,而我呢,仅仅暂时没有想到解题思路就想放弃——面对困难,我实在是太懦弱了!想着想着,我又拿出了手中的笔,一次,两次,三次……无数次的尝试后,我终于解出了那道难题。尽管花了很多时间,但我战胜了困难,更明白了遇到困难要自强不息,这足以让花费的时间变得格外有价值。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自强不息而不自暴自弃,正是这些巨人所教给我的。是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足以打倒一个个困难。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努力做一个拥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相信我也一定能战胜挫折,实现自己的理想。

读《名人传》有感15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小说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名人传》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以及《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描述了天才人物米开朗琪罗的奋斗历程,他有着英雄的天才却没有英雄的意志。他的精神是软弱无力的,只能挣扎而没有勇气和力量去奋斗,1564年8月18日,米开朗琪罗孤独的离开人世。《托尔斯泰传》结合托尔斯泰的作品和他的日记,为我们讲述了这位诚实、倔强的英雄的故事。托尔斯泰是文学的巨匠,但常因自己长相丑陋而自卑,甚至绝望,他不相信任何人,所以他的一生是孤独的,直到死亡。《贝多芬传》讲述了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故事,也是给我心灵冲击最大的一部分,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从不屈服,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上帝似乎处处与贝多芬作对,他渴望爱情,渴望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却屡遭失败:他是个音乐家,却失去了音乐家最重要的东西——听力。这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在他承受感情煎熬的同时,还要去接受、去适应这样的晴天霹雳!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打击,如果换做其他人,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任其自生自灭。然而,因为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把他的`怨恨、不满全部融入到一曲曲慷慨悲昂的音乐中,最后谱写完成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当《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时,听众如痴如醉许多人都流了泪,演奏结束掌声雷动,当他转向听众,全场突然起立,挥动帽子向他致敬。

  贝多芬成功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志力,目标就一定能实现。自古以来,那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著名人士,在自己青少年时期,就已经确定了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毛泽东16岁时写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豪迈诗句,周恩来12岁时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不管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心中的目标。而在我们可能恰恰就缺少这种意志力,这种不达目的地誓不罢休的精神。

  对于贝多芬坚强、不像命运屈服的精神,我非常的佩服。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地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让我们像贝多芬那样生活,做一个精神上的巨人、生活的强者吧!

【读《名人传》有感】相关文章:

读《名人传》有感08-11

读《名人传》有感08-20

读《名人传记》有感11-21

读名人传有感04-19

读《名人传》的感想07-06

读名人传心得10-08

读《世界名人传》有感04-15

读《名人传》有感精彩03-07

读名人传有感范文04-26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