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

时间:2023-09-02 17:35: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论语》有感通用【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论语》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论语》有感通用【15篇】

读《论语》有感1

  《学而篇》开篇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虽然,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但“君子”,我仿佛知道些。能称“君子”的人,应该是讲诚信的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诚信。若想正自己的身心,必须要有“诚”的思想、心境与行为。在“诚”上,我是要勉励自己的。

  有天,我答应同学要给他课外书,结果回家玩起来便忘记了。次日,同学向我要,我明明知道是自己忘记了,却偏要说,是对方在放学时没有提醒而忘记的。其实,我说后的瞬间就后悔了,所以,第三日的早晨,我不仅把课外书带来,还与同学表达了真诚的歉意。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有时,不打不相识,自与同学道歉后,我们便成为了好朋友。我们还有了约定,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俩都要以“诚”相待,说到做到。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我喜欢这句话,因为有了诚实,才能有正确的思想。当我们听说一件事情后,一定不能盲目地说给别人听,万一事情不是本来的样子,那么就会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有可能会把错误的事情当成了正确的事情。在我与小朋友们的.交往中,总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这是我们小孩子的专属。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读圣贤书,多思辨,才能使自己拥有明辨之心。

  当然,能称为“君子”的人,不仅需要诚信,更需要一颗“至诚”的心灵。我想,这将是我努力学习的方向。

读《论语》有感2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死后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整理而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论语》全书共二十篇,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经济、文学、道德等诸多方面。

  在《论语》中,有记录孔子言行举止的,有孔子回答弟子问题的,有孔子评论别人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启发。

  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有做作业遇到了一道不会的题目,我绞尽脑汁地想,可怎么也想不出来。当我准备向同学请教时,忽然想到如果同学嘲讽我:“这么简单的题目,难道连李思敏都不知道怎么做吗?”于是我立刻打消了向同学请教的念头。可眼见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转眼间到了该交作业的时间,我只好空着交给了老师。课 后金 老师找到我,火冒三丈地对我说 :“你怎么这么粗心啊?居然漏写题!”我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师,老师这才压低了火气,语重心长地说:“不会没关系,可以问同学,《论语》中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说,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请教为耻。希望你以后有什么不会的多向同学请教。”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遇到什么不懂的就虚心 向 老师、同学请教,使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论语》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类似的经典语录还有很多,诸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使我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使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读《论语》有感3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坚持的儒家不仅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广为流传,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们编成一部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至今。

  记得多年前,我曾经读过《论语》,那时只是作为消遣而已。

  现在,我又重新拾起了《论语》,以全新的心态细细品读,把自己的心贴进去里面感受孔子的思想。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明白了并不是只是在学校里做教育工作的人才能被称为老师,在家,在社会上,甚至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清洁工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不能够瞧不起别人,一座宏伟的大桥只要缺少根小小的钉子就能让它崩塌。而学习也是要有选择性的,必须选择别人身上的良好品质加以学习。别人身上的缺点,假如自己也有就应该要改正。

  孔子教学不分贵贱,广纳学生,从而打破了古时候只有官侯权贵的富家子弟才能够学习的权利。把思想传给广大人民,为那些有广大的.报复的贫苦青年找到出路。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教育。孔子也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也曾经想要为国家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是在当时战乱频繁的年代他的学说并不能满足国君的需要。因此也就没有什么作为,只能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儒家思想。

  读了《论语》后,我明白了:只有拥有博大的心胸才能受人尊重。

读《论语》有感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听!这是我们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和我早晨起床的必修课。

  说起我的家庭成员,我得向大家介绍介绍了。我妈妈是小学教师,爸爸是体育教师,我呢,就不用自我介绍了。妈妈崇尚儒家学说,算得上是孔老夫子的“粉丝”了。平时,说话总时不时蹦出几句“之乎者也”来;而爸爸呢,就只有“妇唱夫随”了,也跟着“吾呀尔呀的”;我当然也在他们的熏陶下,对这些难学的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这样,我们家庭的《论语》之旅就出发了。先从称呼开始吧!古时候不是都把有学问的'人尊为“子”吗,于是,我尊爸爸为“老子”;爸爸尊称妈妈为“妻子”;我就被爸爸妈妈尊为“孩子”。哈哈!我们三个都带“子”,也算是“文化人”了吧。

  早晨起床,在“老子”的催促下开始晨练,节奏由“一二三四”变成了《论语》名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知之为知之”……中午饭桌上,老妈端上香喷喷的菜:“此乃红烧鸡也,趁热快吃矣!”于是,我们便在这“热腾腾”的“古文餐”中完成了午饭。晚上,我们全家人就沉浸在《论语》中,“老子”问,“孩子”答,可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妻子”读,“孩子”诵,可谓“温故而知新”。

  “老子”、“妻子”有时也为了孔子的学说争得面红耳赤;“孩子”有时也为了这难记的古文而垂头丧气;而“老子”“妻子”“孩子”更多的是为我们的学习成果而欣喜若狂。

  哎呀!真没想到,难学的《论语》竟给我们家带来了这么多的欢声笑语,我真得感谢你呀——经典《论语》。

读《论语》有感5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从旧的知识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讨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恼怒,应该用宽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别人,去原谅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得君子。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谦虚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说所做有很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如此重要的伟人,还说出如此自谦的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还认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养仁德,就可以消除恶。的确,品德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会使一个人丑陋、恶毒,甚至会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会让一个人美丽、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可见,培养仁德是很重要的。

  《论语》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书,不仅仅是现在,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后,它都会激励着人们不断的积极进取,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读《论语》有感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读起这句,不禁想起了家乡的朋友们,不禁使我有了深思:什么是朋友?

  朋友是对你好的人。那“朋”是何解呢?《说文解字》中有,“‘朋’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字形像两串细贝串连在一起,本义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五贝为一朋。如《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通‘赐’)我百朋’引申指朋友。”

  看,朋,是朋友,是君子,君子是真诚待人,这样真诚待人的人如果是你的朋友,那他一定会做出对你好的事情来,一定是对你好的人,一定是你的朋友。

  我就有一位这样的朋友,当我获得观鸟比赛名次时,他第一个祝贺我,夸我,“你真是了不起啊!”当我懒惰不想运动时,他就拉着我到广场上踢足球。他,就是我家乡的朋友,一个赞美我,又陪我玩耍的小男孩。

  朋友是与你有相同爱好的人。有相同爱好的人在一起,才能有“不亦乐乎”之感。我的同桌与我一样,爱读书,爱写文字,他创作的童话小说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简直让我“垂涎欲滴”。在他的影响下,看,我开始创作“小论文”啦。

  朋友是陪伴你的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 李白)每读到这句诗,那与家乡朋友分别时的场景便浮现眼前。我又要回北京上学了,朋友们纷纷来送我,有的`送我家乡小吃让我带着,有的送我手工礼物让我摆在书桌上,有的送我拥抱告诉我“咱们寒假见”。

  看,虽然我们有暂时分别,但我们的心连在一起,突然感到有朋友牵挂真的好幸福。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读起这句,我便开始想念我家乡的朋友了,你们好吗?放心,我在北京一切都好。

读《论语》有感7

  《论语·学而》中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应该就是行仁的根本吧!我的理解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友爱同学是每一个当代学生必须做到的事。

  初中的我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也慢慢进入到青春叛逆期。我们在慢慢长大的同时,也要明白父母也在慢慢变老。如果没有“孝弟”思想,就不能做到理解、体贴父母,与父母就会产生隔阂,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亲身经历。

  我的老爸每次喝完酒回家,美曰其名就会找我“谈心”。但在我眼里,老爸和我讲的都是“废话”,我很反感,所以每次都很不耐烦不想听。

  学了这则《学而》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对爸爸的态度,也常常思考:老爸为什么喝酒?为什么要喝完酒回来和我讲“废话”。渐渐地我明白了老爸在外喝酒,有他们成年人的无奈,其实是为了工作和这个家。之所以和我“谈心”,是因为他平时不善于表达对我的爱,只有喝了酒才吐真言于我。但我却觉得这是“废话”,觉得老爸的“谈心”让我烦燥。那是我不理解父亲,不懂父亲深沉的爱呀!

  什么是“孝弟”,怎么尽孝道?看似很深奥的话题,其实都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我们应该以“孝弟”为标尺,回到家主动跟父母问声好,挂电话之前跟父母说再见,在外面玩提前告知父母,不让父母担心……记得爸爸和我说过,一个人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一家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在我看来,只有好好孝顺父母,尊师重兄才是一家人快乐的根本。

读《论语》有感8

  大家应该听说过论语吧!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分别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第一、第二篇是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

  而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正在为一次期中考试做准备,我一个人却在漫不经心的读课外书,我心想:上课时我那么认真,这一次考试我一定大获全胜,我越来越得意,慢慢就放松了对考试的警惕,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直到考试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场,我拿着试卷,就在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见那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我心里一急,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就毫不犹豫的写起来,我写一题错一题,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跃,到了最后我还有几道题没写,头上像炸开了锅。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了。我经过这次失败加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我一定会改正缺点的。读《论语》—学而第一有感作文550字

读《论语》有感9

  俗话说:“读一本书,会使你更加坚强,更加聪明,更加坦然。”我这一周读了一本书叫《论语》。我读着这本书我仿佛在和高尚的人交流,我体会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我读着《论语》这本书我仿佛正在孔子与他的学生身旁和他们交流。我体会到他们高尚品德。其中有这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觉得有道理。第一句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得:“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我为别人帮忙是否尽了最大努力,我与朋友交往有没有撒谎不诚实,我传授课是不是把我知道的都教了、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很深,我知道了自我反省是一种好习惯,这样就可以知错就改,让自己更加完美一些。第二句是孔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就是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儿,不是该很高兴吗?人家不知道我也不生气去教他,这样才是君子的作风、是啊!不断温习是一种好习惯。可以加强知识的印象,牢记这个知识,从而是你进步。

  才刚刚品读了几天论语,我就受益匪浅,好像在和孔子与他的弟子在交流心得。是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坚持读书。

读《论语》有感10

  《论语》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这个暑假,我又重新温习了一遍。

  《论语》中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的给予了我们人生发的启示,有的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

  要会善于学习,就要不耻下问,《论语》中有一句话:“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这是曾子曾经说过的话,含义是:一个人他自己是有能力的,还向没什么能力的人请教,一个人很有学问,还向学问少的.人请教。我想:一个人内心有智慧,敏感多思,愿意好好地去领悟知识,愿意“不耻下问”,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不过是一种难得的态度吗?就像生活中,小孩子的眼光定是与大人不同的,稍向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学习,也说不定能给人启发。曾经有人问一位学者,你是在哪儿学到最有价值的东西的?结果大家以为最有价值的答案是:幼儿园,这就是孔子和他学生眼中的“学习知道”吧!

  孝敬之道也在《论语》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亦。”意思是:一个人孝敬父母,却喜欢触犯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的确,孝敬父母和尊重上级不是一个含义吗?———细心为别人呢着想,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父母的训斥而感到委屈,但仔细想想,其实父母是为我们好。其实,孝敬不一定是让父母丰衣足食,为他们多着想一点,就算是最好的孝敬了。读完这句话,我回想平时为父母做过的事,更深一层地理解了孝敬的含义。

  《论语》,这本拥有无穷奥妙的书,带给了我们无限启发,告诉了我修身养性的道理,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遵循孔子的道德思想,争取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读《论语》有感1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民殷王室的后裔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其远祖遂成为宋国贵族孔子出生于鲁国地位亦由公卿下降而为士。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学无常师尤其留意于周代的礼仪制度以恢复周初的“德政”为自己的理想并很早便以博学知礼而名闻遐迩。

  “儒”在甲骨文中作“”象形字本义是沐浴儒身指那些以为人相礼祭祖祀神为本质的人。因相礼前他们必须沐浴斋戒故称之为“儒”。

  说到了儒家经典就自然要提到《论语》。“论语”二字的解释有很多。《汉书·艺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说法有很多很多现代人一般皆从《汉书》之说将其理解为语言的论纂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论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私人著书的开始它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此中“仁”出现过109次它是一切理论的中心。

  说到为人处世孔子提倡的是自爱和爱人,说到为政治国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

  总之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统帅着忠恕孝悌宽恭信敏惠智、勇刚毅等诸多道德规范。

  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的潮流相背离的如政治上的复古倾向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对妇女、劳动的轻视等但瑕不掩瑜祖先具有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为之骄傲的。

读《论语》有感12

  《论语》当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是知也。”每当我读这句话时就会想起寒假的一件事。

  “咚!咚!咚!”有人敲门了,会是谁第一个来拜年呢?我打开门,看见姑妈一家人先来,奶奶就叫我带六岁的小妹妹去玩。我就带她去堆雪人,正在滚雪球时,她问我:“娟娟姐姐,你觉得我聪明还是你聪明呀!”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我聪明呀!我比你懂得多。”她又问我:“那我就问你两个问题,好吗?”“可以呀!”我心想她是个孩子,问的问题我一定能回答,就爽快地答应了。

  她一开始问我:“雪是什么颜色?”“白色呀!”我肯定地回答。她又接着说:“雪不管怎么样,都是白色的'吗?”我说:“只要不加有颜色的东西,一定是白色的。”只见她把雪放在手上,走进屋里,她手上的雪就溶化了,变成了透明色。“哎哟!”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哪,真后悔。

  接着她又问第二个问题:“雪和冰一样吗?”这是我沉思了一下说:“不一样。”她又说:“只要不加任何东西,都不一样吗?”“对呀!”我笑着说。随之,她把雪和冰放在手上,又拿进屋里,雪和冰都变成了水,她说:“这不是一样了吗?”我顿时哑口无言,脸红耳赤。

  这件事后,我又想起了《论语》当中那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此,我也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最聪明的。

读《论语》有感13

  孔子是古圣先贤,他说古之学为已,今之说为人。切合实际!在当今天信息化时代,几乎人人都在玩朋友圈,做了一些光彩的事都在宣传。有些可能就是些表面功夫,华众取宠而已,有些是实际的。自己常发朋友圈,也是自我的.一种宣传。但是,做事,首先应是出自自己的良知,自发自愿的一种行为。学习,首先是为了自己成长。

  里面有几句对自己震憾比较大的。比如,君子忧道不忧贫。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这是对现代人在盲目追求物质利益一种警示。现今金融市场,以及各行各业,盲目追求物质利益,坑蒙拐骗的情况时有发生。都难长久,事情败露之后,有些人可能进监狱。一人得利,众人受罪。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定是遵守做人做事基本原理准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合乎道义!!

  另外,论语六言六蔽,对自己也有较大震憾作用。如右: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六种美德,不学习发展到极端就变成一种恶习。对别人仁慈仁爱虽是好事,但是若不明其中道理,不分是非的好,那就不是好事了,会变成一种愚蠢;一个人虽然聪明,但不学习不提高自己修养,其弊端是容易放荡不羁;一个人讲诚信却不学习,其弊端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出现韦生抱树而死的情况);喜欢直率而不好学习,其弊就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刚强而不爱学习,其弊是狂妄自大。做人做事在于恰到好处而已!!!

  论语是讲人际关系的一本书,是教人学好的伦理老师。想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朋友,不妨好好读读。

读《论语》有感14

  这个寒假,我拿出了妈妈给我买的“中华国学经典”这套书。其中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六本书,每一本书都使我受益匪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这本《论语》也根据当中的典故和内容。选配了相应的故事、解释。使我更好地弄通《论语》的意思,懂得其中的道理。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生活中言行举止、学习态度要怎样做到最好。比如里面的“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孔子说:古人不轻易开口许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言语不相符合是可耻的。又举了赵括“纸上谈兵”这个事例,使我懂得了言出必行的道理。以前我总是制定了计划而不切实实行,当我读了这句论语后,我改掉了这个坏习惯,做事也勤快起来了。还有一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懂得:不能死读书,也不能不读书而冥思苦想。意思是:只是读书,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学从不读书,就会疑惑而一无所得。看了这句话,我读书时都会边思考边读,从中获得了不少知识。

  《论语》这本书还给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得更好了。

读《论语》有感15

  子曰:“学而识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不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出自哪本书?答对了,就是出自《论语》这本书中外名著。

  《论语》这本书是由孔子的弟子们写的,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这本书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含有深刻道理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也要复习旧知识,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能当老师了。这种学习的方法我们在平时应该牢牢记住,多多应用。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人,焉得知。”这句话告诉我们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明智的,如果跟没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怎么说你是明智的呢?在生活中,我们要跟有仁德的人交朋友,和人仁德的人做邻居。要求整个社会崇尚仁德,推行仁德。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觉得简陋就不去居住,如果在简陋的地方传播文明,那么简陋的地方也就应得不简陋。我们应该传播文明,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让我们社会是一个充满文明、和谐的美好社会。

  这本书里不但孔子说的话有道理,而且故事也非常的棒。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故事。它主要讲了一个卖水果的小贩,它的水果什么时候都像刚摘下来的一样,有一个人买了它一个柑橘,回到家一看,里面已以像棉絮一样了。这个故事用来比喻那些只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或者表面好看而没有实际内容的事物。

  《论语》这本书给我们的道理很多,有机会你一定要细细品读。

【读《论语》有感】相关文章:

《论语》有感08-29

读《论语》有感06-18

读《论语》有感06-04

读论语有感02-06

读论语有感03-11

读论语有感08-19

读《论语》有感02-01

读论语有感02-28

读《论语》有感范文10-13

读《论语》有感集锦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