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后感

时间:2023-04-17 20:40: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培根随笔读后感集锦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那么,什么样的随笔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培根随笔读后感集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根随笔读后感集锦

培根随笔读后感集锦1

  《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平日里发表的大大小小共五十八篇文章,皆为议论文。

  在这五十八篇文章中,我最喜欢“谈真理”和“谈报复”。

  “谈真理”中培根对不喜欢真理的人做出了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结果,其原因不免有——寻求真理艰辛,坚守真理艰难,寻求真理艰辛,因为有部分人因为个人利益和私欲,难辨真理或歪理。坚守真理艰难,因为有部分人即使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依旧为了沽名渔利,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道德底线,不择手段。

  人们有的说谎成了习惯,释假成性,谎言与表面工作成了本能。真理对于他们来说是毒药,他们避其如蝎虎,因为真理会让他们暴露自己丑陋的一面。

  “谈报复”中培根表明了自己是不赞成报复的,因为“宽恕,乃王者之举。”一个人不会故意的没有原因去行坏事,而一个人去做坏事,无疑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寻欢,而这样一个人无疑只是爱自己胜过爱别人而已,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又怎么会为这种人生气,进而施以报复呢?报复,因他人过去所做的错事而怨恨他,这是在回首往事,一个成功者,他眼望前方,从未回忆不堪往事。

  即使是报复也分对错。对为光明正大反驳对手,因为这意在令其悔改,而非故意施暴。错为暗中下手放冷枪,因为意在伤害他人,而非令其悔改,懦夫为之。

  《培根随笔》虽然只是号称培根随手写下的,但却依然具有无上的智慧,他的话语,他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在我这个在文学世界连入门都算不上的小子对这些他说的事有了全新的认识。

培根随笔读后感集锦2

  在《培根随笔集》这本书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虽然只是:“论”“说”“谈”但是,其中的深意确实是人受益匪浅!。因为《培根随笔集》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即使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自己没有钱,没有权,只要有文化,有能力,有健康,遭点厄运也无妨。因为厄运当中也蕴含着一份让人亢奋的幸福啊!培根的话语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

  “谈读书”尤其使我印象深刻。这篇讲的.是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又说了有些书可以前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说的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解开。身体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调养运动。

  反观我读书,却只是品自己的喜好行事,好看的就多读读,不好看的就随便翻翻。现在我就懂得了:书就是要细细品尝,慢慢消化的茶。要读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尝到甜头。即使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是好比一本史书、诗、数学、物理、伦理、逻辑推理般让你明智、灵透、精细、精细、庄重、善辩。

  读书是一项艺术,需要我们反复的雕琢与品味。这,就是我读了《培根随笔》后所获的的最大的感受与启迪。

培根随笔读后感集锦3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着。

  《培根随笔》共五十八篇,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由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令人羡慕的外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财富在培根看是德能底行李,不可或缺也不能丢弃,但又会对德行产生妨碍,甚至会为了它而失去或影响德行。而且财富的增长的原因,一是勤奋;二是交易公平的好名声。如果是那些不经过正当渠道来的钱,去得也会更快。还有捐款的多少和时间不应由本身的财富和生命来决定。

培根随笔读后感集锦4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甚至是可怕的。习惯凌于一切之上,处处可见,尽管有些习惯让人咋舌。但这转动习惯的轮子却无法停止,世界各地的人都无法避开习惯的魔咒。而教育则是延续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是推动整个世界文明进程的主要动力。倘若我们将习惯应用到教育中去的话,想来对我们的教育事业将会是无限的帮助吧。那么,如何把习惯应用在教育上,并让其发生作用呢?培根认为:既然习惯是人生的至尊,那么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习惯如果在幼年开始的,那就是完美的习惯,我们把它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年开始的习惯。也就是说,教育应当从小开始。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的建立必须由良好的幼儿的'教育开始。这就好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上,才能构建高楼大厦。所以,从教育者的眼光来看,九年义务教育的贯彻实行很是重要。国家和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小学生和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要不断完善青少年的教育体系和监督体系。孩子的未来就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倘若一个好的教育习惯养成,则一个民族也养成了强大的力量。

  从《培根随笔中》可以看出,培根对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都有发人深省的见解和剖析,看培根随笔我看到了一种哲理美,告诫美。看《培根随笔》,我仿佛如正在聆听长辈们的谆谆教导,如溪水淙淙,温润心田。

培根随笔读后感集锦5

  培根是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当我翻开他的随笔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么短的文章能写出些什么道理来呢?可当我耐心读下去的时候,一点一点的惊奇慢慢蔓延在我的心头:他写的每一个字都好像有着自己的价值,每句话都好像在诉说着一个哲理。

  在他的随笔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谈美》和《谈友谊》。

  美,是自古至今人们谈论的永恒话题之一,而每一个人对于美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所以培根也写了一篇《谈美》。培根把美分为了内在美和外在美,他说:“论及美,容貌美胜过肤色美,文雅得体的`举止美又胜过容貌美。”我想,在培根心中,外在美胜过于内在美,当一个人虽容貌不如人意的时候,他的德行举止却位于人上,那么,他就是美的。而现在更多的人只注重于外在美,用形形色色的化妆品把自己的外表包装的光鲜亮丽,但却不注重于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文明,那么即使他的外在如同仙子般美丽,那他也称不上是美的,所以,让我们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时,也注意提升我们的内心修养,让我们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而《谈友谊》这一篇中培根提出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在自己角色演不好的情况下,要是再没有朋友,那他只好下台了。”的确,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那么,孤独、寂寞只有自己承担,快乐也只是自己独享。当碰到困难时,没有人激励;失去信心时,只能等待着彻底被击垮。而有了朋友,你可以把快乐向他们诉说,让快乐加倍;你可以把忧愁向他们倾吐,将忧愁稀释。这不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吗?

  《培根随笔》如同一杯值得让我细细品味的好茶,读熟它,读透它,对我们的人生将不无裨益,也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培根随笔读后感集锦6

  《培根随笔》这本书是由弗朗西斯——培根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这部书包括五十八篇散文随笔,重在对人性中的某个侧面或人生的某种境遇阐述风解。其中涉及了真理,宗教,信仰,婚姻,爱情,善良,勇敢,贵族,旅行,友谊,强国之道,财富,言谈,青年与老年等人生各个方面,涵盖范围广,同时也都有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在真理篇里,他诊断人的弱性在于:宁愿追随诡言,也不去追求真理,其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真理会约束人的思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恶习,从面使人们认识自己的弱性,克服弱性去追寻真理,因为世上没有比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而俯视尘世中的种种谬误更愉快的了。韬晦篇指出在人的各种处理问题方式上以及政治中是一种防御性的自全之术。也教给我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深刻而明智的判断是必不可少的,嫉妒篇里指也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嫉妒是最为感人心智,最持久的了,使我们认识到嫉妒是一种卑劣下x的情欲,是一种属于恶魔的品质。趣也嫉妒的黑暗牢笼,我们方能活得轻松,自由,阳光。勇敢篇论述勇敢虽是盲目的,但勇敢之盲目正是他作为实施的理由。因为他不会过多的考虑途中更多的危险与困难,而会变成一种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见困难时要坚强的面对,不要畏惧困难,只要有信心,有勇气,有毅力没有过不去的困难。我们要学着用微笑和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培根随笔读后感集锦7

  人们宁愿追随诡言,也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真理会约束人的幻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我也不懂这究竟是什么?难道人们仅仅是为了爱好虚假而追求虚伪吗?也许是因为真理好像阳光,在它的照耀下,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种假面舞会,远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烛光下显得华丽。

  赏析与分析:真理是什么?很简单,因为真理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所接受的,在碰见一件新事物时,人们总是会怀疑,不清楚真正的现实。追求真理并不单单是用嘴说,要认识真理而敢于面对,信赖真理而对之皈依,这才是人性的崇高境界。

  复仇之心可以压倒死亡,爱情之心可以蔑视死亡,荣誉感可以使人献身死亡,哀痛之心可以使人奔赴死亡……死亡还具有一种作用,它能够消歇尘世的种种困扰,打开赞美和名誉的大门,那些生前受到妒恨的.人,死后将为人类所敬仰!

  赏析与分析:每个人面对死亡,都会恐惧,也都会思考,死亡是什么?人类内心所想的,都是人在临死前痛苦的呻吟和痉挛,那惨白的皮肤和大的双眼,无不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依赖。然而死亡也代表重生,生命的新开始会更精彩,所以不用害怕死亡,如泰戈尔的诗集中那句话“使生如夏生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样就足够了。

培根随笔读后感集锦8

  身边充满着称赞,热情洋溢的,冰冷刺耳的,干巴巴的,虚伪的,奉承的……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会体会明白这些语句,我们当然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当然我们不能被这些称赞所蒙蔽双眼,称赞是品德的`反应,就像培根说的,称赞往往含有虚情假意的成分,一个人完全有理由对它们怀有迟疑态度。所以,要认清身边的称赞,有时候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那就无需去在意。人总是会有自己的道路,如果因为这些小小的诱惑,迷住双眼,那么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当然,如培根所说的:有些称赞处于良好的愿望,也处于尊敬。我相信这往往是出于那些真正的正人君子所说的。与中国的俗语:“忠言逆耳利于行”不一样。人如果总是生活在批评中,那么大多数人久而久之也就失去自信,更不会有所作为,那么适当的称赞,会为人拨云见日,更上一层楼,越有可能成功。

  再者就是培根所说的,一个人不要自我称赞的,那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我们有时会想让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重视,而过度的去自我吹嘘,称赞。那么往往也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获得别人的尊重,因为这往往更有说服力,更高的可信度。

  最后就是,也学会去赞美别人。发自内心的去赞美别人,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别人,给予人信心,帮助他人。这样也为自己多增添了一份尊敬。

培根随笔读后感集锦9

  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培根随笔读后感】相关文章:

《培根随笔》的读书随笔06-11

培根随笔好句07-10

培根随笔好句精选07-09

精选素材:培根随笔06-15

培根随笔笔记06-14

《培根随笔》经典名句07-10

培根随笔摘抄精选04-12

培根随笔摘抄04-12

培根随笔的摘抄04-12

培根随笔经典语句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