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

时间:2023-03-22 12:51: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昆虫记》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昆虫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昆虫记》读后感

关于《昆虫记》读后感1

  读完《昆虫记》,我深有体会。

  书里写的每一种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这本书的作者——法布尔去刻苦钻研,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去观察昆虫,并写下了如:“螳螂的大腿下面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微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描写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刻画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一次去上学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返回,再搬。这次我之所以仔细观察了,是因为这是我感兴趣的事。读了《昆虫记》后,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物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

关于《昆虫记》读后感2

  《昆虫记》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哲理,描述了昆虫世界的生存战争、产卵,非常生动有趣。相信你看了一页,就入迷了,迷迷茫茫的进入了昆虫世界。现在,我带你们去“采访”一下所有著名的昆虫,让他们给你讲述精彩的故事……。

  螳螂是一种很威武的昆虫,但是古代人民却称它为修女,就连做事稳当的我,也感到惊讶。螳螂非常的残忍,我要这样来形容它:凶恶如猛虎,残忍如妖魔。捕猎比它大的多昆虫,对它来说却是小菜一碟,就像一只狼面对一只比自己大十几倍大象。不过一说到家庭的责任,螳螂就能算上一个好妈妈了,它能为自己的宝宝准备结实温暖的巢和丰盛的食物。只不过没有人类妈妈们的温柔体贴。

  再说蝉吧!喜欢唱歌的蝉,几乎是唱歌第一吃饭第二了呢!而且,人们为了说蝉非常喜欢唱歌,还编了一个蚂蚁与蝉的'故事,虽然这是瞎编,胡说一气,但是还是有一点道理。不过,我想问,蝉是怎么产卵的?

  然后,就算的上可爱的七星瓢虫了。普罗旺斯乡下的女孩还要用七星瓢虫来给自己算算未来,给七星瓢虫取了个很好的名字,叫淑女虫。不过七星瓢虫有些残忍,你看,它正迈着淑女小碎步,向一只蚜虫进攻呢!

  我还喜欢赛西蜣螂。有着做父亲的本能,不像别的昆虫,结完婚,就瞎晃去了!可他却不是,把孩子养大才走,让我很感动。

  其实昆虫世界也是打打杀杀的,非常恐怖,一般是体会不到的,只要你用心看,就能体会得到。但是,有时候,昆虫也会有软弱的一面。

关于《昆虫记》读后感3

  法布尔是一位法国的科普作家。他是法国第一位深入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研究昆虫本能与习性。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写成了《昆虫记》这一本著作。

  《昆虫记》第一个特点就是,法布尔是亲身实践的,体现出了法布尔对于昆虫研究的严谨性。这从中也体现出了法布尔热爱真理。所以他在编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说废话,也不少一个字。

  在法布尔的那个时代,动物学家就是在给动物做解剖。昆虫学家则是把昆虫钉在木板上,再浸在烧酒里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却很少思考昆虫这个部分干什么用。法布尔却深入观察昆虫的的生活习性,行为举止。将自己变成了“虫人”。他深入昆虫的生活,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探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探究生命的本质。

  《昆虫记》的第二个特点是语言的生动体现了很高的的文学性。《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其成果大部分用散文的形式写了出来。在表现手法上,主要以拟人化的手法使昆虫具有想象力和爱憎感情。读来会感到身临其境

  《昆虫记》的第三个特点是昆虫会思考人类,体现了很强的思想性。法布尔凭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描虫、悟虫,以虫来反观人类。他笔下的昆虫世界仿佛就是人类的缩影。在法布尔看来一切自相残杀,是违背人类法则的,而人类对昆虫呢?孩子们非常喜欢听到他们踩踏虫尸而发出的脆响。

  所以,任何时候人类都不能违背人性和道德去做一些悖于自己法则的事。

关于《昆虫记》读后感4

  寒假期间,我读了法布尔先生写的《昆虫记》这本书,感触颇多。 这本书的作者是昆虫学家法布尔先生通过认真观察,许多次的实验,细致的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我们大家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不可思议的昆虫世界。昆虫学家法布尔先生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有趣,使我读得津津有味。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十分有趣。这都要归功于法布尔先生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十分细致的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引人入胜。 之所以法布尔先生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是因为自己仔细观察,细心观察。

  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我和同学在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又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返回,再搬,来回的循环。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

  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

关于《昆虫记》读后感5

  看了《昆虫记》后,我完全被这本书给迷住了,原来昆虫世界里有这么多的奥秘!

  《昆虫记》的内容丰富而有趣,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的科普书。我在里面学到了好多知识。例如:螳螂是怎样产卵,蜣螂是如何把另一只蜣螂的粪球抢走的……

  我觉得这本书中讲的几个昆虫中,最笨的是蝉,它在产卵时,有一种比蚂蚁还小的小虫子,也会在那一堆卵里产上它的卵,而这种小虫发育要比蝉快好几个月。这种虫子的幼虫便是拿蝉的卵作为食物。

  在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母甲虫,并不是因为它有美丽的外表,而是因为它对孩子的爱。我最讨厌的就是贼甲虫,是因为它们不靠自己的.劳动来寻找食物,只会有卑鄙的手段来获取别人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

  《昆虫记》这篇著作是法国的科学家,科普家_法布尔。看完这本书,我懂得了看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讲,而要自己去观察,思考,实践,探究,从而寻找正确的答案,而且观察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要一分为二地去研究和思考问题。

  《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是几乎与世隔离的寂寞和艰辛。

  《昆虫记》不仅让我了解了昆虫,改变了我对昆虫不正确的看法,它还教会了我许多的道理,学会了如何去观察事物和研究问题。

  我挺佩服法布尔的,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法布尔每次出去,都要装两口袋昆虫来观察,而且还会保护它们。

  如果我们平时学习也像法布尔这么努力,坚持不懈的话,那我们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关于《昆虫记》读后感6

  大自然有数不清的东西,可我偏偏就对昆虫“情有独钟”。

  当我读完《昆虫王国》这本书的时候,我便迫不及待地想来为大家介绍这本书。这本书,不仅十分具有文学魅力,还是科学的结晶。这本书生动而又传神的将这一个个的昆虫描写的是那么细细入微……

  “蝉。歌唱家背后的辛酸”“蟋蟀。充满活力的音乐家”……我看到这些题目的时候,不由得激动了起来。

  我心潮澎湃地翻开第一章:“蝉。歌唱家背后的辛酸”——被冤枉的歌者。这篇故事讲述的是《蝉和蚂蚁的寓言》人们以为蝉是懒惰的昆虫,在整个夏天和秋天都在歌唱,没有为冬天做任何准备,而蚂蚁储备了很多粮食,当蝉来问蚂蚁乞讨食物的时候,蚂蚁不但不给,还嘲笑了蝉一番。

  读到这里,我心中不免对蝉滋生了一种看不起的感觉。可是往下面一读,我不免对蝉的看法又改变了。

  其实蝉不是个懒鬼。蝉的寿命很短,根本活不到冬天。再说,蝉不会吃,只会喝,所以粮食对它没有任何价值。

  蝉不但不是个懒虫,还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呢!

  在骄阳似火的天气,小池塘的水干了,许多昆虫找不到水喝,可是蝉可不怕。它们可以吸吮书上的`汁液,蝉一边唱着歌,一边喝这可口的汁液,那感觉肯定很美妙!

  可是,在大自然里,总有许多不劳而获的强盗,而数量最多的,就属蚂蚁了。

  蚂蚁虽然小,但是它们却很霸道,拼命来到蝉的身下向里挤。好心的蝉不计较,让蚂蚁过去喝到汁液。可是蚂蚁还不肯罢休,猛力地拔蝉的吸管,一心想把蝉赶走。蝉被这些蚂蚁弄的不耐烦了,拍拍翅膀飞走了。

关于《昆虫记》读后感7

  人们称赞它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是一部值得传给下一代的书,读后感左筱雪。"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法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

  19世纪末,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捧出一部《昆虫记》,世界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没有哪个昆虫学家有法布尔那么高的文学修养,没有哪个文学家有法布尔那么高的昆虫学造诣,《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读后感《读后感左筱雪》。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而且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夫,却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我们看了小说戏剧中所描写的同类的运命,受得深切的铭感,现在见了昆虫界的这些悲喜剧,仿佛是听说远亲--的确是很远的远亲--的消息,正是一样迫切的动心,令人想起种种事情来。

关于《昆虫记》读后感8

  星期天,我在书架上翻书时,偶然看见了《昆虫记》这本书,我想查找资料,又一次翻开了昆虫学家法布尔是如何描写昆虫的。

  但我打开后,我被书中的一切吸引住,我满怀兴趣和好奇心地读起来,从前言中我了解到《昆虫记》又洋洋十卷之多,翻译成中文有两百多万字,从理论和科普意义上说,《昆虫记》算得上是一部生物学著作,然而从作者的生动叙述,语言细腻描写和丰富独特的想象力上来说,它又堪称为一部极佳的文学名著。书中的内容又很多,比如:黑肚皮的塔蓝图拉毒蜘蛛的故事,虎纹园蛛以及狼蛛的家庭生活,天生攀岩家蟹蛛所结带黏性的网还有蜘蛛离乡记等等。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内容还是”松毛虫的故事”。故事中的'松毛虫都很有集体主义精神,在一只松毛虫结网时,别的松毛虫不会只顾自己的窝,如果它看见前面有同类在织网,一定会拔刀相助,跟着前面的松毛虫一同吐丝,领头的松毛虫此事任务都很重,它要一边探路一面吐丝,比如一队松毛虫围着花盆的缸沿结网,他们就会一只跟着一只,排着整齐的队伍,可能偶尔会有几只走出来,但那是很少的……。

  读了这本《昆虫记》后,我真是受益匪浅,启发很大。我觉得法布尔能天天观察,时时观察,不怕辛苦,不惧怕困难,通过自己认真仔细观察写出了这部详细的《昆虫记》,他改变了许多人的错误看法,这种探索科学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我应该学习他好学钻研,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遇到问题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科学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得科学知识,长大后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

【《昆虫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2022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的读后感10-20

《昆虫记》读后感与启示昆虫记读后感01-10

昆虫记读后感500字 《昆虫记》读后感02-01

昆虫记读后感初中《昆虫记》读后感初中12-12

【热】昆虫记读后感(昆虫记读后感300字)03-17

昆虫记读后感-暑假读后感600字_昆虫记读后感09-14

读《昆虫记》有感 昆虫记读后感十01-10

昆虫记名著中小学读后感《昆虫记》读后感小学01-18

法布尔昆虫记的读后感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的读后感12-28

昆虫记好段昆虫记好词精选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