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读后感

时间:2023-02-21 11:55: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礼记·大学》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礼记·大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礼记·大学》读后感

《礼记·大学》读后感1

  在我上大学之前基本没上过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只知道一个劲儿地发狠读书,心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考上大学。似乎考上大学之后就什么都有了,也没有什么压力了,对大学的印象仅停留在青春电影里的样子,穿着白衬衫的少年,绿茵茵的植被,晚风吹拂着少男少女们爽朗的笑声,还有夏夜里的啤酒和烧烤……

  但是我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这与我预想中的很不一样,许多地方同高中一样,甚至有些人过得比高中还累,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三观都不同,刚进入大学的我也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和周围的人相处,更为可怕的是,我也不清楚我的大学目标是什么?高中的时候就在想,我要上大学,然后呢,接下来想干嘛?我决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精华,去思考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又该如何去做?我觉得从这篇《大学礼记》里能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

  其一,何为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一个教人礼仪,传授知识的地方,大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把人培养成一个真正的君子,三观正、有涵养、宠辱不惊、不卑不亢、有理想、知“慎独”,如此才能称上真正的君子,才能称上民族复兴的接班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不文明、甚至犯罪的例子数不胜数,可见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无论我们的外界环境怎样,都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初心,初心未改,砥砺前行,方可有大作为。我们生在这么好的一个时代,就是要给我们一番作为的好时代,可不能白白浪费这么好的光景。

  其二,要懂得循序渐进,切不可眼高手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很多人对未来都是抱着很大的期望的,都想成为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我认为这并不是年少轻狂,应该值得鼓励,哪一个少年心中没有一腔热血和满腹豪行呢?可是事实是,很多人空有一腔热血,却不去实施、为自己的理想付出行动,只知道异想天开,每天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东西上,如此,蹉跎了岁月,泯灭了初心,所以从我们一进入大学的大门开始,就要确立好自己的目标,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再一步步去实施、去完成,哪有什么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你只是看不到别人成功背后的艰辛而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切不可轻视任何一个小细节,棋局再大,也离不开一步步稳扎稳打。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少年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宇宙。愿每一个意气风发,年少轻狂的你都能找到大学,目标人生的意义,在最好的时光,做着最有意义的事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很多事情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也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了。

《礼记·大学》读后感2

  什么样的人是有修养的人?谦虚的?低调的?善良的?温柔的?是的,这都是个人修养的表现。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原句是:“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意思就是,如果你想要管理好家庭,有益于国家,美德彰显于天下,那你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怎样才能提高个人修养呢?

  其实还有后半句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欲修身,首先要格物。格的意思是穷尽,物其实就是事物的.道理。宋代的程朱理学对格物的解释就是——追溯万物的本源,也是磨练自己心理意志的一个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学习研究万事万物的规律,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试想一个对世间万物一无所知的人,又何谈修养。脱离万物脱离知识谈修养,就好似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再如何精彩也都是空中楼阁,也只能是泛泛而谈。我们有时看到一个人,你会感觉她有气质,一看就是很有修养,是的,有修养的人总是很有气质,这气质从何而来,必然是多年的学习、通身的学识积淀而成的。这便是修身的第一要义,儒家坚持了几千年的“格物致知”。

  其次,便是要“慎独”。何为“慎独”?基本句意可以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向平时一样”,但这是第一层级,往上,指任何时候自己的内心都要像有个天理在审视自己的样子,也就是不管有没有人,更深入强调是内心的“诚”。诚就是“无自欺”,时时刻刻面对真实的自己,这个点其实非常难,我们日常潜意识的规避是很严重的。所以到了宋明理学时期,很多理学家,为了达到“诚”的境界,就有了“敬”和“静”的功夫。敬不再是指尊敬其他人,而是自己尊敬自己内心的天理良知,保持让天理良知时刻审视和审判自己;而静则是认为只有在心静的情况下,才能最好地审视自己,这个心静,不简单是停下来,而是指内心冥灵,一种“诚明”的境界。

  格物致知+慎独,再提高个人修养之路上缺一不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便是这个道理。只知格物致知,而不“诚”,做不到“敬”与“静”,很容易走进死胡同,钻进牛角尖,甚至走上弯路,可以说“慎独”是“格物致知”掌舵人。而一味崇尚“慎独”,忽略“格物致知”,便会像前面说的,思而不学则殆,殆即有害,更别说提高个人修养了。

  让我们铭记格物致知与慎独,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

【《礼记·大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礼记大学读后感礼记大学有感11-07

礼记大学原文及翻译12-26

礼记大学读后感03-16

礼记大学的读后感04-28

礼记原文12-15

礼记的散文10-20

礼记大学读后感范文03-18

《礼记.大学》读后感范文11-24

大学礼记原文及翻译文言文12-06

礼记大学读后感(精选12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