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癌病房》有感

时间:2022-04-12 15:40: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癌病房》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癌病房》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74年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流亡美国。他的书籍直到20年后才被国家所接受。他所抨击的,不仅仅是苏联极权主义的权威,他是位异见者,对于人类形式的主义,几乎抱着批判的态度。然而事实证明,他更像是位历史的先知者。《癌病房》这部书籍,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们的特点,解剖社会,突破思想禁区。

  作者笔下,奥格列是一个年轻气盛,敢于为祖国而发声的爱国大学生,却因“言语之失”被“正常的社会”所抛弃。流放七年,劳改七年,失去了青春、爱情还有事业。然而,命运并没有因此眷顾他,癌症又一次重创了那已经千疮百孔的生活。他九死一生来到癌病房,在接受了两周的放射治疗之后,他活了下来。医院里,卓娅和薇拉让他的生活重新拥有了色彩,最终他与薇拉相爱。但在出院之后,他发现了自己与世界所产生的隔阂,即使薇拉告诉了他家庭地址,他还是选择了离开,不愿与之共同背负沉重的命运。“火车在运行,科斯托格洛托夫的两只穿着靴子的脚尖朝下地在过道上空晃荡着。”他凄凉的离去,更像是死去了。

  这更像是作者为自己塑造的角色,同时也钟爱着这样的角色。索尔仁尼琴与科斯托格洛托夫一样,是时代的反叛者。在癌病房的日子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与高级干部鲁萨洛夫的一次次思想碰撞。其中之一“您可知道‘世代相传的无产者’这一说法?”“哪怕他祖宗十代都是无产者,而他本人不干活,也算不上无产者!”科斯托格洛托夫激愤了起来,“他是寄生虫,而不是无产者!”科斯托格洛托夫步步紧逼:“您爱的不是祖国,而是退休金!而且希望早日到手!可我呢,在沃罗涅日城下负过伤,如今除了一双打补丁的靴子什么也没有,但我爱祖国!“主角”科斯托格洛托夫此次与鲁萨洛夫的这次辩论,便是令我深有印象之一。科斯托格洛托夫为祖国而战,侥幸从战场生还,然而他的家人和他那年轻可爱的护士妹妹,却都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丧生于轰炸之中。也就是这样的人,因为提出了对当时社会所存在的政治问题,被流放。无休止的劳作,少的'可怜的收入,却仍然无法改变一个真正爱国之人的决心。他的爱与索尔仁尼琴一样,是带着批判,却是坚定的。他们所希望的是国家更好,能拥有更完善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固步自封。再看所谓的高官鲁萨洛夫,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陷害,登上了高位。当他听见为他所迫害之人证得清白,恢复名誉,折磨他的,更像是地位与权利的威胁,而不是肿瘤带来的病痛,正如第二章开头所说的,这不是癌,这是良心拷问下所受到的煎熬。

  在这部名著中,舒卢宾也令我深有所思。他与科斯托格洛托夫一样,都是时代的受害者,但是他们成为了两种人:反叛者和顺从者。科斯托格洛托夫面对苏联当时的错误,选择了发声;舒鲁宾选择了沉默,迷失自我,也许他背负了家庭的重担,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真理,成为了时代的沉默者。或许最后的死亡,才是他最好的解脱。

  作者塑造了“癌病房”这一特定的环境,一方面展现了当时昏暗的社会状况,但是这也体现了苏联医疗制度的完善,体现了生而平等全民免费的优异性。这也让本不可能相遇的人,能够同处一处屋檐,这里的每个角色都代表着各自的社会群体。体现了当代社会下,不同群体的现状。在这个病房里,每个人都更像一个小社会,多种立场的碰撞与交锋,让我能够窥视索尔仁尼琴眼中的当代苏联,也许这只是冰山一角,但也令我回味无穷。

  学者陈建华先生曾指出《癌病房》,一是揭露了极“左”路线对人性的深度摧残,二是对斯大林个人迷信时代的严峻审视,赞叹这是一部呼吁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是又是剖析社会“毒瘤”反思历史和时代的作品。陈建华先生的解释,让我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癌病房》所带来的深刻意义。同时这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从历史的咀嚼中看待现实,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曾说过:“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然而忘掉历史,你会双目失明。”《癌病房》以及其多数作品都是在不断回顾国家政治决策,为未来的发展提出自我观点及看法。即使,他的语言像利剑,但却精确命中历史的错误之处。就如,在回归祖国时,他依旧坚定着自己的本心,他拒绝了叶利钦的颁奖,他看到苏联的解体,看到俄罗斯的现状,作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无比的心痛。他也批评普京在打击寡头方面的不足,与《癌病房》一样,他在用自己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看法,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俄国最后的良心”时刻提醒着世人所存在的不足,希望世界变得更好,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就如鲁迅先生一般,敢于发掘问题,并改正之,定能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癌病房》带来了对社会的思考,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有意义的东西,对人类几千年来,逐步形成的尊严的维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癌病房》里也曾说:“人们的幸福并不取决于富有的程度,而是取决于心与心的关系和我们的生活观。这永远属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幸福只要愿意,便能得到,即使是一点点。当我们抱怨幸福遥不可及的时候,请低头看看,或许有人在羡慕着我们,也许只是我们把幸福想的太高太远。

【读《癌病房》有感】相关文章:

读《魔戒》有感04-11

读《自信》有感04-07

读《鲁滨逊》有感04-06

读蝶恋花有感09-28

读《范仲淹》有感11-04

读《坛经》有感03-23

读张爱玲有感12-21

读林清玄有感12-14

读《冰心》有感01-27

读《老舍》有感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