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时间:2022-04-20 16:21: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精选24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精选24篇)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

  《遥远的救世主》应该说是一本好书,让我拿起来就放不下,被里面酷酷的男主角和完美之极的女主角,以及他们之间如天国之恋的感情所吸引。当我最后读完这本书,心里觉得十分的不舒服,说不清不舒服在什么地方,正好老公因工作所累,不能睡觉,没有他我也睡不着,不妨码几个字,让自己明白为什么不舒服。

  芮小丹是书中的主人公,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写出来,但是《天国的女儿》在书里一直伴随着芮小丹。她是个美丽到极致,聪明到极点,勇敢到无畏,对所爱的男人一脱到底无所保留,而又不死缠烂打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恐怕也只有小说中才可能存在。都说外貌是女人的名片,小说本身是奔着惊人骇俗去的,而在女人的容貌上还是不能免俗,脱不了女人本身的脂粉气。为了烘托这个不仅仅美丽之极的女人,还给与了她聪明和勇敢。如果故事就如此,还不失为一部好的小说。可到结尾,芮小丹因为奋勇和歹徒搏斗,失去了双脚,和美丽的容貌,在看到战友们到来的时刻,选择了自杀。

  没有了美丽的皮囊,就没有了生存的意义。没有了完整的躯体,就没有了生命的尊严。这是这本书要传递的信息吗?

  很多人问过我,在美国这么多年,有什么感受。

  最大的感受之一,是对人生命的尊重,无论这个人是以什么样的生存方式而存在。

  中国最大的歧视,恐怕是正常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和莫名的优越感。一方面,作为正常人,对残疾人悲天悯人,另一方面,对于残疾人没有真正伸出手去帮助他们。在美国,到处都有给残疾人准备的停车位,桌子,所有的公共交通设施都有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2

  《遥远的救世主》看后感觉也没有能免俗。

  再说爱情,一个绝世聪明的男人和美丽无暇的女人之间的感情就比普通人之间的感情要美丽吗?未必!灵与肉的交融,幸福对于幸福的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

  再说说男主人公丁元英。一个聪明到极致的人,是否有权利剥夺那些不够聪明,甚至不是很善良的人的生命呢?对于刘冰,丁元英和他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先不说这个剧情是否有可信度,谁会不事先看看自己手里的材料就贸然当砝码使。小人多了,这么傻得比较少。如果真的这么傻,这样的人其实对他人的威胁程度并不大,何必要逼他自杀呢?当丁元英听到刘冰因为他的试探,而自杀时,作何感想?是否也能泰然处之?这个崇尚一切顺从自然规律法则的人,为何不能让刘冰自生自灭,自己去感受人生,慢慢顿悟。而是给他下一个猛药,令他快速结束自己的生命?

  聪明的人们啊,能不能不要那么自我感觉良好,一方面满嘴的禅啊,悟啊,觉啊,一方面仍然跳不出自己那个对另一些人来讲“俗”的圈子。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跳不出的圈子,都有自己俗的地方。谁也未必比谁高明。小的时候觉得瞎子摸象很可笑,其实谁不是在瞎子摸象?恐怕真能跳得出自己的局限,纵观全局,有一个完整认识的,也就只有上帝了。

  不过这本书的主题是对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要靠自己,唯一能救助自己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从态度观念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也是我在外漂泊最大的感受。亲人朋友能给与的是情感上的寄托,如果还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只有自己努力,每一次痛的涅磐,都会有一次质的腾飞。

  再补充一句,听说这部电视剧在很多地方禁演了,我很支持。这部小说的结尾是个败笔,三个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杀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年轻人和很多不年轻的人都是个非常不好的误导。自杀不解决问题,勇敢地面对,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过不去的坎!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3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品一杯好茶,清淡入口,余香不绝,由不得你不去回味,不去深思。就如同在夜空凝望,不是你用眼睛去看星星,而是满天星辉已悄无声息地绽放在你的心底!

  因偶然的机会打开了这本叫做《遥远的救世主》的书,很快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就如同在漆黑的夜里,为只是翻看玄幻小说、穿越电影、玩网络游戏而打发时间的生活突然点亮了一盏明灯。虽灯光幽微,却清晰的照亮了脚下走过的路是多么虚浮和迷乱。如同书中所说的,认识了这个人,你就等于打开了一扇窗户,能让你从此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在该书中,既有做人的道理“自性自在,不昧因果”,也有做事的原则“随缘惜缘不攀缘”,更有对宗教的理解和经商的剖析。

  当然,既是随想,就有自己的思想存在,就有自己不同于作者的观点存在。没有大的架构冲突,只有一些人物的处理想法。第一,芮小丹为什么只能以自杀为结局?书中用丁元英的话说是“她觉得自己没用了”,那她就真的是无用了吗?她失去的只是双腿,残缺的只是作为青春标志的容颜。但这就是她要结束自己生命的理由吗?首先,她这是对自己爱情的不自信!从书中可以看出,她和丁元英的爱情绝大部分是建立在感情的交融与思想的和谐交流上的,就像芮小丹说的“不要把所有的记忆都停留在床上”。她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她的身体的残缺并不影响她们可以继续享受属于她们的精神爱恋和交流,更不用说,还有维纳斯那种极致的美摆在那里例证着什么。其次,芮小丹是自私的!她觉得自己洒脱的一枪结束了生命,既没有给别人留下负担,又没有给丁元英留下难以收拾的局面。可她想过没有,既然她是如此的爱着丁元英,丁元英又是如此的爱着她,那她的离去,给丁元英留下的会是什么呢?只能是无尽的悲伤和永远摆脱不了的思念,只能是让她自己深爱的人终生生活在沉重的追忆中!第二,丁元英在接到芮小丹电话时的反应,我不觉得这是对芮小丹的理解和别无选择,在自己最爱的人面临生死选择的时候,所有的高尚和大义都是浮云,生命的价值是世间所有的理由都不能诠释和放弃的,更不用说是自己最爱的人!在那个时候,他的反应只能是让芮小丹规避风险来首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去尽职尽责完成工作。那个时候最基本的对挚爱的人的反应都不应该是理智和冷静的!当然,这样的描写更能展示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制造剧本的出人意料,但,却违背感情基础!第三,对于林雪峰处理官司败诉的作法,尤其是最后的结局,让我感到困惑。林雪峰是一个经历了最底层的拼杀,而最终依靠严谨的态度和不屈的斗志走向成功的人。在这种经历的背景下,他最不缺乏的应该就是失败的挫折和磨砺。更何况,书中对官司结束之后的合作,也点明了最大的受益者是乐圣。这一点,以林雪峰的商业眼光不会看不到合作之后的情势!另外,林雪峰能在创业之初,就提出“乐圣只有矛没有盾,营销的策略就是进攻进攻进攻”,如此昂扬的斗志下,不会掩盖着一个一败即溃的灵魂,他完全可以吸取教训而选择在未来的商业战场上继续一比高低,而不是选择那些冲动幼稚和充斥着江湖习气的自杀来让自己永远背负着失败者的烙痕!第四,在看到刘冰接过丁元英递给他的那个所谓的内幕证据的时候,我掩卷沉思了许久,以我对丁元英的理解,他是不会放任自己的朋友置于别人的枪口和刀尖下的,更不用说这把枪和刀还是自己递出去的,面对的还是自己挚爱的人最亲密的朋友。这个桥段的设计,我个人理解是丁元英对刘冰的考验和送给他的最后的机会,把握住了,刘冰就会最终放弃曾经的狭隘和自私,走到朋友的圈子中来,把握不住,那就是开启了自己的地狱之门。只是对档案袋中的材料,我的猜测和作者有了分歧。按我的猜想,丁元英放在档案袋中的资料应该都是一些虚无缥缈,让人分不清真伪的东西。因为,在刘冰去要挟欧阳雪之前,万一会打开看看呢,如果是白纸,那后面的情节设置就都会变得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在这里放上一些以这个刘冰的思维能力分不清真伪的所谓的内幕在里面,却可以让他在疯狂的道路上继续疯狂下去。丁元英送给刘冰这些所谓的内幕资料之后,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一些击溃这些资料的影像,来让刘冰的丑恶彰显在世人面前,也更能真实的击溃他的所有的贪婪和欲望,为欧阳雪和肖亚文扫除一个潜在的随时可能会背叛的敌人。

  猜测只是猜测,随想只是随想,个人的好恶也掩盖不了这本书中人物的活灵活现和境界的傲雪凌霜!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4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书中主人公丁元英在经历了私募资金后决定回国归隐,这种归隐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归隐。先看看书中其他人物是怎么评价丁元英的吧。肖亚文,一个典型的职场女白领,浑身透漏着精明、干练。她对书中女主角芮小丹描述丁元英时说:说他是魔、是鬼都可以,但是就不是人。当然了,这是一种思维方式问题,正常人有一套被定义为正常的社会思维方式。就像芮小丹所说丁元英,这社会不缺执着于出人头地的人,但丁元英属于执着于不出人头地的人。

  芮小丹作为故事的女主角,她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女人,因为肖亚文的嘱托和主人公丁元英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天国之恋。开始了一段所谓的神话。

  丁元英为了送给芮小丹一个礼物,就是芮小丹所谓的神话,改变一个贫困村的现状,至此,三个音乐发烧友开始进入故事。从丁元英的商业计划到最后的落实,都无疑步步都在其预料之中,就像丁元英所说,中国股市犹如一个ATM机,只要掌握文化密码,就能开箱取钱。

  丁元英在与正天集团总裁韩楚峰对话时就谈及文化属性,丁元英说:咱们的文化属性是救世主文化,黄天在上的文化,这是一种和社会发展及其不符合的文化,是弱势文化。

  故事的最后伴随着芮小丹的自杀而结束,这其中太多曲折、精彩无法用文字来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5

  在遥远的救世主这部小说中,是围绕着被外人评价外经济界怪才的丁元英身边发生的故事的一步小说。

  文章开篇通过展现出来的是美貌出众的职业女性肖亚文与好友芮小丹重聚展开。在见面后,肖亚文表明来此的意图在于向好友介绍自己的上司丁元英可能因为商业集资解散后面临生活窘境,可能需要好友芮小丹的帮助而安排住所。好友芮小单欣然接受了肖亚文的这个请求,并答应会帮助丁元芳安排住所。在此,肖亚文出于对好友的关心,详细介绍了他的上司的情况,并告诫芮小丹不要爱上他的上司,因为他的上司过于神秘、高深,不能被外人所理解。

  由此,丁元英这个主要人物走向了前台。经过短暂的商业集资解散,他并没有得到一分钱,因此接受助手肖亚文的安排,前往了芮小丹替他租住的房子里居住。经过半年时间,原以为会主动找她提供帮助的芮小丹,却意外的发现丁元英在面对生活的窘迫时,却不会困难并不主动寻找芮小丹以求助,而却变卖唱片维持自己的生活。这让芮小丹对他的越发的产生兴趣,越发的想要了解他。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被外界不能理解的男人,由此而认识了音乐发烧友叶晓明、冯世杰、刘冰等人,同时也引出芮小丹的好友欧阳雪等人。出于同样的爱好,他们很快貌合神离的走到了一起。在一次芮小丹与冯世杰因为购买音响的原因走入农村后,当他看到农村的贫穷被感震惊,因此萌发了想要救助一次这些人的意图。而冯世杰在看到丁元英这个人的音响的奢侈后,判定丁元英这个神人可以为他以及农村带来巨大的改变时,通过芮小丹接触丁元英,希望通过丁元英的帮助可以为农村带来巨大的改变。在芮小丹与丁元英的热恋中,芮小丹提出了这个要求,并希望以此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她时,丁元英欣然接受。

  但是正如丁元英与好友韩楚风所遇见的一样,靠着劫富济贫的方式并不能为农村带来真正的改变,而真正的改变在于每个人的精神境界的改变,正如丁元英与老和尚悟道所得出的结论一样。

  很快格律诗公司发展通过丁元英、芮小丹、欧阳雪、叶晓明、冯世杰、刘冰、韩楚风等各人的带动公司很快发展了起来,但是却也遇到了竞争对手的强力反击。此时职业女性肖亚文再次走出来,帮助公司打赢了官司,公司回归正常。而在其中,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很快就迫于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心,从而撤出了全部资本。在故事即将结束之时,芮小丹因为公务受伤,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活着的理由,选择了自杀。同时,刘冰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不惜出卖灵魂想要与欧阳雪进行内幕交易时,却发现原来丁元英早已经有所安排。事情败露,选择了自杀。同样圣乐集团总经理,因为一时失误,致使公司受到巨大损失,也选择了自杀。

  故事结尾,丁元英离开古城准备前往德国,结束了这部通俗小说的全文。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6

  翻完了《遥远的救世主》这篇作品。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丁元英在柏林私募基金分红会议上突然宣布私募基金解散,结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带利用文化密码对中国股市屠杀性掠取,孑孑一人回到中国某古城隐居下来。后其与女警芮晓丹相遇,擦出激情的火花,之后为了送给芮晓丹所谓的“得救之道”的礼物,以非常规的“劫富济贫”方式帮助王庙村扶贫,从而引发社会对于文化属性的思考。最终丁被渲染成传统文化的批判者,一个“得道之人”。大有“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特立独行的个性。

  中定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属于官本位即强权文化,属于救主救恩的文化,死结在一个“靠”字上。所以丁就是要反其道而为之,打破救主救恩的这种文化的束缚,因此在扶贫,也就是在帮助弱势群体上,规避了一些法律上的真空,采用一些不是传统文化所能接受的“非道德”的手段,出其不意打败了大品牌企业乐圣公司,从而让格律诗公司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丁的方式,让我想起伟人的话:“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丁元英也让我想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悲哉壮哉!

  丁元英这个形象的刻画也与现实的主旋律遥相呼应。中国要打破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势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传统的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点一点受到冲击,自然会引发文化属性的思考。

  那么丁元英得道了吗?无论是佛学、基督、道学,还是王守仁心学都是在强调内心的修为与平和。丁元英扶贫的动机源于是送给芮晓丹“礼物”;其已意识到中国股市是提款机,但为了芮晓丹,还是经常性的破戒,指点芮及欧阳雪买卖股票;芮在临死前给丁电话,丁显得淡然,而芮死后又口吐鲜血;对于乐圣林雨峰几乎是赶尽杀绝之势;对于杀富济贫,却又上五台山求个心安。从丁的所作所为,从未感受到丁的“空”,只能感受到丁犹如一个杀手般的“冷”,冷静冷血,为寻求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其所做的一切在冷上再添个利字。当然这个人把钱看得很淡,有时甚至有仗义疏财的感觉。但钱并不等同利。利可以有另一种说词:有目的性。这个人每一点每一滴都算计得很清楚,即使他当骂名也是为了日后混个先驱的声誉。

  另外从丁的身上,充斥的好斗的特性。在他的大脑里,利益的获得就是竞争,就是抢夺。股市一样,扶贫也一样。对于股市,丁的观点就是中国股市就是一台提款机,所以他赚的钱势必是掠压来的。对于股市这样的认识显得很偏激,从股市有人赚钱就必定就有人亏钱的这种想法,只能说丁的投资格局本身就不大。买卖双方对股票的炒作影响了股票的账面价值,超过真实价值,就是通常说的泡沫;也会有低于真实价值的时候,这叫低估。不论高估还是低估,股票所代表的企业价值是真实存在的,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个价值还会不断增长。所以不能简单以人赚钱就必定就有人亏钱的想法来衡量。对于扶贫,丁的想法,市场就那么大,所以就得以你死我活的争夺美其名曰竞争来实现。扶贫有很多种方式,但丁却将其引入已是市场红海的音像市场,并通过非常规的手段通过打击竞争对手以获得其市场地位。

  在丁的身上充斥着痞气,好斗,世俗的不满,愤青的激动,强烈的控制欲。他的心何曾有一点的平和。没有内心的安宁自然谈不上何等修为,尽管满嘴的得道与大悟。丁元英将一些传统的习俗观念与内心修为混淆起来。习俗观念只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基本反映,只是在修脑的层面,无关内心。修心是内心世界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协同。这属于不同的境界。

  修心并不代表需要特立独行,并不代表一定要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芳自赏。人生处处皆在修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当内心不再受外界影响,并且与外界和谐一体,即是得道。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7

  《遥远的救世主》,即电视剧《天道》,讲述的是一个女警察笍小丹和思维缜密的丁元英一起策划了对王庙村超级贫困县扶贫的故事,道出“本来就没有救世主,有的是忍别人所不能,苦别人所不能”的自救生存法则;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各个阶层对困境的解决方法各有不同格局,消极,积极,退缩,愤怒,把面对挑战的人性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刻画的淋漓精致,总之,这是值得一部深思的作品!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录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用、易懂成了流行品种。

  只要不是我觉到、捂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觉到、捂到的,我才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故事里的三个小人物股东,在公司遇到强力竞争对手的官司起诉时束手无策,在求和失败后选择退缩,他们认为公司会败诉,于是马上放弃了三年以来辛苦奋斗的成果;而另一个女主的朋友确在这畏难当中选择入股公司,相信公司。

  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见识造就不一样的选择。

  在公司后来再次发生转机的时候,前股东小人物刘冰深感不是滋味,亲历了公司的演变,从无到有,当公司即将跨入历史性发展机遇同时也是危机的时候,他自愿退出的,至此他与美好前程失之交臂,成了局外人,在他内心只有孤独、茫然、苦闷和痛苦。

  这盘菜不是人人都能吃的,如果扒着井沿儿看一眼再掉下去,那真是饱了眼福,苦了贪心,又往地狱里陷了一截子。

  允许几个股东去扒井沿儿,能不能爬上来取决于他们自己。

  刘冰从卖唱片的没什么身份的人物到开着轿车、有被人认可羡慕的身份,再从这种高阶层摔到底端,那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折磨?

  怎么他就是得不到他想要的?

  自认为正确的他最后想扳回一步,哪知俩边都得罪成为货真价实的小人,再也没有他渴求的锦绣前程,他的梦破碎了,最终跳楼解脱。

  而另一位中国音响界的领军人物从初始创业的艰辛走到如今响当当的行业地位,再到现在公司面临的困窘,动摇了他在音响界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面子挂不住的憋屈绞痛心理,最终选择了开车跳河自杀。

  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具体到当下的事,就是认准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如果你根本没有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都没有用。

  故事里,王庙村的所有村民火力全开,动员全家老老小小,在自家简陋的屋子生产设备,包装设备。想象一下,这个村庄,一年连4元水电费都交不起,现在遇到了有工作做,农户成为个体经营者,各自负责自己的生产线,接受市场经济的生存法则,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再是靠过去几十年别人输血扶贫还越扶越贫。说到底,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在浩瀚的宇宙,在时间的长河,在进化的历程中,渺小如尘埃的你的选择,至少对你这个个体而言有无限的意义。

  选择决定了你是谁,在时间、空间与进化的无常中,你的选择尤其可贵,你甚至可以凭借选择,而透过无常,看到恒常。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8

  一场由“极品混混”送给“天国的女儿”的神话,一个虽然文学性上还欠了一些火候但深度与道行却着实让人感到惊叹的长篇故事。豆豆其人,神秘而不为人所知,但《遥远的救世主》这样的作品,足以做到让人铭记。这部作品对文化属性、强势文化、救主文化、传统文化和神、主、道的思考与探讨不得不让人从一个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去回味这些年所接受的教育,也让人不由自主地结合自身的阅历与感受去反思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所发生的由文化属性所决定的命运。

  丁元英,一个神秘的中年男人,德国柏林大学毕业,先后就职于柏林的国际金融投资公司、北京的证券公司并担任过柏林《世界经济周刊》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其创办的个人私募基金在中国股市卷走了2亿之多,但却因为“心里不是滋味”而选择中道退出,于是资金被冻结,公司倒闭,自己单枪匹马来到了古城这个繁华落尽、风云退去的小地方过起了类似隐居的生活。不在乎住房的舒适,不在乎饭菜的可口,不寻求别人的帮助,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每日与一壶清茶、一盒555烟为伴,唯一与“高大上”接轨的,只有那两台IBM笔记本和一套价值40多万的音箱,以及他挚爱并珍藏的上千套原装进口CD。

  芮小丹,一个普通的女刑警,每天忙碌于捉贼缉凶、保国卫民的枪火战线,看似普通,却拥有着傲人的家世背景和据作者所说美的不可方物的女性的身体(虽然本书立意深远,但作者在人物的描写刻画与故事的叙述上的确还是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不只是此处,还有多处本应通过文字让读者感受到的东西终究只能是“据作者所说”而非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因此在此小小的吐槽一下)。当然,她这样的人,是被普罗大众觉得“很不正常”、甚至于“病态”的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属于明明可以靠颜值或家庭背景吃饭但却选择靠自己的奋斗吃饭的人。

  这两个本来没有任何交集、甚至远隔了十万八千里的人,因为女主角的好友肖亚文有意为之,让他们产生了擦出火花的可能,虽然肖亚文早早的“警告”过自己的好友不能走火入魔,否则会“下地狱”,但女主还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爱”(虽然这爱来得有点儿莫名其妙),由刚开始对这个一身酒气的男人的一脸鄙视到后面出于礼貌的关照,再到油然而生的爱恋、主动投怀送抱的献身,直到经历过生死险境之后的一通哭诉电话,终于让这个无欲无求的佛系男人承认了自己的“红颜知己”地位,于是一场看似平平淡淡却注定要轰轰烈烈的“天国之恋”就这样拉开帷幕。作为爱的礼物,芮小丹想让丁元英给自己创造一个神话,通透如丁元英,却告诉小丹“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而“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就这样,贫困县的贫困村王庙村迎来了发家致富的新希望,异军突起的格律诗在中国音响界掀起了一番轩然大波,直到一纸诉讼让三个扒到井沿看了一眼又掉进井里的“原始股东”(事实证明不过三个“烂泥扶不上墙”的Loser)退股,让经受过丁元英文化熏陶的肖亚文接过格律诗的指挥棒有了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并打赢官司迎来新的际遇,一切都在朝着丁元英“预谋”的方向发展,而芮小丹在执行任务时的意外自杀、乐圣掌门人林雨峰在“完败”后的坠崖自杀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刘冰跳楼自杀无疑让这场神话蒙上了一种悲情的色彩。这场“神话”以这样的方式收场,虽然结局让人唏嘘,但作者的本意无非是想借这个故事来引发读者的思索,传递一种信息,让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教科书或师长从未告诉过我们的理念与思想。通过芮小丹与王阳明的对话,通过丁元英与智玄大师的对话,通过芮丁二人的讨论与思辨,让我们对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等那些“文化属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价值是进窄门”,“‘窄门’是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进了窄门,神立刻就会告诉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而“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对于佛教、佛法而言,“佛乃觉性,非人”,“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再到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的文化,是“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对于宗教而言,真正的得道实为“自悟”、“自觉”,而非生搬硬套教义教理,或寄希望于上帝恩典与佛光普照而成为得道之人;对于人民来说,真正的救世主只有自己,而神,就是那个能够自救的人,再无其他。这就是强势文化的体现,自己造血而非等待输血,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而非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恩典与幻梦,强势文化造就强者,遥远的救世主并不遥远就在眼前。用《国际歌》的话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回过头来再看这部小说,用书中的话来讲,算是做到了让读者“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吧!抛开作者写作上的瑕疵不说,本书深刻、睿智的思想确实值得我们反复揣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9

  因为读书群的推荐,最近读了一本书,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书中讲了一个概念,给我的印象很深,那就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什么叫“强势文化”?强势文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占据强势地位的文化,其特点是,行为人以事实求实的态度,按照客观规律来办事,其主动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什么叫“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其特点是,行为人依赖强者的主观意识去做事,行为人期待在强者的护翼下,可以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其本质就是依赖和跟随。弱势文化的行为人对待事物没有主观判断,一切以强者的意识为转移。

  对照这个概念,我们从书中的事例中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我们的文化是弱势文化。

  以文中的一个人物——刘冰来说明这个情况。当刘冰第一次遇到丁元英,对丁是什么态度?当时,压根就没把丁当回事,在刘冰的眼里,丁元英就是一个很落魄的小市民,没有豪表,没有豪车,穿的也不是名牌,目的还是来卖唱片换钱的,是有求于刘冰的人。他觉得丁的生活状态还不如他,所以在刘冰的心里,对丁是有心理优势的,所以才会说出,帮丁卖唱片就是交情的这种蠢话。直到刘冰看到了丁元英的宝马,这才觉得丁是高人。后来,刘冰主动积极参与了丁元英的计划,这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改变他自身命运的机会。紧接着,因为格律诗事件,乐圣公司的创始人林雨峰出现。此时,刘冰觉得林雨峰可以轻易终结格律诗的未来。这时,林雨峰就是强于丁元英的强人。刘冰怎么做的?先是退股,然后又想出卖格律诗。自始至终,刘冰有自己的意识吗?都是跟随,跟着强者走,哪怕强者从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作者写了这么多,说明了一个什么情况?就是在说,我们的落后源于我们有一个弱势文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文化。我在编辑的过程中已经指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前些日子,一直在和某个群友辩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毒,中国要想进步,是否要抛弃儒家”的问题。这个群友就一口认定儒家有毒,中国要想进步,就是要首先抛弃儒家文化。我就感觉很奇怪,文化有有毒和无毒之分吗?如果有的话,请问,三星堆文化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玛雅文化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看来,在他眼里,就只有西方的基督文化才是无毒的文化,才是最好的文化,如果是这样,那么请问,同样处于基督文化圈的德国怎么会产生希特勒这样的纳粹?这么善的文化怎么会结出这么恶的果来的?

  你看看,多年以来,如《遥远的救世主》这类书籍对我们国人的影响有多大,这类书籍才是最大的毒,严重毒害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并开始讨厌自己的文化,甚至于要抛弃自己的文化,其目的就是要灭亡我们的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和这个民族所在国家的政策有关,这个国家的政策是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他的文化就是强势文化,如汉唐;反之,这个国家的政策是封闭的,排他的,单一的,他的文化就是弱势文化,如满清。难道说,汉唐和满清,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不是一种文化?

  有伟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国家亡了,还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就西娘皮,全亡了。”欲灭其民族,必先毁其文化。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那个老师,国家沦陷了还在捍卫自己民族的文化,而我们的某些国人却在主动破坏自己的文化,怎么会这样?大家好好想想吧!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0

  电视剧《天道》就是从《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已经很老了,小说完稿于2004年,但现在读来,小说依旧让人有很多思考。整本书,从佛教、人生价值、强势弱势文化以及在市场、职场、人心等等方面的描写,都刻画的非常深入,这是我第二次读,但这一次我没有把它当成小说,而是当成一场修行。

  由小说的立意来反思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佛学和价值理论来思考我自己的未来。

  比如“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跟佛经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再比如“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说,过去上学读书,是一场文化救赎,那经历了市场和人生洗礼的现在,就该要思考继续等待被救赎(上班、打工等),还是努力寻找自救的问题了(理想、理财等)。如果想从弱势上升到强势,不仅是经济独立这一个方面,还要从思想上上升一个台阶,看问题要本质,多往前看三步。要继续学习,继续用功,才能把丢失的时间找回来。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1

  近年来很少看电视剧,最近身边有几位朋友推荐我看一下《天道》,我破天荒的连续看了三天。

  故事很简单,商界“鬼才”丁元英毁约私募基金合约,被合约冻结个人资金并限制从业三年,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城市隐居生活。作为东道主的芮小丹且深深爱上了这个“跟正常人相比,思维颠倒,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的极品混混。”,而“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的丁元英也感叹“此生得你红颜知己足矣”。

  大隐隐于世

  在热恋期间芮小丹希望丁元英帮她在贫困村画一个神话,丁元英告诉她“这世上原本就没有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但他还是尽力带领贫困村民“扒着井沿看了一眼”,是否造血成功,还要看他们的造化。

  这个看似神话的故事,且透露着无数人生哲理,在剧情始终贯穿一句话,“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我理解为“神”是人们心中向往的那一份自由,而自由又是什么,自由即自律,而这个“律”应该是遵循自然规律,最终灭生死、灭烦恼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

  简单的道理往往易懂,但往往也最容易被忽略,就如丁元英所言“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人贵有自知之明,可自知之明又是何其之难。《孙子兵法》云: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我认为,知己不知彼,胜率不止50%,至少是80%,要把功夫下在知己上,知道自己有什么,能什么,我不管你怎么样,因为我也管不着,我只管我怎么样,你怎样我都有准备,我还能调动你;读《曾国藩全集》也是这样,他的日记里很少谈敌情,都是在研究自己军队建设管理的事,亦是同理。

  人生的轨迹在于自己勾勒

  丁元英小试牛刀是让欧阳雪买股票,欧阳雪是亲眼见过有人在交易所哭泣的,所以她对此事很慎重,压上了自己可以承担的筹码,这里很是佩服欧阳,不愧是一个合格投资人,她最终笑了,因为她遏制住了心中的贪恋,遵循的丁元英的及时卖出的指令。丁元英对股票的认识是:股票的暴利并不产生上产经营,而是产生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投机性,它的运作动力是,把你口袋里的钱装到我的口袋里去,它的规律是,把大多数的肉填到极少数狼的嘴里,私募基金是从狼嘴里夹肉,这就要求你得比狼更黑更狠,但是心理成本也更高,而且又多了一重股市之外的风险,所以,得适可而止。虽然此话有点偏激,但今天中国的股市又何尝不充斥着这种味道。

  丁元英的锋芒毕露是带领王庙村的村名扒着井沿看了一眼,他认为无论做什么,市场不是一块无限大的蛋糕,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制力作用下的杀富济贫,这就可能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杀富是不是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二是让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下去是不是让他患上精神绝症。事实也是如他所料,音箱界三大巨头之一林雨峰,开车冲下山崖,林雨峰知道自己很强,也感觉到别人很强,但他还是败了,他败给的不是人,是道,是市场合理分配的需求,就如光脚的贱了穿鞋的一身泥,你又能如何。

  剧中还有一个可怜的人物,刘兵,一个从井底爬起并在井沿上悬了一会的人,最终摔得粉身碎骨的人。当初退股他若原路返回,至少还有一条命在,但看惯了人世繁华,怎么还回得去,但又不愿意面对事实,他不及叶晓明的敢于面对,更不及冯世杰的豁达自嘲,结果也只有冯世杰沿着井沿爬了出来,有时候傻人有傻福吧!

  有时候傻是一种幸福

  剧中最幸福的应该是芮小丹,我不知道这么说是否正确,毕竟她最后因公殉职,但我想这是她的道。剧初,丁元英就要求她“你应该辞职,请注意是应该,而不是我希望。”,说明丁元英了解芮小丹,他也给她指了一个道,“国家机器不缺少一个迟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会需要一个有非常作为的人才,这不是通俗的英雄主义和通俗的平等意识可以理解价值。”,可这是丁元英的道,不属于芮小丹。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芮小丹是警察,发现疑犯,执行抓捕,这是她的道,按着道办事她就是神,所以我说她是最幸福的。

  水,永远充满着智慧

  最后还想聊一下剧中主角,丁元英。“本是后山人,偶坐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这是芮小丹第一次接待丁元英时,丁元英的自嘲,芮小丹也就从这里开始爱上了这个男人。《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在这样一个孤僻的小城,居然还有一个这样的高人,或许也是如此。

  丁元英对格律诗公司的商业策划真可谓“能致人而不致于人,知战之时,知战之地”,将所有的功夫都下在了没有故事的地方,所以当竞争对手奋起抵抗时,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在战场在哪?对手是谁?败也是理所当然。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2

  去年在对认知的学习中,让我开始痴迷追求先知先觉的智慧。比如身边有些沉得住气、慢的下来的品牌,他们这么多年之所以能熬过来,这两年大放异彩,不是因为比别人有毅力,而是因为他们想得清楚,看得更远。所以经常寻找着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之路。年底,好友陈武给我推荐了一本《遥远的救世主》,通过小说的形式,完美的故事编排,精彩的情节设计,将“认知”诠释的淋漓尽致。自然而然,对这本书更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口气看完后,可谓酣畅淋漓,年后又仔细回味了一番,非常有深度、有智慧的一部小说。

  在此,我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小说情节纲要。一位年轻美貌的女警察芮小丹受好友肖亚文之托,为其上家老板丁元英在古城租一套临时住房。这个丁元英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他利用德国金融公司的股份资金和自己的头脑运作私募基金公司,在中国股市掠夺式的经营。仅11个月,就挣得了近乎一倍的利润。相当于他掌握了取款密码,把中国股市当做他的提款机。在这个疯狂挣钱的过程中,他那颗爱国心和金钱欲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后以冻结513.6万马克(全部收入)三年的代价中止了这次合作,决定远离喧闹的都市,到京城附近的古城隐居一段时间。

  在丁元英隐居期间,芮小丹对他的态度从客气、遗忘、好奇到吸引,几次接触后,特别是无意中听了丁元英的那套高档音响后,被一首《天国的女儿》那纯美的音乐打动,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于是开着警车遍寻古城所有音响店,想买一套同样的音响,同时也认识了一批玩音响的发烧友,但也因此影响工作而受到停职反省、扣发工资的处理。在这个短暂的接触中,她看到丁元英的文化、气度、思想深度都超凡脱俗,也顾不上好友肖亚文当初的提醒,不顾一切地地爱上了他。

  也许是为了明白丁元英所论述的文化属性,更为了能和他相处得更长久一些,芮小丹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件特殊的礼物:让丁元英在王庙村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为了揭示文化属性,也为了一份爱,丁元英精心设计了“北京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和“王庙村音箱生产基地”这两个法律上相互独立的实体,对中国名牌乐圣音响公司采取一种“杀富济贫”的方式来完成这个“神话”。在这个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诉讼官司以及胜诉的必然、格律诗公司几位原始股东的淘汰出局、与乐圣公司的最终合作等等都在丁元英的预料之中。面对丁元英合理合法的运作方式,面对丁元英简单简洁的处理过程,芮小丹开始深入思考文化属性和救世主的问题了。就在礼物即将完成时,芮小丹在一次与通缉犯的偶遇中被炸残毁容。为了爱的永恒,芮小丹开枪自杀。而丁元英则伤心吐血,最终也离开了古城。

  故事的结局是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强行进入市场,一鸣惊人成为品牌。在与格律诗公司官司中,乐圣公司败诉,董事长林雨峰驾车自杀。格律诗公司由肖亚文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利益,乐圣公司最终与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合作。最后让我们读者围绕得救之道,对文化属性、传统观念的认知进行了深度反思。

  通读整部小说,我直言不讳,自己的焦点并不在几近完美的芮小丹身上。虽然她性格上独立自尊,工作上出色尽职,生活上潇洒从容,真诚善良,敢爱敢付出,其所作所为,可谓自性自在,坦然面对生活的一切安排,堪称“天国的女儿”!但自己还处在追求改变自己,实现梦想的阶段,兴趣点自然在对事物发展有严谨思维和准确判断的丁元英身上。他见解独特、运筹帷幄,才华横溢,连五台山主持大师都这般评价他的品性:“身上三气居中,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一分痞气”。在此我想从四个方面分享自己对认知、对丁元英的推崇,以及对小说的整体评论。

  一、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

  这句话还是自己在一次阅读中偶遇的,曾经只因为听起来非常有个性,梦想着自己就是下一个传奇,所以把这句“我不会去忌讳任何神话”作为各种平台主页上的个性签名。而今,我觉得这句话最适合丁元英了,尤其是他对神话的定义: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之后在送给芮小丹礼物(为王庙村写一个脱贫致富的神话)的时候,就是这样践行的。实现整个“神话”的过程中,丁元英并没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更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术,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平常事”。丁元英过人的认知能力就在于,他全部在公平公开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操作,一切都非常普通,一切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更不存在违法之处。所谓的神话,竟然只是这么简单平淡。虽然这种“劫富济贫”的得救之道不具有推广性,但他让市场规律打开农民的眼界,让王庙村脱贫致富的事实,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至少说服了我。

  其次就是帮助好友韩楚风上位的谋划,那段对文化属性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将《矛盾论》应用到职场,以退为进,避开成为主要矛盾,让时间积累威望,然后再顺理成章上位。第二个地方应用《矛盾论》就是提前将公司和农户两个独立开来,只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而并非雇佣关系。避免让生产环境、劳动法保障成为农户和公司之间的主要矛盾,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他对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问题的见解是如此地独到而精辟。一切在后人看来的“神话”,其实都是认清自然规律,实事求是,简单平淡的事情。

  二、腹有诗书气自华

  早期这句话并不是自己心中的主流思想,受农村“读书无用论”的侵蚀,一直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如赵括纸上谈兵,马谡失街亭,孔乙己的迂腐,到改革开放后的“初中肄业当老板,大学毕业来打工”等宣传。直到后来到了大学,才慢慢改变这种偏见。而《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的一言一行都在证明着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中让我反复吟读的莫过于饭桌上那段《自嘲》:

  本是后山人,

  偶作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一首《卜算子》词,意境非常之高,力压全场而并无半点张扬之气。本是不得已而解对方发难,却俘获美人心。又比如对《流浪者之歌》的评说,可谓有理有力有深度。仅过一招,就被暗敬为高人,让人想方设法能攀上关系,以便日后可以打交道。

  其次,让我打心底佩服的是丁元英为音响公司起的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可能有些人觉得没什么,但我曾经帮亲戚朋友的小孩起过名字,知道其中之难。名字最初的本意是什么?便于别人记住。一个好的名字犹如画龙点睛,能够囊括很多寄托在上面,更让人朗朗上口,一目而不能忘。而你再回头审阅这个名字“格律诗音响”,是否妙不可言。没有海量的知识输入,绝不可能有此挥洒自如的精彩。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3

  看完了电视剧《天道》,接下来就是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如果“天道”可以学习和运用,人就能够“顺势而为”,能按规律办事,成为自己的救世主!所以从“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思路去点评了各色人物,甚至作者,是我狂妄了!

  究竟什么是“天道规律”呢?丁元英说:“可悟不可修!”我自己有一点醒悟,人并不应该刻意去追求这个“见”的线性状态,为什么丁元英很难更进一步去“见众生”,他没有小丹的“自如”,他有所刻意的,在追求清静、心安和理想化,是一种另一个意义的“修”!

  既然“可悟不可修”,就不能去追求这个线性过程,更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不断积累的认知,量变引起质变,从无数的线性过程中,涌现出非线性的认知框架。就像我自己,突然有一天,就会“见天地”,也许也会有突然一瞬间,“见众生”。

  这是精神突变,是自然进化的过程!当然以上的论断,来自凯文凯利的《失控》,因为读《失控》的时候,我明白了一点道理,凡是看不进去的书,就是天书!(我有4年时间无论如何看不进去《失控》)凡是自己悟不到的真理,就是“天道”,悟到了,运用了,就变成了人的“理性”,至于一般人不能理解,就变成了平常人理解不了的平常事,就是神迹!

  先延伸两个小问题:

  No1.如果真有时光机,既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穿越未来?你选哪个?

  我以前的想法会选回到过去,因为回去,就变成“上帝”。其实这是错的,一个个体,是不能观察到整体的,就像一个水滴,永远也理解不了漩涡!也就是说,“上帝”永远不可见,不可猜,祂是一种“涌现”。而回到过去的唯一价值,在于见证历史必然,不是物理上的做不到,而是个体上的做不到,成为一个对历史来说的“神人”很简单,即时即刻也可以,而不用回到过去。每时每刻都是过去,也是当下,也是未来,个体即使再神,对于群体也是无足轻重的,没有价值的,历史上的“神人”很多,但他们都是过眼云烟而已!

  那么去到未来有没有意义呢?对群体,也无意义!但对个体反而意义会更大,会明显加快个体的成长,再回到“当下”成为“神人”的进程。这里的问题变成,去到未来吓尿以后,能否再回来?回来才是有意义的,回不来就成为未来的个体,这种对“现在”有意义的成长,也就变成了无意义。

  然后突然发现,在时间这个线性逻辑上,回到过去与穿越未来,变成了一件事情,作为个体,都是无意义的!跳出时间的线性控制,才是“上帝”,“失控”的状态,在于去酝酿一种“涌现”的存在,这种存在既在时间之内,也超然时间之外,与个体并存,却也永生!

  No2.教会的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人类是一群鱼缸中的鱼,上帝对这群鱼充满了慈爱,每天饲养它们,给它们食物,给它们生活所需的一切,任其自由繁衍和发展。但是当祂想伸手进入鱼缸,触摸这群鱼儿的时候,去爱它们的时候,鱼群却是本能的躲闪的,本能的游离的,所以上帝让祂的儿子耶稣,变成“人”的一员,融入它们当中,为其提供帮助,才能获得理解,“人”也才能被拯救!

  这个故事到底说明什么?人真的需要被拯救吗?像不像《三体》,人类对三体人而言,就是像虫子或者鱼群的存在,而上帝伸手的意图到底是爱?还是毁灭?与鱼群毫无关联。三体人说:“毁灭你,与你无关!”如果人类真是一群虫子或者鱼,但是至今仍然好好的生存和发展,“上帝”是否根本就没伸手,亦或“上帝”根本就不存在?外星高等文明,也至今为止根本就不存在?

  我当然没有那个能力,可以解决费米悖论。我思考的结论是,更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上帝”是更高等的一种“涌现”,祂不需要像低等群体,或者说属于祂的个体“示爱”,完全没有动机,相互之间只有存在的合理性,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所谓高等外星文明与我们也不是独立的,而是都属于宇宙社会学,或宇宙生态学中的一员,只是,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高等”存在。

  只考虑三体人和地球的关系,“黑暗森林”当然说得过去!如果三体人需要侵略我们,以获得生存空间,那它就显然不够“高级”,人类被毁灭,是历史必然,是整个时间线中的一个点而已,人类文明会成为三体文明其中的一部分,就像恐龙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的一部分一样。

  《遥远的救世主》实现了电视剧无法完成的心愿,看完了作者对基督和佛教两大门派的证道过程,太震撼了。非常想摘抄下来,但既然悟道,就写自己的体会。

  《遥远的救世主》和《失控》,这两本书在一起,简直是绝配。何为“天道”?道法自然,如来!哪有上帝?证法得道,自己就是上帝!丁元英把它称为强势文化,凯文把这种情况称为“进化”或者“涌现”!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圣人言五十而知天命,我今三十方证道如是,大爱不爱。

  弱势文化如何量变到质变?人口素质红利,何来?上帝既是“涌现”,存在就是大爱,大爱当然不爱!人人都有所悟,不靠政治文化,不靠宗教文化,靠个人的道德文化,所有人汇而成道,求真、求理,世界大同,是以极乐!不昧因、不昧果、不往生、不畏死,无为而无不为,不约而无不约,当应许不求应许,窄门入得,佛门也入得,天道自在人心。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4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

  文化属性是这小说的核心观点,文化属性又分两种相互对立的文化,一是强势文化,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文化;二是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

  在故事情节中,丁元英用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是思维的转变或提升还是简单的生存之道,都只能靠强势文化的自强不息。对于思维能力,他不断的引导芮小丹思考,最后芮甘心放弃已报读的律师学业,而去学习文化行业的想法。然后,又在王庙村证实了生存之道只是靠自己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的生存法则。如果,非要说有“救世主”,那么你就是你的“救世主”,没有之一。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5

  看了《天道》的电视剧与小说后,有一点想法,可能不太正确或者没有直击重点,但也是一点小小的个人观点。

  像丁元英这样的人,也许是存在的,虽然我只见过这种人的碎片化,但我还是相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包容一切的,只因为太明白,他脑中永远是事物的本质,万事万物的规律。他只想静静地提升自己的普世智慧,把自己酝酿成一个淡淡的有点智慧的人。这样的人如果抛开除他本身之外的一切物质因素,他是不会被绝大多数异性喜欢的。因为追求觉悟的女性太少了,他觉得有无限乐趣的事在异性看来很迷惑,更没有趣味性。所以他的生活注定是孤独的,而这份孤独并不是他本身的孤独,只是世俗意义上的孤独,因为他内心太丰富了,并不断丰富下去。

  可能有人会想,他万一生了大病或者老了生活不能自理,那不是太悲剧了,一个人没人照顾或者被社会组织照顾但不会有儿女那种情感的牵挂与交流。这一切在他看来可能是必然的,他既然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就要为决定承担,接受它。这就是他在他父亲归去前所表现出的一种尊重道的体现。他的那种超越当下世俗的思想,周围人无法理解。他把这些人提到井沿上扒在井沿向外望了一眼,真正能最终爬上井沿的人却极少,可能他以前的助手亚文算一个。剩下的都是恍惚了一下,仍然回到井底。这可能与缘与悟有关。

  小说中与电视剧中把一种巧合、缘分从众生中提了出来,展现出了两个有相似境界的人相遇是怎样的。

  芮小丹可以说是世俗中天国的女儿。她能被丁元英吸引这就是缘。她能在丁元英影响下不断开悟,并发展为自悟,这是天分,只需要一个开启它的引。她与丁的相处方式只有他们两个人懂,其他人并不理解。而普通人相处的潜在的东西,提出来后,人们能理解。丁芮两人潜在的东西,提出来后大多数人并不理解。他们两个人可能都不会有悔恨,因为他们这种人能相遇就已经是天恩了。这种情感的一部分就像武侠小说中武学已臻化境的人,他的一辈子能遇到另一位相似的人,这种感受与情感可臆想,可心会不可言传,我们这些人或只能略微知晓一二。

  或许他们两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宇宙,能相互映照,但不可能融为一体。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6

  《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虽然很类近于西方高智力、高智商畅销小说模式,但是其内涵却是浓浓的中国式文化,最大的闪光处在于给读者打开了一扇窗,能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最喜欢书里的一句话:人原来可以这样活着,灵魂原来可以这样滋润。我常常在想,作者究竟是有过怎样的人生阅历,竟然可以写出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书中广泛触及人生、宗教、法律、文化、音乐、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命题,这该需要多么深的知识广度与深度来支撑,所喻言揭示的深层哲理,个人觉得已远超出自己知识架构下的认识境界。

  书中有许多经典对白,充满智慧处比比皆是,特别能引起人思考:当生则生,当死则死。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没有主,主义,主意从哪儿来?主无处不在,简单得说,支配人得价值取舍行为得那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神是道,道法自然,如来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人从根本上要面对两个问题:一、生存,得活下来。二、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这个年代,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难的恰恰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

  其实这本书,真的不好讲,书中关于文化属性、宗教、关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很难去讨论,因为一说就错,还是很推荐大家去读一下,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它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就像开了一扇窗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7

  《遥远的救世主》被改编为电视剧《天道》一度热播,因本人甚少看电视,于是就错过了。近日读书会寄来此书并将讨论此书,于是就抽空看了看。平时看的都是哲学范畴的书籍,很多年没有看过小说了,偶拾起来还真有些不习惯,粗略翻看了一边,大概了解了故事的梗概。

  丁元英的私募基金是一家以德国几家金融公司为资本委托方的公司,中国股市进行了11个月的掠夺式经营之后,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对掠夺式的股市操作心里不堪重负,充满了矛盾与无奈。以“个人心理状态”为由中止了私墓基金合作。丁元英托助理肖亚文在远离大都市的僻静地方为自己找一个住处,而令人费解的是肖亚文竟然兴师动众地从北京飞抵德国法兰克福,求助于正德国探亲的警官大学同窗好友――古城公安局刑警芮小丹。肖亚文告诉芮,丁是个高人,并提醒芮不要和他有感情发生,“他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他跟人的思维颠倒了,不是人的思维。一旦动了那种心思你就算把地狱之门打开了。如果真的发生了,那是你自找的,不要怪罪我没有提醒过你。以我的智力,我理解不了这种人。”但是她不想和丁断了联系,就托给芮小丹。芮为丁元英在古城找了房子,安排丁元英住下,就忘记了此事。几个月时间后因为丁元英的资金被冻结,缺少生活费的丁元英将自己收藏的唱片拿到刘冰的“孤岛唱片店”去变卖。一次芮小丹无意中听到了丁元英的音响她被那种纯美的音乐打动了。芮小丹也想买丁元英这样的音响和唱片,但是未果。经过交往之后,芮小丹发现丁元英的与众不同。学识和气度所折服。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因为一次“马王黑恶团伙”的侦讯过程出现了质的飞跃。案犯王明阳是高智商犯罪素有“冷血诸葛”之称,是黑恶团伙的核心人物之一,芮小丹抓捕他时要不是一颗臭蛋差一点命丧他的枪口。警方希望从他的嘴里挖出线索。可是他抱定必死之决心,任警方的侦讯就是不开口。

  芮小丹原本与母亲定居在德国,但是一直不能融入德国上流社会,不得志而回国从警,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可是她依然被边缘化,她优秀,但因为外国生活的经历和西方社会文化的熏陶,还是不被同事所接受,所以在遇到丁之前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刑警而已。她很想拿下“冷血诸葛”王明阳,但是依她的文化积累和知识结构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一点她清楚的知道。但是她更清楚丁元英能够帮她解决这个难题,成就她(芮是个很在乎被主流文化认可的,或者说在乎荣誉,她收藏了她历年来的获奖证书,足足与一抽屉,也就是说她执着的是“功名”,是“禄”)。也许是处于这样的潜意识她寻求丁元英的帮助,丁给芮小丹制定了一套侦讯方案,并且进行了3天封闭式的集训。3天后,散发着光芒的芮小丹回到侦讯室面对这个曾经生死互博的王明阳,他们以人生的意义、文化属性、宗教为线索进行谈心,经过一场精彩的对话交锋之后,王犯终于被这个看上去年轻貌美,但充满了人性光辉和深刻哲学智慧的女警官折服。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和他人的罪行。

  芮因为这次侦讯的成绩和显示出的才华被领导和同事认可,一炮走红,事业顺风顺水,同时芮也被训练自己的丁元英的学识和气度所折服,终于她确定了自己感情,爱上了丁元英。她对丁元英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也感动了丁元英。两个人正式确定了关系。芮小丹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个爱的礼物,让他帮助王庙村脱贫致富。丁元英明知这样要求可能是个错误,经过反复思考,他设计了一个“杀富济贫”的方案。与欧阳雪、冯士杰、叶晓明和刘冰成立格律诗公司,让王庙村的`村民手工制作发烧级的音响。为此他还到五台山问佛,为自己的心找一个答案。五台山的方丈也给出了与肖姑娘相似的评价,丁元英已经站在觉悟的门槛上了,进一步是佛,退一步是魔。

  欧阳雪、冯士杰、叶晓明和刘冰成为公司股东,丁元英告诉他们:救世主是没有的,只有自己救自己。(这句话其实是点题之笔,丁一直是被芮、各股东、王庙村的村民视为救世主的)。丁将战略对手锁定为国内的着名音响企业乐圣公司,他进行了一番策划,将格律诗音响送到国外参加国际级的音响展,获得大奖。回国后,他把盛名而归的音响送到北京开幕的音响展示会上,丁元英以低价销售格律诗音响并在当天就销售一空,丁的此种高档音响低价销售行为给乐圣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乐圣总裁林雨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依据起诉格律诗公司,提出诉讼赔偿,他说不打败格律诗公司就跳楼。丁元英请肖亚文为格律诗公司代理诉讼事务。进入诉讼程序后,乐圣公司才知道格律诗是一个扶贫公司,林雨峰意识到胜诉已经不可能了,但他还是决定要打这场官司,他的目的已经不是教训不遵守市场法则的格律诗公司,而是要打败丁元英。最后他已败诉收场,他选择了开着汽车跌向悬崖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格律诗公司也和乐圣公司达成合作,一同生产音响,王庙村的穷苦村民们也开始了致富之路。

  芮小丹办完省厅刑侦处大案后返回县城,路上遇见被通缉抢劫犯黄福海、刘东昌、吴建军等人,芮小丹知道自己单枪匹马去找这些荷枪实弹的劫匪可能会牺牲,她给丁元英打电话,告诉他自己现在面对的情况,听完这个电话丁元英沉默了,没有阻止芮小丹的行动。芮又向分局通报情况请求支援后关了手机。一番战斗,吴建军自杀性爆炸死亡,芮小丹被炸残、毁容,刘东昌逃跑,首犯黄福海企图夺芮小丹的越野车,被芮小丹打伤双腿,就在警方的增援人员赶到现场时芮小丹选择了自杀。在听说芮小丹死讯后丁元英伤心得吐血。芮的父亲认为丁对小丹的死负有责任,拒绝丁元英参加小丹的葬礼,丁离开古城。

  看完小说,我觉得丁元英的确是个人物,他的一首《卜算子》词更是耐人寻味:

  自嘲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

  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祸福。

  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其实这是丁元英的自我写真,他想做清心淡薄的后山人,过隐居的隐士生活,但是又不得不登堂入室做世俗人扒拉金钱。可以说他是一个矛盾体,自我的矛盾让他痛苦得吐血。

  在芮小丹侦讯“冷血诸葛”王阳明的时候,曾有过这样一场对话,可以看到丁元英对文化属性的一个观点。

  王阳明说:“强盗的逻辑,是直接获取,冒险,刺激。”

  芮小丹针锋相对地说:“这样讲,似乎你还算一条好汉。但我以为,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与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公平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以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E懦弱的生存哲学。所以,你不是好汉。”

  这就是两人的对话,准确的说其实是丁元英教芮小丹说的话。丁在格律诗和乐圣的商业竞争中使用的计量其实就是破格获取,是强盗逻辑。格律诗是弱者,在同一规则下连与乐圣公司对话的资格都没有。再看丁本人,他在德国做基金经理,因为忍受不了强势文化(德国投资基金)赚取弱势文化(中国股民)的钱,决定解散基金。他这样的反应其实也是弱势的文化在强势文化前胆寒、心虚的反应。

  丁之所以痛苦地解散基金选择隐居,是看到了文化的差距,而不能接受,不能放下。心理学认为,解决心理困扰的方法就是面对,这与佛学等其他哲学的观点是一致的。解脱前一次的痛苦,就要在下一次的相同经历中重新经历,直接面对相同的情境,面对它、接受它、感悟它、放下它、超越它。于是丁元英借“音响之战”再一次面对了上一次的心结。终于实现了强势和弱势的和平相处,共同发展。这是一次心理治疗,是自我的拯救呀。

  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虽然很多人认为他是,但他不是,救世主只有你自己。丁元英自己解救了拯救就是一例。可以说,他是一个智者,看到了他人所不见的事情,他看透了世人追求功名利禄的执着,就像他很早就劝芮小丹不要做警察了,可是芮不听,她要做到至少30岁以后,老了,干不动刑警了再说。

  人们执着的往往逃不过功名利禄,芮死于对功的执着,刘冰死于对利的执着,林雨峰死于对名的执着,王阳明死于执着于执着。而丁执着于情,最后吐血,再一次的隐居于世,也许还有再一次的治疗,和自我的救赎才行吧?既想做放下一切欲念的智者,又想做持欲的参与者,必然带来自我的矛盾,堕入痛苦之境。祝福他可以再一次解脱。

  本书中有一个词,叫“文化属性”。我比较喜欢用“社会属性”或者“社会文化属性”来代替这个比较含糊的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就会因为有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而被社会化。这种被社会化的人所带有的集体的意识和潜意识恶根性性的东西就是“社会属性”。我们上海人的社会文化属性和北京人的一定不同。但是北京人和上海人的社会文化属性都是中国的,中国的又和美国的社会文化属性不同。

  书中把文化属性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丁元英的痛苦来源就是因为不能面对“强势文化”。因为中国150年来的落后于西方文明,中国人的潜意识深处就有了这种心理弱势,要么崇洋媚外,要么抵制西风,要么国外的和尚好念经,要么老子天下第一。其实中国人的这些表现归根结底都是“自卑感”。丁元英归结中国人的特性是“靠”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做生意靠关系,当官要跑关系,买紧俏商品也要靠关系等等举不胜举。靠,就是不自信,不自信就是自卑,是内心虚弱,是内力不强。

  中国人还有一个诟病于此也大有关系,这就是中国人最要面子,所谓“面子文化”,面子是什么,是虚荣心,虚荣心是什么还是没有底气,自卑心,怕人看不起自己,于是人人都要摆排场,金粉铺面,外着光鲜,依靠外在的色相,依靠外在的力,让自己光彩照人,穿盔戴甲,手执利刃,自以为人家不会小视,可以所向披靡。其实呢?在这坚甲利刃下的那个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害怕受伤的小小孩,内心充满了自卑和恐惧。真正的高手是不假借神兵利器的,他们一叶一石都可以御敌。甚至就是在那随便一立,呆若木鸡,也可不怒自威。这就是内心强者与内心弱者的区别。由此看来,丁元英是要吃“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强体的。

  强与弱是相对的,也是相互转换的,没有必要区分和自傲与自卑,强无恒强,弱无恒弱,两者可以和平共处的。比如乞丐很弱,但是乞丐之强在于作为弱者的他可以使作为强者的有钱人愿意施舍给他钱,而这些有钱人从来不会平白无故地把钱给其他强者。有钱人未必愿意做乞丐,乞丐未必不能成为强者,朱元璋就是乞丐当皇帝,吴六奇也是从乞丐到大将军。可喜的是丁元英最后悟到了,强于弱是可以和平相处的,于是格律诗与乐圣合作成功了。不论强弱、黑白、美丑等等对立的两面,都是共生的状态,不可失去其一,失去则都不存在,这就是系统理论的基石。各家经典也都有相似的论述,这里就不赘言了。唯要指出的是我们要在对立的事物之间照见其背后的意义,比如强者要照见自己的霸道,弱者要照见自己的不知道。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其要修行的功课,丁元英如是,芮小丹如是,刘冰如是,林雨峰如是。唯有肖亚文最让我感到不寻常。她的功课是什么呢?

  为什么这个才貌双全的美女在和青年才俊丁总一起工作2年而没有发生“办公室里的故事”呢?一个孤男,一个寡女;一个仪表不凡,一个美丽动人;一个学富五车,一个聪慧过人,两个人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是肖姑娘偏偏没有爱上丁公子,甚至连朋友她都不想高攀,她还提醒了芮小丹不要爱上丁公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呀?简单地说,她是和智慧的人,清楚自己是谁,他人是谁,她是个观察者,不会做参与者,即使是参与,也是保持心灵的抽离俯瞰事件的发生。

  一句话,看了这本书,我最爱的就是此女子也!其他皆是过眼云烟。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8

  通过男女主人翁的爱恋展开了对文化属性的讨论以及人性深层次的探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芮小丹为了留住不可能留住的丁元英,希望他通过扶贫的方式给自己留下一个念想,并通过扶贫引发芮小丹自身思想的升华。

  正常的人做正常的事情就是不正常的人,并且能够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可以反映出社会的扭曲。

  丁元英通过构思设计,完成了女主的交代,利用了人性的恶完成了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杀富济贫,可最终的济贫也如男主预料,给了大部分生的机会,少部分趴在井沿观看外部世界的机会,有人守住了内心回归正常,有人放纵了内心的贪婪与欲望,最终走向了万劫不复。

  何为救世主?救世主在哪?遥远的远方还是咫尺的自己?这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代表,也是对人性的考验。

  女主的自杀,是为了留下最美的自己,当这个世界不再需要的时候离开,不给这个世界带来麻烦;

  男主的离开,不可谓不缜密,打扫战场,完成对爱人的承诺,虽然这个承诺对爱人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最引发内心触动的是刘冰的跳楼,他的一生如井底之蛙一样生活,丁元英给他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天窗,忘乎所以的自我认同以及错位的身份认同,贪欲战胜理性,最终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道。

  全文行文流畅,文字优美,细节刻画到位,故事丝丝入扣,代入感非常强。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9

  似乎用“读后感”这样的表述方式,显得特别幼稚,惭愧自己并不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也不敢贯之“书评”之类的标题,仅作为自己读后的一些感悟随笔吧。

  在我看来《遥远的救世主》是作家豆豆最著名的作品,也是最能反映她对于“文化属性”的理解及观点的作品。全书通过讲述商业奇人“丁元英”和天国的女儿“芮小丹”因一张唱片结缘发展成爱情的“发烧友”,从扶贫公司“格律诗”公司在强力“杀富济贫”下,与名族音响品牌“乐圣”公司之间的商战事件,引出了人们对于“得救之道”的讨论,和关于“文化属性”的思考。后在05年根据这本书改编的电视剧《天道》在国内热播。

  我曾把它推荐给我身边每一个好朋友,我觉得这样好的作品不应该被遗忘。这本书对不同文化属性的人物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思考方式以及处理方式,得到不一样的结果,这看似是命运实则又是必然。其中涉及很多关于宗教、传统文化的思考。我想先以我最喜欢的三个人物为线索来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当然,我并不敢为书中的人物下判词,只作为自己一些感悟的分享。

  丁元英

  看完这部电视剧后就彻底被王志文大叔圈粉了。这个人物是这本书的灵魂人物,关于这个人物,我只能说,他高明而自知自觉,但是他的高明太过独到而很难有知己,用书中韩楚风的话说是“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用时下的话,因不可复制无法传承,而成为绝版。他的逻辑说到高处,是扒拉人灵魂里的那点东西,不可说因为一说就错。说到简处,大道至简,万物发展皆有律,按规律办事。

  肖雅文

  肖雅文可以说整部戏里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毕竟芮小丹是“天国的女儿”,太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归宿往往是毁灭,因为毁灭所以不容玷污、因为毁灭所以永恒。欧阳雪呢,似乎多了一丝丝柴米油盐味儿,少了那么一点点阳春白雪的感觉。雅文似乎是这两者之间有更为平衡的体现。

  而且雅文的成功是可学可复制的。我之前说丁元英的“得道”是自觉自知的,这种自觉自知多少有天时、地利、人物命运和那点“慧根”共同发酵的,读后感而雅文的“得道”却是看到、悟到、学到。她的命运发生的改变,既有自身“结善缘种善果”的初心和一点点运作成分,又有自身本身素质过硬的前提条件,这无疑是给了每一个站在井底的人一种可以爬上井沿儿的可能性。

  冯世杰

  其实在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冯世杰。这看似奇怪却也顺其自然,因为我的成长环境、原生家庭都与冯世杰非常相似。在我看来冯世杰是底层小人物的行为典范,却有着不世俗的初衷,有着一份难得的“真”。

  从某种角度来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道”,是每个人的头脑中的主宰,是一个人的文化属性、价值体系、道德底线。也有一套自己“为人处世”“行事作风”的“术”。

  冯世杰是最先有拉拢芮小丹、接近丁元英的企图,这些“术”让他看起来演技拙劣、不够憨厚,也引来丁元英的那句“你说咱俩谁成心的?”在芮小丹那儿也碰了一些灰。而他的“道”却很不俗,他是真想为“王庙村”做点什么,不得不说这个“道”让我没办法讨厌他。这并不是出于道德绑架,我不能抨击他,而是这个社会“有招有术”的人是在太多了,冯世杰只算是演技拙劣的小角色,而有“道”有心的人却很少。

  他自然自知没有能力拯救王庙村的能力,也不懂“大爱不爱”的道理,即使这样他也愿意卖力表演求一个机会,而且他实际、他肯干、不怕失败,是多少传统农民的写照。叶小明是个聪明人,刘冰是爬上井沿看了一眼又流落回井底换上精神绝症的人,而冯世杰能走到最后,是因为他的初衷。

  其实这本书,真的不好讲,天国的恋情、神话礼物、杀富济贫、得救之道都不足以盖之,书中关于文化属性、关于宗教、关于传统文化的解读,也很难去讨论,因为一说就错,还是很推荐大家可以去读一下,电视剧版的现在也可以找到,只是删减了很多片段。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它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就像开了一扇窗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20

  一个闲暇的假期,一座安静的小村庄,一杯清茶再配上一本好的小说。对我来说这便是幸福的。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年假带上一直没有来得及读的这本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回到老家,远离那些喧嚣。

  小说的背景简单,人物关系也不繁密。读完这本小说,为丁元英睿智的领悟力所叹服;为丁元英和芮小丹超凡脱俗的爱情故事所震撼。试着解读豆豆在这篇小说所描写的几个特点,算作一鳞半爪,仿佛初到高窟的行者,面对浩淼的文化积淀,草草作揖,以补救我内心实际的浅薄和忐忑。

  整篇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用墨很多,性格凸现。即使是次要人物,也在具体细节上将他们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十分丰满。性格的复杂化,作者在描写与丁元英合作的三位人物时,让大家充分领略到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其性格特征也细微迥异。叶晓明聪明有悟性,可惜是小聪明;冯世杰身上保留了农民的狡猾和天真;刘冰匪气十足,身上充斥了市侩气息,最终为此丧命。另外还有几个点滴人物,虽然只是寥寥带过,也跃然纸上,性格特点的鲜明是这部小说吸引我的重要原因。

  主人公的走向始终是我所关注的,其中表面充满变数,骨子里却都是宿命使然。作者对丁元英这个人物的塑造,几乎无法用一句简单的语言来涵盖他的整个性格。这样的人物,驾驭现实的尘世,其高屋建瓴般的预判,处理问题的缜密与睿智,相当游刃有余,这大概也是像芮小丹这样自视甚高的女子青睐于他的主要原因吧。再说芮小丹,从性格的角度出发,小丹的性格是许多女人所不具备的,她的独立的对人生,对自己的态度,使她在自己的短短人生轨迹中,走出了焕发光彩的一面。

  人世间的灾难和无常,经常会在你兴高采烈的时候,不期而至,没有觉悟的人,在频频打击下要不消沉萎靡,要不就是求得更大的麻痹,在沉沦中忘记自己暂时的痛苦,这些,我理解,都不是面对人生,面对烦恼,所应当具有的态度。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作者委婉地指出了一条明显的道理,做自己的救世主。唯有充分觉悟,坦然之后,你才会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了,你的人生,就不会是一团麻,一道谜,破解不得。暂时的自在,小说中的丁元英已经作出了榜样,而真正的自在,彻底解放自己,却是你,我,作者和千千万万的读者,在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中,需要不断诠释和印证的过程。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21

  “这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这是对豆豆的作品《遥远的救世主》给予评价。这本书打开之前,朋友要我看由这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由于自己错过了观看时间,因此买来作品读读,而且看的时候并没有那种急于想看到底的想法,可是看过了,掩卷深思,发现这是一本能够给你带来巨大震荡的书,谁是救世主?我为什么称其为我?人的本色来源于什么?这是读这本书后,我想到的问题。也算是在其中能够找到答案的。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次: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他跟咱们不是一路人,这个人你拿不住!”

  “至于拿住拿不住,能拿住的不用拿,拿不住的不能拿,还拿什么?爱就是了。”

  “你是一块玉,可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法凡夫俗子的铜板。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有说出来而装作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什么是窄门”

  “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文明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的人无能为力!”

  “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的产物。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足以让你拍着胸脯说:我们有文化!但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却不能让你拍着胸脯回答:我们有什么文化?因为有文化和有什么文化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的文化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

  “随缘惜缘不攀缘!”这是在《遥远的救世主》中,足以给我震撼的句子,有些话,读起来有些生涩,可是背后的含义却十分深刻,发人深思,引人遐想。一个人坐在窗前,掩卷而思的时候,就知道生的高度有多么不同了。在看六六的《蜗居》时,那是品生活,是集生活的道道于一身,可是如果和这本《遥远的救世主》比较,《蜗居》似乎在下里巴人的行列,而它是阳春白雪的魁首。什么是爱?就是不自主的想去疼他。这种发自内心的,没有条件,没有回报的疼,才是爱,而爱就爱了,不讲时间,不计较未来,有今天就是幸福的。在今天有几人能如此超度?自在而性的做好自己,这是真我。而因为“我不知道我,所以我才是我”这样的出发点,才有真爱的相守!求什么?求真我,除此之外,都是虚妄!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22

  《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以丁元英及芮小丹大美奂绝伦的天国之恋展开,着重叙述叙述了丁元英在王庙村的扶贫,从深层次讨论了一个国家、社会的文化属性问题,小到一个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天道,也是规律。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客观事物本来发展规律的文化,讲究直接获取,讲究通过自身的奋斗改变命运,归根结底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救者得天助。弱势文化是不讲究事物本来发展规律的文化,期望破格获取,期望不劳而获,期望世上有救主,不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崇尚个人奋斗,期望外界的给予。

  因此,丁元英在王庙村开展的扶贫工作,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使公司与农户在产权上相互独立又在市场上相互联系,既可通过公司的发展来拉动农户又可避免农户拖垮公司。农户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自负盈亏,从一开始就不给农户期盼天上掉馅饼的机会,不给农民心里植入世上存在救世主的期望。从一开始就给农民植入靠市场生存的观念,他们唯有自救才能得救。

  结合目前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扶贫工作,国家的初衷是值得称道的“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但是做的方式方法是值得商榷的。不间断的填表及做毫无意义的资料且不说,给一大笔钱及贴息贷款给农民盖房子,盖房子由统一的包工头施工建造,不给农民足够的参与机会,生病、孩子上学由国家保障,让农民享受天上掉馅饼的好处,究竟是在扶贫还是在增加部分农民等、靠、要的思想,培养他们的懒惰,让他们患上精神的绝症。如此式的扶贫,究竟是政绩的需要,还是政策设计上的失误,抑或对客观规律缺乏认知。

  选择了市场经济,选择了有活力的社会,就要接受差距的产生,接受等级的存在,接受相对贫困的永远存在。要维持一个稳定的社会,就需要政府的调节,但这并非简单的利益上的给予,并非通过利益上的给予来对相对贫困阶层进行扶贫。窃以为,政府的主要工作应有三项:一是搞好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一个地区的发展,为贫困阶层的脱贫创造基础条件;二是办好教育,做好教育的均衡发展,让贫困者拥有通过接受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三是做好制度的建设,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打通阶层流通的通道,让劳有所得,奋斗有所成,获得成功是因为你足够聪明与勤奋而非你是谁的孩子、你有一个好的背景成为一种可能。

  扶贫并非简单的物质上的给予,这仅是佛教中所说的低级施舍。很多农民并不缺乏资产,他们缺乏的是对资产进行开发利用的能力,缺乏靠自身奋斗改变命运的自信。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扶贫更多的是在“扶智”与“扶志”,“扶智”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贫困人群的知识与生存技能,让他们有一技之长;“扶志”是对贫困人群进行思想上的改造,破除他们思想上的救主文化,让他们自立自强,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相信自救即得救。惟其如此,方是扶贫的最佳方式;惟其如此,方为得救之道,此为佛教所说的高级施舍。归根到底,得救之道不是外界的简单给予,不是破解之后的狼吞虎咽,是得道,是尊重客观规律,是思想上的觉悟。作者:张顺云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23

  近日看了作者署名为豆豆写的一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颇对口味,一读之下甚为惊艳,不禁再读、三读,难以释手。本人读书不多,见识浅薄,本不应厚着脸皮胡说八道的,但又不吐不快,聊以遣怀,方家一笑一笑。

  第一个感觉——“懂得”,只有互相懂得的两个人才是同类,说话能听懂,眼神能看懂,心思能读懂,小说中引用了据说是尼采的一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这就是“懂得”的一种概括吧。

  如她的第一个本能反应就是给丁元英打电话,这也是她这次出来执行任务第一次与丁元英通话。她一边开车一边打开手机,马上就接通了:“元英吗……听着,别打断我。我在陕北风沙滩区的一条返回县城的土路上,不管怎么巧了,总之是碰见了通缉犯黄福海,他是古城三起武装抢劫银行案的首犯,还有3个没看清楚,他们正在路边给吉普车换轮胎。这儿离秦谷县城只有15公里,开车20分钟就到。”

  丁元英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个字也没说,就这样沉默了几秒钟

  第二个感觉——“自知之明”,书中有那么一个人物最后跳楼而亡,因为他误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了解很多,殊不知他的结局别人都已经安排好,而他其实茫然不知,即便是临死的时候还说原本给他机会的那个人在撒谎,从头到尾他都不自知,有此下场算是报应。而书中别的人物也表现出了一种自知之明,如欧阳雪说:“我这儿你不用考虑,只要不让我管公司,股不股份的没关系。我就认一个傻理儿,守住餐馆就能活命。别的事再好,我去做可能会饿死

  第三个感觉——“实实在在做事”,书中人形容男主人公“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 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可真正做起事情来,走的是正常的路,做的是正常的事,统统合情合理,只是用一种略有颠覆性的思想把这些东西串联在一起。究其根本不过四个字“实实在在”。

  第四个感觉——书中原话:“当一个人决定购买一套音响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种标志了,首先标志着生存能力,其次标志着生活品位。毕竟,这是文化消费而不是生存的必须。”不是生存必须的,只是人生达到某个状态时的标的物,可能一生都没有过这样的东西,也可能会随着生命推进到下一个状态时有新的变化,或是延续,或是摒弃,这能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生命的态度。

  第五个感觉——“容”,男主人公容得下,看的开,个人认为他总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世事,是个看客,于是他能看的明白,看的透彻,才能把想做的事情捋顺了,而他总是一个容字为本,即便别人叛他,弃他,他都只是笑笑,容得下的。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24

  回到广场,丁元英仍以哭墙为背景给她照了几张相,然后说:“祈祷是这儿的人生活的一部分,你说他们在祈祷什么?”

  芮小丹说了两个字:“和平。”

  丁元英问:“如果你是上帝,面对耶路撒冷你会怎么样?”

  这次芮小丹只说了一个字:“哭!”

  其实豆豆的小说,我最先读过的是《天幕红尘》,并非这本《遥远的救世主》,但后者对于我的冲击更甚。阅毕,略有感,遂记之。

  小说的主角是丁元英,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天道》中,这一角儿由王志文饰演。而这个角色就仿佛是为他而生的一般,不论神态个性还是言行举止,他都能完美诠释,不多一分,也不差一毫。

  说回小说,这丁元英,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的助理肖亚文这样评论他:“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他的至交好友韩楚风说他是个明白人;而少林寺智玄大师则言如点睛:“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往于胸中,游离心外——痞气。”这个评论,真叫人拍案叫绝!丁元英是个与世无争的人,他内心丰富,学识渊博,睿智,冷静。从资本市场的叱咤风云到古城小镇的偏安一隅,他能掌管得住四亿欧元,也能用区区几千元就打发一年的生活。同时,他还是一个对传统文化的成见深入骨髓的人,他说:“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喜欢上这个人物了。

  丁元英醉醺醺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韩楚风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再也笑不出来了。他的酒量比丁元英大多了,此时从容地倒上两杯酒,手不抖酒不颤地递给他一杯,自己端起一杯,碰过杯子一饮而下,然后静静地看着他,好一会儿才说了一句话:“兄弟,我用一位哲人的话给你画个圈儿,你就在里面好生呆着吧,你一出声就会被另一种声音活埋了。”

  丁元英问:“什么圈儿?”

  韩楚风没有回答,脑海里却想着尼采的一句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早已根深蒂固,并非几人几言所能改变的,而救世主并不存在,真正能改变世界的永远都是人类自己。书中提出一个“文化属性”的概念,并借此向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出了呐喊,但这座大山,又岂会被轻易撼动。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这是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它将基督教、佛教和道教联系起来。“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即道性自然,虚无大道,自然为性。可以用李航的《道纪》来解释:“通过人来了解地,通过地来了解天,通过天来了解道,最后通过道来了解万物。”而“如来”则出自佛家经典,是感叹世界如恒河之沙,无所如来,无所如去一般。所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不论是信西方的神还是中国的道,其最本源的信仰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遵循客观规律,也顺应自然法则,天地间的一切都是如此。

  文中丁元英与韩楚风去五台山拜访智玄大师那段也十分精彩,但自己才疏学浅,对于谈佛论道,实在是不甚了了。在此就不多做评论,仅谈些自己的看法:为人,就免不了生老病死,活这一世,就会有喜有怒,有爱有恨,凡事都有其对立的一面,善即是恶,忠即是奸,一个生命的开始,总是以另一个生命的终结作为代价,因果循环,而这就是道。丁元英是一个现实到不能再现实的人,但他却对世俗怀着居高临下般的包容,因为他知道,这也是道。

  至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和剧情,我着实不想透露太多,因为这样一部小说以我的学识还不够资格在这儿评论说道,有可能的话,希望大家还是能亲自找寻属于你的解读。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精选24篇)】相关文章:

遥远的小镇,遥远的你爱情诗歌07-22

形容路途遥远的词语(精选)12-17

遥远的牵挂作文(精选2篇)01-22

遥远的记忆散文01-23

我是未来的救世主_600字02-22

遥远的思念作文01-04

关于遥远的反义词05-28

遥远的眼神初二随笔11-10

那遥远的里姜散文12-01

那段遥远的记忆_550字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