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呼兰河传》有感

时间:2022-02-25 16:25: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呼兰河传》有感(通用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呼兰河传》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呼兰河传》有感1

  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我在家里读了一本由著名作家萧红1940年在香港创作的传统小说《呼兰河传》。

  在《呼兰河传》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的描写,揭示了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通过讲述作者的童年故事,以娴熟的叙事技巧、抒情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流露出作者的“孤寂与苦闷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她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阅读的过程中,一个童养媳、天真的少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谎称自己14岁,面对如此粗暴的婆婆,她最终丧命,她就是书中的团圆媳妇。还有一位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性情古怪,勤劳、倔强而又麻木的老人。她非常穷,甚至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别人常常取笑他,而且大家给他起了很多名字如“二掌柜的”、“二爷”、“二东家”,这是我在本书中认为最形象生动的人物,也是最能体现当时社会的残酷。

  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我为团圆媳妇的不幸感到愤怒、我为以前的旧中国不该有的愚昧无知而难过、我为自己现在的生活而庆幸;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做一个可以勇敢追求自己梦想的自由人!

  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创建一个更美好的新世界。

读《呼兰河传》有感2

  暑假里的我徜徉在书的海洋中,一本《呼兰河传》深深吸引住了我。这本书的作者是萧红,她三十一岁便离开了人世,而在她去世的前一年就写下来这本巨著——《呼兰河传》。其实在我三年级学习《火烧云》时,就已经认识了她。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让我对呼兰河美景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从那时起,我的好奇心就开始萌芽了。

  终于能看到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书,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我都捧着书,它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让我融入“呼兰河”的世界。《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里面的内容都分成了章节的形式,不难读懂。比如第一章主要写了呼兰河的自热环境和小镇概貌,第二章写承载人们精神寄托的民间风俗。像画卷似的将一幅幅场景,一串串故事展现在读者眼前。有集中了全城精华的十字街口,有充满危险的泥坑子,有跳大绳、唱秧歌的,有被婆婆折磨死的团圆媳妇,有老厨子、有二伯,还有卖黏糕的冯歪嘴子。这些,都是萧红童年时的记忆。

  萧红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对童年和故乡的美好回忆却被永远保留下来。和蔼可亲的祖父,是唯一疼爱她的亲人。年幼的萧红帮祖父铲地,把韭菜当成了野草,把狗尾草当作了谷子。萧红很喜欢去祖父的储藏室,储藏室成了她探险的地方。储藏室里的东西样样好玩,样样新奇。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坐海盗船、一起登黄山,春天一起放风筝,夏天一起游泳,秋天的田野里总有我们和稻草人的身影,这些也都是我童年时美好的回忆。

  萧红虽然有一个完完整整的家,但真正爱她的只有祖父。她和祖父在后花园一起玩耍,一起干活,那里才是她的天堂。她的童年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更加幸运与快乐,可以无忧无虑、天南地北地去玩耍。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学会生活,懂得感恩,不辜负这份属于自己的小美好。

读《呼兰河传》有感3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20世纪80年代的女作家萧红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箫红很多次提到了自己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

  书中最令我难忘的情节是: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花真香啊!”而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读到这里,我感觉箫红的童年是非常无忧无虑的,同时也为了自己身在童年而感到高兴。是啊,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

  而另一方面呼兰河畔的生活,又充满了那时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说来说去还就就是为了大泥坑。那里的人是萧红那个年代最平凡的一群人,自力更生,却摆脱不了小市民的身份,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喋喋不休。烂漫的笔调下刻画出的是一个寂寞的世界。整篇小说没有家喻户晓的大人物,没有伟大的抗日英雄,也没有曲折离奇或优美动人的情节,而作者却将东北的小城镇里死气沉沉,阴郁灰暗,但简素荒凉的感觉,确确实实地塑造在读者的身旁,让人仿佛在夏天也能感受东北那寂寞的冷。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也是非常精彩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4

  我阅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就被这本书的魅力吸引。

  《呼兰河传》这本书出自于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之手。萧红,现代女作家。因为她的作品具有独特艺术魅力,被称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以抒情的笔调、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直率朴拙的情趣共同构成了令人痴迷的“萧红体”。

  《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分成八章,作者一步步的介绍那个叫做“呼兰河”的小城,从呼兰河城的十字街一直介绍到呼兰河城的一个人物——冯歪嘴子。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这一章,小说中的第一个人物正式出场了,就是“我”的祖父。本章主要讲了“我”的祖父和“我”在一起的快乐、温馨、美好的时光。

  我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无穷无尽的魅力,诉说不完的美丽,回味不尽的艺术气息,忘不了的故事情节……这本书用它的朴素清丽、真挚感人打动了我那幼小的心灵。这本书犹如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为我打开了这个智慧的天地。

  《呼兰河传》,一本让人读了回味无穷的书;《呼兰河传》,一本让人忘不了的书;《呼兰河传》,一本“可遇不可求”的绝世好书!

读《呼兰河传》有感5

  那诗意般的描写语言、打破传统小说结构的文笔、有象征性的写作手法与独特的第一人称童年视角,是《呼兰河传》的点睛之笔。也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旧中国的人性扭曲与人们的愚昧。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部分是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观摩了团圆媳妇悲惨的一生。团圆媳妇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却已经嫁给了老胡家,天天晚上被她婆婆打,她婆婆还说团圆媳妇得了病不能着凉,于是用棉袄把她的头蒙起来,明明是想憋死她,表面上还很关心她,简直太虚伪了!

  更可气的是,她婆婆还逼她“洗澡”,这可不是普通的洗澡,这是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按进60多度的沸水里煮三次!最终团圆媳妇晕倒了,而老胡家却都很开心:她晕倒四、五天,就庆祝四、五天;晕倒七、八天,就庆祝七、八天。真的是太没有人性了!如果我在场,一定会把老胡家全都暴打两遍!

  在老胡家的迷信这、迷信那的折腾下,团圆媳妇被活活得累死了,但最令我感到愤愤不平的是:埋葬团圆媳妇时,老胡家把它举办得像过年一样!太没良心了!

  这让我想起作者在这本书最后写得那句话,“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是呀!如此扭曲的人性和封建的愚昧,是多么难以忘却!

读《呼兰河传》有感6

  前一段时间,经老师介绍,我阅读了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这本书讲述了萧红住的这座小城——呼兰河和萧红童年的故事。整本书以朴素的语言记叙了小城里平凡的人和事,在批判传统作风的同时,更多地表达了作家萧红对故乡深深的爱,对自己童年快乐时光的留恋。

  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因此祖父的园子才会带给她莫大的快乐,莫大的温暖。在阅读中,萧红和她祖父在一起的温馨画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慈祥的祖父和萧红一起在后园里玩,一起栽花种菜,一起念诗……这些都是萧红温暖的记忆。萧红喜欢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因为她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在这里,她可以忘记一切不高兴的事,让自己在祖父的关怀和庇护下悠然恣意地成长着。

  祖父的园子给萧红带来了快乐,不禁让我想起了假期回乡下老家与奶奶相处的时光。我的奶奶,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妇,一辈子呆在偏僻的山沟里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我与她相处的时光并不多,甚至在语言沟通方面都不顺畅。每每回乡下,奶奶最喜欢带我去她那引以为豪的菜园子里逛,用她那浓浓的乡音向我介绍那些对我而言十分陌生的农作物,还不时的说起了爸爸小时候在这里玩耍的趣事……虽然我听的不是太懂,但奶奶那满足的笑容感染了我,让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快乐。或许,对奶奶而言,这个菜园子就是她心灵的寄托,因为园子里有许多她和孩子们美好的回忆,让她不再感到寂寞。

  我想,每个人在她短暂的人生中,都有那么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萧红如此,奶奶如此,我们亦是如此。这段美好的时光往往承载着一个人对美好事物、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萧红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也体验不到了,奶奶那个年代的生活我们也感受不到了,我们唯独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时光,让每一天过的充实,让快乐伴我们成长!

读《呼兰河传》有感7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最近,我喜欢上了被作家茅盾这样评价的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随着它,我慢慢走进了萧红小时候眼里的家乡,位于黑龙江省的一个边远小城——呼兰河。

  女作家萧红就出生在黑龙江的呼兰河畔。她半生漂泊,命运多舛,年仅31岁就去世了。她的代表作有《生死场》、《小城三月》和《呼兰河传》等。写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的小说《呼兰河传》,是她的最后一部著作。

  在这本书中,萧红介绍了家乡呼兰河的景色、习俗和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呼兰河的景色优美,习俗很多,像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都让人感到十分新奇。小萧红的童年生活虽苦多乐少,每天都要忍受父亲的冷漠、母亲的恶言恶色,还被外祖母用针扎过手指,却也和童心未泯的外祖父,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像后花园和储藏室,都是小萧红的“天堂”。在后花园,她把玫瑰摘下来,一朵朵插在外祖父的草帽上。外祖父不知道,还说:“今年的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直到回到家,被家里人笑,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在储藏室,她找到了一把小锯,便椅子腿上锯一锯,床沿上锯一锯。吃饭时,她还用这小锯锯馒头;睡觉时,做起梦来也会喊:“我的小锯哪里去了?”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小萧红的活泼、淘气和快乐,也能感受到慈祥的外祖父对她的爱。在她不幸的童年中,这种温暖十分可贵。

  当然,这本书也讽刺了当地人的无知、迷信和各种陋习。像老胡家的童养媳,天天被婆婆打骂,变得神志不清,疯疯癫癫。婆婆却以为她是鬼神附身,用抽贴、跳大神一类的办法来治她,还把她按进滚烫的开水里洗澡,结果反而把她给“治”死了。这些描写不禁让我们对这位童养媳,以及书中其他遭受陋习迫害的人,增加了无限的同情。

  《呼兰河传》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了呼兰河一带的风土人情,“看”到了可爱的小萧红,更让我了解了偏远地区人们的迷信以及各种陋习的可怕之处。我喜爱这本书——《呼兰河传》,我喜欢小萧红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乡人的回忆与同情,我更盼望有一天能亲自去呼兰河看一看……

读《呼兰河传》有感8

  写《呼兰河传》这本书的人名叫萧红,他原名叫张迺莹,由于她一生坎坷,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到最后都会表达出一种激愤与批评当时社会一种不好的现象。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矛盾先生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我认为非常对。

  “一篇叙事诗”体现在作者小时候的各种经历,从她一开始跟着祖父去菜园子里胡闹,到她来到街市上观察那些好玩的事情。有“大水泥泡子”,有“祭拜死人的老祖庙”,还有一些丰富的传统活,让我体会到了那里的风土习俗。最后她还将她的一些周围邻居的事也讲给我们听了。这不就是一篇完美的叙事诗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体现在当时的风土习俗,像“放河灯”啦,“跳大神”啦,“野台子戏”啦等许多在我们南方一般见不到的`东西,在她们那就常出现。这样也就更加的丰富多彩,饶有情趣了,也非常的有意思。 “一串凄婉的歌谣”体现在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包办现象,一切由大人说了算。而且在那儿的人情味也不是很浓,谁家死了个人,第二天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好象没发生过一样。最可怕的是哪家人有钱和谁说定了“我出5000吊钱买你家的娃”,只要家长说行就行,孩子一生就由那人操控了。 整本书看下来,欢乐给了我不少,但我们是不是该反省一下人类的愚昧无知,改造一下我们的灵魂呢?我认为是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9

  一个个整天飞着清雪的冬天,一片片瞬间万变的火烧云,一丛丛飞满蜻蜓的蒿草……凑成了充满故事的呼兰河小城,也凑成了作者萧红的童年。

  《呼兰河传》的味道是香的。萧红在书中写到了很多童年的美食,其中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喜欢吃豆腐对我的触动最大。触一点儿拌了大酱和辣椒油的豆腐就可以吃半碗饭,一个豆腐可以吃好多饭。看到这里,我顿时想起了学校里午餐吃的麻婆豆腐,我的嘴里立刻被施了魔法一般,开始弥漫着麻婆豆腐的味道,整个嘴里包满了口水,我就着嘴里的魔法把“麻婆豆腐”一口又一口地吞了下去。看来,豆腐这种传统美食,跨越世纪,征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喂饱了我们的胃,抚慰着我们的心。

  《呼兰河传》的语言是很有趣的。她说,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虫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上房就上房……多么简单朴实的语言啊!却又多么生动有趣啊!都是我们可以效仿学习的语言。我想,萧红生活的时代,和我们相差差不多百年,那时的人们生活条件十分贫苦,而萧红都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写作呢?

  书看完了,我躺在地板上,像萧红一样,不用枕头,不用凉席,只把书遮在脸上。但我怎么也没有睡着,书里的故事,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在我的脑海里闪过……

读《呼兰河传》有感10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是刘冬颖与《诗经》相遇时的欢喜和喜悦,而我的欢喜和喜悦,是与《呼兰河传》的相遇。无论何时打开《呼兰河传》,都有一个新颖的故事映入我的眼帘。小团圆媳妇、有二伯、王大姐……各种各样的人进入了我的脑海。

  我觉得有二伯非常搞笑。因为他的草帽没有边沿,只有一个帽顶,他的脸焦黑,他的头顶雪白。黑白分明的地方,正是草帽扣下去被切得溜齐的脑盖的地方。他每一摘下帽子来,是上一半白,下一半黑。就好像后园里的倭瓜晒着太阳的那半是绿的,背着阴的那半是白的一样。

  而冯歪嘴子,他与王大姐结婚,家里又增加了一个孩子。冯歪嘴子给孩子带馒头回来,争着不让王大姐干活儿。这就是爱。爱就是一切快乐和希望的源泉。有了爱,一切苦难都不怕。

  这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全装入我的脑海,一遍又一遍读着,一遍又一遍被催生,这些故事是如此新颖,让人看得神迷。

  如果没有《呼兰河传》,世界就会失去一些光彩!

读《呼兰河传》有感11

  从《呼兰河传》里,我认识了一个可爱,快乐的萧红和呼兰镇上一群纯真的村民们在这里上演着许多有趣,悲伤的事。虽然萧红已逝世但她这本书会被人们世世代代传代下去,她开心的童年也珍藏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

  萧红以轻快的笔触,叙述了在呼兰镇上发生的事。

  萧红出生在一个名叫“呼兰镇”的村子里因父母早逝,一直在祖父祖母家住着。她特别不喜欢祖母,因为祖母用小针扎她的手。与之相反的是她特别喜欢祖父,她经常在祖父的园子里与祖父一起种花,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但有一个女孩与她恰恰相反,她着这一头乌黑头发,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但就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女孩,12岁就被拉去当童养媳,整天受人指使,最后跳大神还让村民们用开水帮她洗澡,不幸烫死。还有一个特别奇怪的人——有二伯他跟人说起话来结结巴巴,跟狗说起话来那叫一个“谈天说地”。

  萧红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用自己的心血谱写了这篇巨著。

  在这次伦敦奥运会上,我国选手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战,如林丹接住了每一球。

  不正是这样吗?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而流泪,而努力,终究会换来成功。只要你肯努力,肯积极向上,也一定会造就属于你的“新时代”!

读《呼兰河传》有感12

  这学期,我学了一篇课文题目叫《我和祖父的园子》,查阅资料时,我得知这篇课文选自《呼兰河传》作者叫萧红,且她只活了三十几岁,我开始对萧红和她的作品有了想了解更多的愿望。暑假刚开始,我便把这本书借来读了。

  原来这本书讲述了萧红生活的呼兰河畔的一段经历。一拿到此书,我便找到描写我和祖父的园子那一章,仔细读起来,我再次感受到院子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就连我这个书外人也觉得有趣:如书中描写的在房顶上采蘑菇那段就非常有趣,好好地去房顶采蘑菇,却不小心将鞋子掉进了锅里,把一锅汤弄成了一锅“泥浆汤”。还有一次,作者把花儿插在了祖父的帽子里祖父却没发现,还笑着说:“今年花儿真香,隔着几十米都能问道香味”。还有作者描写园子里的景象: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多自由啊!我最喜欢这一段,上这一课时就喜欢,已经背得出来了,童话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感情,既简单又活泼,把作者童年的快乐写得淋漓尽致。读着,读着我都有些羡慕萧红了。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命运,和萧红比起来胡家小团圆媳妇的命运就悲惨多了,12岁!花一样的年龄,当和她差不多大的作者在园子里快乐的玩耍时,她!却成了人家的童养媳,还要被公公用鞭子抽打,被婆婆用烙铁烙,直到把她折磨到死。哎!真可怜啊!再想想12岁的我,正无忧无虑的读书,无忧无虑的玩耍,自由自在的跟父母撒娇呢,而她却这样可怜的死去了。我是含着眼泪读完这一章的,读完后我感叹:相似的年龄,不一样的命运。

  读完整本书,我觉得呼兰河畔的故事既有趣又沉重,呼兰河畔的人们既善良又愚昧,呼兰河畔的生活正如矛盾说的一样: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画,是一串凄婉的歌。

  真是不一样的童年啊!我突然觉得:我的童年就像一颗糖,甜甜的……甜甜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13

  假期,老师让我们阅读《呼兰河传》这本书,当然,推荐阅读书籍并不是只有这一本书,而是因为我格外喜爱这一本书。

  在《呼兰河传》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三章祖父的大花园,祖父的大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应有尽有。花园里不仅有昆虫,还有许许多多营养丰富的蔬菜,,有嫩绿的黄瓜,金黄的玉米和胖胖的倭瓜等。这个花园里有小生命、有欢乐、有昆虫、蔬菜、玫瑰、树木,每时每刻都有生命在成长。不仅有这些,还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呢!不信,我带你去瞧瞧!

  你瞧!小作者把韭菜当做野草砍掉,把狗尾巴草当作谷穗留着。你们说说这是不是趣事呢!趣事可不只这一个。有一次,祖父和小作者到园里浇花,小作者拿着装满水的水瓢,往天上一扬,还大声喊“下雨了,下雨了。”但这不算最有趣的,我个人认为最有趣的事是在祖父帽子上带玫瑰花,那时,祖父在地上拔草,他当时知道“我”在捉弄他,可他却不知道“我”在干什么,给祖父帽上插了三十朵玫瑰花,“我”一边插花一边笑着,祖父忽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花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的。”“我”听了笑得哆嗦。全部插完后,“我”跑回了屋,祖父也跟来了。祖父刚一进门,祖母、父亲、母亲见了大笑起来。而小作者笑得最厉害,在炕上打滚。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玫瑰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因为那花就在他头上。“我”连忙说了一句:“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祖父也跟着我们笑了起来。这可见祖父十分幽默。

  这本书是作家萧红的一本自传体小说,萧红从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的视角,既写下了童年时和祖父的欢快生活,又写下了童年时的凄惨生活。

  我看完《呼兰河传》这本书后,似乎自己跟着自己走了一遍,体会到了作者的欢快和凄惨。

  这本书写出了真实,看完后,我都不禁陷入了沉思。

读《呼兰河传》有感14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用朴素、清丽、真挚、感人的语言分别描写呼兰河这个小城的风土人情。同时,这本书也对人们的封建传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书中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来描写了一个小团圆媳妇的悲惨经历,讲述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被受到愚昧思想禁锢的人们活活害死的凄惨故事。小团圆媳妇刚来的时候才十二岁,这个年龄应该正是健康、活跃的年龄,但是,她的婆婆不停地打她、骂他折磨她,以为这样会让小团圆媳妇听话,但这在作者看来小团圆媳妇连鸡都不如,后来小团圆媳妇“病“了,她的婆婆也不带他去看病,就给他请巫医驱邪,最后把小团圆媳妇给病死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封建传统的愚昧和无知。

  故事中除了小团圆媳妇,还描写了作者的祖父。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和祖父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比如和祖父一起去园子里种菜,浇水;比如祖父把小朋友们的草帽藏起来,再有就是祖父教我读书、认字,给我讲故事,读古诗……除了祖父和小团圆媳妇还有性情古怪的有二伯、老厨子、冯歪嘴子、洋医生、团圆媳妇婆婆等。还有村子里的事:小城里的精神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荷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报庙会,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东二街道的大泥坑害死了马。说来说去最值得一提就是祖父和萧红大园子,那园子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的、黃的、很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色的蝴蝶,全身堵都是金粉,蜻蜓是金色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花儿上跟个毛球似的不动了。祖父每天都在园子里,萧红也在园子里;他戴顶大草帽,她戴顶大草帽;祖父裁花,她也裁花;祖父拨草,她也拨草;祖父铲地,她也铲地。描写了我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通过这些童年现实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的人绐终怀着一种深深的热爱,让我对这其中的美好真情、温暖也满怀渴望。看到小团园媳妇的死,让我想到了要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

读《呼兰河传》有感15

  对于《呼兰河传》,矛盾先生这样说:“如果又使我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压在心上,因而愿意忘却,但又不忍轻易忘却的,莫过于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

  灰色的比较平静的叙述,暗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生活,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空中,见不得半点阳光。

  在那里到处可见由于人的无知、愚昧、麻木而引起的一场场灾难。那里的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十分平常的,是自作自受的,更是无法挽救的。

  在萧红的笔下,“我”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我”用一双澄澈的眼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在“我”的眼里,这县城里有着心智未开的居民和乡村应有的纯净生活,虽然不如大城市的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味。“我”的活动大多是在后院的那个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我”的童年当中加入了灰色元素。

  小说当中,作者极力想表现孩童眼中未至而灿烂的世界。文中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作者流露出的刻骨的忧伤,笔下人物和风景不带有一种忧郁的美。在作者笔下,里面的人物和命运都带着悲剧的色彩。小团圆媳妇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至死,而围观的人只有猎奇的心态,没人有过同情和怜悯;有二伯孤独的活着,害怕死后没人给他送行;冯歪嘴子好不容易成了家,儿媳妇却早死,剩下自己拉扯两个孩子……

  萧红静静地叙述着这些故事,这种平静带给人不安和绝望。故意去压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给人无尽的伤感。

  其实令人伤心的不仅仅是那些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更是周围人的冷漠无情……

【读《呼兰河传》有感(通用15篇)】相关文章:

读呼兰河传有感600字02-09

读《呼兰河传》有感 15篇02-18

读呼兰河传有感集合15篇02-19

读呼兰河传有感(合集15篇)02-19

《呼兰河传》段落摘抄10-20

《呼兰河传》的好词好句02-23

呼兰河传好词好句摘抄12-06

呼兰河传课文读后感02-21

呼兰河传好词好句5篇02-11

呼兰河传学生读书笔记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