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时间:2022-02-22 13:45:3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7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7篇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1

  这本书算是自己成长的启蒙书。算起来,看过大概3遍了。算上这次,是第4遍。

  古人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生硬地搬来的一句。

  古人还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这句倒是深有体悟。常看好书,好书常看,到时就会对这本书形成依赖,没事翻开看看你就感觉和一位老朋友似的,很开心谈不上,但会感觉很舒服,很自在。

  但以上都不是我读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这本书是我花60元自己买的。以前25周年版,还是50元,这次出了30周年版涨了近10元。

  相信你有过很多次这样的经历,在网上看别人推荐了一本书,或者朋友推荐了一本书,立刻就买了,然而只是放在房间放着,似乎下单那一刹那,这本书已经被你读完似的。

  我是有过很多次这样的经历。从今天开始,我准备践行一个价值观:我要对得起我在学习上的每一笔投资。

  所以,读这本书,有了一个重要的意义:自己花了钱买书,那就要充分发挥这笔钱的价值,而不是将其浪费掉。以后要养成这个原则:在学习上花钱投资,那就要立即执行。

  读书之旅,就此开始!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2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高中时期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我深深地被它的力量震撼到。前不久,在史蒂芬·柯维先生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又读到了这段话,它让我逐渐回想起高中时期我对于一些好习惯的坚持,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习惯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按照之前的阅读习惯,我首先翻看目录,当读到积极主动,读到要事第一,读到双赢思维,我顿时有种已经探得先机的错觉,似乎觉得明了了整本书的内容。然而,仔细想想,我真的要比作者思想得更加深刻了吗,更加理解生活的真谛了吗?答案当然不是,否则史蒂芬·柯维先生怎能在体育馆里给上千人演讲,为上千管理者传道授业解惑。

  当看到第八十一页内容时,我的内心开始心里发怵了。对,没错,我开始焦虑了。第81页是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付诸行动部分的小练习,给自己的七个习惯打分,对于每个习惯,书中给出了一些评分的指标。我拿起笔,给自己打分,却逐渐发现不对劲,那些都是我能够清楚理解的词汇,但是分数却越来越低。头一次,我因为一本书产生了如此强烈的焦虑感。

  回看书中的成熟模式图,在模式图中作者划分了人的三个成长周期: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当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肯定是在独立期之上的,认为自己好歹已经成年了,进入职场好几年,怎么也应该脱离依赖期了吧。但是,我赫然发现有个小人站在依赖期的区域内,而那个小人就是我。读书使人明智,不是因为书中的内容多么深奥艰涩,而是因为我们能够从书中的词句中反省自身,不至于沉迷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书中介绍的第一习惯是“积极主动”,它是关注个人领域成长的习惯之一,另外两个是“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积极主动是所有习惯中的基础,其余习惯皆是由它衍生出来的。如果我们抱着消极的思维行动,怎么可能培养出其他好习惯呢?迈克尔·乔丹说:我能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积极主动的意思是生命取决于价值观而不是感觉,取决于主观决定而不是客观环境,它的原则是勇于承担责任。在此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身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我在大学期间,和许多人一样,实现了手机的自由,逐渐沉迷于手机中。当我复习准备考研时,打电话给我爸爸抱怨说,都是因为手机导致我不能专注地看书。我父亲和我说,之前你总教育我抽烟对身体不好让我把烟戒了,我不也强忍着把烟戒了吗。今天你既然下定决心考研,就要控制自己不玩手机。我听了他的话,重新给自己规划,每天规定午饭时间利用手机看看新闻和回复消息。积极主动,在我看来就是要勇于破除自己身上的冰,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关于这个习惯,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当你身无分文,孤身一人到达一座机场,恰好是纽约的肯尼迪机场,突然地被禁止离开机场,更加不幸的是,你无法用语言沟通机场中的任何人。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你的旅行心态是不是瞬间崩溃了。接下来,你只能开始漫无目的地在机场游荡。日复一日的过去,你能想象你最终成为什么样子吗?你,成为了不自由的人。然而,有人做到了真实的自由,突破环境限制的自由。这个故事源自于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幸福终点站》。电影中,主人公开始在机场过起了生活。他开始为自己找到一份赖以生存的工作,开始从机场书店购买书籍学习当地语言,努力地一次次填写同一份表格以便续签自己的签证。和正常人的生活一模一样,他也与机场工作人员成为了朋友,他还邂逅了自己的爱情。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做出了基于自身的改变与抉择,在一个封闭的狭小空间里创造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幸福终点站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培养这些习惯类似学习一种常识。我们知道饿了就要吃饭,从菜地里挖出的蔬菜我们要洗净泥土后才能吃,同样的道理,小孩都能明白孝顺自己的长辈,真诚对待朋友,这一切其实就是人们内在的“自然规律”,拾起这些本心做出自己的选择,破冰而行。要想取得人生变化,首先应该在思维方式上发生转变,而不是本末倒置的先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因为思维方式的变化才意味着最终的结果会发生变化。心理学认为,一种认知或行动重复了21次之后就会形成肌肉或者大脑记忆。如果你想要真正地获得改变,一次次的重复新的想法,践行新的行动,直到第22天,它们成为你的新习惯。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3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倍受推崇的书,我的公众号名称中的“高效能”正是源自此书。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

  从书名看起来,这似乎是本成功学的书籍。事实上,它远远不止教导我们如何成功,在我看来,它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它讲述的不是急功近利的成功速成法,而是基于人类本身特点总结出的成长原则。有一个著名的祈祷词这样说: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力量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智慧,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别人,不是世界,是自己。而要改变自己,就要终身学习,不断成长。这里的学习和成长,不是简单的看书、掌握一些知识和方法就能实现的。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这本书能给我们很好的指引。

  那么,阻碍我们成长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思维定式对我们的影响巨大。就像出去旅行却拿了一张错误的地图,再努力也是南辕北辙。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和《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就是因为不同的思维定式活成了不同的结局。

  同样是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苏明玉在父母试图牺牲她成就兄弟时,果断的选择了和家人决裂,并且一直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得更好。而樊胜美却成了父母及哥哥一家的提款机,把改变命运的突破口放在了嫁个有钱人上,大好的光阴不去学习提升,而是用在美容和参加饭局上。

  女人的成功靠自立自强还是靠男人?这样不同的思维定式对人生的选择有巨大的影响。对高效能人士来说,转变思维定式才能实现根本的改变。书中在实现个人领域成功方面提到了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个人领域成功的关键是从依赖到独立。苏明玉和樊胜美二人不同的思维定式,导致她们这三方面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习惯一:积极主动。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停滞不前,并不是命运对我们有多么苛刻,而是缺乏积极的态度。

  明知道要过好日子就要脚踏实地,却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事上,比如中大奖,高富帅踏着七彩祥云拯救自己等等。

  其实,只有自己才是救世主。

  苏明玉靠自己,主动去争取事业成功和经济独立,事业爱情双丰收。樊胜美想靠婚姻,积极主动都花在了和有钱人打交道上,结果呢?不过是被人当成了饭局上的“菜”。

  习惯二:以始为终。

  没有目标,所有的努力就像没头苍蝇在乱转。生活中不乏踏实肯干的人,可以没有目标,就像挖井人,这挖一下,那挖一下,力没少出,没有成效。

  要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撰写个人使命宣言。写出自己此生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想要实现的梦想。

  苏明玉的目标就很明确,和很多一不如意就跳槽的人相比较,她在一项事业上努力,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不断自我成长,这样的人,有可能因为运气因素成就有高低,但都能过的不错。

  而樊胜美呢?她的目标看似明确:嫁个有钱人,可实际上,这个目标非常模糊,不确定因素很多,没有把自己做为撰写人生剧本的作者,这种情形下,就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成了饭局上的一盘“菜”而不自知。

  习惯三:要事第一。

  作者把时间的使用方式分成了四种: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其中,对个人成长最有用的是第二种,包括建立人际关系、规划长期目标等,而有害的则是第三类和第四类。

  苏明玉的成功,很大的因素在于有“贵人相助”,而贵人,并不是莫名其妙的从天而降的。樊胜美的失意,一大原因是面对职业天花板得过且过,不去寻求突破,自己都放弃了,怎么会有人来主动帮忙呢?而现实中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一边拿着手机刷朋友圈、刷剧,一边感慨生活不易,这种把时间花在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务上的行为,只会离理想生活越来越远。

  介绍了三大个人领域成功的习惯后,作者指出,公众领域的成功是一个从独立到互赖的过程。

  这里的互赖,不是依赖,而是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双赢思维,能够知彼解己、统合综效。

  习惯四:双赢思维。

  一个人损人利己的思维方式指导下,是难以在公众领域获得成功的。所谓双赢,就是双方或多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苏明成在面对问题时,想到的就是“剥削”妹妹。而在家庭成员之间,想长期损人利己是很难实现的,最后只能收获苦果。

  而利人利己才是长久的人际交往之道。在实现不了“双赢”时,作者认为,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

  习惯五:知彼解己。

  聆听别人的心声,了解对方的需求,这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容易用自己的感受去判断别人的行为,甚至好为人师,这样做只会导致沟通不畅,影响情感交流。

  在育儿过程中,我发现这一点尤为重要。

  记得大宝刚上幼儿园不久,曾经多次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呀?”我只是很简单的告诉她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可以学知识,认识新朋友。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段时间她在幼儿园被欺负了。

  以后孩子再提出类似问题或要求请假时,我就注意多和她交流,找到原因,看是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了还是被老师批评了。及时沟通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理解自己。

  习惯六:统合综效。

  这个习惯主要是指前面的五个习惯并不是互相隔绝的,综合运用的效果会更好。

  这个习惯使用的前提是尊重个体差异,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

  比如《都挺好》里的苏家大嫂吴非,在面对苏大强要买房并加保姆名字时,就很好的运用了这一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简单应对,这种情况下,不坐以待毙,积极主动,定下目标,合理安排时间,追求双赢,注重移情沟通,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习惯七:不断更新。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不断更新才能不断提高产能。这里的更新是全方位的,包括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忽视这一点,即使以前有一手好牌也可能有个坏结果。

  比如苏明哲,曾经的天之骄子,在工作后没有规划好职业发展路径,还任性的在苏母去世后马上回国导致丢了工作。

  而一直不被父母重视,缺乏资源的苏明玉,却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成了苏家孩子里最成功的。

  真正的改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只有看世界的眼光变了,世界才会改变。作者:简悠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4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 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更是涵盖了前六个习惯,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要事第一”这一种习惯。

  “要事第一”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原则,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名商业客户经理,每天必然会被许多如针对性营销政策的落实、客户的走访、对区局营销支撑、领导交办的临时事宜等琐事缠身。自己以前在工作期间,感觉到在工作中常常难以避免被各种琐事、杂事所纠缠。由于没有掌握高效能的工作方法,经常被这些事弄得筋疲力尽,心烦意乱,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去做最该做的事。有时候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学习了“要事第一”这一章后,我认识到工作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轻重缓急,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节奏、有条理,达到良好效果。为提高工作效率,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对一天的需要处理的事情进行罗列和分类,按照如下四个方面画一张图表: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对照图表规划自己一天的工作。这样坚持一个月后,我觉得图表让我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首先,图表让我的工作目标变得可以触摸和实际,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漫无目的地瞎干;其次,图表为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我每天可以排定事情的优先次序,可以明确一些事情究竟是应该做还是不应该做。排定优先次序可以帮助我确定将最重要的事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第三,图表大大地调动了我的工作积极性。每天制一张图表,使我对自己的工作目标更加清晰,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时,检视当天的图表,可以发现哪些工作还没有完成,哪些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从而使自己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一个月的实践,我觉得我的时间分配比以前更加合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每天工作的心情也更加愉快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商业客户经理。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5

  最近有幸拜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收获颇丰,书中展示的七大习惯,对应着七个做人、做事的原则,前三个习惯能帮助个人获得个人领域的成功,后三个习惯则能帮助个人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最后一个“不断更新”的习惯则贯穿着个人领域与公众领域,是一种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细细品味书中真言,不难发现,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坚持这七个习惯,贯穿这七个做人、做事的原则,确实会为我们的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

  1、积极主动,在工作中催生改变

  在工作中拥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很重要,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由于我是一毕业就进入我们公司,对待工作十分积极主动,这些主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缺乏经验所带来的失误,就像在开车时候,如果拐弯时方向盘打多了也能及时补救。同时,积极主动还带来其他好处,当遭遇有挑战性的工作时,积极主动的人即使自己力有不逮,仍会主动地选择迎难而上,会把握住很多试炼自己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诚如书中所说,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对待工作积极主动的人始终怀抱着个人的愿景,所以充满活力与创造性,能充分调动自己与生俱来的潜能去完成工作任务。

  2、以终为始,在工作中领导自我

  在工作中设立工作目标很重要,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比作工作的舵手,目标便是我们航行的方向。书中的第二大习惯以终为始的意思便是,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坚持自我领导的原则。具体到每天的工作,有很多人甚至会为自己每天的工作设立目标,这是很好的习惯。但如果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也建议大家设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奔着一个长远的目标去工作,至少可以保障自己不会偏离轨道太多。

  3、要事第一,在工作中做好管理

  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通常都是许多小事情集合而成,并没有很明显的大事小事之分,所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事情方法,最终工作的成果却会很明显的优劣分明。如何成为工作中那些处理问题的能手呢?书中给出了一个答案:要事第一。要事第一要求我们始终聚焦要事,把要事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做好自我管理。关于这一点的重要性,应该是无需赘述的,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当我们的时间不够完成所有的'事情时,必须根据事情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合理安排,否则只能被动地以加班作为我们每天工作的结尾。

  4、双赢思维,在工作中共享促双赢

  工作中涉及与他人的合作应该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如何更好地进行合作呢?书中认为大家应当有双赢思维,鼓励大家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和资源,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而非敌对式的竞争。从“共享经济”一词出现后,大家应该能很明显地体会到共享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少便利,知识的共享、交通工具的共享、财富的共享不一而足。回归到我们工作中的合作,如果能坚持双赢的人际领导原则,当然大有裨益。

  5、知彼解己,在工作中沟通提效率

  与合作一样,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另一项内容是沟通。在工作中的沟通往往不是说话这么简单,而通常是工作内容的交接、工作板块的交流,这需要的是有效的沟通。书中认为要达到有效沟通需培养知彼解己的习惯,即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诚心聆听别人,这是移情沟通的原则。我在工作中常常感受到与人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做销售工作最需要后台人员的大力配合,但同时,他们不熟悉不同产品的要求和特点。于是,在不多的沟通中,需明确表达我们需要后台人员配合的原因和操作的方式。后台人员难免有疏漏,那么这些疏漏就需在日后的工作中一层层沟通以弥补。我很庆幸,在工作中已经慢慢学会先聆听清楚别人反馈的真正意见,再对应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确实促进了问题的有效解决。

  6、综合统效,在工作中创造更有效的方法

  工作的成效往往取决于事务的解决程度,工作经验是指我们在工作中累积的更有效的事务解决方法。而书中认为,培养综合统效的习惯,使第三种远胜个人见识的选择得以被创造,这种创造性合作的原则能帮助我们找到更有效的事务解决方法。映照到我的工作中,在对产品数据进行完善、提取、应用时,每个人有不同的操作方式,有些人依赖数学公式,有些人则关注文字信息的对比,有的人则在不同的数据处理阶段有不同的操作侧重。而当大家开始交流这些方式的不同体验后,我们往往都学会了更有效的方法。

  7、不断更新,始终坚持自我提升。

  在大学里,老师说过一句话对我影响很深:“技能需要漫长的笨拙期”,他鼓励我们始终抱有信心,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书中最后一大习惯“不断更新”与老师的话遥相呼应,这一习惯指向的是如何在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四个基本生活层面不断更新自己,进行平衡的自我提升。前面说到这一习惯贯穿着个人领域与公众领域,在工作中培养这一习惯也变成了自动自发会做的事情,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才能使自身在工作中的价值也不断提升。

  读一本好书,确实就像交了一个好友,虽然文字有限,可带来的启发却是无限的,书中展示的七大习惯,有些是自己已经不自觉在践行的,有些是自己开始有意识培养的。所谓“道不易,法简易,术常易”,书中展示的便是不常变化的“法”,在学习过这本书后,我开始聚焦于培养自身的这七大习惯,希望能早日找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笔者:

  提交日期: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6

  史蒂芬柯维博士,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来自于史蒂芬柯维博士创作,这是一本影响全世界的经典著作,值得反复学习,以下是我个人提炼书中的简要读书笔记,希望对热爱阅读的你有所帮助。

  一、重新探索自我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就得先改变对问题的看法。

  思维定式是一种对万物看待的“主观事实”,是一种影响人强大而可怕的存在,而思维转换就是改变思维定式的存在,是一种以自然原则为主的“客观现实”,对于我们来说,价值观就是一种可感触而存在的思维定式,如思维定式符合原则,我们就能高效的生活。

  不要为个人魅力所迷惑,要深入人的内心,由内而外造就自己,这是一切改变的基础。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求知的第一步,人生包含太多成长与改变,往往只能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而不断精进。短暂的技巧只能缓一时之痛,并不能铲除病根,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即基于原则的思维定式,它能正确的引导我们实现高效能,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深层问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要阐述的内容,是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与人际效能的共同提升。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人的成长经历依赖到独立,再到互赖,不断进步的一个过程。要实现真正的效能,就必须让产出与产能最大限度得到平衡。

  二、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积极主动”是指:个人的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环境,人类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积极主动的人注重内在的认知,会根据外在的客观情况选择有意识的待人接物,不会受制于外界太大的影响,始终掌握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

  人是具有自我独立意识的,能在外界的刺激与自我回应之间找到选择的自由。“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简单的一句话说明选择对于自我是何其的重要。

  逆境能激发思维转换,使人以全新的观点看待世界,审视生命的意义,所以逆境能促使人得到快速的成长。爱是一个动词,而爱的感觉是爱的行动所带来的感觉,要以实际行动来表达爱。

  人的精力与时间会放在两个圈中,一个为关注圈,另一个为影响圈,我们要做的是把时间与精力持续根植于影响圈,扩大影响圈。要专注于可控制的事物上,对于不可控的事情则以真诚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失败是成功之母”,对待错误,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承认,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训,以此来反败为胜。

  满意源自于自己内心,不要总是追求通过外在的改变而追求幸福,这样往往是徒劳无功的。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明确个人方向与目标的重要性,以目标为起始,就不会南辕北辙,能朝着固定的目标不断精进、努力。

  任何事物都经历两次创造,首先是头脑中构造,然后是付诸于实践,作为个体的人要充分觉察到主动性在于自己,而非外在的约束性限制与被动,要明白第一次创造是由自身所作出来的。

  领导与管理就像思想与行为,领导作用是做正确的事,而管理则为正确的做事。

  我们要以原则与道德为中心,明白人生所感,从内心出发,知道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东西,懂得保持冷静与客观,不受情绪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内心专注于此,不受羁绊。

  学会运用心灵演练,以价值观为中心,发挥想象力,对未知的事情进行合理的设想。

  要撰写好人生使命宣言,明白个体在社会中所担负的各种不同的角色,有针对性的确定不同角色的长期目标,组织的使命宣言重在共同参与制定,这样认同感高,付诸于实施效果好。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歌德。有效的管理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

  在时间管理矩阵中,按照日常需处理的事物可简要分为四类,即一类是重要且紧急、二类是重要不紧急、三类是紧急不重要、四类是不重要且不紧急,而我们要做的是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在第二类事务上以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第二类事务包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等。

  如果要专注于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务的牵绊,要有说“不”的勇气,且是不卑不亢、有礼貌的说“不”。

  管理者要做责任型授权,而不是指令型授权(会导致亲力亲为)。责任型授权即双方沟通好需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给与对方一些基础资源、陷阱指导,而不是具体事项,明确责任与奖惩即可。

  三、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并不是简单地一加一大于二,它是在彼此坚持自己原则的基础上兼顾对方的利益,以求达到彼此都满意的结果。我们生存的世界很大,人人都有立足的空间,要知道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世界并非零和博弈。

  双赢来自于诚信、成熟与知足的人格,是高度自信的结果。有时无法实现双赢,可以选择放弃,这是一种理智且避免各自受损的好做法。

  习惯五:知己解彼——移情沟通的原则

  人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于心理,即我们常说的被人理解、肯定、认可与欣赏。

  移情倾听,就是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把自己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了解对方谈话的目的,并掌握清晰准确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的情感客观的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移情倾听存在一定的风险,即你要去影响别人,就得先真正被别人所影响,这样才能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的理解对方。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就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其精髓就是要尊重差异。沟通的三个阶段层次依次为互相提防(有输有赢)到互相尊重(妥协),再到统合综效(双赢)。

  日常生活中遇到分歧时,不要着急着进行妥协或者对抗,要用开放、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问题,找出彼此都满意的第三选择,以求解决当下的分歧与问题。

  (七个习惯的关联图)

  四、自我提升与完善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自我提升与完善的四个方面,即身体、精神、智力、社会与情感。在身体方面,我们可以做到满足自己健康的饮食、充足的休息以及定期的锻炼。在精神方面,我们要懂得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学会一个人静心思考与独处。在智力方面,我们要不断学习知识,靠阅读书籍、自由写作、参加相关课程培训等身体力行的方式提高自己智力层面的能力。

  在社会与情感方面,不需特意花费太多时间,可在日常与他人交往中完成,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移情倾听、彼此产生分歧时,第三道路的选择以及尊重批次差异进行交往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实践,达到一种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目的。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平衡好这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共同推进,来成就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未来。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7

  初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感到作者的观点跟我的思考事物的逻辑、或者我认同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契合;起先以为是一般的励志书,如果不是有读书笔记的任务,也许就不会静心去阅读,也许会在一些概念理论中渐渐失去耐心;然而,轻翻几页,不由肃然。读完这本书后,仿佛是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需要和自己心灵对话的阅读,是一次需要内省的阅读。一直以为,技巧的东西,非内心动容,是不会有鲜活感的,所以,在看到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时,特别悦纳!

  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拥有真正独立人格的人,能够事事主动积极,而非受制于人。但是,只重独立并不适于人我息息相关的现代生活,并非圆满生活的终极目标。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着重在如何修养自己,由依赖进而独立,达到“个人的成功”。后四个习惯则涵盖了团队精神、合作与沟通,追求“公众的成功”。对于我们“工作人”来说,在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应该尤其注重合作这个概念,也就是做到双赢的思考习惯,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再寻求自身的被理解,团队精神,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双赢。

  人是很难改变的,出于本性的固执和偏执。在生活中,固执的人和偏执的人非常多见。对于个人而言,“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书中论述的七个习惯是人生自我修炼的信条,是非常精辟和正确的人生道理。在我看来,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是其他六个习惯的基础和铺垫。

  本书一开始,作者就提到:“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积极主动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是个人踏上成功的基石。人受制于客观条件并不足惧,重要的是,我们要针对现实环境进行主动回应,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要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如果你没有目标,只是等待,那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只有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为目标寻找机会,才能获得成功。

  同样,积极主动是引导企业成功的动力源泉。企业外部的市场问题当然重要,但对于基于明确战略目标而建立的组织,最大的问题是来自企业内部的种种矛盾。具有领袖素质的企业决策者,明白如何引导员工的信念朝着更积极正面发展的道理,在企业内部系统地塑造各种优势能力。企业要大发展就必须超越传统管理,上升到激励和引导的高级层面上来,认识并塑造员工身上的最强、最美好的东西,并将这些优秀的品质转化为积极工作的动力,让积极的情绪占据心灵的主导,引导他们的动机、目标与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自觉融合,释放企业内在活力和潜力,增加抵抗外界困难的免疫力,最终将“积极主动”铸造成为企业成功和个人成功相结合的动力源泉。这正是书中提到的:“管理是正确地做事,而领导是做正确的事。”

  以前在我自己的思维定义里,一直自以为是的认为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也时常将“生气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句话挂在嘴边;然而,在第一个习惯中,一开始提到的社会之镜,才发现我就是从哈哈镜中看自己。我一直没有理解“积极主动”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随着读书的深入,对自己进行重新审视,对积极主动也有了新的认识;当看到书中有位学生请假的案例时,顿时豁然开朗:“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

  只是粗略的读了一遍,这本书我还会继续读,因为七个习惯也是需要坚持去做的,让自己的内在充实起来,只要坚持下去,那么,想要的成功也会到来!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7篇】相关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励志读后感07-07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励志读后感(通用17篇)07-02

读《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有感02-03

成功的七个习惯励志文章04-09

读《中庸》有感02-09

读《穷人》有感02-19

读伤逝有感02-15

读《坛经》有感10-15

读蝶恋花有感09-28

读《范仲淹》有感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