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四种思路 一书读后感

时间:2021-07-28 17:39: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的四种思路 一书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的四种思路 一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的四种思路 一书读后感

  传统教育思路上,教师教育学生的思路有三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可以称之为“程咬金的三斧子”。

  第一种,动之以情,即所谓就是“爱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强调爱生,强调对学生的表扬和赏识,强调寻找学生的所谓“闪光点”。如果教师的教育以“动之以情”基调,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往往诉诸文学手段,爱讲故事,喜欢煽情,而他们的形象,就比较像校园里的妈妈,或者鼓动家,或者节目主持人,或者演员。

  这种教育思路有时是有效的,有时是无效的。然而很少有人认真研究此种教育思路对什么样的学生有效,对什么样的学生无效。而且因为“爱”是一个好听的流行词,人们不忍心说它的坏话,于是就出现了对“爱”的无节制的歌颂,甚至迷信。就好像在“文革”中,只要你讴歌工人贫下中农,那就一路畅通,唱的调子越高,证明你觉悟越高。如今教育界也有类似的流行病,好像哪位老师“爱生”的调子唱得越高,就证明他越有师德似的。其实这不一定。铁的事实是,有些孩子靠“爱”是无法解决他的问题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告诉我们,侧重爱的教育,只对那些情感缺失、情感饥渴的学生教育效果明显,而这种学生并不多。于是你就明白很多老师瞄准了某个学生爱呀爱呀,终于不见效果,其实是很正常的。这种学生并不缺少爱,因此“加爱”无法解决问题。这和种庄稼道理一样,如果土壤并不干旱,你还要浇水,那绝不会增产,弄不好还会把庄稼淹死了。遇到这种失败,你寒心没有用,埋怨学生不接受你的爱更是可笑,这是你自己的思路错了。你以为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个理论假设是错误的。

  第二种,晓之以理,即所谓“说教”。这是最古老的教育方式了,孔子的主要教育方式就是如此,可以算是“认知疗法”。这种教育方式寄希望于教师“口吐真言”。你会发现这种老师嘴特别勤快,他们特别强调是非之辩、美丑之分、香臭之别,事事都要诉诸道德。这种人板起面孔训学生或者语重心长地教诲学生的时候,怎么看怎么像道德堂的道学先生或者牧师。

  这种教育思路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之所以出毛病,只是由于不明理,他糊涂,一旦你给他说明白,他豁然开朗,他幡然醒悟,就一切都解决了。这个理论假设也是错误的。事实上很多学生道理完全明白,讲起来甚至比家长老师还高明,或者他早就把老师的说教背得滚瓜烂熟了。那他为什么不照办呢?他可能另有一套价值观,你讲的他并不认同,也可能他缺乏足够的意志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可能他的问题根本就是习惯问题、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遇到这些情况,“晓之以理”的教育思路就会大触霉头,老师们称之为“明知故犯”,“屡教不改”。既然他“明知”,你怎么还幻想在“知”的方面突破呢?明知走不通的路还要走,这不也是“明知故犯”吗?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晓之以理”的办法决不是万能的,他只对那些确实一时糊涂,一说就能明白,明白以后就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学生有作用,也就是说,认知疗法只能解决认知问题。

  第三种,约之以法,即所谓“管”。这种老师的口头禅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们热衷于制定各种条条框框,然后检查评比,表扬做得好的,批评惩罚做得不好的,迷信“严格”。校长们对此事往往比教师更积极。这种教育思路强调服从,强调秩序,注重外表的一致性,这是一种管理思路,很容易导致形式主义。所谓“养成教育”,也基本是这条思路。采用这种思路教育学生的教师,与其说他们像教育者,不如说他们更像一个“官员”,或者一个企业经理。总之他们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个“上司”,一个“管人的人”。

  这种教育思路的理论基础是所谓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所谓教育就是规范和训练人的行为,管住人的行为,就促进了人的发展,而只要有适当的规范和赏罚措施,就一定能控制学生的行为。大家都知道,行为主义早就是落后的理论了,它把教育降低成了表面的外部行为训练,忽视学生的心灵。迷信行为主义的教师往往把工厂企业公司军队的一套管理成年人的措施迁移到学校,他们忘了学生是未成年人,你无法炒孩子鱿鱼,无法关孩子禁闭送军法处。而且事实上约之以法的办法往往遭到学生顽强的.抵抗。一旦管也管不住,罚也罚不怕,教师就束手无策了。科学和经验告诉我们,约之以法的办法,只对那些有规则意识,有法制观念,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或者胆小不敢乱说乱动的孩子有效,超出这个范围的孩子,你光靠管就只能失败。

  上述三种教育思路有两个共同点。一、都是教育者自我中心,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出发而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二、都有迷信性质,夸大某种思路的作用,以为某种办法能解决一切学生的问题。虽然如此,我们得承认,这三种办法都有存在的价值,不但现在有价值,今后也有价值。它们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只不过教师们现在用起来比较盲目。现在老师们对这几种办法往往是轮番使用。比如某学生,我管他不听,我就给他讲道理,再不听,我就使劲爱他,动之以情。再不成我又回过头来严管。如果他进步了,我就瞎高兴一番,写一篇工作总结。其实我并没搞清楚到底这三斧子哪一斧子砍中了他。下次遇到一个问题生,我就再把三柄斧子轮番挥舞一遍。恐怕这就是很多教师教育行为的真实写照。

  为了弥补上述三种思路的不足,我们提出第四种教育思路:因人施教,对症下药。这种思路是科学的,研究型的,这种思路是开放的,它并不排斥常规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的教育方式,而是力图减少常规的方式的盲目性,同时对常规方式不能解决的问题予以探究,而不是回避。这种方式竭力避免教育者自我中心,它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且不认为某种方法能解决一切问题,主张对一个个学生、一个个班级首先进行“心灵体检、诊断”,然后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其中用上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解决不了的学生,则尝试用类似心理治疗的方式解决。采用这种方式工作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更像一位研究人员,科学家。

  没有人反对因人施教和对症下药,然而事实上很少有老师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搞清一个个学生的个性,也不知道如何进行班风诊断。既然学生和班级的情况在他们心中是模糊一片,那么他们采取的对策也就只能是笼统的一般化的。所以,“侦查”的技术,“心灵体检”的技术(心理测验),诊断的技术,就成了关键。愚以为,这应该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有了这些专业知识,并加以普及,老师们就又增加了一种新式武器,当然它也不是万能的,但有了它,教师工作起来会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更有信心、更有效率。这就是我们提倡第四种教育思路的目的。

  20xx,10,20

  总结一下。第一种,动之以情,即所谓“爱的教育”,只对那些情感缺失、情感饥渴的学生教育效果明显;第二种,晓之以理,即所谓“说教”,只能解决认知问题;第三种,约之以法,即所谓“管”,只对那些有规则意识,有法制观念,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或者胆小的孩子有效。——这三种思路所针对的学生加在一起并非所有学生,因此,它们也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第四种教育思路: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正好弥补了前三种思路的不足。希望国家今后在培训教师时加强“侦查”的技术,“心灵体检”的技术(心理测验),诊断的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使老师们掌握一种新式武器,使我们的工作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

【教育的四种思路 一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01-30

读《骆驼》一书有感01-20

六一书香飘_800字01-21

伙伴-初一书信作文01-22

教育名著《守望教育》读后感01-19

个人的四种基本礼仪常识05-10

greissue写作的四种方法06-09

【推荐】爱的教育读后感02-08

爱的教育读后感【推荐】02-05

西方女性励志第一书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