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时间:2021-04-14 20:22: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范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范文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1

  在课改的潮流下,如何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是所有人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书作者基于学生立场,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系统总结自己近30年的教育研究和思考,从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学习组织、课堂生成、课堂评价、课堂变革等方法,阐述了如何搭建理想课堂的教育图谱,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为一线教师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意见。

  学习主动性的这个问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为教师会经常面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此也伤了不少脑筋,但是在实践中又有着许多无可奈何。通过阅读徐洁老师的《把课堂话给学生》,让我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有了一些感悟。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但我们也会发现每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总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学习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有的学生甚至会有“我就是学不好某某科了”这样的消极想法,徐洁老师的书中提到这些都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经历过太多次失败,或者根本没有体验过成功,由此可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谨防过度惩罚,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帮助学生在不断进步中树立信心。

  让学生主动学习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要。书中徐洁老师讲述的运用不同方法教学的游泳教练的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教练能够长久的存在下去就有存在的理由。类比于在学校的教学,教师的“一言堂”和课堂改革教学就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游泳必须下到水中才能学会,学习也是如此,老师讲的再多,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再丰富,学生自己没有领会到位,也无济于事,学生的自学能力才是考查学生真正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课堂改革以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一本好书更是相当于享受一场营养盛宴,通过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本书,我在教学观念上有了转变,教师应当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本书不仅对教师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学生和家长也是一本不错的读物,值得大家一读!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2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现象——知识的诅咒,意思是当你掌握了某种知识,你就难以想象没有它是怎样的状态;也可以说,当你的经验和别人不同时,你将难以理解、认同别人。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老师,我似乎也受到了“知识的诅咒”——我很难理解学生为什么不理解一些“基础”概念,做不对一些“基础”题目,全然忘记自己也是从一无所知开始,经过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才获得的知识。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后,我意识到:要想打破知识的诅咒,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育返璞归真。

  育人本位,传做人之道

  早在唐朝,韩愈就在《师说》中就对教师有了一个界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传道受业解惑”便是教育的综合过程,“传道”的“道”并非简单的知识道理,而是更为深刻的思想道德和事物规律。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应试”、“唯分数论”等问题,没有走出狭隘的教育工具论的桎梏,但学校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人,以生为本,以育人为本。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徐老师始终牢记育人为本,把“教学”上升到“教育”,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传授学生做人之道。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徐老师在“第五章如何有效组织合作学习”中提到的“课堂发言礼让规则”。课改我们学校也在推行,小组合作、“小先生”制、加分抢答也是我上课常用的策略,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随机点名不公平、随机点名费时间、学生只顾抢答而忽视提问内容等等。同样面对抢答存在的弊端,徐老师与学生共同协商的“课堂发言礼让规则”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德育渗透,培养着学生的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有益竞争中不失谦让美德,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习本质,授科学精神

  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首先具有一种理性精神,面对教育现象的认知和实践,必须摆脱盲从和愚昧。其次,教育必须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徐老师在书中强调,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尊重教育科学是教师必须遵循的专业伦理,当教学过程违反科学精神时,教学便不能引发学习,甚至还会阻碍学习。

  从教育的科学精神,我联想到了自己执教的地理学科。地理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科学,因此与其告诉学生知识点让他们死记硬背,不如引导他们去梳理教材背后的逻辑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面对自主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运用教育科学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也是我正在摸索的内容。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迸发出求知的活力。

  精神成长,促终身发展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在书中徐老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理想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人们当下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今后的发展为代价,而且要为今后持续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造就有终身发展能力的人。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精神在教育中成长,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终身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我也能做到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育回归本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3

  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有幸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生》。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节包装40分钟,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并进行精心引导。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就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有成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课堂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简,要大道归一……一句句,一字字,都荡涤着我的心灵,洁净着我的心灵。

  一、真诚,发自内心

  这应该是教师课堂评价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所有教育的出发点,虚情假意,数行应付,这样的评价不但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弱化教育功能,矮化教师形象,淡化师生关系,一时应付却后患无穷,以诚相待,以心交人,真诚地评价学生,才能打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眼中有自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激情。

  二、始终抱有期望

  众人皆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让我们对期望有了绝对善意的期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切尚未定论,教师的积极期望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课堂评价将老师的期望信息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

  三,紧扣教材不脱离文本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提倡多元化解读和个性化阅读,这必然导致学生的多元反映,但学生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教师在价值观的导向上无所作为是不可取的,教师既要给学生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要对学生的学习反应进行点评引导。

  总之,理想的课堂,是学生的学堂,更是教师的学堂。当课堂真正成为教师播撒教育理想、信念和希望的麦田,成为学生种植梦想、收获知识、丰富思想的花田,唯有如此,才能创建最好的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4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记忆,倘离开了反复的朗读,是强记,不牢固的;而反复朗读,是不断的咀嚼享受,也自然易记,还记得牢,“熟读成诵”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的朗读过程也是广泛吸取语言营养的过程。朗读大量篇章之后,多少次朗读、反复地含英咀华之后,很多说千道万也难讲清的语感、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迎刃而解,那潜移默化的成果也会随之日益显露出来:学生不但可以在自己写作时模仿、消化那种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应用那些词句,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从而使学生思维精密、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日常中在训练朗读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自读3-5遍,把课文读通读顺。为了避免学生自读单调,有时也会采取自读两遍后,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合作读的方式。

  二、课堂上大量时间诵读。

  只要是我觉得适合学生朗读的句子和段落,就引导学生朗读。尤其本学期的课文非常优美,因此,课堂上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同时,加大了背诵量。课文中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段落,我也鼓励学生全部背诵。不要求背诵的课文,只要句子优美,有益于学生习作的部分,我也要求孩子们背诵。我感觉我班学生经过三年的训练,朗读已不成问题,只要稍一点拨,朗读感觉立马就能出来。背诵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也不成问题,每次只有两三个同学每背不太流畅,但也能背诵下来。没有特殊原因,一周我会布置三次以上背诵。现在学生们都习惯了,背诵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因此,我一直觉得孩子们的潜力无穷,不要舍不得给他们压力。

  三、充分利用早读与午读。

  我自一年级起就利用早读时间,一字一句带着学生读课文,二年级时每篇课文范读,三年级与四年级的早读就由课代表带领全体同学从7.40-8.00齐读课文。我班的午读主要是《诗韵悠悠》诵读。自一年级开始,从无中断,每天1.20准时诵读。所以,我班学生(除张富杰外),1-3颗星古诗全部都能背过,并且学期中就能背熟。现在我还给学生补充了17篇名家文章,主要以散文为主,《诗韵悠悠》背诵一遍后,每天齐读一篇,每篇两遍。第一遍学生读的不流畅,每次都需要我纠正字音,但第二遍就能比较流畅、有感情的朗读下来。这些文章大多都是初中的文章,可他们两遍就能读成这样,有时也让我感到惊叹!

  四、展示诵读,增强自信。

  自《朗读者》开播后,激起了一波波的诵读热潮,我们也开展了《小小朗读者》的活动。每天中午《诗韵悠悠》诵读后,三名同学上台诵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从第一次上台孩子们不知如何开口,手脚发抖,下台长叹一声,到现在的上台声音洪亮,下台鞠躬谢幕,孩子们的自信不知提升了多少倍。

  本学期已上台展示了三轮,第一轮读作文一个自然段,第二轮三个自然段,第三轮自由组合小组(2-3人)读名家名篇中的一篇文章。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每天课间、中午都能看到他们排练的场景。第四轮,我要求他们背诵,可以选取名家名篇中的几个自然段。第五轮,我想让孩子们上台诵读自己写的文章,(下学期举行)。一开始可以是一个段落,慢慢再读整篇,读写结合起来。(期末的时候争取选取每位同学的一篇文章,编辑成册,这是我的初步设想。)每次学生诵读完后,全体学生集体评价。

  以上几点,是我一直在做的,感觉成效也是较大的。因此,我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法宝,那就是抓住朗读时刻的快乐与沉醉。慢慢地,也许我们就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了,慢慢地,这也许就成了我们的语文方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把你还给我》的歌词10-03

把一切还给自然作文10-16

高安的你把爱还给我歌词10-20

《还给我 严力》阅读答案09-14

请把我的奶奶还给我02-07

把传统文化带进小学语文课堂01-17

《谁把时间弄停了》读后感02-17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读后感01-08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5篇03-03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14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