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时间:2022-08-09 09:17: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精选22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精选22篇)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

  当看完这本散文集时,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谱写了一曲童年往事。文中作者描写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区,先写百花园,后写三味书屋,百花园是个荒凉的地方。可是,他是作者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个私塾,如作者所说,“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样子很是古老,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自由是没有的,但作者也没有把书塾写成儿童的囚牢,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里,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这就是儿童的谐趣。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确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书屋虽然是典型的私塾,而作者并没有批判它,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点出了创作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这篇回忆性散文,语言上简洁清新 ,生动自然,轻松流畅,饶有风趣,给人面目一新之感。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2

  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童年,没有谁的童年是一模一样。如果让我们再次细细回望一次自己的童年,所有人定会开怀大笑,继而放声大哭,最后微笑着睡去。

  鲁迅先生的童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童年的“三味书屋”就是小学,“百草园”就是我的家乡,一个给我带来快乐的地方。更别说那些好朋友们,别说门口的河了,单是收过稻子的田野就有无穷的乐趣。

  没了散发稻香的稻子,田野里留下一望无际的稻秆。在那些稻秆中,有一些难以发现的乐趣——那就是,青蛙。记得那时在田野里抓青蛙,遇到了一只超大的牛蛙,一群孩子追在牛蛙身后,追了半个多小时,愣是抓不到。不过还是有一些小收获的,捉到了几只青蛙。在好朋友的指导下,我也抓到了一只很小的青蛙。

  童年是一场“笑话”,童年时做的很多决定现在看来是十分不明智。但正因为无知,童年才显得多姿多彩。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3

  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里面还有很生动传神的人物,如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

  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4

  永别了,那段年少的时光!

  青年时期的鲁迅,仿佛活在黑暗中一般。青年时期,鲁迅可谓尝尽了酸甜苦辣。在各地的求学生涯使他了解了那个年代真正的面目。这其中,既有待鲁迅和蔼可亲的藤野先生,也有为了给父亲治病而不断与鲁迅周旋的名医,就在那些匆匆流逝的时光里,鲁迅渐渐地变了。他变得更加正直、严肃,更愿意用他的神来之笔去抨击、去讽刺。

  我想,在青年时期,鲁迅也一定有遗憾的事。常年在外漂泊求学,使得他陪伴家人的时间愈发渐短,尤其对待父亲的死,鲁迅一直耿耿于怀。看到父亲喘得厉害,鲁迅只希望父亲能走得安详,没有痛苦。光是这一点,就已看出他与旧时中国人的不同,他的思想,是更胜人一筹的。

  尔后,就是那个我们熟知的鲁迅了。他亦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整理并写下《朝花夕拾》。我想,这正是他对曾经那段美好或痛苦的时光的缅怀吧!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5

  鲜花因为阳光的照射变得光彩夺目;青山因为小溪的附和变得雄伟壮观;小草因为雨水的滋润变得生机勃勃;而我因为书籍的哺育变得才华横溢。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暑假里,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里面动人的情节是我的心情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朝花夕拾》分为10篇散文,其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数《琐记》这篇文章。

  这篇散文主要讲了鲁迅的少年时代印象中,有一个似乎对孩子很好的衍太太,其实她是个表里不一、令人厌恶的人。后来又写了作者对自己离开家乡去南京求学的过程。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物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也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被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索真理的强烈欲望。

  读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我们曾学过的一篇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通过列举事例来论证观点,告诉我们只有多思考的人和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舍的人才能找到科学的答案,从而激励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是啊,其实发现真理并不难,只要你从细小的,习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反复研究,就能发现真理。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6

  鲁迅先生在中年落魄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想必别有一番滋味吧!

  正如小引里所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朝花夕拾》确实如其名,独具一番色彩。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有苦有甜,但不管如何,童年都会在心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就像被刀刻在心中一样,难以忘怀。

  《朝花夕拾》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小时候,顽皮可爱,常常趁大人不注意时钻到百草园中去玩,整天与花儿、虫儿作伴玩耍,甚至于爬到树上去采野果儿吃。虽然他有时会背先生责备,但总免不了孩子气。

  就像少年鲁迅一样,我也总是到小区的楼下玩耍,与花草树木为伴,在原野中跟随蝴蝶跑来跑去,不亦乐乎。

  童年的时光,真是快乐。与自然相伴,无忧无虑。现在的我们长大了,再也不能享受从前的那种快乐了。每天都是学习,只为学习而烦恼。

  童年逝去了,留下的是回忆。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7

  翻开《朝花夕拾》,仿佛就像是鲁迅先生在跟我讲述着他回忆的一点一滴。《朝花夕拾》是回忆性的散文集,这本书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五猖会》中鲁迅的爸爸叫鲁迅读《鉴略》,并背出来,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爸爸,但是他是我感兴趣是教我,和鲁迅爸爸不同,和《竹影》中的爸爸又相似的地方。

  记得我小的时候,一天,爸爸抱着我路过少年宫,就把我带了进去,我仍清晰的记得当我看见别人在画画时那种好奇,因为我觉得话可以把自己想象的世界和现实联系在一起,还有我惊异于那些颜色,似乎这个世界的颜色都在我眼前,爸爸问我:“儿子,想学画画吗?”,我摇了摇头,因为我看见画画的人在画水果,这不是我想象的。

  晚上回家,爸爸早已准备好画画的工具,说:“儿子,我来教你画画。”“不,我要自己画。”我只想画出自己想象的那个世界,爸爸也不着急,耐心地在一旁指导我,告诉我许多画画的技巧。

  现在,儿时画的画早已不知去向,至今回想起来,就觉得那记忆总是无法抹去,反而像珍珠一般沉淀下来``````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8

  《朝花夕拾》中有13个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讲:鲁迅小时候家后面有一片很大的园子,名叫:百草园,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他最喜欢到那里去玩,百草园中有何首乌、木莲、覆盒子等等。他冬天时在百草园中捕鸟,捕到的一般都是麻雀。家里人送他去书塾,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书塾名叫三味书屋,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片园子,但很小,他们都喜欢去园子里玩,直到先生叫他们了,才回到书屋。先生读书很入迷,他们就在先生读书时,偷偷的玩,鲁迅他却在画画,最后,书没读好,画倒是画了不少。

  读完以后,我笑了,觉得鲁迅的童年和我的童年一样,都是那么有趣,我在读书时,见父母不在,也会偷偷的玩一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水乡景致、民俗风貌,世态人情。让人觉得那么亲切,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一样,使人心情愉快。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令人怀念的。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9

  “珍惜现在”,是我读了这本书后最深的感受。鲁迅先生的父亲因病而死,在世时,鲁迅先生未叫过自己父亲一声,直至死去的那一刻,才脱口而出喊出了:“父亲!!!”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自己的父亲已经去世了,父亲再也听不见自己的喊声,再也听不见了……鲁迅先生一直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父亲,很惭愧!鲁迅先生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如果不珍惜现在的一切,等你后悔了,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掩卷沉思,其实这本书里记载的事情,跟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性命、金钱对于鲁迅先生来说一文不值。只有时间,鲁迅先生奉为无价之宝。鲁迅先生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他真的令人敬佩!可现在,我们中还有那么多的人,还在浑浑噩噩过日子,虽然我们不可能像鲁迅先生那样伟大,但我们应该奋斗啊!不能辜负像鲁迅先生那样为祖国未来而奋斗的先辈们!

  向鲁迅先生学习,珍惜现在,好好学习,让自己的今天无愧于明天!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0

  鲁迅先生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家,他的许多作品,既是他独特的生活历程的写照,也是全民族所经历的心理历程的反射。读《朝花夕拾》让我走进了鲁迅自己的记忆的窗口,站在作者自己的思想高度上,观望作家的童年记忆和青年历程。散文集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的国家有着太多的`屈辱,我不得不为我生在如此繁荣富强的社会感到庆幸,但同时又感到压力之大:从过去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已深深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作为未来祖国的栋梁,我们要肩负起富强祖国的大任!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1

  我读的名著是《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不觉得这像是一本名著,反倒像一个朋友与你闲聊家常。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而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质朴,而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来的讨厌她,变成敬她爱她。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不过,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曾几何时,我已远离了童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中,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吧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2

  坐在藤椅上,杯中的茉莉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轻轻地弥漫在身边,手捧着那本淡绿色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独特的童真,随着那一片片思念的云彩飞向那曾属于我们久违的世界。

  晨曦中的鲜花故然绽放着娇嫩的花瓣,唤发着淡淡的清香,顶着残阳采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娇嫩与芳菲,却平添了一种迟来的成熟、风韵。这是鲁迅先生的童年,一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鲁迅先生是一个幸运儿,但同时也是不幸的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地游玩,他可以静静地听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捉鸟。但同时他却承担着超越年龄的负担,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着放弃,抑制自己的渴望去背那些所谓的经典《鉴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忍着失去双亲的痛苦,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会着承担一个家的重任。

  或许,这就是那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在这个时光中鲁迅学会了长大,学会了承担,学会了思索,而我随鲁迅也懂得了成长。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而鲁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朴实的语言唤发了多少人的思考,唤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和曾经拥有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我喜欢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外婆的怀里望着满天的星星,在宁静的月光下,数星星。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浓浓的亲情与温馨。如今的我,离开了过去,不再拥有过去那些时光了。这,或许是一种遗憾,但同时却多了一份充实。现在的我拥有着许多许多的书。每天在书中遨游着,努力地学习,拼命地争取明天。或许这很累很累,但我却在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成熟。这或许是在过去那些美景中体会不到的吧!

  童年,在随着你我的长大渐行渐远,或许它会消失在人生的尽头,但它却留在了那一片片琐碎的记忆,闪耀在星空中,虽然只是点点微光却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的时代中,不如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

  合上《朝花夕拾》,品尝着那杯尚留余温淡雅的茉莉,时光又将我带回了那那一个轮回。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3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我想这描写的就是朝花吧!作者只是想借着朝花,拾起那丝往日愉悦的回忆罢了。他想把心中那压迫的世界遗忘,幻化成一个欢乐而又芜杂的想法。欢乐而又芜杂的书与文章,虽只是灵光一闪,便可忘掉整个悲伤世界,只记住了美好回忆。所以,才取其名为《朝花夕拾》吧!

  其实,按常理来说,鲁迅不过凡人,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饱含七情六欲的国人。可是,因时代而改变了一切。

  从鲁迅先生的童年来说,既是悲伤的,又是欢乐的。鲁迅先生的父亲生病,却因封建思想的迫害而未让其度过一个安稳的晚年。《狗猫鼠》中,因为“仇猫”,讽刺了大众的精神。《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从悲伤中,寻出了开心的灵魂。可见,鲁迅先生的童年可真是笑中带泪。成年后,鲁迅先生更是经历了酸甜苦辣。

  我想,朝花啊,拾起那丝回忆,想起一片风花!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4

  童年就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品味时很甜美,但甜美中带有一点苦涩;而成长则像一杯芳香四溢的茶,入口也许很苦,那是因为你失去了童稚,失去了那份坚持的勇气,失去了一份心灵依慰,但随后你就能品出这茶的醇美、香甜,让人回味无穷,我在成长道路中学到、懂得了许多。

  清晨开放的花到傍晚才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我看着,陷入了沉思。

  进了初中,发现每本语文书上都有鲁迅的文章,几乎每一篇文章都选自一个好听的名字《朝花夕拾》。一遇到鲁迅的文章,老师都会细细地讲,课文下边的注释也总是密密麻麻。《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批评,批评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先生以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的视点,叙述了这沉闷的一切。

  百草园是少年鲁迅的乐园,百草园里长着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有在树叶里长吟鸣蝉,有伏在菜花上的肥胖黄蜂,有忽然从草间直窜云霄里去轻捷地叫天子。在园子里的少年鲁迅经常搬来凳子,爬上大树,在树杈上坐下,寻找着鸟蛋,大人来了,他又到草丛里去趴着,在青草的掩护下与大人捉迷藏。冬天,下了雪,他又会照着闰土爹的方法,玩雪和捕鸟,无奈每次所捕的的鸟少之又少。

  《朝花夕拾》中,给我影响很深的是《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阿长是鲁迅家给他请的保姆,这个乡下人的要求很多,生活很不检点:总之在私底下对别人指指点点;给鲁迅讲长毛的故事来吓唬他;还害死了鲁迅的隐鼠;睡觉摆人字形,差不多要霸占整张床铺。但就是这样的阿长却给鲁迅买了他最想要的《山海经》,满足了他的愿望。

  童年的回忆就像一本令人难忘的日记,不经意一翻会让你感到流连忘返,哭笑不得,但更多的还是欢愉与喜悦。当我们有空时,不妨品品成长这杯茶,翻翻这本“日记”你会发现:自己得到了许多。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5

  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6

  手捧着《朝花夕拾》我感触颇多,这本并不厚重的书,却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重感情,深深吸引着我。

  当初见到这本书时,虽然没有看内容,可书名的意思却已让我浮想联篇,或许鲁迅先生的文章确有魔力,不经意间就把我感染了。

  这本鲁迅先生的风烛残年之作,应有它自己的意韵吧!

  在读书的过程中,鲁迅先生的曾经往事,都好像一一浮现在眼前,而我的喜怒哀乐也都随着往事的情节而变化。

  读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那种对童真的怀念和心灵的渴望与追求。

  它仿佛是一头年迈的狮子,正在发出自己对青春的怒吼,这怒吼声悦耳动听,让人感到活力四射,像要回到的春天。

  现如今,当这些往事都浮现在我的眼前时,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名登山爱好者,在自己的坚持下终于攀登上一座高山到顶峰时,回首望见自己所留下的漫长的脚步时的雄心壮志,又像是奥运健儿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与拼搏,终于拿到渴望的金牌时的慷慨激昂,热泪盈眶,还像是鲁迅先生回忆这些往事时所露出的温馨笑容,这无不体现着鲁迅先生对童年的怀念和坚定着弃医从文的信念。

  仔细回忆品味一番文章的内容,我突然发现这好像我的童年啊,虽然生活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可快乐却是一样的。于是我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当一个人从年少轻狂走向成熟稳重,又从成熟稳重回忆年少轻狂时,这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念头,“童年啊!惹人怀念啊!”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7

  对于鲁迅的认识,一直留在语文书上那简练而又死板的介绍中:“鲁迅,姓周,本名樟树,字豫才,后又名树人,坚持白话文,代表作为《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这些从小学就开始记住的文学常识,并没有让我感到鲁迅的人格魅力,只是在我脑海中留下了鲁迅在文学史上很重要的印象。

  俗话说“笔下的文字最能体现他的一切。”《朝花夕拾》作为他的代表作,尤其是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更能感受他的所有。

  惊叹于他对人物的把握和细致入微的描写;感叹于他对故人,对故乡的细腻情感;惊讶于他敢于改变,坚持白话的勇敢,欣喜于他对事物独特的见解与面对事物先出他人一步的敏感……一点一滴都在《朝花夕拾》中表现无疑。

  对于大家当时都十分热衷的《24孝图》,他没有盲目追随,而是对于整个故事都点出他的荒谬,字字在理。长时间的流传,肯定有人发现它的不合理,但无人点破他的勇敢在此展露无遗。

  他不但有着有什么说什么的男子气概,也有着不逊于女子的情感。对于父亲,他有小小的遗憾;对于阿长与山海经,他由误会,不喜到释然,祝福;对于藤野先生,他有着感激,感恩……

  他有着鲜明的情感,如诗人的细腻;有着强烈的爱国,如革命者的刚烈;有着极好的文笔,如作家的善于表达。鲁迅集诗人,革命者,作家的身份于一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有正面的生死观,忧乐观,不愧为一代伟人!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8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让我感触颇为深刻。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中透露出鲁迅年少情况时的无知,似乎也飘向了我的心灵深处。

  《朝花夕拾》所收的十篇散文,“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的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先生早期的思想和生活乃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度残年的岁月下写的。当他回忆曾经年少时代的点点滴滴时。也同样拨动我们的心弦。想必当时的他也有一翻风味吧。

  鲁迅先生的童年并不乏味,虽然说她是乡下人,但却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野,多了城里孩子的娇气。他也曾怀念小时候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与昆虫为伍,与鸟儿歌唱。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具味,枯燥、乏味。是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最好诠释。或许在我们的童年中也曾拥有过光辉世纪,在草丛中玩耍,捉蝈蝈,在河边童真地板着手指头数鸭子,听着河水从远方滑过,那悦耳的流水声,仿佛那是天籁之音。鸟儿在数值忘却自我的歌唱。想到这里心中不由得泛滥起怀念童时的乐趣。

  我们的童年一去不复返。渐渐地在脑海中留下美丽的痕迹,《朝花夕拾》让我们领略鲁迅先生的往事。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9

  早上的花,傍晚来捡。这好比鲁迅到了晚年,才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既带着自己的情感,也带着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我无能对鲁迅的文字细心揣摩,但《五猖会》却能吸引我的目光,细细品读之后,更是有了和初读不一样的体会。

  当时,除了过年过节外,五猖会便是孩子们最盼望的。鲁迅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却被父亲强制的要求背诵。

  这种旧社会教育方式引起了我的沉思。

  在现代社会难道就不存在这种现象吗?这种现象又是怎么样产生的?

  我很快便得出了答案。现代社会这种现象还是有的,而产生的原因,大多源自父母长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

  旧社会教育方式,约束了孩子们的童年,禁锢住了他们的思想,过早灌输社会理念,抹杀去了孩童的天性。而现代社会逐渐蔓延的教育方法,溺爱,更是令人发指。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没见过世面,什么都不懂,只会被有心人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一个过分严厉,另一个过分溺爱,这两种中国式教育,显然是教育界的一大通病。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是好。但是只注重结果,却不在乎子女的感受,已经大错特错了。学习靠的是兴趣,强制性学习可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放纵孩子,一个个小错误累积,将来走上不归路的也是大有人在。

  朝花夕拾如果能给更多人一个反思,那便是最好。孩子的天性不能被泯灭,教育不能是强制也不能是不作为。

  其实,我更喜欢放羊式教育。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20

  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鲁迅的十篇散文,回忆了鲁迅过往的种种人事经历。读过《朝花夕拾》让我受益匪浅。

  在《朝花夕拾》里,我看到了丑恶的封建迷信,“郭巨埋儿”“卧冰求鲤”等的迷信思想,严重损害了人们进步思想。我们现在先进的思想不知道是多少代人付出了多少才换来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都在被封建主义所压迫。这个时候,传播新思想成为了一种伟大的责任。先进的思想可以使人类进步。鲁迅在书中痛斥了灰暗的封建思想,并积极地传播新思想,而我们在生活中也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馈赠。

  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让我认识到了老师对学生真挚的情谊。这种真诚的付出,跨越了国家之间的隔阂,跨越了种族之间的冲突。老师的无私奉献,不在于金钱名利,而在于对知识以及文明的传递。这让我进一步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日复一日地陪伴着我们用功读书,汲取知识,明了道德,对我们恩重如山。如果没有老师,那知识的甘泉又怎会滋润头脑?如果没有老师,那文明的薪火又怎会传递世间?无论在任何地方,我们都不能辜负老师的厚望,都不能忘记老师的恩泽。

  我们现今的生活源于思想与知识的进步。未来的我们将是国家的栋梁。《朝花夕拾》让我懂得了思想进步的重要性以及老师无私付出。它宛如一丝柔润的阳光,让我的思想从迷惘中走出。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21

  谁没有过年少的时光呢?

  在雪地中捕鸟、挖出墙下的何首乌;第一次读到《山海经》绘本、初次去私塾读书;阿长也好,衍妈妈也罢,喜欢的和讨厌的,熟悉的和陌生的,这些都在鲁迅的笔下生动地展现。

  鲁迅的童年,倒也还算快乐。他可以开心地挖出墙角下的“何首乌”;一边吃着桑葚,一边用砖头逗弄着蜈蚣。在城中最严厉的私塾读书时,他却又一边怀念着百草园的生活,一边调皮地度过私塾的每一天。待人处事他又有自己的那么一套见解。他对阿长从来都那么地不耐烦,最烦的就是长妈妈爱切切察察,动不动就用二指指指点点。然而,在新年时,看到长妈妈满脸的期待,鲁迅也懂事地说:“阿妈,恭喜……”在得知阿长害死了自己心爱的衍鼠后,鲁迅又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当阿长为他买来“三哼经”时,鲁迅亦被打动,视这些书为珍宝……而对待衍太太时,鲁迅更是显露出来他正直的一面,衍太太仗着自己是大人,便总爱教唆鲁迅去做坏事。衍太太造谣鲁迅偷了家中的首饰后,还到处散播谣言。之前的种种,鲁迅都能忍,但面对流言,鲁迅表现出了他之后几十年一直都不曾消失的正直,毅然决定离开,去南京求学……

  那之后,鲁迅的少年时光算是告一段落了,青年时期他所受的苦又是后话了。那些年少的日子也逐渐离他远去……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22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的求学经历,追忆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记录鲁迅先生,青少年时的记忆。

  其中我认为最感人的是《父亲的病》这篇文章,《父亲的病》追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那段往事,描写了几位“名医”所引用的药引均是稀奇古怪、一场罕见而充满迷信色彩的东西,如什么“一对原配的蟋蟀”、经霜三年的蔗、败鼓皮丸”等。这些“名医”实质是巫术医道部不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骗取钱财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在它们身上作者清醒地洞穿了医学医道的虚假,荒诞乃至罪恶的本质。

  作者为了父亲的病,到处奔走,我想他的父亲,有他这样的儿子,应该很幸福,提起鲁迅先生,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总是那个造字年少时的他因父亲的病迟到后边在学桌上刻下了早字来激励自己警示自己,从此从此不再迟到。

  读了父亲的病后,我觉得鲁迅先生刻下的早字不仅是吸食的枣根都要早在那个时候,却让鲁迅先生东奔西走,四处求医,最终鲁迅先生的父亲难逃一死,表面上看是当时医术水平低下,但实质上应归究于医学的落后,导致鲁迅先生的父亲病程拖延,最后撒手人间不叫人黯然泪下,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鲁迅似乎就是在对当时的封建腐败社会的批判。

【小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相关文章:

读《朝花夕拾》有感02-23

读朝花夕拾有感03-27

读《朝花夕拾》有感01-06

读《朝花夕拾》有感05-16

读朝花夕拾有感06-28

读《朝花夕拾》有感作文03-04

读《朝花夕拾呐喊》有感02-20

读《朝花夕拾》有感【热门】05-25

朝花夕拾读有感范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