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浙江好家风》有感

时间:2021-03-26 17:27: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浙江好家风》有感范文1000字(精选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浙江好家风》有感范文10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浙江好家风》有感1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浙江的家训、家风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即具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因,又有鲜明而特别的地域特色,字里行间无不折射出文明传承过程中的思想火花。因此,在浙江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人才辈出,文化荟萃。

  在《浙江好家风》这本书中,我便认识了几位爱国、爱家、诚实守信的“好家风传承人”。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属孔胜东和谢杨琳了。

  孔胜东是杭州的一名公交车司机,在他的车上,许多东西都可以为有需要的乘客排忧解难。不仅如此,孔叔叔还自费购买茶叶几十斤,一次性杯子几万只,还把泡好的茶带到车上,供乘客们免费饮用。这样的服务,让孔胜东没有收到过一起投诉,因此,孔胜东在工作上,也有了更大的动力。他还不仅仅是个“特别”的公交车司机呢!除了工作日,他更是30年如一日坚持在周末“义务为民修理自行车”,是人们公认的“活雷锋”。平时,他很准时地到达,为民服务;后来,自己的家变了,服务的心却没变,依然骑车一小时,坚守在岗位上,就连全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孔叔叔也雷打不动地出现在修车点。孔胜东真是一位爱国、爱人民、诚实守信,用奉献谱写人生的“杭州模范”,“杭州英雄”!

  除了孔胜东模范,我还认识了“用一双小手撑起家”的一位小女孩——谢杨琳。

  来自宁波的小杨琳,为了照顾重病的爸爸,用孝心和坚强挑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每天帮爸爸做这做那,还经常抢先妈妈一步,把家务都做好。她这种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让我要向她学习!

  说到家风,我们家当然也有家风,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勤俭持家了。虽然勤俭很普通,但它也有它的不平凡,勤俭是一种传统美德,我们更要义不容辞地去传承这种美德,弘扬这种美德,履行这种美德。

  在我们家里,洗脸的水可以二次利用,用来冲坐便器。一些糖果盒子都再次利用起来,用来分类装一些小东西、小玩意儿,即不浪费盒子,又让家看起来整洁、美观。就连裂了的拖鞋也要缝缝好继续穿……这种在生活中勤俭的小事真是数不胜数。

  这就是我们,一个勤俭的家庭……

  中华,到处有着品格高尚的好公民,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动,让我感触很深,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全面发展,爱国、爱家、诚实守信的好学生,好公民!

  读《浙江好家风》有感2

  《浙江好家风》中个个贴近生活的故事启迪我们应该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些脍炙人口的家训是那么得耐人寻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消化。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这是我看过的书中最具教育意义的一本书了,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家风家训内容主要涵盖了学习、修身、治家、处世、爱国等方面,其中的故事历经代代的相传,演变成了一篇篇、一句句启迪人心灵的经典,如:“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俭素是绳是准。”“多读书大观古今,可以免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这些家训名言是我们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让我们为之振奋,相承相传。

  当然,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我们家的家训就是“勤俭、孝敬、善良、正直”,这八个字是长辈们总是告诫我们的,在长辈们的告诫、期望中,我也已经牢记,并传承这“勤俭、孝敬、善良、正直”八字家训。

  不信,你来看看我生活中是怎么做的吧!

  小故事一:衣贵洁 不贵华

  一次,跑步不小心,把一条好好的裤子膝盖那里破了一个洞,晚上回家,跟妈妈聊起,妈妈说:“不要紧,裤子还蛮新的,这里补补还能穿。”说完妈妈把裤子用针补好了,我又穿上了。从小到大妈妈总是对我说,衣服不在于华丽、昂贵,只要干干净净的就可以。四年级的时候我学会了缝针,平时袜子有个小洞,我就会自己补补,再穿。

  小故事二:凡是人 皆须爱

  小的时候,我们还住在四楼。早上我和妈妈匆忙赶时间,看见楼道上一位老奶奶提着垃圾,脚不方便行动很慢。我想着时间快来不及了,想着越过老奶奶,妈妈却拉着我说:“我们一起帮帮奶奶吧!”妈妈护着奶奶,我帮忙提着垃圾,慢慢地走下了楼道,虽然时间在一分分过去,但是我却觉得时间停在了幸福的一刻,老奶奶、妈妈、我的脸上都是幸福的微笑。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也会给老人让座,扶他们过马路……

  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很多,家训就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中。在生活中,我会一直谨记“勤俭、孝敬、善良、正直”八字家训,塑造更好的`自己。愿在家训家风熏陶下的我们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开花、结果。

  读《浙江好家风》有感3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这句话选自《钱氏家训》,是我在阅读《浙江好家风》这本书时看到的。我津津有味地阅读了下去,故事中的钱氏三代人,得益于教育家父亲的良好启蒙和家训,从小爱读书,并从书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学习,终成大家。

  看了这个故事,我脑海中不禁想起了我90多岁高龄的外太公。从我记事起,外太公家那铺满整面墙的书架和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籍就让我记忆深刻。

  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几个大字,每次去外太公家,我却总爱走到书架前,翻翻看看。外太公总是宠溺地看着我,还对我说“舟舟,看你经常到这来翻我的书本,想来你一定也会是个爱读书的孩子。长大之后,要多读书,读好书,只有见闻广博,心胸才会豁达,人生的道路才能越来越宽阔。”说完,还会从书架上取下几本书送给我。

  那时候,我还不明白外太公说这番话的含义。妈妈告诉我,外太公以前是一位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他就时常告诉学生们,阅读能促思,要多看书。在家里,他也同样严格要求子女,教导子女生活上要低要求,学习上要高标准。所以,我的外婆辈的几个孩子,我的妈妈辈的几个孩子,都十分热爱学习,热爱阅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遵循着外太公的要求,兢兢业业地工作着,默默奉献着。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天地长大,一本本书也成了我的好伙伴:我捧起了童话故事,捧起了科幻小说,捧起了百科全书,捧起了世界名著。在《水浒传》里,我结识了忠义宽容的宋江;在《三国演义》里,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我懂得了遇事要坚强;在《上下五千年》里,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的灿烂辉煌,也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

  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我想,我也会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我也会将外太公的精神继续传递下去,让自己因为阅读而拥有一个豁达广阔的人生。

  读《浙江好家风》有感4

  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我家的家风是:勤劳善良,勤俭节约,孝顺长辈。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的家庭,爸爸妈妈从小就教导他做人一定要勤劳。小时候农忙时,一家人总是全体出动,收麦子、掰棒子、刨花生、摘棉花等等都干过,虽然很累,有时汗流浃背,但家人辛勤的劳作,换来了丰收的硕果,看在眼里,美在心头,开心的总是不得了,这就是我家勤劳的家风,从小便让我懂得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现在我也将继续教导自己的儿女,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勤劳的好品质。

  奶奶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善良,善良是每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有句话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奶奶在生活中也一直为我们做着榜样,有什么好东西总愿意与街坊邻居分享。借了邻居的东西用,总要及时完好的归还人家。奶奶说:"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你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人与人之间就会有一种融洽快乐的氛围。"我想就是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我们家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生活、工作环境,我想此刻我的儿女也都在享受着这份幸福。

  “俭以养德,德由俭来”。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就有“勤于持家,俭以养德”之说。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唯有从小就接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防止产生优越感,自觉克服骄娇气。节俭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护身法宝。

  最后一条家风便是“孝”。所谓的孝顺,不仅仅只是孝敬父母,还要尊敬师长。我的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孝顺长辈是我们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读《浙江好家风》有感5

  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百姓的家风成为很多人的话题,不论是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还是幽默的“粑耳朵”,每个家庭都用善意与正直影响着下一代。家风好比是种子,好种出好苗,一个好的家风、好的家庭,可以让人走得更远。

  《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相信不少市民看过。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家训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我们台州玉环清港一王姓人家,将乾隆年间的十条祖训家风一直完整地传承至今。300多年间,子孙繁衍生息,家训代代相传。家族中人人恪记守法,还培养出了“两弹巾帼”王春花,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勤职业……

  300多年间,家训传承七代。今年72岁的王根寿,是退休老教师,王家的第7代。王根寿是家里的独子,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妹妹。“就是在这样严格的家规下,我们家才培养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我的姐姐王春花。”说到姐姐,王根寿的语气里无比自豪却又带着些许悲怆。

  王根寿告诉记者,父亲对他们5个,从小管教严格,以致他们都非常懂事,学习成绩也不错。姐姐从楚门中学毕业后直接去了西安机器制造学校,毕业后进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原名九院)。提起这九院,稍懂点军事知识的人都能感觉到厚重的神秘感。

  由于这份神秘,王根寿的父母甚至在近20年的时间内,都不知道女儿工作单位在哪、工作内容是什么。

  “姐姐在四川北部大山沟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中年时期。”直到20年后,王春花终生奉献国防科技事业、为研究“两弹”倾尽心血的生平事迹,才正式被公布出来。

  2011年10月,72岁的王春花辞世。2011年12月6日,她的追悼会在绵阳殡仪馆举行。王根寿说,中国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领导亲临主持,对她一生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大为褒奖。

  有人说家风即是诚信做人,也有人说家风即是尊老爱幼;有人说家风即是勤劳仁慈,也有人说家风即是节省文明。尽管家风有着文字上的界说,可是在每个人的心里,家风其实有着不一样的内在。好的家风,就像家的主旋律;就像家的柱子;就像春雨,滋润着我们才能健康成长。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有好家才能走得远”,千百年来,无数家庭认同并信守这个朴素的道理。中国有句老话“积善之家,有余庆”,好的家风就是无声教诲,惠泽于家庭成员。有了好的家风,孩子才有出息、才能成才;积德行善,家业才会绵延长久,兴旺发达。

  我们要长期坚持下去,学习优秀家风,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浙江处处好家风。

【读《浙江好家风》有感范文1000字(精选5篇)】相关文章:

浙江好家风作文2篇03-07

浙江好家风作文(5篇)02-21

浙江好家风作文(7篇)01-11

浙江好家风作文7篇01-11

浙江好家风作文(通用7篇)01-11

浙江好家风作文汇编5篇02-21

家风征文:好家风01-14

好家风家训征文精选12-20

好家风好家训征文(精选13篇)01-08

好家风好家训作文精选11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