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1-01-05 11:11: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目送优秀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目送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目送优秀读后感

  目送优秀读后感1

  我在车站等车,身旁是一对等着过马路的母子。母亲在起步的一瞬间握住儿子的手,儿子却不动,转头看她,眉一皱,正要说什么,不料他此刻的神情被母亲尽收眼底,儿子转过头,撇撇嘴,轻轻把手从母亲手中挣脱,大步向前。母亲的身躯一怔,随即上前。我看到的是,她眸中掩不住的失落。

  目送着他们的背影,思绪纷飞。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也像那个儿子一样,不屑父母递过来的关心。一件外衣是“不冷,拿走拿走”,一杯牛奶是“难喝,不要”,一只关怀的手,也是不着痕迹地挣开。即使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询问的话语,也总是以无所谓的视线,不耐烦的神情挡回。

  也不知从何时起,那个捧着书跑来跑去问东问西的身影被时光冲淡,支离破碎,渐渐清晰的是一个人翻书上网寻求答案的背影。也不再是那个在商店里一手拿一个颜色的发夹,欢快地跑到母亲身旁询问哪个漂亮的孩子,在母亲给出建议后,仍然犹豫地左看看,右摸摸,狠不下心,抬起一张哭丧的脸请求“妈妈,我选不好,两个都要行不行?”而是习惯一个人作出抉择,再一个人承受。也不像儿时受了委屈跑到父亲怀中大声哭泣并且寻求安慰,而是一个人辩解,一个人反击。

  《目送》中的孩子告别母亲,一个人踏上那条每个人必经的道路。在告别的时候,母亲目送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站在斑驳小路的这一端,看着背影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眼睛里流露的风霜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她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岁月的洗礼。母亲太懂得这条路上的艰辛,当年的她也向往过,义无反顾过,然而也跌倒过,流泪过,但,不后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目送优秀读后感2

  目送,一次次靠近,一次次远离,他的背影,随时间越走越远,你的目光,随他越望越远,眼中的世界便不再只有他一个人,旁边多出的风景,是忧伤,是无奈,是落寞,是不可言语的滋味。

  华安十六岁那年,他拿着护照,母亲在他身后,等待着,等待着,等待他消失的那一刻,也期待他回头的那一刻——母亲的脑海中,是曾经的一幕幕:那时,华安的手在她手心里,小小的身躯依偎在她怀里。分别,是慌张不安的,不断地回头着,也许他还依恋母亲的温暖。而现在呢,华安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忽然消失。回头的最后一眼,也从来没有。孩子已经独立了,不需要母亲的过分温柔;而母亲所依恋的,便只能停留在从前的时光中,不再向前走。一切,渐渐随背影渐行渐远。

  而十七岁的华飞,儿童脸颊那种圆鼓鼓的可爱感觉已经被刀削似的线条所取代,那把“刀”,甚至不留情的,似乎把母子之间的深情也削落。也许母亲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曾经那个对一切事物感到无比新鲜的儿子,现在会对跪在江离丛中泫然欲泣地拍摄的母亲,淡淡地说句“孩子”吧!也许,孩子是不会懂父母的世界,而对于总是依恋孩子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在一转眼间离他而去,然后去靠近孩子,依赖孩子。这种爱,在孩子看来,不过是无病呻吟罢了。

  与自己的孩子相处,是无奈的;无法与自己的母亲相伴,却是遗憾的。同是母子,母亲已渐渐老去,她的背影,也是越走越远的。自己便要成熟起来,给予母亲安全感,让母亲依赖。谁没有嫌弃过父母的孩子气呢?他们已经老了,不能再忍受孩子的叛逆与任性了。这样照顾父母,又何尝是件容易的事;但没有这样的相伴,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憾事呢。

  母子之间,亲情渐行渐远,那身影也渐行渐远。而亲情终究会散的,身影终究也会老去。一切终究会散的。

  毕竟,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目送优秀读后感3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这句诗并不是整本书的中心,出现的次数也没有超过三次。但是我却认为,这句诗才是最符合龙应台的。在我的想象中,她应该是一个丰润的女子,无论身处哪里,她内心的境色应该是一片海边松散的`椰林,沉青与明黄交融的水天一色,疏离与温柔共存的意味深长。她就像那句诗,既像是孤寂的天涯人,又可以是有着世俗心但仍然可爱的妇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每一个女人一生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女儿,姐妹,母亲,最后又回到女儿。在呀呀学语,天真烂漫的童年,她们是父母的女儿,她们生活的中心是父母;在五光十色,热闹非凡的青少年,她们是朋友的姐妹,她们生活的中心是朋友;在沉重冗长,默默无言的中年,她们是孩子的母亲,她们生活的中心是孩子;在心平气和,散散漫漫的老年,面对着年迈体危,时日不长的父母,她们颤抖着,又变回了女儿。但是当她们回到“女儿”的时候,却又惊讶而又失望地发现,为什么爸爸妈妈已经这么老了?为什么甚至有时我变成了母亲她们变成了孩子?为什么所有的为什么都应为这一次的回头和上一次的对视已经时隔太久了。

  龙应台和她的父母也是这样。在她例行公事的电话问候中爸爸的言语越来越少,直到最后永远的失去音讯。在她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妈妈也从那个爱美的妇人变成了脆弱如孩童般的迟暮老妪。因为爸爸的离去,妈妈衰老得更快,终于有一天,妈妈不认得字了,甚至忘记了她的孩子。妈妈沉浸在属于她的过去时光里。“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愿听爸妈的唠叨,到我们想要愿意去听的时候,他们可能无法再唠叨。“这一次的回头和上一次的对视已经时隔太久了。”甚至有一次你回头时发现,本该与你对视的人,已经混杂在身边纸钱的青烟中,烟消云散了。

  我们有一天也会老去,我们不愿意只能衰弱地目送着年轻力壮的孩子为工作奔波的背影;我们更不愿意只能后悔地目送着被时间带走活力的父母的佝偻背影。目送是无奈,是无力,是深深的后悔。时间总是人性地流逝,它让渴望长大的孩子度日如年;它让希望留在过去的老人穿梭时光来到未来;它让我们只能站在原地,目送着一个又一个人因为一个又一个的原因离开。

  “是的,是因为这样,因此我对两本存折的态度是多么的不同啊。我在‘金钱’上越来越慷慨,在‘时间’上越来越吝啬。”为了挽回错失良机的回头,我们学会了对时间的“吝啬”。我们也该学会,在这太阳东升西落的大地上,用自然的心,感受那水天相接的广阔无边。当然,也为了我们有一天也会老去。

  目送优秀读后感4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很多人读龙应台的《目送》,都会被这句话绕进去,而无法自拔,我也不例外。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一直有个抹不去的背影。那背影,不是朱自清笔下的慈父,令人怀念;也不像鲁迅笔下的人力车夫,高大可敬。那背影,是你的,妈妈!是那样的决绝,永不回头。

  记得,幼儿园开学。那天,别的父母都不舍得离开自己的孩子,站在教室窗外,向里张望,眼神里充满了关切与不舍。而你,妈妈却那么走了。

  我站在原地,等待着你的回头,再不舍地抱抱我。可你没有,没有回头,更没有不舍地抱我。风吹向你,扬起你灰色的衣角,似乎在替我挽留你。而你丝毫不为所动,反而走得更加坚定。利落的短发,如同你的性情。

  我突然知道,这一天就再也看不到你了。于是放声大哭,用全身的力气。当时,你已走到了幼儿园门口处,好像听见了我的哭声,停住了脚步。可是,你只是顿了一下,没有回头,重新迈开步子走出了我的视线。

  之后,不管什么开学,你都是最先走的家长。每次看着你的背影,我是多么想冲上去,让你留下。可是我知道,你绝不会回头,于是断了自己的念想。

  直到后来——

  在上初一报到的第一天,依然是你送我上学。

  那天,天气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很清楚,到了初中,意味着一个星期都会看不见你了。心中的不舍,不言而喻。面对离别,我的心不禁透着凉意。凉意由心发出,接着,遍布全身。

  因为开学,校园里到处是同学和家长,我努力从众多的家长中寻找着你,害怕一转头你就会不见。在寝室,你帮我铺好了床铺,柜子里放好了东西。接着,你抱着妹妹,眼神平静地像一汪湖水,没有一丝涟漪。我正看得出神,你起身要走。一样的坚定,一样的迅速。想着从此就要开始住校的生活,我不禁跟着你走了出去。

  站在寝室门口,我看见你正在走廊往楼梯口走去,穿着一件整洁的白衬衣,一条素朴的灰色长裤。因为过多的操劳,你的头发有些干涩,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我的妈妈,回头看看我啊!看看我吧!我渴慕着,渴慕着从来都不曾发生的事。

  终于到了楼梯转口,你几乎是冲着过去的。难道你就那么不想多跟我待会吗?我怕你看见,缩回身子在门里,探出脑袋,小心翼翼地看着你转弯。你停下了脚步,一点一点地回过头,眼神绕过转弯口,直达我的寝室。只可惜,你望不到自己的女儿,眼里闪过一丝遗憾。一时间,我竟清楚地看见,你的眼角挂着泪,很晶莹,映照出我的惊讶。

  啊,我一直渴慕着的事,原来一直都在发生,只不过是在转弯口之后,只不过是你努力不让我看见!

  回想从前,我看你离开。你走时迈的步伐确实坚定但也沉重。只是因为我不曾看见你背影后的泪。此时,我才明白以往所谓的目送,不过是我不敢向前追的表现。

  我傻傻地愣在那扇门后,看着你向前走,是一步三回头。原本透着凉意的心,也渐渐回暖。谢谢你,我的妈妈,你在我面前的不回头,不过是为了让我能更加坚强,把对你的思念化成学习的动力。

  有人说,放手是父母对孩子最高境界的爱。妈妈,因为你放手,让我学会了独立;因为你的永不回头,把我推向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妈妈,我会用自己成长来回报你的“决绝”,一定!

  目送优秀读后感5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摘自《目送》

  对于父母,总是觉得那是自己坚强的后盾,是自己的避风港,从未想着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他们的依靠。因为初中就开始住校,所以对于家的眷恋也逐渐减少。毕业后,最终也是选择远离家乡的城市工作,过着一年回家两三次的生活。对于这样的生活自己并没有觉得不好,甚至是觉得充满了自由。与家人的联系更多的是电话,可是就是电话联系也是老妈打电话居多。每次与老妈打电话,总觉得老妈很罗嗦,大大小小的琐碎事都要一一报告,自己心情好的时候,或许能静下心听。

  可是,对此,老妈却乐此不疲。有时候,老妈打电话过来也会哭诉一番,大约是工作的不顺心或者其他一些不开心的事。又或者,老妈打电话过来就一些事情慎重的问我的意见甚至有时希望我能做决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来我们的位置已经“互换”了。

  小的时候,每次放学回家吃饭,我总是饭桌上最后一个吃完的,因为总是在饭桌上不停的说着学校发生的事情,全家只有老妈一个人有耐心听我讲完。遇到委屈也是一样边哭边倾诉。现在的老妈所扮演的角色多么像当年的自己。原来父母也不是一直很强大的,他们也有老去的一天,也有需要向我们倾诉的时候,也有需要依赖我们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做好这样的转换,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可是,我希望能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目送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目送》读后感850字03-06

目送600字读后感03-21

目送高中读后感800字03-09

目送的读后感800字04-01

《目送》读后感(汇编15篇)03-28

目送读后感合集15篇03-24

目送读后感600字范文03-21

目送龙应台读后感15篇03-16

目送的读后感要600字03-21

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800字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