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读本的读后感

时间:2023-08-28 17:05:32 蔼媚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中国文化读本的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中国文化读本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中国文化读本的读后感

  中国文化读本的读后感 1

  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构成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对中国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文化读本》这本书,是由叶朗、朱良志撰写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读本。以介绍中国传统的历史文明和当代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主,包括力求用简洁平实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内容,加深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希望读者能够从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汉语水平。

  《中国文化读本》这本书主要向读者讲述了中国文化,期中包括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古典的园林,书法,绘画,佛教艺术,四大发明,丝绸之路,国粹京剧等等。这些中国文化的描述紧紧抓住中国文化中一些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具体和深入的介绍。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讲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显示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在读者面前展示中国自古以来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优雅大度、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美善相乐的人文形象。

  这本书向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不由的让人感觉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无比崇敬与敬仰的心情。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窥探到五千年华夏文明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其中所能感觉到的文化态度与情操。这些都是中国古人辛勤与智慧的结晶,给人的信仰指引出了一条前进的方向。

  在这个经济文化交紧密的社会,华夏文化不断与外来文化产生激烈碰撞与交流。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些机遇与挑战,走出去还是被同化与吸收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本书对中国文化的介绍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感。作为一名中国人,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而爱中国文化又是爱中国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说,我们必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做中国文化传播使者。

  中国文化读本的读后感 2

  由北京大学叶朗和朱良志教学撰写的这部《中国文化读本》,是值北京奥运会举行之际,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精神内涵和表示状态的一本书,更是我们自身懂得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道路。该书读后让人线人一新。也就是说,它既给人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到,由于其阐释的就是缭绕在我们工作生活四周的中国文化;它又为我们供给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阅中国传统文化,读后不禁让人生出本来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如此谨严周密,如斯唯美精巧,与我们古代的工作生涯关联又如此亲密的感叹。能够说,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窥视到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及我们自身活生生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情、生活立场、审美情趣。

  一、该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概括为中国人的智慧与信奉

  该书注释在篇章构造上分而不散,将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与自成体制的着重点相结合,重要包含“智慧与信奉”、“发明与交换”、“艺术与美感”、“民俗与风情”等章节,文字清楚晓畅,艰深易懂,并配有多少百幅优美的彩色插图。“智慧与信仰”作为开篇,是全书的思想奠基,具体论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这一章分七节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孔子创建的儒家文化为主线,融合贯通老子做作无为的道教、《孙子兵法》的智慧谋略、禅宗的妙悟学说为一体的文化实体。其后几个章节分辨从不同的角度将中国的汉字、四大发现、中医、外交、建造、文学、艺术、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均从其精神内涵动身,逐一做出详细阐释和解读。如果说开篇是中国文化的灵魂的话,那么后几章则是中国文化的形体,是中国文化的详细表现形态。

  该书的作者以为,“只有有深度的认识能力照亮中国文化的原来面孔”。比如在先容天坛进程中,无论其修建作风仍是功效作用,均蕴含着中国哲学家、思想家将天看作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创造的源泉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崇拜和敬畏的观点,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渊源。即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境界,永远是中国人心中最大的幻想。《周易》从乾坤卦中晋升出“天行健,正人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其中“发奋图强、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人间世代代谨守的两句格言,一方面强调要有刚健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强调要宽厚容纳,像天地那样,敢于承当。这形成中国文化的基础特点,决议了中国文化中的创造与交流,比如四大创造、比如大唐盛世、比如长城、诗歌,均是对这一精神的体现。《周易》中的易即变,使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活的生命的空间,天地的变易是永恒的,对此一个典型的表现形态就是中国艺术家所寻求的“气韵活泼”,强调无论是中国的字画还是音乐雕塑均要表现一个活的世界,表现活的性命,这也是中国艺术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孔子关于人的两个中心概念:“仁”与“礼”,是中国传统民俗风情的思想本源所在。可以说,《中国文化读本》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深度报道。

  二、加强对本身文明传统的感悟跟自负

  叶朗传授在介绍这本因北京奥运而“生”的文化读本对于海内读者的意思时说:“固然生活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环境中,但不即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精神都有认识。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有一种文化自发,需要对我们本人的文化进行从新认识。”曾几何时,我们欣赏美国文化、欣赏日本文化,欣赏欧洲文化,却忘却了欣赏中华文化的绝伦美好。打一个不适当的比方,叫做抱着金饭碗去要饭。回想中国近现代史,出于民主革命的需要,仁人志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加以批判天然出于其时代的需要,也是对于自身的深入反省,自有其情理。但物极必反,往往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批评的同时,也存在一个曲解,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认,甚至认为中国的落后挨打,祸首罪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腐化。为此,我们很长一段时光以来,良多人奉行拿来主义,认为西方先进国家的文化也是世界最进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落伍的、是需要摈弃的。但是,跟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尤其是自奥运会举办以来,随着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世界的倡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日益浮现出其魅力来。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面对中国文化,世界走在了我们前面。美国兰德公司学者波拉克斯在研讨中国的兵家经典《孙子兵法》时所说:孙子的智慧和孔子的智慧一样存在永恒的价值。这种智慧属于全世界。这一方面是对中国文化的确定和观赏,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当别人都已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时,而我们假如依然沉迷在对西方文化的崇敬与拿来而津津有味、乐此不疲,我们必需反省自问,这是不是对我们自身莫大的讽刺。由此,我们可以借用书中对于禅悟的一首诗来表白我们这种检查的心境:禅门有诗道:“尽日寻春春不归,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象非常。”春就在你自家的梅花树上,就在你的心中,放着满树鲜花不顾,舍本逐末,舍己而求他,切实是空费工夫。通过阅览此书,不仅对于中国文化有个从点到面式的了解与感悟,而且也更加掌握我们源源一直的民族文化命根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在当代世界的价值与位置。

  举一例来说,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是全球华人的粘结剂。这是一种向心力,一种民族的凝聚力。儒家文化在宗教文化在现代迷信技巧发展而日益受到挑衅的今天异军崛起,成为受到全人类倍加关注的踊跃进取的人生哲学,一种可以在不轻视别国宗教信奉的条件下可能提倡的精神文化。好比海峡两岸,是当前仍旧还存在着宏大的意识形态差别的现状下能够敏捷找到的共同语言。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全党的领导思维,可以形玉成党的凝集力和全民族的凝聚力。然而,要真正团结全球华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成为重要的粘结剂。

  三、中国传统文化须要继承和发展

  作为今天的我们,看待中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识到它的博大高深,增强民族骄傲感,又不可盲目固步自封,谢绝任何外来文化。以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会并不是说,我们要拒绝任何外来文化,唯我独尊,实在,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是一个重视接收别人精髓的文化系统。我们今天的正确做法是如何将中国文化传承下来,更加适应世界局势,融入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使优秀的中国文化精髓得以传承和弘扬,将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天人合一理念去影响世界的见解和主意,比方应答气象问题,用中国哲学来说明,毫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事件,它需要寰球的独特尽力才干到达终极的目标。

  党的十七大明白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浏览,引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常常接收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可以进步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天然关系的意识和掌握才能,准确处置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资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这体现出在新的历史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协调社会、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只有在继续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本上,联合时期特色,建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才是中国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中国文化读本的读后感 3

  说实话,这本书更像一本字典,但很高兴我有机会读到它,由它带我走进我所熟悉而又陌生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深邃,气象氤氲,绵延悠久。”文章开头就足以让我体味到轻雾弥漫,云烟缭绕,密林深踪,铮铮淙淙的悠长义蕴,不但是对中华文化,也是对文字的本身。中国的文字如同中华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锤打和磨练,从契刻甲骨文用来记事,到铸器上的金文用来歌功颂德,再到后来,人们学会了用它描写生活,表现平凡人的喜怒哀乐……人们常说百炼成钢,那么千年会炼成什么呢?那就是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剪不断理还乱的中华情结。所以会有“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所以会有《中华民谣》的歌曲。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渴望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过去发生的事情,而这片土地曾经,并将永远属于中国,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想这种感觉,是每个中国人共有的。所以当我在翻阅此书时,我不仅一次次对我们的祖先产生景仰,也为自己是从中华文化走过来的中国人感到骄傲。

  书中所述内容,大多为我们熟悉,比如四大发明、秦始皇陵等。但你可知朵积术和级数求和?你可知孙子定理和大衍求一术?为我们的古人骄傲吧!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撰写了在现在看来也都艰涩难弄的数学文字。奇怪古人为何要解这么复杂,却又没有多少实用意义的数学题。在敬佩他们智慧的同时,也看到了祖先不凡的创造力和包裹在其中的一种文化穿透力,我把这定义为隐文化。

  中华文化,我们的根。其中的博大精深,是一个小小的我不能尽数的。

  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祖国的统一的顺利解决才有了根基。当连战面对气势宏伟的世界第八大奇迹时,当宋憷玉在黄帝陵前谒拜时,我想那一刻,所有国人的心都被紧紧的拽在了一起。XX年隔阂被压缩了,缩短了时间,缩小了距离。“一个中国”,连同相同的文化都被紧紧的包融在了一起。有了这样的根基,祖国的'统一最终解决有了可能。

  虽然我们不是中华文明的缔造者,但我们却是文明的传承者。

  翻阅历史,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很多东西已经消失,很多东西正在消逝。现在的人类生活在物质文明相对丰富的时代,整天感受着外部世界五光十色的视觉冲击。怎样让文明继续持有,文明会因我们而失落吗?一想到这个问题,就让人胆战心惊,因为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我们的确丢失过玛雅、巴比伦、印加等可知、不可知的文明。见证它们曾经轰轰烈烈存在过的,是一处又一处被时间侵蚀了的巨型建筑,是一个又一个遗散在世界各地、在现代人看来仍然充满灵性的艺术品。

  传承历史,我们的责任,传承文明,也同样是我们的责任。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但正是千千万万个没有名字的人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华文化的历史。既然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就应将它继续下去,做一个无愧于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中国文化读本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本》读后感09-11

中国文化的作文01-26

成语与中国文化09-15

《读本》之读后感09-01

《法律读本》读后感01-04

慈善读本读后感10-10

《老舍读本》读后感03-10

《慈善读本》读后感03-17

《老舍读本》读后感03-10

描写中国文化的作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