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中餐》读后感

时间:2021-08-17 10:09: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盘中餐》读后感(精选6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盘中餐》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盘中餐》读后感(精选6篇)

  《盘中餐》读后感 篇1

  在网上找了电子版进行仔细阅读,原来,它的封面、封底、书脊是连在一起的,并构成一幅秋收图:勤劳的人们忙着收割,梯田从山坡上绵延而下,云雾缭绕,稻穗沉沉,灿若黄金。

  当我看到这个封面时,我终于明白了护封的心血,只有加上一个护封,才能保留这幅秋收图画面的完整。作者用白、黑、绿、棕等不同颜色描绘出的米粒,为我们拼出了一碗“盘中餐”,那碗“盘中餐”里,她又用不同颜色的米粒,勾勒出山水相间、云走水流的田园风光,如此悠然自得。

  作者在环衬里描绘出了农家种植水稻的工具,如铁耙、木犁、锄头、筛子、镰刀、打鼓木桶等,并向读者解释了它们的用处。随后作者把《悯农》作为开篇词,表达了对稻米的敬重、对农人的敬重,带领我们去追寻一粒米的生命之旅,体味悠久的农耕文化。 故事顺应二十四节气,从雨水这天讲起,山樱花开得烂漫时,人们开始为一年的耕种做准备。接下来,在不同的节气里,她依次向我们呈现出当地哈尼族人秧田、浸种、育苗、插秧、割稻、打谷、晾晒、碾米、庆丰收的场景。每个开页都是一大一小两幅精心描绘的画面,它们与文字一起,为我们描绘出了农人们敬畏自然、辛勤劳作的画面。

  每一幅图里都有深意,连云朵的形状都在不断变化。下雨时,水稻叶子上挂满了无数摇摇欲坠的雨滴……这本书,让在城市里离田野离自然很远的孩子们,体会到了四季流转中的播种、耕耘、收获、品尝的喜悦,可以说,《盘中餐》是给我们的一份礼物。

  《盘中餐》读后感 篇2

  一打开《盘中餐》,映入人们眼帘的首先是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是这首朗朗上口中国人人人能颂会背的唐诗,正是这首倡导勤劳节俭的中国儿童的启蒙诗,成了图画书《盘中餐》文本的主题。作者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元阳梯田和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以及唐诗《悯农》粘合在一起,这就注定了图画书《盘中餐》非同一般的“出身”。

  《盘中餐》彰显着元阳梯田之美,哈尼族民族之美,哈尼族民俗民风之美,大自然植物动物之美。以至于阅读《盘中餐》成了一种美的享受。中国的原创绘本真是越来越好,值得推广。孩子们在城市里生活,已经远离了农耕,不认识农耕工具,不认识农作物。通过阅读《盘中餐》可以进行“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的主题语文课外延伸活动。

  联系课堂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农耕体验式活动,参观农耕博物馆,结合绘本上一堂农具课;挽起裤腿,下到田间地插秧体验活动;秋收时节收割稻穗,辨识谷物活动;诵读二十四节气,体味农耕智慧的一堂文化课等。

  《盘中餐》读后感 篇3

  《盘中餐》让我想到了生命的意义,看着书名,仿佛这是一本科学读物,但其实透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生命伟大的成长过程。

  对于“粒粒皆辛苦”产生了更深的理解,每一个小小的米粒都凝聚了稻粒自身的生命传奇和农民的辛勤与智慧。教会孩子心生敬畏。现在的孩子远离土地,他们似乎觉得去田间劳作距离自己十分遥远并且也没有兴趣去尝试,如果你曾亲眼看到过、感受过稻谷的饱满,又怎会心中充满崇敬呢。

  书中提到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祖先的智慧结晶,可以作为拓展课程引领孩子做更多的了解。

  《盘中餐》读后感 篇4

  《盘中餐》以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记录农民种植水稻的过程,读过绘本不仅帮我们科普了知识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民淳朴辛劳的生活。一股浓浓的大自然的味道从绘本中飘来,城市中的我们远离土地,心中却是渴望农耕的乐趣。这个绘本唤醒我们带着孩子,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品味生活的情趣。

  借助图画和文字,伴着一粒种子的生长,体会到了生命的艰辛。我想读过绘本的人一定更加珍惜饭桌上那不起眼的米饭,更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盘中餐》读后感 篇5

  《盘中餐》是一本可以为学生科普农耕知识的图画书,作者将亲眼所见的田园风光变成画作展现于读者眼前,将亲身经历的农耕之事化为笔墨记录于书中,读者们就这样一路跟着作者,感受了一粒米的生命之旅,也感受了一粒米到成为盘中餐的`过程中,农民们需要经历的的劳作、艰辛、等待与喜悦,这本图画书也许能帮助我们的孩子更深刻地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此外,作者创作《盘中餐》背后的故事也很值得我们和孩子进行分享,为了绘本内容的生动、准确,作者长住于山中农户家中,长期且近距离的观察和记录水稻栽种的过程,将二十四节气贯穿其中,为我们展现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盘中餐》读后感 篇6

  中国的孩子似乎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了,这是根植在我们生命中的传统文化。这首诗体现了农民的辛劳不易,同时让孩子们从小就要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

  而这本《盘中餐》以一粒米的生命旅程为内容,更好的为读者们展现了粮食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农耕文明。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精美的图画配上详细的文字,让孩子从科普的角度更好的了解体验粮食的来源和农民种植的艰辛不易。绘本里的农具很多我们都不认识,再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孩子们阅读这本书就是"通过绘本去认识我们所热爱的世界"!

【《盘中餐》读后感(精选6篇)】相关文章:

谁念盘中餐作文2000字01-16

读后感作文精选:《欧洲笔记》读后感12-25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10-23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精选11-29

《季羡林散文精选》读后感11-19

屈原《离骚》读后感精选11-13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精选7篇)11-29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精选01-21

精选《货币战争》读后感作文09-10

《童年》读后感500字精选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