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船、小船》有感

时间:2021-02-26 09:10: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小船、小船》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小船、小船》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小船、小船》有感1

  爱,是打开心灵的窗户,爱,是倾注知识的源泉。

  读了黄蓓佳老师的《小船、小船》后,我明白了什么是奉献精神,什么是爱的力量。

  芦芦是个残疾孩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每天清早都会拄着双拐,一步一步挪到河边,走到那块形状像个小山羊的石头边,等待着刘老师从河边的芦苇从里撑出一只小船,把它摇到学校去。芦芦是多么幸运呀,是刘老师的爱呵护着脆弱的他成长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幸的事发生了,刘老师掉进水里淹死了。这无疑给芦芦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芦芦真的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后来,学校又来了一位年轻的刘小玲老师,她就是芦芦原来的老师的妹妹,她也是那么热情,那么富有献身精神,那么热爱芦芦这样的.乡村孩子,她不但像刘老师那样接送他们上学,而且还想办法解决了村里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两位老师的美德和献身精神真的好令人感动,然而,在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这样的老师呢?

  我们的李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她非常注重培养我们的阅读习惯。记得刚上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每人拿一本课外书放到她那里,这样我们不用花钱就有更多的好书阅读,还要求我们书包里装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让我们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读书。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给我们介绍了校信通,让我们有了自己的博客。于是,我们可以尽情地在上面写博、评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老师的无私奉献和默默地教导下,这次,我们班荣获了“书香班级”的光荣称号,我也荣幸地被评为“阅读之星”。我心里真的是好高兴、好高兴。

读《小船、小船》有感2

  这本书是中国现代作家——黄蓓佳写的。整本书里有许多个关于乡村孩子的成长故事,可在这本书里,我最偏爱第三个故事——《小船,小船》。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农村孩子,叫芦芦,他有一只脚跛了。由于村子里没有学校,芦芦和小伙伴们每天都要去几公里外的学校去上学。以前,都是一名姓刘的老师划着小船接送芦芦上下学,忽然有一天,不会游泳的刘老师摔下了水——她就这么过世了。不久,又来了一个小玲老师来代替刘老师的职位,小玲老师的性格和刘老师的性格恰恰相反,但她也像刘老师那样每天按时接送芦芦上下学。开始芦芦并不喜欢小玲老师,但是有一天,小玲老师打听到了芦芦所在的村子里有许多上学的孩子每天步行到几公里外的学校上学,就到了公社,硬是要求领导在芦芦所在的村子里办个分校,办成了。最后,小玲老师告诉芦芦,刘老师是她的亲姐姐,她要完成姐姐生时最大的心愿......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禁佩服起小玲老师来,因为她失去了姐姐之后还能乐观的,装作若无其事的继承着姐姐生时的事业想姐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芦芦。我也要像小玲老师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读《小船、小船》有感3

  我要感恩我的老师,因为是您为我打开了智慧的大门,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您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左右。老师的爱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每当我们学习有困难或不想学习的时候,您都无私地帮助,利用点滴的时间来辅导,让我们的人生增添了多少希望和憧憬;每当我们学习上出现了滑坡,学习习惯散漫的时候,您也会用那严厉的目光审视着我们,对我们提出警醒或批评,让我们的人生减少了多少后悔和遗憾;每当您自己的孩子生病了,您却把她交给了家人,把所有的精力都在花了我们的身上。

  您每天辛勤地工作,是那么的劳累。您只要看到我们哪怕只有一丁点儿进步,都会忘记所有的劳累,为我们骄傲地竖起大拇指。课堂上,您拿着粉笔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解书中的奥秘。当粉笔重重敲击在黑板上,那漂亮的板书吸引着五十几双眼球,而散落的粉笔灰却沾满了您的双手,看起来是那么的苍老,我的心不禁一阵酸楚。

  您用毕生的精力和汗水教会了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只是希望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教室里传出的那朗朗的读书声,是我们对您最大声的感谢;作业本上那一个个红彤彤的五角星,是我们对您最好的回报。清晨,太阳冉冉地升起,把大地照亮;傍晚,太阳缓缓地落下,匆匆地离去。而我们就是那皎洁的月亮,因为有了您的照耀才显得格外的明亮。

  轻风吹动河水,小小船儿,载着孩子们的梦,穿过芦苇,飘荡在小河上,也飘荡在我们的心中!

【读《小船、小船》有感】相关文章:

小船说课稿11-04

折纸小船图解04-20

小船简单折纸图解04-16

小船说课设计11-12

小船手工折纸图解教程12-07

折纸系类之小船的折法步骤图解12-05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开小船》09-22

读《魔戒》有感04-11

读《飘》有感05-26

读《活着》有感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