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300字

时间:2021-06-29 11:37: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1300字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部被称作奇迹的作品,是雷夫老师讲述他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自己,更好的培养学生。打开《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就久久不愿放下,它给作为教师和妈妈的我很多启发。雷夫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改变学生一生的奇迹。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范文1300字

  感触最深的是书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住”绝不能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恐惧。身为教师的我能够想象的到,开学第一天,面对43个不懂事的孩子,老师肯定要“立规矩”。其实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习惯于了恐惧,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我只能从家长的角度帮助他战胜恐惧,把它看作是一种挫折教育。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从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因为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工作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孩子们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而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而这一切的活动并非教师最初的目标,他也是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中才渐渐明白的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当我们越是想让孩子们达成我们设定的目标时,我们往往离目标越远。这位从教二十五年来,一直在一所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叫霍伯特的小学担任五年级老师。他的学生高达九成来自贫困、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用他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为他的学生营造了一个快乐的天堂——第56号教室,使这群幸运的天使在雷夫老师的爱心和智慧的浇灌下,结出了不平凡的果实——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纷纷进入哈佛、普林斯顿等名校,从而达到并超越了自己的目标。

  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那就是教师的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选择这项职业,意味着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教书教的不知头发着了火”是雷夫老师亲历的一件教室事故,也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他带领班上学生做化学实验,大家都准备好了,却有一个学生因为酒精灯老点不着,没法完成准备,为了帮助这个学生把灯芯太短的酒精灯修理好,他把头挨得很近,去观察时明时灭的酒精灯,连自己的头发着了火却不知道,学生看见他头发直冒白烟,大声惊呼他才知道。雷夫老师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尽职的老师往往为了学生的权益忘记了自己,同时也用这个故事期许天下的教师:教育是无悔的奉献!

  雷夫老师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最为感动。他每天为都要早出晚归,路上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会免费为学生补习功课,带他们旅游。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上的,这份付出完全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对于基础薄弱、上课不听讲、作业拖拉、爱撒谎的孩子,雷夫老师同样充满爱,他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始终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教育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需要一个好老师的聪明才智。“你就是榜样”、“让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纪律必须合乎逻辑”……我会借鉴雷夫的教育观点、教育信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做一名受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好老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300字】相关文章: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04-1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03-14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读后感04-28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读后感11-25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01-08

关于《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04-02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后感02-16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参考02-18

有关《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1-25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