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

时间:2022-08-27 15:55:5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精选12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精选12篇)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 篇1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上下五千年》。里面有许多故事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有讲秦始皇从建国到灭亡的故事就耐人寻味。

  秦始皇打败了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混乱的局面,他觉得自己功劳很大,就自称为始皇帝,然后就过着享受的生活。他建长城,修阿房宫,造坟墓等,征用了大批的民工。那时全中国还不到两千万人,造长城要动用民夫几十万,还发兵三十万;又使用军民三十万和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阿房宫。到二十即位,又从各地调集十万囚犯和民夫大规模建造秦始皇坟墓,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和财力,逼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终于有一天老百姓开始反抗秦朝了最先反抗的是陈生和吴广,起因是他们在被拉去看守渔阳的路上走投无路,最后只好反抗。虽然在战斗中陈胜吴广被杀害了,但是他们点燃起来反抗秦朝的那把火在到处燃烧,尤其是项羽、刘邦等起义军接之而来起义反抗,最终打败了秦国。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治理好国家,不能让老百姓做太多的劳役,搞得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修长城是有一些必要,可以保卫边疆。可修阿房宫是没必要的,只是自己享受,修坟墓等都一样。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治理好国家。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 篇2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漫长的暑假里,我每天都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上下五千年》。它像磁铁样深深吸引住我,让我博闻强记、开阔视野。

  这本书涵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程和灿烂民族文化,富含了王道霸业和文治武功等荣华记录;既有血雨腥风、汗颜痛惜、悲凉杀戮等残酷洛印,又有强成辉徨令人骄傲振奋的感悟;

  合上书,我细细回味着历史的变迁,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我掩卷沉思,茅塞顿开、头脑睿智。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民国时期,有多少英雄豪杰扶正义,有多少仁人追寻真理,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以天下为公,以天下为己任”的孙中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顾炎武。他们为了民族的利益呕心坜血,为了民族的尊严而献身成仁,你们是为了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真是民族的英雄啊!

  想到这里,我只恨我不是那时代的人,只恨自己无力阻止这一切,只恨腐败、懦弱的清政府,只恨时光不能再倒流,只恨......

  读完《上下五千年》让我获益良多,弥补了课本知识之不足,培养了自己的文化素质。同时也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今天, 我对自己肩负了更大的责任,有着更深的体验。我们要踏着先祖的足迹继续前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功献,显示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人民骨气和力量!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 篇3

  在这五千年中,中华这片土地上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君王朝代的更替,每当一个朝代的更替,总会有一场战争,多少英雄儿女,血撒沙场,那把黄金做的龙椅,不知道有多少人为失去生命,为此而“浴血奋战”。

  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小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有的故事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无穷。

  你可以想像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能用兽牙,鱼骨,石珠……等制成漂亮的装饰品吗?你能想像的到原始艺术其实也是丰富多彩,歌舞乐器在氏族部落简直就是一应俱全吗?恐怕你们连做梦都不可能知道我们的老祖先,其实也有爱美的观念和习俗。不要把他们想成全是一帮形似猿的,还没进化完善的“大老粗”。你瞧!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只红底白花的彩陶盆。盆中画着人头像,两旁绘有鱼纹图案。人像胖胖的圆脸,双眼眯成一条细缝,“眯眯眼”,咧着嘴巴笑眯眯的样子,足以叫你爱不释手,非常惹人喜欢。如此多姿多彩的.原始艺术,叫人大开眼界,叫我们对原始人群佩服得五体投地。它折射出我们祖先的无穷智慧,凝聚着中国史前社会的精神文明。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积极向上的美好心态,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失败屈服,努力好技文化知识,永远做一个阳光少年,那么中华民族的美好前途好如初生的太阳,蓬勃向上,日益生辉。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 篇4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叫《上下五千年》,作者是邵珠磊。这本书讲述了中华人民从蛮荒的远古时代走到了文明的现代,经历了朝代更迭、历经了沧海桑田,期间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数不胜数。其中,我最佩服和喜欢的就是伟大的秦始皇——嬴政!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就是秦始皇,将六国统一,完成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嬴政认为统一天下后还继续称王,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功绩,于是他受到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的称号启发,以“皇帝”二字作为称号,又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因此他自称为“秦始皇”,还把“朕”用作皇帝的自称。为了巩固国家、防守边疆,秦始皇还修建了万里长城,死后用万千兵马俑陪葬,成就了世界第八大奇迹。最终他因为劳民伤财、扼杀文化,秦朝末年爆发了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

  虽然秦始皇并没有让秦国千秋万代,但是他在政期间,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保卫了中国领土,且兵马俑也成了我国的骄傲历史遗迹,这些都可以看出秦始皇还是一位非常努力、有魄力的人,值得我们尊敬。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 篇5

  中国,一个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做为一名炎黄子孙耳濡目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中国史,而我在了解它时,遇上了一名良师——《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这套书,详细记载了从盘古开天到开国大典的五千年左右的历史。翻开这套书,历史就像是放电影一样在我眼前展现,每翻一页都给了我不同的感受。当我看到诸葛亮造木牛流马时感到古人的智慧,看到李白吟出《古朗月行》时感到他的浪漫,看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流动万分,看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时倍感耻辱。五千年来伟人如织,从尧舜禹到毛泽东,无一不令我感谢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位反复无常的大奸臣,吴三桂。

  吴三桂是明朝人,在大军压境时大开城门,放清兵入关,又在清朝要削弱他时要为明朝报仇。可所有人都记得是谁请清兵入关,最后无人跟着他,最终被皇帝所杀。我纵观历史,他似乎是唯一一个祸害了两个朝代的人,遗臭万年。

  历史上能载入史册的人员有两种,一种流芳百世,一种自臭名远扬。我,宁可不进史册,也不当臭名远扬之人。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 篇6

  我翻开书本,又看到那五个金灿灿的字: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5000年的岁月中发生的事,每当捧起这本书时,我都会感到它沉甸甸的,因为它装的是中国的历史,记载的是中华的辉煌,铭刻的是中国古代的衰败。

  大家都知道“一鸣惊人”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大臣淳于髡用他的聪明才智挽救了齐威王,挽救了一个快要走向灭亡的国家,使它成为历史上一个千盛之国。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淳于髡一样的人,他们平时在生活中扮演着默默无闻的角色,可是一旦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站出来出谋划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真希望将来的我也能够一鸣惊人。

  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江郎才尽。主人翁江淹自幼刻苦学习,知书达礼,才华横溢,能写许多精美的文章、诗词,可是当他晚年时,享受着高官厚禄,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很少接触现实生活,以后就再也没有好的作品问世了。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原来,养尊处优的生活也能扼杀人的才华!现在,有很多学生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样下去,他们的“才”还没有施展的机会就已经“尽”了!

  历史的长河渐渐流去,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悄然而去,虽然它们渺小得不起眼,但其中的道理却是深刻的,它们给了我智慧和力量,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朋友,不妨你也来读读这本《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 篇7

  这本书深深地吸引着我,因为它里面现在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可以增长我的见识,广博见识。

  这本书讲的是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故事。在书中有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有爱国的诗人屈原,抗日的文天祥、推行新政的范仲淹……

  《上下五千年》中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大禹治水、郑和下西洋、赤壁之战等等。

  在看到一半之时,讲的是昏君奸。每一个朝代都被这些人给毁了,有些皇帝身边有些清官,可皇帝偏偏不听他们的劝,听信谗言,一个好好的国家败在了自己的手里。

  我喜欢皇帝和蚩尤。皇帝在自己的生命里打败了炎帝和蚩尤,终于统治了全国,并且确定了全国的版图。

  蚩尤被杀后,天下因蚩尤被杀而大乱,可见人们队蚩尤的尊重,后来,他被封为战神。

  一个个小故事让人惊心动魄,有机会你也去看看吧!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 篇8

  这本书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许多历史、神话故事。比如:《盘古开天辟地》、《武王伐纣》、《皇帝大战蚩尤》等等故事。这就是《上下五千年》,在这本记载整整五千年的书中,有一篇历史故事——《武王伐纣》。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位君王,叫尧。他是一位有爱心的好君主,得病死亡了。让纣王来接任。这个君王暴力。贪婪、好色。对老百姓暴力,纣王喜欢美女,费仲这位奸臣把家家户户的美女招进宫里,伺候纣王。有许多大臣好心劝导,他反而不听还使用酷刑。这种酷刑就是把衣服脱光,人放在火柱上烫死还要把心脏挖出来。好多大臣就是被这样烫死的。有一位伯侯听说后,便集军讨伐纣王。最后伯侯获得了胜利。纣王跑回皇宫,坐在鹿殿上看着皇宫里的一切。这时,他心里十分懊悔,但为时已晚,最后,自己上吊自杀了。

  我读完这个故事,很愤怒,生气这位纣王,简直就是昏庸无道。那些良民大臣好心劝告,他就像没听见似的,还用酷刑来折磨大臣们,把他们当作玩具一样,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我是不会像那位昏君一样,没良心,好心在眼里就是驴肝肺。应该为人善良、正直。不能像纣王一样,没良心,吃了苦头才知道自己的错误。如果我就是书里的大臣,就告诉他:“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知道错误,知错能改就是好人。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养成“知错能改”的好习惯,不能知错还不改,错上加错。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 篇9

  今天我可看一个故事是上下五千年里的节选,李渊灭隋建唐朝内容是吗:“公园617年,隋汤帝派李渊去太原当留守,让他带兵去镇压农民起义。最后,李打了好几个败仗。然后随汤帝闻讯大怒,既派使臣去抓捕李渊治罪,李渊十分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是为有胆识的青年,平日里武习文练,然后李世民给李渊说了听了叹了一口气说:”事到如今,只好听你的了,是家破人亡,还是代家成国,就凭你了!“这是李世民把好友普阳县呤刘请来,李渊有招回了在外地打仗的两个儿子,也好有了一万兵马。

  一切准备就褚,李渊正式起兵反隋,他自称大将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各率左右两路大军,刘文静为司马浩浩荡荡把隋攻了下来,公园618年隋朝部将造反,杀了隋汤帝,趁次机会,李渊既位称帝,改国号唐。

  李渊的大军路过霍邑时,刘文静献祭把宋老生杀了。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 篇10

  花了两个星期,把一本中国上下五千年读完了。历史是在不断的前进,又在不断的重蹈覆辙了。我想李嘉诚应该比较欣赏康熙,欣赏他那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李嘉诚学他了,并且也是坚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

  现在的教育问题,我觉得应该多看看张之洞的文章和思想,这或许可以给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很好的借鉴。军事上应该首推孙子、孙武等一些大的军事家,古代的军事思想、军事战略、军事战术等都有非常巨大的借鉴意义。

  经济上应该效仿管仲,现在已经有学者提出来了,现在有许多的经济政策是依照管仲提出来的经济思想实施的。改革方面的话,像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等先贤也都做了很好改革思路了。

  总之,历史是在不断的前进的,也是在不断的重复的,我们要正视历史、研究历史、将历史中的东西运用到现在国家建设和改革中来。加油,中国。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 篇11

  读了《上下五千年》我仿佛亲身经历过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

  五千年来,中华文明从茹毛饮血到基因工程,从刀耕火种到电子信息,从跋山涉水到遨游天空……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在不断进步,五千年对宇宙也许只是一瞬间,但对人类而言,也许是一本一辈子也读不完的书。

  有一位名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所以,读了《上下五千年》,我也”结识“了许多的”朋友“: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忍辱负重的司马迁;七步成诗的曹植;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勤政爱民的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我还认识了:老奸巨滑的赵高;大将军霍去病;飞将军李广……我最喜欢的是机智勇敢的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地用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保住了和氏璧,又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五千年,亿万人前赴后继,代代英雄呕心沥血,创造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 篇12

  终于把《上下五千年》看完了。这本书可长了,正文共有1135页,有372个故事,分为上下册,很重。

  在《上下五千年》许许多多的人物中,我最佩服的带兵将领就是汉朝初期赫赫有名的军事家韩信。他在公元前二百零六年八月,下令樊哙、周勃带领一万人马将汉王刘邦烧毁的三百里栈道修复,不然大军过不去,限时:三个月。这么长的栈道,怎么可能三个月完工呢?事实上韩信在栈道还没修好时却”飞“过了栈道,夺取了关中。韩信光明正大地去修栈道,要兴兵东征,暗地里却悄悄地渡过了陈仓,攻下了关中。这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当然,”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也很让人惊叹。韩信把项羽气得七窍出血,引入垓下,进入他的十面埋伏,又让会唱楚歌的英布的九江兵教汉兵唱楚歌。在夜里,大伙儿一起唱楚歌,让楚兵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斗志全无。果然,楚人差不多全跑光了,项羽最后冲杀出来,心灰意冷兵败自杀了。

  《上下五千年》不仅让我认识了韩信,还让我知道了许多的事物,人物,真是内容丰富。

【《上下五千年》450字读后感】相关文章: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05-14

《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07-01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06-23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04-11

洛天依《上下上下》歌词10-09

中国上下五千年读后感05-24

《上下五千年》初中读后感06-20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04-28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04-15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范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