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论的读后感

时间:2021-06-15 19:32: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贾谊论的读后感

  记得第一次知道贾谊这个名字是在高中,那时在学他很有名的政论文《过秦论》。当时虽不能完全理解文中内容,但却被文章的气势和才气所感,每每诵读,都感觉胸中激荡,久久不能平静。

贾谊论的读后感

  从老师的讲授中,略略知道,贾谊是因为梁怀王不慎坠马,自伤而死。但其中更深的原因,并不很清楚,对贾谊也并没有特别的印象,在略带一丝不解的无知中,渐渐把贾谊忘到了脑后。不久前偶读苏轼的《贾谊论》,让我在对贾谊的自伤而死感到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对自己在追求理想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有了新的`认识。

  苏轼开篇便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在苏轼看来,人应该有两种才能:第一是才干,就是智商要高,要有学识;第二是要具备充分发挥并利用自己才干的本领。苏轼认为,正是贾谊缺少第二种才能,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意思大致是说,一个人所追求的理想远大,必须有所等待;所追求的目标宏大,则必须有所忍耐。这也是苏轼一以贯之的主张,在评价张良的《留侯论》中:“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比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忍小忿而就大谋”,一个人必定要“爱其身”,要有“方今天下,舍我其谁”的自信和豁达,才可以逐渐实现自己的愿望、抱负,才可以没有什么怨恨。

  一个人“有所待”和“有所忍”,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善处穷”。这里的穷,并不单指经济上的困难,还包括政治上的不得志等不愉快的处境,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学会在困境中生存,不因“穷”而懈怠,放弃自己的理想。应以古哲先贤为榜样,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应常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自勉,而绝不应“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苏轼哀贾谊道:“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这也是在告诫后人,一个人不但要有远大的理想,还要有宽广的胸怀,不但要有卓越的才华,还应审时度势,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非此不能“取远”,非此不能“就大”。

【贾谊论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贾谊论》及译文05-15

苏轼《贾谊论》读后感范文07-07

贾谊论原文及翻译03-25

《贾谊论》原文及翻译04-12

贾谊论阅读答案04-01

《贾谊论》原文与翻译03-15

贾谊论原文与翻译03-20

《贾谊论》原文及欣赏04-02

贾谊论原文及赏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