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科学》的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21-06-13 10:57: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触摸科学》的读后感1500字

  最好的老师不是书本,而是实践。这是我读完《触摸科学》一书后最大的感触。

《触摸科学》的读后感1500字

  宋朝大诗人陆游曾经在《冬夜示子聿》中这样教导自己的儿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二字,就很好的诠释了《触摸科学》这本书所要传递给我们的方法和精神。现如今的学生越来越依赖所谓权威的书籍和便捷的网络。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就只会到书上或网上找现成的答案,而不是通过自己亲手实践来寻找答案。这一有几分“拿来主义”味道的现象值得引发我们的深层思考。

  《触摸科学》一书介绍了许多小实验的方法,本书旨在让我们自己动手,了解自然现象。这样既增加了我们对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我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做到了学习玩乐两不误。读完这本书,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在世界上独占鳌头,但动手能力却名落孙山呢?其实细想一下也不难发现,这和一定的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忆往昔,“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说,致使多少青年才俊一心一意舞文弄墨,渴望靠自己所学的知识来个“咸鱼翻身”,从此万事亨通。望今朝,每年成千上万的高考考生渴望用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换来一张薄如蝉翼的录取通知书,走进心驰神往的象牙塔。在“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这些强有力的口号的号召下,人们逐渐淡忘了触摸科学,而盲目地追求书本上的知识。

  要做到触摸科学,其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就是实践精神。纵观古今中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烙印的人,哪一个是靠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而获得成功的呢?他们都是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爬滚打才会有令人瞩目的成就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固然不失为一个取得成功的好方法,但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要学会向前看,而不是向下看。要将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而不是原地打转。

  实践需要有正确的指导。并不是我们想了解一个实验现象就可以随随便便进行实验的。我们最起码要知道所需的实验材料,正确的实验步骤。有时还应该有适当的老师加以指导。只有实验的方法对了,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真正领略到触摸科学的`意义所在,才能达到实践出真知这一目的。

  实践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并不是书本上的知识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我们要敢于向权威发出挑战。曾经看过一本揭露学术界存在的恶疮的书,叫做《诺贝尔的囚徒》,作者卡尔·杰拉西自身在成为一名作家之前就是一位名震全球的科学家,但他在名利双收时却毅然决然的打破了原来宁静的生活,从事了写作这一行业。他在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在科学研究中,不可能有完美的犯罪,没有永远无法侦破的谋杀。因为凡是重大课题,或迟或早,其实验都会被重复,其理论必定会被其他人检验或论证。”这句话并不难懂,一方面,它是告诫科学家要有严肃认真的科研精神,另一方面,它也告诉了我们质疑精神是推动人类进步所不可或缺的。当然,这种质疑精神是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并不是靠我们的凭空想象就可以产生的,真理往往是在反复的实践中获得的。

  实践时要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勇气,假如伽利略不勇敢地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不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将人类的视野扩展到茫茫宇宙,他如何证明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的正确性?假如普朗克不大胆地提出量子假说,那19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会花落谁家?假如新中国在前苏联撤走驻华专家时停止对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那又何来今日我国空间技术的这等辉煌成就呢?

  实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更是要培养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要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科学研究需要实践精神。实践并不难,一举手、一投足间就可以完成一次实践,完成一次对科学的探究。实践却又很难,它是对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双重考察。它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求我们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认真对待。实践是出真知的一种途径,对实践持认真贯彻的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才会有应有的收获。

  用心触摸科学,科学研究就像一片浩瀚的海,只有掌握好实践这把舵,才能走在真知的正确航迹上。

【《触摸科学》的读后感1500字】相关文章:

《触摸科学》之读后感09-01

幻想奇迹,触摸科学的翅膀随笔02-08

《触摸春天》的读后感05-27

《触摸春天》读后感01-05

触摸春天读后感01-05

触摸春天的读后感06-20

触摸春天读后感08-08

触摸春天读后感07-17

看触摸春天读后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