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芳守望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1-06-12 10:09: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刘铁芳守望教育读后感

  每当读一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交谈,拓展了思维,提供了方法,指点了迷津,在共鸣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在读了刘铁芳《守望教育》这本论著后,有几分的激动,因为自己的一些谜团在读完了这本书后也日渐明朗。读了这本论著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与反思。

刘铁芳守望教育读后感

  一、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训练”还是“教育”。

   我对本书中关于“升学”的一元教育论述印象比较深刻。我曾经在高中教过两年的语文,高中就拼一点,学生的分数,学生的练习满天飞,初中也是这样,“升学”的一元教育价值取向往往会将孩子置于“教育”之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训练”。还好我们小学阶段没有把分数看得那么重,注重的是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但是我觉得在我们的课堂上,训练的成分还是比较多。文本只是一个载体,上面承载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创新,文化的传递,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文本,走出文本,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与素质。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知识的训练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要把知识点的训练作为我们教学的归宿。

  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德育途中的一把钥匙。

   本书中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故事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示范性的作用,学生去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说教远远不如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也许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或者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能一个故事孩子听一遍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正确地去做,而并不需要我们去耳提面命。更要的是孩子们都愿意听故事,并且听故事对孩子们好处多多。比如说我给孩子讲的一些故事,一遇到类似的问题,好多孩子会一起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这就说明这个故事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孩子的心中。

  三、学生形成“悦读”的习惯,真正会读书。

   《守望教育》第二辑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见证着一个人的精神成长,阅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人人皆知。怎样让“阅读”变成“悦读”,这让我想起了一本书《悦读是怎样形成的》。方法是做好事情的捷径,这里面有一套比较好的阅读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

  四、还给孩子童真童趣。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那时侯读书生活比较单纯。简简单单的几本教材,没有任何别的读物、辅导材料,早上来上课,午后轻轻松松回家,作业尽管有一些,也还有课文的背诵任务,但感觉好象都能比较轻松地应付得过来。不仅如此,愉快经历还有两个重要由来,一是经常有伙伴自由玩耍,一是与自然随意地接触。”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几个铜钱,几根鸡毛和一小段麦管用线一扎便扎成了一个鸡毛毽子;一个瓦片,地上画几个方格子,就是我们玩的瓦房子;天黑了,村子里的草垛,各种杆秸多成了我们躲猫猫的快乐场所……

  可回首今天的教育,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可谓天壤之别,学生知识训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学生的生存状态却不容乐观,在阳光体育课上,如果我们能够增加一些富有童真童趣的活动,孩子们可能会是更快乐。

  总之,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要抱有这样一个胸怀,不是教好某些优秀的学生,教好一个班的学生,教好几届学生,而是从“人”这个概念出发,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我们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个孩子具备顽强的生存能力,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就让我们带着这个任务开始自己的教育工作吧。

【刘铁芳守望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初见刘兰芳随笔06-12

守望教育读后感04-23

《守望教育》读后感01-09

《守望教育》的读后感03-19

《守望教育》读后感09-01

教育名著《守望教育》读后感01-19

时代楷模刘芳观后感07-27

守望教育读后感范文06-12

关于守望教育读后感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