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读后感

时间:2021-06-11 16:06:3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管理的读后感

  一种理论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理论本身是否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与人生智慧,更取决于理论的创始者自身的实践,取决于他在实践中是否成功。假若,韦尔奇只是提出了那53条管理秘诀,只是一般性地给大众从理论上讲讲课,而他本人没有在带领通用电器公司中取得令人信服的成就,那么我相信他的这些所谓秘诀,也决不会震动世界。我认为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关于管理的读后感

  当然,也正是因为他有那样正确的理论或理念,所以才会取得成功。然而,这并不表明任何一个通晓理论的人,就一定能够在实际中取胜。当年在苏联留学,熟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着作的王明,就不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因为他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掌握那个活的灵魂。

  黑格尔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换言之,理论是死的,而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是丰富多采、多种多样的,是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包括韦尔奇在内的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更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本部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而更为重要的是还是做好人的工作,因为只有用好人,才能使企业真正强大起来。这是我读《杰克·韦尔奇的53个管理秘诀》一书后,一个总体的、基本的、概括感受。我的第二点感受是,韦尔奇先生的这53条管理秘诀,严格说来谈不上是什么秘诀。试问在坐各位:关于诚信诚实、关于领导人适当放权、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关于重视质量、关于对员工的培训、关于鼓励公平与内部合理竞争等等等等,在接触韦尔奇理念之前,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其实,许多东西我们早就有过,或类似有过。韦尔奇在第二条秘诀中说:管得越少,成效越好。咱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二千五百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说——我无为而民自治。西汉初年,刘邦及他的后代们正是采用这样“无为而治”的理念,去治理因秦末农民大起义而使社会混乱不堪的国家,很快走向繁荣稳定之局面,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兴盛的景象,即“文景之治”。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无为而治”,那也不是全部不管,该管还是要管的,只不过是不刻意地施行一些人为的东西吧了,更进一步放手给人民自己去创造创新。那“无为”,是有条件的、有程度的、讲策略的。韦尔奇在第六条秘诀中提出:在用人方面,完全打破等级、门户、辈分之见。这更不新鲜。中国古代许多著名人物都有这样的观点,如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就与韦尔奇是完全同样的理念。曹操正是由于重视人才,又打破等级门户与辈分选人用人,所以才能迅速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东汉末年诸多军阀中最大的一支,并最终统一了北方;而清代大诗人龚自珍那句名诗“我劝天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家不都是耳熟能详吗?“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那就是打破门户、等级与辈分之见嘛!再比如,我所熟悉的一家公司,早就提出了“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宗旨;“以人为本、协调高效‘的管理理念;恪守”真诚优质、满意超值、信誉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我个人认为,这些理念与精神,在某种意义上说,与韦尔奇先生的.一些理念或秘诀有相通之处。我这样说,并不表明我们就高于人家,更不表明我们不需要去  认真学习人家的理念。我只是想说明一点:人类自身在向着高层次发展的征途中,许多先进的东西,特别是一些想法,往往可能、也可以是不谋而合的,只是我们可能没有如同韦尔奇那样,更善于将理念与实际完美地结合起来。

  现在我想就——制度、管理、用人三个方面,具体谈点我学习韦尔奇理念之后的感想。制度的建设,我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大事。过去我们国家许多问题的出现,许多事情办不好,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好的制度,只是凭靠个人的意志、靠领导人的兴趣与爱好去支配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或许有时能好一点,但绝保证不了长久稳定的发展态势。只有建立建全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才有可能推动各项事业的开展,并取得持久的成就。就一些单位而言,他们曾经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并在实际中正确有效地去推行,但是面对着日益激烈竞争的新形势、新情况,我觉得还应当也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而不断地修改完善一些规章制度,尤其是面对市场的争夺惨烈,更应注意一些细节方面的事情,让管理体制更为现实更为理性更为科学更为实用,也更能为每一个员工所熟悉所接受。

【管理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危机管理的读后感02-20

人才管理大师读后感03-17

《人才管理大师》读后感03-17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的读后感03-14

人才管理大师读后感范文03-14

管理百年简短读后感04-02

关于管理就是走流程的读后感03-15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集锦02-23

供应链管理论文读后感03-19

《第一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读后感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