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初二语文现代文练习一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

初二语文现代文练习一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

时间:2022-06-08 15:30:41

初二语文现代文练习(一)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

初二语文现代文练习

初二语文现代文练习(一)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

(一)老北京的小胡同
萧 乾

(1) 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2)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3)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4)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5)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6)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7)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8)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10)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11)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12)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13)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1. 阅读(5)(6)(7)(8)段,从作者对胡同“交响乐”的描述中,你体会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特点?
    2. 阅读第(9)(10)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3. “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
    4. 从第(4)段中找出与第(1)段画线句子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在表达上的异同点:
  1. 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
  2.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相同点: 。

不同点:

7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感受。(字数在100字以内)

(二)2050年,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科学家们以联合国估计的到205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现在升高0.5至3摄氏度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气温升高对每一物种的影响,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六个地区的1103个动植物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这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所进行的最大规模跨国合作研究。

  全球气温升高迫使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迁徙,但许多动植物无法实现这点。据保守估计,这六个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至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像哥斯达黎加的小丑箭毒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欧洲的灰喜鹊等珍稀物种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也将越来越少。

  在澳大利亚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科学家们预计,在该地1700到2100个植物物种中,39%到48%的物种将在未来50年内消失。

  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大地区的动植物。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交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 1870种动植物,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在许多庭院花卉的家乡——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三分之一将要灭绝,包括该国著名的山龙眼类花卉。

  负责此项研究的英国利兹大学的克莱斯·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都希望能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远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低估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1 通读全文,说说第6段中“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章3至5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区

研究物种

研究结果

澳大利亚

欧洲

墨西哥

3 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4 文章为什么详细地介绍气候变暖对欧洲地区物种生存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球气温升高对物种生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结合我国的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巴西咖啡的浓香

查一路

巴西咖啡的浓香举世闻名,可是它意想不到地跟非洲的杀人蜂有关,而杀人蜂的毒刺令所有人闻风丧胆。

在南美洲的巴西,1956年科学家从非洲引进了几十只杀人蜂,这些蜂被人不慎从蜂箱里放了出来。这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场灾难降临到整个巴西。

蜂群飞进了巴西的丛林,与当地的蜜蜂交配,繁殖出比非洲杀人蜂更凶猛的新一代蜂种,并迅速繁衍到十亿只。几十年来,杀人蜂制造了无数灾难,蜂群常常自天而降,深入到城市街道袭击行人。至今已有上千人因被这种蜂刺蜇而死亡。

巴西政府和人民曾采取各种方法消灭杀人蜂,但收效甚微。

后来,人们发现杀人蜂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巴西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杀人蜂惊人的产蜜能力,使巴西的养蜂人因此摆脱了贫困,巴西也一跃成为世界四大产蜜国之一。

在人们的印象中,杀人蜂与咖啡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杀人蜂授粉的咖啡,格外香浓可口,巴西咖啡的品质也随之大大提升。

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天敌,杀人蜂的种群不断增加,数量也不断上升,并且越过干旱的沙漠地带,向整个美洲蔓延。

人们开始担心,这种势头如果无法遏制会不会酿成新的更大的灾难。

非洲蜂的到来,改变了巴西人平静的生活。喜忧参半的现实,让巴西人长久地处在幸福和不安之中,直至找到趋利避害的灵丹妙药。

没有非洲蜂就没有巴西人的惶恐不安和蜂群袭人事件,但若没有非洲蜂也就没有巴西咖啡现在的香甜,没有巴西养蜂人购买小车的经济能力。

从人类生存的普遍状况来说,生活总处在变动之中,新的潘多拉魔盒被一个又一个地打开,福祸相倚,如同一把双刃剑。是舍弃咖啡的浓香,还是提心吊胆生活在杀人蜂的困扰之中?巴西人正在对此做出抉择。而每个人生活的过程,也正是对层出不穷的类似的问题做出抉择的过程。

(摘自《读者))2004.1 3,原载《华商报))2004年4月1 9日)

1.巴西咖啡浓香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2.“人们发现杀人蜂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巴西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①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②文中哪一句话是对这句话的具体阐述?

3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

(1)蜂群飞进了巴西的丛林,与当地的蜜蜂交配,繁殖出比非洲杀人蜂更凶猛的新一代蜂种,并迅速繁衍到十亿只。几十年来,杀人蜂制造了无数灾难,蜂群常常自天而降,深入到城市街道袭击行人。至今已有上千人因被这种蜂刺蜇而死亡。

(2)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内容上 相同点:

不同点:

表达上 相同点:

4“巴西政府和人民曾采取各种方法消灭杀人蜂”,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请举例阐明你的观点。

5.结尾处“而每个人生活的过程,也正是对层出不穷的类似的问题做出抉择的过程”。

  1. 这个类似的问题指什么?请用古人的一句话概括。
  2. 生活中你也有过“对层出不穷的类似的问题做出抉择的过程"吧,请用简练语言表述出来,与大家分享。

(四)垂 钓

余秋雨

①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②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③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④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⑤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⑥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⑦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⑧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⑨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⑩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选自《霜冷长河·垂钓》有删节)

1、请找出第⑦段中与开篇景物描写相呼应的句子,并简述其作用。(3分)

呼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⑧段中“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一句,你如何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原文概括胖瘦二位老人不同的性格特点。(4分)

胖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瘦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一种恐怖、凄惶的气氛,与全文情调不合。

B、文中胖瘦二老人互相嘲讽,胖子嘲讽瘦子为“伟大的谈判者”,瘦子鄙视胖子浅薄。

C、文章将胖瘦二老人的体形、行为、追求和取舍标准等进行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第⑤段“泥塑木雕般”描写出瘦老人对精神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呆滞和僵化。

5 读完本文以后,把你的感悟或联想写下来。

(五)

(一)与颐和园只一路之隔,还有一座园子,也极大,极美,且又极静。她的正式名字叫中共中央党校,但我心里叫她马列公园。

(二)说是公园,是因为她有山,有水,有湖,有亭,有桥,有榭。但最多的是花,草,树。这里的花从春到秋是连续不断的。花之外便是草,一色碧绿铺满除却房和路的各处。草地上有树,杨可参天,柳拂人面,松柏、银杏、古槐及核桃、柿子等果木,或随路延伸,或依山起伏,或在湖畔水边成林,总之是一海的绿一直溢到园子的外面。

(三)这绿色波涛间屹立着两座岛,就是门前的主楼和广场的礼堂。主楼是用一色青石起座,直上七层。礼堂则一色黄砖,中高三层,两翼平展,全用拱顶,敞亮大方。主楼与礼堂外便是散布于园中各处的楼,都不高,大多是三层,就更被埋在绿阴之中,像是海面上时隐时现的礁岩。楼中间的路其实是看不见的,你只要找到一行白杨,一行垂柳,或一行白腊,一行银杏,你便知道这下面必藏着一条路了。

(四)到这里学习的人都是来自紧张的第一线,难得有这样一个环境对过去作一番反思。因此,在园子里散步便是最好的享受。每当我在园子里头发触着轻柔的柳丝,或仰面感慨白杨的伟岸时,我就想起,我们曾经有过那么一个时候,将树砍了,锅砸了去炼钢,“左”得多么可笑,那是建国后我们摔的第一个大跟头啊。第二个当然是“文化大革命”了。我默默地徘徊在主楼下,抚摩着那凸凹不平的青色石面,这个屹立的巨人曾经历了多少风和雨!至今两侧漂亮的墙面上还依稀可见“文革”标语的痕迹。那是一个除红色以外什么都不要的时代啊,连自然界的绿树花草都要砍光拔尽的,我们这些人都是从那个红海洋中走出来的,痛定思痛,现在终于走到这一片绿阴中来了。

(五)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大动之后必有大静。革命需要刀枪剑火,需要流血流汗,但更需要理论,更需要思考。革命离不开思考,思考离不开安静,安静不能没有绿阴。春天,当大地还没有苏软自己冻僵的身子,园子里的垂柳便在河边、楼旁似有似无地描出一条条绿线,(甲)。夏日,暑热蒸腾,沿着几条主要的路,白杨挺起伟岸的身躯,筑起一道道绿墙,如墨如黛,(乙)。但最耐人寻味的是松柏的绿了。当秋阳中落叶树只剩下一片静劲的疏枝时,油松、雪松、龙柏、冷杉等便一起收紧它们的针叶,仿佛这园子里四季的绿色都收在了它们身上,在秋的萧疏与冬的料峭中显出一种刚毅的气质。特别是主楼后面广场上的那一片翠柏,它们盘地而起,每一棵都如塔如钟,贮满沉思,然后又渐渐收拢枝叶,束成一长矛似的尖顶,带着一种神圣的启示直向云天刺去。(丙)。我想到马克思的在天之灵,可知道他的伟大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可知道这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艰苦与不易?这时隔着树林,透过这层肃穆的绿,再看主楼那庄严的青,更感到路虽漫漫兮,我们终将胜利。

(六)多么美丽的园子啊,一片圣洁的绿海里藏着一块红色的理论阵地,这大约正是辩证的统一。

1.文章在第一段末写到“我心里叫她马列公园”,并具体地写出了“马列公园”的特点。(4分)

①“公园”的主要色彩,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应该是 ;

②给这一公园冠以“马列”之名的理由是 。

2.这篇散文中①第四段开头一句中所说的“反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②第五段中的哪一句话与“反思”的内容遥相呼应?(6分)

①主要内容是 。

②那一句话是 。

3.下面三个句子,是分别从第五段中“甲”“乙”“丙”处抽取出来的,如果要还原的话,应该怎样安排?并具体说明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a.我一到树下时便真的做着天上之想了

b.这时你在树下漫步会感到沉稳坚实

c.指示着理想,预告着生机

安排的结果是:甲——( );乙——( );丙——( )。(只需填入句子的序号)

安排的理由是:

4.第四段的表达方式是 ,介绍了

5.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二段,先总说“公园”的景物众多,再集中笔力写花草树木,这样可以突出“公园”宏大壮美、生机勃勃的特点。

B.文章第三段,既写出了“公园”内建筑物的庄重朴质,又写出了“公园”内各种树木的婆娑婀娜,多姿多彩。

C.文章第五段,把写景、抒情、说理交融为一体,既深化了上文的内容,又使全文在结构上达到了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

D.文章在语言上力求新颖,繁简适宜,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形成了特有的韵律和魅力。

E.文章对中共中央党校从美和哲理两个方面展开具体描绘,意在表现“党校”的人情味,展示出马列主义的“新形象”。

付答案

初二现代文练习答案

(一)

1 早晨就有叫卖声,叫卖声有季节性,晚上有夜行人给自己壮胆的唱戏声。2童年生活的乐趣 3因为那里有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有对故乡的怀念。4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

5生动的描写出穷孩子简陋的风筝在天上飞的姿态,表达出作者童年放风筝时的快乐。6相同点:都使用了对比。不同点:1段是记叙,2段是说明。7略

(二)

1估计到2050年,全球气温比现在升高0.5---3摄氏度,将使一百万个物种在地球上消失。

2蝴蝶 将有一半消失;红交嘴雀,很难存活;动植物,迁移到很远才能找到新环境。

3“一丝”是一点点的意思,说明即使气候变化很小,动植物也要迁移,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 突出全球变暖对动植物影响之大。

(三)

1杀人蜂授粉 2承上启下 杀人蜂惊人的产蜜能力,使巴西的养蜂人因此摆脱了贫困,巴西也一跃成为世界四大产蜜国之一。 3内容上 :相同点:都是说明外来物种对人类的危害,不同点:1段说明蜂群对人的危害,2段说明棕树蛇对当地生态的破坏。表达上:相同点:都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四)

1、呼应句: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作用:渲染了一种沉静、肃穆、凝重的气氛突出瘦老人镇定、从容与执著。2、人们对精神的追求是执著而顽强的,以至于“为伊消得人憔悴”。(意思对即可)3、胖老人:活泼、随和,追求物质而易于满足 瘦老人:执著、倔强,敢于追求

4 C 5、(1)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构成了人类追求的全部,但相对于浩瀚的大海来说,人类的追求又是不足挂齿的。(2)最大的对手就是最大的朋友,善待对手,构成和谐完美的人类。(3)悲剧美和喜剧美构成了完美的人类。(4)自己的价值都是由对手来证明的。这些角度都可以。

(五)1.①绿;②因为这里是中共中央党校,是一块红色的理论阵地。2 ①我们曾犯过砸锅大炼钢铁的极左错误;曾走过“文革”浩劫一段弯路。②可知道这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艰苦与不易?3.答案:①甲——c,乙——b,丙——a;②根据特定语境,考虑写景与抒情相联系的原则,/分析如下:(甲)前写景为“春天”垂柳返青时,所以接c;/(乙)前写景突出“伟岸”“如墨如黛”,所以接b;/(丙)前突出“带着神圣的启示直向云天刺去”,所以接a(意思对即可) 4 说明 中共中央党校的主楼和礼堂。5.答案:C、D A项中说“这样可以突出公园宏大壮美”没有道理,而且实际写出的景物的特点也并非“宏大壮美”;B项错在第一段没有描写树木婆娑多姿;E项错在文章并没有写“人情味”“马列主义的新形象”)

【初二语文现代文练习一老北京的小胡同萧乾】相关文章:

《吆喝》萧乾07-04

《枣核》萧乾07-04

《枣核》萧乾说课稿09-07

《北京的胡同》教案08-22

二萧精品教案设计06-26

一年级《小英雄王二小》同步练习07-03

语文初二作文08-10

一年级上册英语小练习07-03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每课小练06-08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每课小练06-08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