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 《太空移民不是梦》教案设计

《太空移民不是梦》教案设计

时间:2022-05-13 10:34:09

《太空移民不是梦》教案设计

《太空移民不是梦》教案设计

 《太空移民不是梦》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感情

  3、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二、学习重点

  目标2、3

  三、学法指导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先让学生学习一些有关说明文如何阅读的资料,再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太空移民不是梦》是一篇科普文章,你还知道哪些科普文章吗?

  2、通过阅读文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太空移民会不会实呢?你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3、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一)相关资料介绍

  1、关于作者

  卞毓麟,1943年7月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至1998年3月,1998年4月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现任版权部主任。

  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累计字数近400余万。他的读者从刚识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学家都有,读过《语文》课本中那篇饶有趣味的短文《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的中学生们,都能说出“卞毓麟”。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

  2、知识链接

  本文属科普小品,这种文章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短小性、知识性、文学性、思想性。

  (1)短小性。它讲的道理小,篇幅小,然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产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它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之一瞬,旁征博引,广采杂收,尺幅千里,纵横驰骋,及时明快地反映科学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它像一个“快镜头”,摄取着科学大海上壮丽的浪花,其晶莹闪烁,小中见大,引人入胜。它又像一首不讲什么道理的小诗,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2)知识性。它要普及一定的科学知识,把科学王国里的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内容的重心是在科学方面。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严正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通过这具体的事例,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等规律。

  (3)文学性。它要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形象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科学的内容。它避免教科书式的平板、枯燥的说教,而常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故事、对话、清淡的散文形式,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4)思想性。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启示,发人深省。所写的自然科学内容,往往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科学,烘托出现实社会的一般,并给人一种现实的“社会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练习。

  1、这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文意的把握)

  2、找出文中关键信息的语句。

  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劣,人们也在为自己的生存担忧,科学家们早已在为人类寻找第二生存空间,于是有航天飞机升空,对太空作各方面的探究和研究,到底人们能不能在太空生活呢?《太空移民不是梦》作了很好的回答。

  二、自读后完成练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尊崇() 驾驭( ) 迄今() 陨石( )

  羁绊( )烹饪( ) 杆秤( ) 深邃()

  2. 指明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几个世纪后,空间的居民将比住在地球上的人还多。( )

  (2)它们可容纳1万到1000万人。( )

  (3)但这比地球上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

  (4)空间天文台可以使天文学家摆脱其宿敌的羁绊。( )

  三、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指导用自己的语言,编写文章的提纲。(内容的理解)

  提示:第一部分:(1— 4)

  第二部分:(5一17)

  第三部分:(18一19)

  四、小组讨论,研讨下面几个问题:

  1、“建造空间居住点的动机之一,或许可归结为石油等能源的枯竭。”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词句的理解)

  2、“随着空间居住点的增多,人口问题可以大为缓和。有人预测,几个世纪后,空间的居民将比住在地球上的人还多。”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词句的理解)

  2、“太空移民不是梦”的依据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收集信息,并概括出来吗?(要点的概括)

  3、“太空移民”目前还存在哪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要点的概括)

  五、问题探究

  1、空间居住点应该建在哪儿?对此美国物理学教授奥尼尔是怎样解答的?他的答案有科学依据吗?

  关于空间居住点建造的位置,奥尼尔提出两个地点,它们位于月球环绕地球的轨道上,一个在月球前,另一个在月球后,每个点都可以与地球、月球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其边长等于月地之间的距离,即384400千米。他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早在1772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格朗日就已证明,位于这两个点上的小物体受的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恰能使之处于稳定平衡状态。这两个点被称为“秤动点”或“拉格朗日点”。

  2、人类实现移民太空的梦想后,会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地球环境将会改善,绿化面积将会增加,地球的容貌将会重新变得匀称而美丽。随着空间居住点的增加,人口问题可以大为缓和。另外人类文化将会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六、小结:本文在写作上还有的特点

  1、说明顺序恰当,层次分明。

  2、语言准确,说明严谨。

  3、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增强说明效果。

  【类文品读】

  载人宇宙飞船是一种能保障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我国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的主要用途是进行近地轨道飞行,试验载人航天技术;考察轨道上失重和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航天医学;对地球资源进行勘测,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料。

  我国研制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由乘员返回座舱、轨道舱、服务舱和应急装置等部分组成。返回座舱是飞船的核心部位,它是飞船上升和返回过程中宇航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不仅要求和其他舱段一样能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阶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而且还要求能经受再入大气层和返回地面阶段的减速过载和气动加热。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上的工作场所,里面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服务舱安装推进系统、电源和气源等设备,对飞船起服务保障作用。应急救生装置保障能在应急情况下使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

  此外,载人宇宙飞船还采取如下措施以解决一些特殊问题。一是环境控制措施,主要作用是调节舱内和航天服内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保证宇航员所需的氧气量、通风量、用水量,并吸收和处理废物。二是人工控制措施,主要是在自动系统失灵的情况下,由人参与操作和控制飞船,处理应急状态下的一些情况,免生意外。三是安全返回措施,主要是确保宇航员安全返回。这除了设置可靠的防热保护层保证返回舱不致被烧毁外,还要使返回过程中的制动过载装置非常有效,以保证宇航员的身体能够承受;同时还要提高落点精度,以便及时发现宇航员。四是高可靠性措施,主要是力争万无一失。为此,在把宇航员送入大空之前,飞船各系统和设备均要进行可靠设计,关键部件采用双备份或三备份,飞船须在严格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地面测试,并进行模拟飞行试验。

  1.上文三段依次介绍了我国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的、和解决飞船一些特殊问题的措施,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2.从第二段看,对载人飞船各舱段的共同要求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3.为确保宇航员安全返回,文中介绍了哪三点措施?

  4.从文中看,宇宙飞船在正式载人飞行之前要完成哪三方面工作?目的是什么?

【 《太空移民不是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决战太空》教案设计06-16

找梦的教案设计06-12

《阿德的梦》教案设计06-13

教案设计《阿德的梦》06-08

梦圆飞天的教案设计06-07

梦圆飞天教案设计06-08

最新《种子的梦》教案设计06-26

苏教版《梦圆飞天》教案设计06-05

关于阿德的梦的教案设计06-08

阿德的梦教案设计推荐06-12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