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物学奖后感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物学奖后感

时间:2022-04-25 23:16:55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物学奖后感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物学奖后感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物学奖后感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屠哟哟获奖“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

  也许在中国人内心深处,有一个挥之不去的诺贝尔奖情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人欢欣鼓舞的同时,也稍有遗憾,中国大陆何时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屠呦呦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者,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无不振奋。这让中国科技界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但发现青蒿素被贴上了“成果诞生于70年代”的标签,又恰好是在存有阶级性的“笼罩着阴云”的70年代的背景下。

  毛泽东曾落笔,“天连五领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足以见得,在革命抗战的年代,“疟疾”已是影响中华民族百姓健康的大病。青蒿素强大的诞生背景很难让一个接受过中国近代史教育的中国人想起心酸的血泪史。这首《送瘟神》赤裸裸的揭示出这种病早年为人们带来的危害。然而我认为,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诺奖风向标”绝不仅仅是屠呦呦个人荣誉的产物,而是特定历史及人们生活环境下,科学精神普及大众所带来的巨大前进力量,是科学前沿的必然走向。

  据悉,屠呦呦团队在历经190次左右的失败后,以沸点较低的乙醚作为提取物,图去出成功率达100%抗疟药物青蒿素。这一最后的成果研究自1967年,毛泽东与周恩来下令开启“523”项目时遍已初现原形了。中国全方位动用人才、设备、资金、理论知识和技术资源,在科学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下,最终完成了青蒿的提取,在科学家们的通力配合下合成了这一并不昂贵又有效的抗疟药物。

  追寻青蒿素的来历,早在1700年前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而屠呦呦的研究正是藉于这一典籍,所以,对于中医这

  一中华文化的传统经典据此以正视听,不应再存质疑。

  1953年12月,毛泽东在听取卫生部副部长贺诚汇报工作时,给予中医高度评价:“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我们的西医少,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在目前是依靠中医。对中医的团结要加强,对中西医要有正确的认识。”

  就个人而言,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喝着中药罐子里熬出的草药,我并没有厌弃它,反而认为这是中国的神秘财富,它值得中国去发展传承。但国外社会对中医却一直保持一种抗拒的态度,甚至于去诋毁中医是巫医。而然屠呦呦的获奖,从间接来说,也是中医的成功。

  虽然对于屠呦呦获奖研究项目与中国传统中医药的关系,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会成员安德森解释称,“早在1700年前,人们就知道这种草药(青蒿素)能治疗发烧症状,屠呦呦做的就是阐释了这种草药的哪一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让后来临床治疗和生产药物成为可能。”新闻发布会主持、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兰达尔也表示,草药只是起到了“激发创新”的作用,最终通过技术做成了“现代的、有效的药”。弗斯伯格最后明确:“这不是对传统中医药的颁奖,我们颁的奖是给从中医药当中获得启发、作出贡献的个人,她能够从中做出新药,让我们在全世界销售。”

  但美国《财富》杂志在题为“2015年诺贝尔奖对传统中医药的意义”文章中称,青蒿素是“传统处方下的现代药物”,而屠呦呦在青蒿素上的开创性研究,可以被看做是揭开了对传统中医药药物活性进行全球范围研究的冰山一角。韩国《中央日报》7日的报道认为,屠呦呦的获奖与中医是有紧密联系的。报道称,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是中医的骄傲,“屠呦呦的业绩是中国传统医药。她开发疟疾特效药的源泉是4世纪东晋时期的医书《肘后备急方》和遍布中国大陆的野生青蒿。”这对于中医登上世界舞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因屠呦呦获奖,韩国韩医学界也备受鼓舞。报道援引韩国韩医师协会一份声明称,“此次中国获得诺贝尔奖是利用中医学治疗疟疾,这是中国努力发展中医学的结果”。声明说,中医师通过使用X光或超声波等现代医疗器械,进行统合医学发展,由此而获奖。“韩国要发展成为世界级医学强国,也须为韩医科学化进行革新性努力了”。

  真正的科学永远是以大众的科学精神为支持砥柱,而大众化的科学精神永远植根于大众又回馈于大众,形成科学进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应用于各类科学研究。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一直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信条,指引着各科研团队不懈地坚持伟大的科学领域事业,完成一个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让老百姓脑海中模糊抽象的科学理论逐渐清晰,让人们更加坚信科学的力量。所以中医不是欧洲中世纪的巫医,而是中国发展千百年的药草的科学。

  加强保护、弘扬中医刻不容缓。对于中医的理疗效果,各界仍然争论不一,但是,经过了几千年发展的中医,其中草药的种类成百上千,这是由国人通过一代一代发现、实验、总结、提炼出来的,青蒿素的治疗疟疾的成功,正是现代科技对传统中医的最好验证。所以,加强保护、开发利用中医刻不容缓。之前,对中医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而相关政府部门的对中医药的成果也是模棱两可。甚至连韩国也争相申遗,为什么?还是因为国人对自己先人传承的文化缺少自信。在此,并不是说这次屠呦呦获了诺贝尔奖,就大谈特谈中医的重要性,而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道路上,要知道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复兴什么,就是复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就是让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复兴盛世文明和富强,而中医是中华文化中最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一。从中医中走来的青蒿素,对世界人类的贡献得到了认可,那么,藉此希望更多的中医成果问世,一方面,挽救更多的人类生命。另一方面,可传承光大中医文化,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每一位像屠呦呦这样的科学家心中都是整个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的福祉的时候,诺贝尔奖也不再是一个载满荣誉光环的标志,它属于一个人或是一个团队也不再重要了,当名利逐渐淡化,在历史经验的积累与沉淀下,科学的发展道路也将不断长远,不断宽大。亦如中医的发展,最终也将成为世界人民的福祉。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物学奖后感】相关文章:

屠呦呦诺贝尔奖报告会励志演讲稿范文04-27

屠呦呦诺贝尔奖报告会励志演讲稿范文04-27

屠呦呦诺贝尔奖报告会励志演讲稿范文04-27

屠呦呦诺贝尔奖报告会励志演讲稿范文04-27

屠呦呦诺贝尔奖报告会励志演讲稿范文04-27

屠呦呦诺贝尔奖报告会励志演讲稿范文04-27

屠呦呦诺贝尔奖报告会励志演讲稿范文04-27

屠呦呦诺贝尔奖报告会励志演讲稿范文04-27

屠呦呦诺贝尔奖报告会励志演讲稿范文04-27

屠呦呦诺贝尔奖报告会励志演讲稿范文04-27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