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小学数学《平均数》课堂听后感

:小学数学《平均数》课堂听后感

时间:2022-04-25 16:27:52

范文:小学数学《平均数》课堂听后感

范文:小学数学《平均数》课堂听后感

范文:小学数学《平均数》课堂听后感

  听完这堂课后,觉得有以几点感想:

  课一开始,老师以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球类活动,把学生一下子引入了课堂。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法)起到了迁移的作用。在例题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了投篮比赛的结果,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兴趣盎然,既而抛出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是男生投篮水平高还是女生头的准投篮水平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男生组,有的认为女生组,学生各抒己见,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的学生用最多个体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最少个体进行比较,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时候鼓励他们将心中的矛盾展示出来,让他们充分地争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性。当学生感受到要比较谁投篮水平高一些必须先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讨论或者讲解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含义,而是让学生用移一移,画一画的,或者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在此,教师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不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

  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教学设计从由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并利用条形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了感性支撑,然后,在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在教学中,教师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所选取的四个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如:第一题是对平均数的理解;第二题是对平均数的应用,第三题是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这三道巩固练习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这样的教学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使各学科起到了有效的整合作用。

  在这堂课教学中,我也有困惑: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作用理解不够到位。问题的设计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行合作讨论、探究,更深层次地理解概念。

【:小学数学《平均数》课堂听后感】相关文章:

《我就是数学》听后感07-25

高三数学讲座听后感范文07-22

冀教版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07-09

《贾志敏老师的讲座及课堂实录》听后感09-13

法制讲座小学生听后感08-06

《宽容》听后感09-11

搭配听后感08-0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教学的课堂设计07-08

数学课堂的教学反思06-08

关于数学高效课堂的感想06-07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