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与反思

《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4-06-15 16:35:08

《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与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与反思

  《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与反思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及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展示、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女作家萧红的资料,再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资料如下:

  踏莎行(访萧红墓)

  天涯流落,江湖笑傲,难得才情高格调。长留清辉在人间,寂寞空冢凭谁吊。

  海着碧衣,山披翠袄,凄凄此处埋芳草。北魂南魄领风骚,文债情债均未了。

  朗读、讨论这首词的内容之后老师归纳总结:

  这是一首哀悼萧红的小词。从同学们搜集的和这首词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寂寞的人;一个天涯流落之人。她有着很高的才华,却因种种原因以悲剧结局。

  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她的童年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的挣扎过来。他的父亲张庭举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仆。他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笔下的祖父以及充满乐趣的后园。

  (二)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1、 掌握课文生字词。

  2、 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三)朗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交流自己预习时查找的生字、词,然后集体订正如下词语:

  谷穗 玩腻了 衣襟 地榇 嘴馋 玫瑰

  3、 教师范读课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四)整体感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锻炼学生整体阅读、归纳、概括能力。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1、 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并简单复述。

  2、 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欢文中的祖父么?为什么?

  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完善,最后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

  第一问答案:

  (1) 种小白菜

  (2) 铲地,重点写“狗尾草”事件

  (3) 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4) 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等问题。

  (5)插花事件。

  第二问:

  祖父: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五)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六)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择一题做答。

  A 在本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五个词语解释并各自造一个句子。

  B 在下列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把它们连接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

  嘴馋 玫瑰玩腻了 明晃晃毛嘟嘟 蓝悠悠 寂寞 闪烁

  板书设计: 勤劳慈爱幽默风趣

  草帽插花事件

  吃黄瓜、追蜻蜓、讨论樱桃树的

  捉蚂蚱,扬水下雨 开花结果问题。

  种小白菜 铲地

  天真活泼 顽皮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以朗读为主,研讨赏析文中优美语句。

  教学过程:

  一、 以检查复习的方式导入:(提问中游学生)

  1.《祖父、后园和我》的作者是()选自《 》体裁( )

  2.给下列词语注音:

  谷穗 玩腻了 衣襟 地榇 嘴馋

  二、 朗读、赏析、感悟

  1、 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大声朗读,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出发,谈谈自己的理解。(朗读时要注意,有的文段应大声朗读,有的可以欢快地朗读,有的甚至像小萧红那样喊,有的则要默默地品读。)

  如:①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②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③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飞上了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④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除了这些句子外,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句子)

  2.小组合作探究:

  本文写出了浓浓的亲情,也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互相交流体会。

  第一部分:“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第二部分:“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休息好了又是跑。”

  二、 交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你的亲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用亲身经历的具体事例说明)

  三、 小结、

  四、 布置作业:

  A 同学们,在你们的童年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把它们写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童年的欢乐和那温馨美丽的亲情!(必做题)

  B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并写出读书笔记。(选做题)

  课后反思: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朗读教学日益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无不证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因此书声琅琅已成了语文课堂的重要特征。并出现了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目的都是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呢?我想教师的朗读示范是极好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的东西是学生永远喜欢。要让学生读出感情,首先要让他们入其境,才能体其味,表其情。通过老师的体态、语言等来渲染课文情境,让学生有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真实感。这样,不仅能激发起学生读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情不自禁的抒发真情

  《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与反思 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晃”,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从具体生活情景表现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或许印象模糊,或者压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说,这个园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让她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园子带给她快乐,带给她自由,带给她美好的回忆,带给她无限的遐想,这就是——《祖父的园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园子,一同感受她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初读情况,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点拨。

  (1)根据检查情况,教师指导难点、易错点。

  字音:瞎xiā铲chǎn拴shuān瓢piáo逛guàng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指导。

  易错字:拔、瞎、承、瓢。

  (3)主要内容:本文写了作者回忆童年跟随外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时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场景。

  3.文中的园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4.文中写了园中发生的哪些趣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追蜻蜓、浇水等)从发生的这些趣事中初步感悟“我”和祖父的性格。

  5.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个儿时的园子呢?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感受那个令作者念念不忘的园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更近一步走近萧红的童年生活的园子,走进她和祖父的园子,去感悟那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园中景、园中事以及园中情。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记得哪两个段落集中描写园子吗?(生举手回答)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生: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1)对园子总的印象。(第1~3自然段)

  ①出示第1~2自然段,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种类繁多;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而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段落,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

  ①默读第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出示句子:“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第16~19自然段)

  ①朗读第16~19自然段,思考:从这几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出示句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④“我”在园子里轻松舒适地入睡引导学生关注两个“不用”说明“我”困了就睡,无拘无束。

  3.有感情地朗读16~19自然段,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三、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多读几遍。

  2.课后读一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去感受作者童年的美好。

  [教学板书]

  2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自由自在

  祖父:宽容、慈爱

  童年的乐土

  精神的家园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整节课以学生自读为主,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文中孩童般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通过自读,大部分能理解课文内容,加上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学生朗读时都富有情感,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07-01

《祖父、后园和我》导学案07-11

对《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07-08

《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教学设计06-30

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07-16

《我和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07-18

《跟祖父学诗》优秀教学设计07-20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参考07-08

科学《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08-16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