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08 08:54:40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一文,系苏联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作,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中。在这封信中,作者面对十四岁女儿提出的什么是爱情的问题,讲了一个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其主旨是:真正的爱情、高尚的爱情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文学作品和大众文化(影视、歌曲、杂志)对爱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们对爱情的好奇与遐想,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初涉爱河,为他们心中所谓的爱情或多或少付出了代价。什么是爱情?如若再在课堂上、学校教育中讳莫如深,那与其说是保守落后,还不如说是冥顽不化。如何向初中生进行爱情教育,这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上好涉及爱情主题的课文,让学生在享受美丽的文字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是在尽职尽责做份内的事。基于此,我打算和学生坦然地面对爱情这一话题,就像面对友谊、亲情、环保那样。

  与众多的教参所设计的教法一样,我在引导学生品读鉴赏童话故事,深入探讨爱情真谛时,由上帝三次来人间所见,归结出:真正的爱情具有无与伦比的美和力量;必然伴随着忠诚;必然是心灵的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由此,自然生出了爱情美丽说、爱情忠诚说、爱情心契说。这三说是由神话内容而来的,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学生圈画要点,便得出此说。

  至此,我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由文本整体感知爱情是什么,什么是爱情的问题,而是深入文本,回探何以见得的问题。面对一群在爱情上未曾真正启蒙的学生,不必期望他们能有什么体验来与作者、老师进行心灵的对话,只能期望能从文本中找出只言片语,来充实这所谓的三说,由此,我设计了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文中相关的语言信息补充句子的练习。师生配合着口述,完成得较好的如:

  爱情很美丽,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

  爱情伴随着忠诚,这忠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五十年的岁月,让你们的青春和力量化为乌有,不变的是彼此透过心灵之窗的那份情意。

  爱情必会拥有心灵的契合,这契合最终会是一种超越生死界限的心灵的追念,即使有阴阳之隔,阻隔的是你们曾经相依相随的形影,阻隔不了的是您对她的无尽的充满忧伤的追念。

  接下来,我让学生声情并茂地齐诵末尾两段: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同样,从人本身说,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学生的朗读整齐有力,就文本讨论什么是爱情的目标基本完成。

  然而,我的心老是不踏实,似有所失,凭着教学多年的敏感,我自觉得淡漠了上帝三次来人间的所见,那可是三幅凸现主题,充满生机的画面呀。对,让学生来一遍重点选读,也许会有意外的效果。

  于是,我让学生潜心默读,发挥想像;自己也低声揣摩,入得诗情画意,直至口角生香,方喜有所悟,立即点拨:这三个画面的描写,是在必要的重复中变化与递进着的,学生便举例,如窝棚变成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果园,成熟的谷物变成了一片金黄的麦穗,一个婴儿变成了几个儿子、女儿孙子们,最终变成火红的曙光下,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这样,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朗读后得出:真正的爱情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和力量,而他们共同的创造与收获,便是对这种美和力量的又一项重要的诠释。于是,我们在爱情美丽说、忠诚说、心契说后,又补上了一个爱情收获说。最后,还是结合故事的首尾段,对爱情做了一个充实的总结:

  真正的爱情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和力量,它伴随着忠诚,实现着心灵的契合,拥有丰厚的收获和美好的结晶,能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善待爱情,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

  我的爱情收获说,不仅充实了文中所直白的爱情观,其探讨过程,促进了三维目标的落实。

  我的爱情收获说在资料衔接、拓展延伸一环时,得到了巩固与充实。学生收集的名言中就有:

  爱情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惟有那因为爱而变得思想明澈,双手矫健的人才算爱着(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真正的爱情能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意:薄迦丘)。

  学生收集的相关的名人爱情故事有: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曹雪芹夫妇的,周恩来夫妇的,居里夫妇的等。

  我的爱情收获说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生成了有意义的问题:

  一、老师,你说真正的爱情会带来美好的收获,是不是没有收获的便不是拥有真正的爱情?诸如梁祝、焦刘、宝黛式的爱情,别说收获,最后双双连青春都断送了,怎么理解?讨论的过程便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学生长了见识,重温了联系社会环境探讨人物形象及命运的方法,最后达成共识:

  (一)艺术高于现实,艺术也恰是现实的反映。

  (二)那些无果的爱情,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们不惜生命反对封建礼教,誓死捍卫爱情、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促进了人类自身解放事业的发展;他们没能共同创业,甚至没有传宗接代,但他们真心的爱过,泣着血与泪,终用青春做赌注,来殉一世的盟约。你能说他们不曾拥有真正的爱情么?

  二、同学们,爱情是仅次于母爱的一种伟大、高贵的情感,自古以来差不多应是文学的第一母题,你能举出几句吟咏爱情的古诗词名句吗?学生当堂拟出的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的爱情收获说在学生的日记中有理性的反应:有几个学生以此去衡量父母的爱情婚姻是否成功并不再片面地下结论,还有几个学生以此向正在恋爱的哥姐进忠言;还有不少人在读书日记中仿拟出爱情曲折说、爱情付出说、爱情道德说、爱情责任说、爱情事业说等。

  综上所述,我的爱情收获说虽只是教学一个环节中的一次旁逸斜出,却也结出了一串小葡萄;正掂量着这葡萄的酸甜能否让人称心,却也听见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安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还有同行勇者、山西阳泉城区教研室胡涛海老师的呐喊:新课改就该演绎教学的独一无二。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