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高一语文B组导学案

高一语文B组导学案

时间:2022-07-04 07:45:58

高一语文B组导学案

高一语文B组导学案

高一语文B组导学案

  高一语文B组导学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熟读这首诗

  学习重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学习难点:有感情朗读全诗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留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二、作品时代背景

  1918年徐志摩留学美国,1920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邂逅了林徽音,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诗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而在国内他所面对的现实是:在康桥遇见的才女另嫁他人,自己与不相爱的人结婚。时代的风云让作者感到无所适从,诗人面对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脆弱、迷茫,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当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康桥”即“Cambuidge”(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

  他曾经这样写道:“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三、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青荇 ( ) 笙箫 ( ) 长篙 ( ) 漫溯 ( ) 斑斓 ( )

  2、区别字形

  偻 ( ) 漪( ) 溯( ) 篙( )

  缕( ) 绮( ) 朔( ) 蒿( )

  峦( ) 畔( ) 斓( ) 诅( )

  挛( ) 衅( ) 澜( ) 沮( )

  3、词语含义

  艳影: 。

  青荇: 。

  招摇: 。

  斑斓: 。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这首诗

  2、找单个学生读,生评价或师评价

  3、师配乐范读,或听录音

  4、学生再自读,再找学生有感情朗读,之后也可以单行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读1、7节欣赏回环美

  3、感知本诗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学习重点:品味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学习难点:感知本诗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学习过程:

  一、反复诵读这首诗思考:

  1、第一节与第七节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第一节写自己“轻轻的”走了,“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写自己“悄悄地”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二者是否有重复之嫌?

  二:小组合作探究文本

  1、《再别康桥》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本文的意象有那些?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3、学完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训练发散思维及分析能力

  学习重点: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训练发散思维及分析能力

  学习难点:训练发散思维及分析能力

  学习过程

  一、背诵默写这首诗

  二、拓展延伸、(中)

  《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 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不少于50字)

  小河 柳树 夕阳 青草 歌儿

  三、达标训练(易)

  1、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缥浮 B.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破锭

  C.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回溯 D.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沉淀

  2、《再别康桥》以为线索,抒发了作者 。

  四、能力提升(难)

  阅读下列徐志摩的诗歌,完成1—2题。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杨娜拉!

  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 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 的神态。

  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里,“甜蜜”“忧愁”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

  《再别康桥》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三、1、xìng,shēngxiāo,gāo,sù,lán

  2、1óu lǚ ,yī qǐ, sù shu, gāo hāo, luán luán , pànxìn ,lán lán , zǔ jǔ

  3、艳影:美丽的影子。

  青荇:绿色的水草

  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这里是“摇摆、摆动”的意思。

  斑斓:五彩缤纷的样子。

  第二课时

  一、1、明确: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在诗经中就叫做“复沓”。我们在《雨巷》中就接触过的。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

  2、答:不重复,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地,实写只身轻轻来到和悄悄离开康桥的情景,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了抒

  延伸阅读:

  篇一:学案+题案

  《再别康桥》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徐志摩诗歌三美的内容。

  2.解读文本的解读,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其诗歌中表现出轻烟似的离别情绪。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作者及背景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年仅34岁,英年早逝。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储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这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诗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胡适说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 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诗歌,就是一篇可堪千古绝唱的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康桥即Cambuidge(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

  二、自练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荡漾( ) 青荇( ) 沉淀( ) 长篙( ) 漫溯( ) .....

  斑斓( ) 满载( ) 笙箫( ) ....

  2.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作品有( )、( )、( )等。

  3.补出下面的诗句。

  (1)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

  (2) ,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三、质疑问难

  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

  2. 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分别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以你喜欢的一种意象为例进行分析?

  3. 选择的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 下面是《康桥再会罢》的片段,比较本诗,你能看出本诗的形式上的特点吗? “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 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康桥,再会吧!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 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再别康桥》 题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撑(zhǎng)着 彷(páng)徨 凄(qī)清 寂寥(liáo) ....

  B.踟蹰(chì chù) 漫溯(sù) 满载(zǎi) 迷茫(máng) .....

  C.河畔(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长篙(gāo) ....

  D.斑斓(lán) 沉淀(dìng) 似(sì)的 笙(shēng)箫 ..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陷井 哀怨 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B.破锭 凄婉 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C.回溯 太息 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D.沉淀 迷茫 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游走) ..

  B.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灿烂多彩) ..

  C.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走走停停的样子) ..

  D.到了颓圮的篱墙(坍塌,破败)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夏天一到,空调的价格战就会愈演愈烈,有的品牌价格甚至下降了1—2倍。

  B.看着父亲那灰白的头发,使我不禁热泪盈眶,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他肩上。

  C.英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网络共享同样的的信息。

  D.他能否考上大学,要看今后的情况:一是要有毅力;二是要改进学习方法。

  (二)阅读《再别康桥》,完成题目。

  6.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7.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0-12题。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0.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_________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态。

  11.“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思是“再见”)作结,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精彩语言运用

  13.请参照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以“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学案(一)“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自练自测

  1. 荡漾(yàng ) 青荇( xìng ) 沉淀( diàn ) 长篙( gāo ) 漫....

  溯( sù ) 斑斓( lán ) 满载( zài ) 笙箫( shēng xiāo ) .....

  2.《志摩的诗》、《翡冷翠的夜》、《猛虎集》。

  3. (1)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合作探究】

  1.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清潭,康河,青草,星辉,夏虫

  2.分析示例: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云彩:“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云彩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飘洒的云彩,难舍的离愁,营造出了一种诗人缓步离开飘然而去的意境。

  金柳:“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软泥让人们联想到泥的细腻与光滑,也很可爱,让人有亲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让你直觉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摇一词表现了水草的快活与轻松。表达出诗人对康河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清潭:明明是清潭,但诗人偏偏说不是清泉,是“虹”是“梦”。“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在这里作者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梦想。这里的梦当包括过去诗人对未来的各种美好的憧憬与追求。它至少应该包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之梦、追求国家富强之梦、追求自由美好的爱情之梦以及取得辉煌成就的文学之梦等。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大约是回国几年所见所闻粉碎了他初别康桥时的理想,现在再返康桥,重新寻梦来了。

  康河:静美的康河,绵延的青草,满船的星辉,快乐的歌声。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梦想与歌声齐飞扬,诗人的快乐通过这些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

  夏虫:连虫子也在这宁静而充满深情的意境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仿佛知道诗人的心声,为他它停止了夏夜的例行歌唱。在有情人的笔下,虫声会报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纱窗”;花鸟会哭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由幻想而现实,惆怅离别之情油然。

  3. 一种种美好的意象,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诗人踏着余晖再次来到熟悉的康桥,他向云彩、金柳、青荇、水草、榆阴下的一潭、夏虫告别,这告别中有对康桥的喜爱与眷恋,有对康河的依恋和陶醉,有对泛舟康河的欢喜和畅快,更有对康桥的无限依恋之情诗人轻烟似的离愁。

  4. 从形式上相比,《再别康桥》的语言节奏美,诗的结构错落有致,又有照应。

  篇二:语文:高一第一单元单元练习题(新人教)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罗绮(qǐ) 埋(mái)怨 佝偻(gōu lóu) 贾(gǔ)人 .....

  B.跫(qióng)音 倾圮(pǐ) 呻吟(shēn yín) 爪(zhuǎ)牙 .....

  C.雾霭(ǎi) 慰藉(jì) 踟蹰(chí chú) 衣钵(bō) .....

  D.眷(juàn)属 河畔(pàn) 漪沦(yī lún) 缒绳(zhuì) .....

  2.选出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 )

  A.辽廓 意气 淤滩 改弦更章

  b. 漫溯 攀缘 侵蚀 渲宾夺主

  C.窗扉 紧掩 翔实 查言观色

  D.枯槁 彷徨 涌现 终身相依

  3.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 )

  ①漫(遍及)江碧透 ②漫(不受约束)谈 ③雄关漫(通“慢”)道真如铁 ...

  ④百舸(小船)争流 ⑤鹰击(搏击)长空 ⑥怅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

  ⑦问苍茫(旷远迷茫)大地 ⑧峥嵘(不平凡,不平常)岁月稠 ....

  ⑨挥斥(奔放)方道 ⑩激扬(激动)文字 ⑾浪遏(阻止)飞舟 .....

  A.①②④⑤⑥⑦⑨ B.①②⑤⑦⑧⑨ C.③④⑤⑦⑧⑨⑩ D.③④⑥⑧⑨⑩

  4.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寻梦?撑/一支/长篱,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C.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D.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5.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普希金是享誉世界的俄国诗人,因创建了现代俄国文学语言被尊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诗歌代表作是《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B.拜伦是十九世纪初法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表现出高昂的资产阶级民主意识和战斗精神,代表作是《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C.徐志摩,浙江海宁人。1918年到1922年,先后曾留学美国、英国,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主要成员之一。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 和谐。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D.“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的作者是匈牙利十九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诗人裴多菲。其代表作有《民族之歌》、《自由颂》。

  6.下面是对有关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那乐声虽早已在耳边消失,却仍长久地留在我的心上。(比喻)

  B.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排比、拟人)

  C.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比拟)

  D.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比喻)

  阅读《再别康桥》中的3节,完成7--8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酌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7.选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 )

  A.“夕阳下的新娘”,是说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倒映在水中的金柳,随波光一起荡漾,显得更加美艳,作者对如此美景,永远记在心上。

  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是说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是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是说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草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就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

  8.下面是对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二项 ( )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

  阅读《致大海》(节选),完成9一lO题。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 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 ,

  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 ,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9.选段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是 ( )

  A.鼓动 壮美 泣诉 召唤 B.鼓动 娇美 泣诉 呼唤

  C.翻滚 壮美 怨诉 召唤 D.翻滚 娇美 怨诉 呼唤

  10.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这里,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大海最后一次在诗人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如此美丽的大海,又是这般温情脉脉。

  B.在黄昏寂静时,大海温顺、宁静,闪耀着蔚蓝色的波涛和“娇美的容光”,仿佛在“怨诉”着心头的哀愁;波涛汹涌时,大海喧腾、激荡,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奔向自由的远方。

  C.大海发出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像是忧郁的怨诉,又像是临别时的呼唤,这是诗人忧郁之情的写照。

  D.节选部分从颜色、光泽、声音三个方面写出了大海的壮美,突现了大海自由奔放的个性,作者还将自己的追求愿望融入其中。

  11.下面是对《错误》一诗中开头一节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 )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A.这两句在全诗中独成一节,具有“诗序”的作用,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故事梗概,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

  B.这两行诗,首句六个串,次句十五个字,是长句与短旬的交错。短句写出了“我”从容走过江南的情形,长句暗示思妇等待的悠长。

  C.而“莲花的开落”应为“开落的莲花”,这样安排,不仅显得音韵谐美,而且写出了思妇由期望之高兴到失望之落寞在容颜上的表现和变化过程。

  D.“莲花”是江南典型物象,用它来喻人,自然形象而贴切。“开落”两字,让人很自然地想到思妇心情或表情由欣喜到失望的变化,与后文的“过客”和题目“错误”相呼应。

  12.《沁园春·长沙》一词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结尾的寓意和采用的修辞手法,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采用设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

  B.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在大风大浪中的战斗精神和毫不动摇的坚强意志。

  C.采用设问句式结尾,是对“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D.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敢于掀巨浪、阻飞船的英勇无畏的气概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13.选出都有通假字的一组 ( )

  ①将免者以告 ②令壮者无取老妇 ③无不铺也 ④三月释其政 ⑤勾践既许之 ⑥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⑥

  14.选出下面各组多义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

  辍耕之垄上 (往、到) .

  A. 之 (代词,代秦军) ?子犯请击之.??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的) .

不知有汉 (竟,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家祭无忘告乃

  B. 乃 翁 (你,你的) .以其无理于晋 (它,代郑国)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于是,就) .?? 所与,不知(自己,自己的) ?失其.以其无理于晋 (因为) ?.

  D. 以 利晋 (来) .?阙秦以?

  C. 其 吾其还也 (还是,表商量的语气) .以乱易整,不武 (因此) .

  15.选出下面加点词注释正确的一组 ( )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②阙秦以利晋(侵损,削减) ..

  ③又欲肆其西封(放纵) ④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了解) ..

  ⑤寡人请更(请允许我) 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

  ⑦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节约) ⑧果行,国人皆劝(劝勉,鼓励) ..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⑤⑥⑧ C.②④⑤⑥⑧ D.①②⑥⑦⑧

  16.选出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组 ( )

  ①越国以鄙远 ②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③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

  ④既东封郑 ⑤又郊败之 ⑥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⑦必庙礼之 ....

  A.①④/②③⑥/⑤⑦ B.①④/⑥/②③/⑤⑦

  C.①④⑤/⑥/②③/⑦ D.①④/②/③⑥/⑤⑦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②唯君左右之 ③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

  ④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⑥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下衣

  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②④

  18.下面译文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译: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就无羞耻之心。

  B.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译:谁有恩惠像这个国君呀,可以不为他效死吗?

  C.生三人,公与之母。 译:生三胞胎的,由公家提供乳母。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阅读以下文言文段,完成19—-24题。

  李广退匈奴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指皇帝宠幸的大监)从广勒习(约束并训练)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日:“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转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日:“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日:“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日:“皆下马解鞍!”其骑日:“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日:“彼虏以我为走,今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广既退匈奴骑,平旦,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史记·李将军列传》)

  19.选出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跟随) .

  B.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追踪,这里指接应) .

  C.三人还射,伤中贵人(同“环”,环绕) .

  D.李广上马??而复还至其骑中(返回) .

  20.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皆惊,上山陈(同“阵”,布阵) B.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同“阵”,阵地) .

  C.大军不知广所之(组成名词性结构) D.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处所,所在) .

  21.下边加点的词语意义是否相同?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②平旦,乃归其大军 ③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 ④彼虏以我为走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22.选出对“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 ( )

  ①已缚之上马 ②广之百骑皆大恐 ③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 ...

  ④胡兵终怪之 ⑤(以为汉军)欲夜取之 ⑥大军不知所之 ...

  A .①③/②⑤/④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②/⑥

  2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贵人将骑数十纵——中贵人带着几十个骑兵,任战马尽情地奔跑

  B.三人亡马,步行——那三个人丢失了马,只好徒步赶路

  C.广令其骑张左右翼——李广让他的骑兵向左右两翼散开

  D.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敌人多,离我们又近,倘若出现险情,怎么办

  24.这段文章表现了李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

  A.料事如神 B.英勇机智 C.勇猛过人 D.处事谨慎

  25.下面是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问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人自己。

  26.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纤夫 廖公弦

  一个个埋头拉纤,

  一个个躬着背拉船,

  能拉走一天天,

  能拉去一年年,

  这几十条绳索,

  曾拉着中国的时间。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