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故乡导学案配答案

故乡导学案配答案

时间:2022-07-04 07:39:29

故乡导学案配答案

故乡导学案配答案

故乡导学案配答案

  故乡

  提起故乡,就会想到那桃花盛开的美丽,小桥流水的清幽,牧童短笛的悠扬以及民风人情的淳朴。故乡在我们心中是那样的美好,令人神往。于是,人们总会在饱经思乡之苦和深受辗转之累后,回到梦魂牵绕的故乡。但一切在变,再次展现于眼前的故乡又是怎样的呢?读鲁迅的《故乡》,跟他一起同行,才忽然感觉到现实的故乡让人无限的悲凉:为什么昔日的童年伙伴如此麻木辛酸?为什么当年的“豆腐西施”竟如此粗俗尖刻?是什么改变了这些?不由得引起了人们深深地思考。

  1.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及作用。

  2.分析闰土、杨二嫂和“我”的人物形象,体会文章对比的写法,并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3.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让学生体会社会变更以及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双重因素所带来的对人性的影响以及扭曲。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月是故乡明”,乡情已积淀为生命中的血肉、精魂。饱经沧桑的鲁迅先生对故乡的体验又何尝不是如此?透过生意盎然、趣味无穷的百草园,严肃古朴又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层,景色优美、人情淳厚的平桥乐土,我们能触摸到的是先生流露其间的对故乡的喜爱、思念。1919年先生返回故里,卖掉老屋,接母亲及家眷举家北上。这次诀别故乡给了他怎样的体验呢?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秕(bǐ)谷 鹁鸪(bó gū) 颧(quán)骨 折(shé)本 .....

  潺潺(chán) 伶仃(líng dīng) 恣睢(zì suī) .....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家景: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叫家境。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如许:如此,这样。

  鄙夷:轻视,看不起。

  辗转: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恣睢:放纵,放任。

  景况:光景、情况;本课指生活状况。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愕然:吃惊的样子。愕,惊讶;发愣。

  寒噤:因受凉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松松爽爽:形容轻松爽快。

  3.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他一生中写过小说和散文,杂文,其中杂文700多篇,为我们留下3800多万字的文学巨著。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本文选自《呐喊》。

  4.背景链接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这场革命并不彻底,广大的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经济发展,反而日趋衰落。怎样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中国农村的贫困,农民的不幸,是由什么造成的?鲁迅先生以思想家的敏锐感觉,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在他许多的以农民、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透视。《故乡》一文,从闰土、杨二嫂十年的变化的角度,揭示了当时中国农村衰败、萧索、日趋破产的社会根源——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统治。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后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内容,找出本文的线索。

  【交流点拨】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2.请大家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1.(1~5段)写故乡萧条的景象、“我”回故乡的目的和原因以及复杂心情。

  2.(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故乡人的变化。

  3.(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感受和心情。

  (二)深层探究

  课文在前面几段分别写到了现实故乡的景色和记忆中故乡的景色,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两幅截然不同的图画各有什么特点?两幅图画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流点拨】现实故乡图景:勾画了一幅萧条、荒寂的现实故乡冬景图,初步表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旧中国农村破产的悲惨状况,为闰土的悲惨命运安排了典型的环境,烘托了闰土的悲惨命运和“我”的悲凉心情。

  记忆故乡图景:景物——天空、圆月、西瓜、沙地;色彩——深蓝、金黄、碧绿;景象特点——景物美好,色彩明快、艳丽,美好动人。

  作者用这美丽的景物作为少年闰土小英雄形象的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故乡的象征。与现实中的故乡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切景语皆人语)

  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这几段景物描写,注意读出作者不同的心理。

  四、板书设计

  回故乡——现实故乡图景(萧条、荒寂)

  故乡

  在故乡——记忆故乡图景(明艳、美好)

  离故乡——理想故乡图景(全新、幸福)

  五、拓展延伸

  鲁迅笔下所回忆的“故乡”是一幅优美的画面,同学们,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它的美丽吗?

  【交流】生甲: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的项圈,海边有五色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在这里,没有一种色彩不是鲜艳的,明丽的,任何两种色彩之间的对比都是鲜明的,它构成的是一幅“神异”的图画,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生乙:它是一个寂静而又富有动感的世界:当“我”记起童年时的“故乡”,浮现在脑海里的首先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沙地上的碧绿的西瓜,整个大自然是那么静谧,那么安详,但在这静谧的世界上,却有着活泼的生命。这活泼的生命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动态的感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这是一个幽静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活泼的世界。它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分析了小说的情节,理解了文章的梗概,并分析了环境描写的作用。这节课我们接着分析闰土、杨二嫂和“我”的人物形象。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课文出现了那些人物?作者用什么方法刻画的人物?

  【交流点拨】闰土、杨二嫂、“我”;对比

  (二)人物赏析

  1.闰土的形象

  (1)小组讨论:闰土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写了他的变化。请细读课文,摘录关键词语填写下边的表格。

  【交流点拨】小说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角度对比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闰土这个典型农民形象。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善良忠厚、勤劳朴实。

  (2)(小组讨论)闰土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主题研讨)

  【交流点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由于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精读课文,分析杨二嫂形象

  (1)小组讨论:杨二嫂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作者也是通过对比,写出杨二嫂的变化。请细读课文,摘录关键词语填写下边的表格。

  势利的性格。

  (2)小组讨论:杨二嫂为什么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交流点拨】因为农村小城镇的破败、贫困的生活,小市民市侩的恶习使杨二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总结:小说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他们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生活的破产,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穷困,以及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3.分析“我”的形象 (1)小组合作研讨:在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试勾画出“我”的心情变化脉胳。

  【交流点拨】①回故乡——急切

  ②见故乡——悲凉

  ③忆故乡——沉重、忧愤

  ④忆闰土——高兴、佩服、依依不舍

  ⑤见杨二嫂——惊吓、困窘

  ⑥见闰土——兴奋、惊异

  ⑦离故乡——茫然、气闷、悲哀、希望

  (2)“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三、板书设计

  二十多年前 二十多年后

  闰土 小英雄 木偶人 对比

  杨二嫂豆腐西施 圆规

  四、拓展延伸

  思乡诗句积累。

  【交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