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幼时记趣》导学案

《幼时记趣》导学案

时间:2022-07-03 17:19:34

《幼时记趣》导学案

《幼时记趣》导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体现了作者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3.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典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

  教材简析:

  这是作者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教学建议:语气

  1.本文是学生初中阶段语文课上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应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读准字音,初步读懂文章,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停顿正确,不读破句子,注意语调、语气.

  2.要求学生重点识记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文中的明察秋毫、故、私、拟、强、怡然称快、神游、庞然大物、拔山倒树、方、之、以、或、其、盖等。

  3.注意讲清课文的省略句:如“群鹤舞(于)空”“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等;固定句式:“作……观”“以……为……”“……为所……”等.

  4.要求学生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全文。

  5.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文章写了什么样的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

  6.补充一篇课外文言文。

  7.研究“物外之趣”

  怎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

  “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说说你童年的一些趣事,以此来拓展课文内容,加强口头表达训练。

  课堂展示:

  1.预习一测1.2

  2.试总结文中“之”“其”虚词的用法及含义.

  3.课内一练2.3(见79页)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见79页)

  5.“观文如鹤”这种现象能存在吗?应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从而引出“心之所向”,观察、想象、联想的关系)

  6.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并说说“趣”在哪里?本文写了几件趣事?(并由此导出文章结构形式)

  7.发掘潜力(见80页)

  8.童年时美好的,冰心老人赞其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现请你调动自己的积累,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例:童年是记忆天幕上永远善良的星星;童年是妈妈的摇车,不停的摇啊摇;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远飞逝不见的箭。

  9.补充课外文言文《滥竽充数》(见81页)

  10.我来说自己的童年、童年里那有趣的故事。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