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土地盐碱化》教学设计

《土地盐碱化》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2 08:21:19

《土地盐碱化》教学设计

《土地盐碱化》教学设计

《土地盐碱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地理学习方法之一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地理知识于生活又可以服务于生活。利用某些生活现象可以很直观地解释地理问题,让知识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土地盐碱化现象是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生态破坏的表现之一,题目中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一次讲题过程中,说到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我已经利用板图讲解了盐碱化的形成过程,但学生感觉还是有点抽象。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羽绒服时若是没冲洗干净的话,羽绒服表面会有白色残留,这和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理相同,借助这个生活中的现象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所以本微课作品就利用实验让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盐碱化,再通过动画分析盐碱化的形成过程。通过盐碱化形成过程的学习,盐碱化的成因自然很容易就总结了出来,有了成因分析,盐碱化的防治措施也就不难得出。最后有利用华北地区和滨海地区盐碱化成因这个测试题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这个微课不仅想让学生掌握盐碱化问题,更想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引导学生形成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最后让学生关注盐碱化问题,注重环境保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我们学习选修教材《环境保护》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

  2.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3.明确我国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读我国土地盐碱化分布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通过土地盐碱化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学习使学生关心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难点: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及成因

  四、教具安排:实验视频 多媒体 flash动画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大家好,我是陕西省周至中学的罗曼老师。华北平原地处我国北方地区,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所以又称黄淮海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农业发达。但现在,华北平原某些地区特别是到了春季,土壤表面覆盖着似雪的“白霜”,像是撒了一层盐,曾经的沃野变为“盐田”。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土地盐碱化”。什么是土地盐碱化?它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治理?本节地理课我们来谈一谈土地盐碱化。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展示教学目标)

  一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

  二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三明确我国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一、土地盐碱化的概念

  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指土壤表层含盐量过高(超过0.3%),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称为土壤次生盐碱化。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认识一下土地盐碱化现象。

  (播放实验视频)

  二、土地盐碱化的形成

  海绵表面白色残留物的形成与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理相同。现在我们通过动画来看一下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地表水下渗,使得地下水位升高,土壤中的无机盐类溶于水中。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土壤中的水分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进而蒸发,可溶性盐类随水向土壤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

  三、土地盐碱化的成因

  通过上面的动画,我们不难看出强烈的蒸发和地下水位高是土地盐碱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累盐分。除了这个原因以外,土地盐碱化的主要成因还有:

  盆地和洼地地形。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分,盆地、洼地有利于水分和盐分的汇集,且这些地方排水不畅,盐分不易流失,当水分蒸发后便留下盐分,形成盐碱地。

  不合理的农业灌溉。灌溉不当,是土壤次生盐碱化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灌溉仍以大水漫灌为主,大量的灌溉水下渗引起地下水位升高至接近地表,再加上强烈蒸发,就可能引起土壤盐碱化。

  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也容易引起土壤盐渍化。用受海水入侵影响的地下水来灌溉农田,土壤中大量的水分蒸发或排放后,盐分就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蓄积起来,导致土壤发生盐碱化。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及滨海地区。

  (承转)盐碱化,会引起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危害生物生长发育。它已成为耕地退化的重要杀手之一。所以盐碱化的防治已经成为耕地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防治盐碱化。

  四、土地盐碱化的防治

  1.水利改良措施。例如改大水漫灌的方式为滴灌或喷灌方式,这样既可以防治盐碱化,又可节约水资源,再如通过井排井灌的方式来淋洗土壤盐分和降低地下水位;

  2.农业改良措施。可通过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方式、轮作、间

  种等来防治。

  3. 化学改良措施。我们也可以施用石膏、亚硫酸钙等物质来中和土壤盐分。

  4.生物改良措施。例如,植树造林,在盐碱地中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在农田中施绿肥等方式来改善土壤。

  最后我们还可通过引淡淋盐、农田覆盖等方式达到目的。

  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不同,盐碱化的主要成因不同,在防治过程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碱化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注重防治,盐田最终会恢复为良田。

  本节课我们通过图片和实验了解了盐碱化现象,通过动画总结了盐碱化的四个成因,通过读图明确了我国盐碱化土地的四个主要分布区,最后总结了盐碱化的四个防治措施。对于本节内容,大家都掌握了吗?让我们去演练场一试身手吧!

  [练习检测]

  我国华北平原盐碱化的成因是?滨海地区盐碱化的成因是?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