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渔父教案反思

渔父教案反思

时间:2022-06-22 17:34:34

渔父教案反思范文

渔父教案反思范文

渔父教案反思范文

  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偶尔会看到一个形象,神秘出现,在你还没有看清他们的面目时,又迅速退场。他们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好象背负着别人无法完成的使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他们,都有一个明确的身份——渔父。

  他们,凡人肉身,却特立独行,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所描绘的的主人公,飘飘乎于尘世之外;他们,装束平常,却慧眼如炬,总能发现常人无法发现,象陶渊明自己化身成的“武陵捕鱼人”独自寻找到了桃花源……

  现在,他们又出现了:屈原被侫人所陷,行吟泽畔,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我们无法知道他们姓名字号,却可以感觉到他们身份上确实存在着某些符号意义,那么,他们的身份密码是什么呢?

  渔父这一特定形象究竟起于何时?很难考证,但与姜太公钓鱼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化,而成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象征性符号:他们被作者从具体的形象延展开来,并堂而皇之地担当起了重视心灵追求隐逸者的角色。具体地说,他们超离了烦琐、喧嚣、战乱、纷争、名利,以随意而深刻的诗意态度面对人生,脱去了仙人的外衣,却穿上了老庄的道袍。在柳祥《潇湘录》的《楚江渔者》一篇中,有一个渔父整日饮酒狂歌,突然有一天看到一只小猴被人牵过,哀号不止,将之领养,一年之后,他与其他渔父告别,自言自语道:“南山中有族类”,一跃而成为老猴。这个看似怪诞的故事有什么意思呢?很显然,这位渔人就是一只猴子,离开族类,隐身于人间,最终被小猴唤醒,恢复原形。其寓意昭然:渔人真正达到了庄子所说的“齐物”,而这种想象本身就具备也“道”之趣味,人类的生存本义就是回归自然。

  其实,人生于世,身受的困扰,时时在追问自己:“我是谁?”儒、道、释都想从不同的侧面解答这一难题,而渔父正是道家对这一问题的生动注脚。

【渔父教案反思】相关文章:

《渔父》的教案06-09

渔父课本教案06-16

渔父语文教案06-16

《渔父》教案设计06-09

《渔父》精品语文教案06-16

关于渔父的教案设计06-09

《渔父》教学设计06-25

渔父的优秀教学设计06-16

关于渔父的导学案06-09

《落叶》教案与反思06-16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