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7 13:18:57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1

  一、教科书说明:

  能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离开了能量,我们就不能生存,能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在前期分类探究的基础上,将小学阶段涉及的能量表现形式及转化进行了汇总、整合,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表现形式的归类和能量转化的实例与小实验,让学生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过程,意识到能量无处不在,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从而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世界。

  活动准备:

  教科书以文字的形式提示了本课探究活动主题:自然界中的能量有哪些存在形式?它们是怎样转化的?提示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能量及能量转化的资料及事例,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背景图从三个层面上展示了能量无处不在:天上,客机、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离不开能量;地上,轮船、火车、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站离不开能量;地下,煤、石油、天然气、地热资源都蕴藏着能量。这幅背景图意在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搜集、了解能量的相关信息,为课堂探究活动提供充足的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文字提示了本课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铁丝、瘪了的乒乓球、梳子、碎纸屑等,用来做几个有趣的能量转化小实验,意在提示学生在课前创造性的准备做能量转化小实验用的材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生活中的能量。

  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教科书展现了一幅城市夜景图,蕴含着生活中处处需要能量。在背景图之上,教科书还展现了一幅学生交流情景图。卡通语言“噪音也是一种能量”提示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能量的资料。设计这样的情景图,意在为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获得的信息,提高活动的时效性,以利于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我还知道……”目的是尊重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特点,介绍出更多的关于能量存在的生活经验、信息资料。

  二是教科书以图示的方式展示了能量常见的表现形式:机械能、电磁能、声能、化学能、热能、光能、电能。教科书以小企鹅腹部文字“其他”的形式提示学生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能量表现形式外,自然界中还有其他的能量表现形式。教科书的之所以这样展示,目的是提示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工作时需要的能量进行归类,将具体的描述变成抽象地概括,进一步升华学生对能量的认识。

  三是教科书以正文形式陈述了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教科书以形象的语言,排比的句式,说明了能量与人、地球生物、地球环境乃至宇宙万物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能量是宇宙之源的观点。文字最后一句“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转化”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下一活动研究能量的转化做好铺垫。

  ☆活动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教科书展示了一幅学生讨论情景图。卡通语言“灯泡将电能转化成光能”提示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生活中与电能有关的能量转化的实例,并尝试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例如:电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电热器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电磁铁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电话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和声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和机械能,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等等。卡通语言“汽车……”提示学生将讨论的焦点转向电能以外的其他能量间的转化,如汽车的发动机将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和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等等。卡通语言“我还知道……”提示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搜集到的有关能量转化的例子尽数列举出来。这一活动指向为学生充分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宽松的、自由的空间。学生在说一说、辩一辩的过程中,对能量间的转化逐步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认识。

  二是教科书提出了“我们动手做几个能量转化的小实验”的指向,展示了三个能量转化的小实验:第一个实验是用手弯折铁条,这是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小实验;第二个实验是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这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小实验;第三个实验是用梳子梳头,这是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小实验。通过引导学生做以上几个小实验,使学生起身体验到能量就在身边,能量无处不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卡通语言“我还能做一个小实验……”意在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教科书上展示的几个小实验,要以此为切入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生活体验,自己动手设计能量转化的小实验,从而加深对能量转化的认识。

  自由活动:

  在对能量的存在及转化进行较深入的探究之后,教科书提出了“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将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联系起来”的自由活动指向,意在引导学生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将看上去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如电视的声能与光能由电磁能(无线或有线信号)转化而来,电磁能由电能转化而来,电能由风能、水能、热(火)能、太阳能转化而来,而风能、水能、热能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因此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就可以将上面提到的电视的声与像与太阳能联系起来。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太阳是地球万物主要的能量来源。

  拓展活动:

  教科书提出了拓展活动的指向:留心观察生活中物体能量转化的实例,试着描述能量转化的过程及形式。目的在于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下,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作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获取能量及转化的资料和信息;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三、教学建议

  活动准备:

  本课在单元准备中涉及的材料只是课堂探究活动所需材料的一部分,教师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提前准备设计能量转化小实验需要的各种材料,力求做到材料的多样化、显性化。如还可以准备风轮、马达、导线、小灯座、小灯泡、橡皮筋、弹簧等材料,只要学生能想到的,都可以带到课堂上来。另外,要让学生课前观察生活中的能量存在形式及能量转化现象,为课堂交流活动提供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条件的,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与能量相关的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可以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情景图,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从而导入新课。

  也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事先准备的音像资料:宇宙、太空、地球、地表、地下不同层面物体需要能量、释放能量的音像。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一:

  可以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首先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有关能量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将小组同学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然后结合课前的观察和生活经验,将生活中的能量进行归类。归类的标准完全由学生自己确定,也可以参照教科书提供的能量表现形式的资料进行归类。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补充,形成对生活中能量的整体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恰当的加以引导和评价,使交流活动有序进行。

  还可以采取演讲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采用演讲解说的形式应注意引导学生尽量避免重复资料的解说,提醒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对生活中能量的认识。

  ☆活动二:

  本活动可以按照教科书的呈现顺序进行教学,先讨论、交流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再动手做能量转化的小实验,即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引导学生以灯泡这个点为典型示范,学会规范地描述能量转化的过程:灯泡发光时,它把电能转化成了光能和热能(灯泡工作时,它把电能转化成了使灯泡发光的光能和使灯泡发热的热能)然后教师再出示一部分物品,如电热器、电风扇、电熨斗、电须刀等等,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这些物品工作时能量转化的过程描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主描述知道的、熟悉的物品工作时能量转化的过程。这样,通过典型引路——练习应用——自由描述这个渐进的过程,学生不仅认识了生活中各种物品工作时能量的转化过程,开阔了视野,还学会了正确描述能量的转化过程。

  这一环节也可以完全放开,让学生自由交流,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描述能量转化的过程,要特别强调能量的转化是在物体工作时发生的,物体不工作,就没有能量的转化。

  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建议让学生把能量转化的过程用图示的方式画下来,或用文字与肩头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出来。如

  电

  灯泡(或图)

  光能

  热能

  第二步:动手实验,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先按照教科书提示的三个实验展开活动,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并尝试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自行设计能量转化的实验,展示实验过程,解释能量转化。本环节是本课活动的核心环节,也是“出彩”的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分工、自主制定计划、自主实验探究、自主选择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学生可以用小学阶段做过去的实验,也可以参考课外读物上的小实验,还可以自己设计小实验,只要能展示、体现出能量的转化即可。

  教学时,可以不受教科书的局限,将上述两环节置换,先做能量转化的小实验,然后再让学生从讨论、交流小实验中能量转化的过程扩展到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并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从而体现“用教科书教”的思想。

  自由活动:

  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解释生活中较复杂的能量转化的实例,从中意识到太阳能对于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因此,在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将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联系起来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两条途径:一是从电视的声(声能)和像(光能)到电磁波(电磁能),再到电(电能),再到风力发电(风能)、水力发电(水能)、火力发电(热能)、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等,最终归结到太阳能。二是从电视的声(声能)和像(光能)到电(电能),再到风力发电(风能)、水力发电(水能)、火力发电(热能)、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等,最终归结到太阳能。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

  除了教科书提供的自由活动方案外,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自由活动内容,如“汽车动力(机械能)与太阳能有什么关系”、“人与太阳能有什么关系”、“地球生物与太阳能有什么关系?”等等。

  拓展活动:

  关于拓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按照教科书提示的内容展开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自行设计拓展活动项目,还可以为整个单元设置课后拓展内容,为学生日后进一步的深入探究能量的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用电器是一种能量转化器,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2.知道电能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

  科学探究

  1.了解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2.能设计并运用简单的实验来研究能量的互相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交流,并学会在交流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2.体会到能量转换和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关心新事物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并进一步了解多种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2、难点:应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描述生活中的变化事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能量转化的图片资料。电磁铁、大头针、铁丝、绳子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能量,如风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的小玩具。(出示简易电磁铁)除了电磁铁,老师还带来了大头针。(摇装有大头针的盒子)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演示电磁铁吸大头针?

  师生共同演示操作电磁铁吸大头针。

  师:是什么让这枚铁钉具备了神奇的吸大头针的能力呢?

  生:电能。

  师:板书(电能)电能让这枚小小的铁钉具备了吸铁的能力,也就是具备了磁能。(板书:磁能)像这样能量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其他形式,是能量的一个重要特征——能量的转换(板书)。

  【评:思维从问题开始,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揭示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并产生了悬念,渴求新知识的获得。但实验时,利用实物投影可让学生看得更清楚一些。】

  (二)探讨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师:在生活中,你们用得最多、接触得最广的能量是什么?

  生(齐答):电。

  师:请说说你家里有哪些用电器?它们把电能变成了什么?

  生1:电风扇,电风扇把电能变成了动能、风能。

  生2:电磁炉,它把电能转化成了热能。

  生3:电灯,它把电能变成了光能。

  【评:以学生熟悉的家用电器引出电向其它能量的转化,学生人人都有体验,很有发言的欲望。】

  师:既然大家都想说说家里的用电器,那我们就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好吗?

  生:四人小组互说。

  【评: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师:好了,现在让我们走出家门,感受一下社会上有哪些用电器。你们坐过电梯吗?它把电能变成了什么?

  生(合):坐过!

  生1:电梯把电能变成了动能。

  师:你们看过电影吗?

  生2:看过。电影就是把电能变成光、声音、影像。

  师:你们还知道什么用电器?

  生:我坐过过山车,过山车把电能变成动能。

  生:我玩过摩天轮,它把电能转换成动能。

  生:摇控赛车把电能变成动能。

  师:由此看出,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它可以把电能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评:从家用电器向社会用电器拓展,让学生体验身边能量的转化无所不在。】

  (三)讨论电能是怎么来的

  师:电对我们真的很有用,它是怎么来的呢?你知道吗?

  生1:风力发电。

  生2:水可以发电。

  师:老师准备了几张图片,思考:它们是怎样转换成电能

  的?

  (出示图片:电池、核电厂、太阳能发电站、水力发电站、风能发电站、地热发电厂)

  生1:电池把化学能变为电能。

  生2:核电站把核能变为电能。

  生3:太阳能发电站把太阳能转变为电能。

  生4:水力发电站把水能变成电能。

  生5:风能发电厂把风能变为电能。……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师:以上看出,电能是由各种能量转化而来的。

  【评:开发学生的思维,由学生说出各种能量向电能的转化,让他们感受各种能量形式和电能的关系。】

  师:下面老师也准备了一个活动:

  师:(出示铁丝)请一位同学来摸一摸。记住你的感觉。

  师:反复弯折铁丝。请刚才的同学再摸摸它。

  生:(兴奋)“热了热了”。

  师:伸出我们的双手,我们一起来搓搓手。

  生:(搓手)。

  师:有什么感觉?

  生:热了。

  师:又是什么形式的能转换成什么形式的能?(机械能 → 热能)。

  【评:设计这一活动让事实说话,令学生亲身体验能量的转化,引出不一定通过电才能向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

  师:请大家说说刚才这些例子中,手为什么感觉到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呢?

  生:老师弯折铁丝的时候,动能转化为热能。

  生:我们用力搓手的时候,动能转化为热能。

  师:它们转化成热的变化要通过变成电吗?

  生:不用。

  师:由这些实验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一种形式的能量不一定要变成电能,才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

  【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总结,则学生就会对所探究的知识没有整体、清晰的'认识,产生一定的认知缺陷,同是也使得教学过程缺乏整体美。上述过程,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各种形式的能可发生相互转化这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小结,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师:你能象上面一样,不转换成电,再举一些例子说明其它能量间的相互转化吗?

  【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撇开电,学会筛选能量之间转化的事例。】

  生:(小组讨论)

  生1汇报:路灯。(太阳能变光能)

  生2汇报:太阳能热水器。(光能变热能)

  生3汇报:烧开水的时候水蒸汽把壶盖顶开了。(热能变动能)

  教师板书。(用箭头标出各种能量间的转化)

  师:下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能量的转换。划燃火柴,思考火柴的能量是如何转换的?做实验时,注意安全,小心烫伤!

  学生小组实验。

  生:化学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

  【评:这儿的能量转换较复杂,可以换个能量转换简单的实验。】

  (四)实际应用,加深巩固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图,有许多能量转换在里面。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到底有哪些能量,他们又是如何转换的呢?(出示图片)小组讨论。

  生1:番茄的化学能转化成男孩骑自行车的动能,再转换成电能。

  生2:烧水是电能转换成热能。

  生3:太阳能转化成番茄的化学能。

  师规范学生的描述:太阳光使西红柿生长,西红柿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体内;人吸收了西红柿的化学能转化成可以使脚踏车运动的机械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热水壶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有一部分使水和壶嘴发出声音,转化为声能。

  【评:学生通过探究获取了新的科学知识,再进行强化训练,方能巩固消化。因此,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组应用性训练,让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能量的转换。】

  (五)做小玩具,体会能量转换过程

  师:能量的转换除了可以像刚才这样解释,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模型来解释,比如刚才的电磁铁,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玩具“飞旋的扣子”(出示“飞旋的扣子”)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

  生:想。

  师:那我们来看看飞旋的扣子的制作方法。(出示PPT 飞旋的扣子的制作方法和玩法)边玩边思考这其中的科学道理。

  生动手制作,玩,回答。

  师小结:小玩具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换。前段时间有一个风靡一时的玩具,(出示溜溜球)其实这也是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换,所以说小玩具里也蕴藏着大道理啊!

  【评:学生了解了能,又认识了能量的转换,再通过亲身体验,其认识将会更加深刻,更有意义。教师设计了制作玩具——电磁铁或“飞旋的扣子”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飞旋的扣子,学生不易理解动能是如何转化为重力势能的。可直接以溜溜球为研究对象,这种能量转换是很明显的,让学生有这种能量转换的意识。】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利用能量转换的知识制作出更好玩的玩具。

  板书 能量的转换

  太阳能

  风能磁能 动能 热能

  水能&nbs

  p; 电能动能

  地热能热能

  核能光能

  化学能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2、说出体温的概念及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问题情境引入

  (二)探究:人体能量的供给

  学生4人一组,讨论和交流课本表10—5和10—6的相关资料,计算自己

  每日能量供给情况,并重新设计“一日食谱”

  (三)实践:测量体温

  学生4人一组,有温度计测量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

  讨论:1、当你为亲人或邻居量体温时,如何确认他们是否发烧?

  2、为什么SARS流行期间,机场、车站等场所要使用体温计探测仪检查旅客的体温?

  (四)师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想?

  (六)自我评价1、2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一、人体能量的.供给:

  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二、体温:(用温度计测量)

  1、体温测量的部位:腋窝、口腔、直肠

  2、发热:人体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时,体温升高,即为发热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4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含义及能量流动分析的基本思路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含义

  2、分析能量流动的基本思路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2、数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4、过程: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为什么?)

  2、逐级递减(为什么?)

  能量呈现金字塔型(生物数量呢?)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复习提问:

  1、简述能量流动的过程。

  2、能量流动有何特点?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一)目的要求

  1、调查当地的农田生态系统,明确它的组成成分。

  2、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情况,并作出评价。

  3、对所调查的农田生态系统提出能量流动方面的改进建议。

  二)活动建议

  农村的同学要进行实地调查,城市的同学可以通过询问亲友、电话访谈、搜集资料、走访农业部门等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

  1、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什么?还有哪些种类的生物是生产者?农民是用什么方法抑制其他生产者的数量的?

  2、初级消费者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对农业生产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对这些初级消费者,农民分别采用了哪些措施?

  3、次级消费者有哪些?它们与农作物是什么关系?

  4、养殖动物的饲料来源是怎样的?

  5、农民对作物秸杆是如何处理的?

  6、人们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7、怎样才能使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三)撰写调查报告

  整理调查结果,尽可能详尽地画出该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写一篇有关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分析报告。

  四)交流

  就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与农民进行交流。农民对你们的建议持什么态度?如果实施你们的建议,他们有什么现实困难?

  根据和农民沟通交流的情况,对调查报告作进一步修改。

  五)总结

  六)作业布置

  1、撰写调查报告。

  2、教材P97技能训练。

  板书设计

  目的要求

  ↓

  活动

  ↓

  撰写调查报告

  ↓

  交流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了解呼吸释放的能量在生命活动中被利用的问题。

  2、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尝试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结论。

  教学重点、难点:

  呼吸作用和呼吸的不同,以及呼吸作用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对呼吸的比喻: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燃烧过程。

  问题:

  为什么说呼吸是燃烧呢,燃烧的结果是什么呢?

  实验演示:

  展示预先准备的种子产生热量的装置,并用动画演示温度变化的过程。

  结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要呼吸,产生了能量,并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学生思考,讨论。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几种不同状态下的.种子,观察他们温度的变化。萌发的种子和死亡的种子进行对比。

  设疑,引发思考:

  学会对比实验的设计,体会实验中的变量。

  引入主题,能量的利用:

  生物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能量。

  人的活动,植物开花结果,即使是睡觉也要消耗能量。

  你能举出一些能量利用的例子吗?将你列举的事例介绍个其他同学。

  问题:

  对生物体来说,不同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根据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用你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图中的现象。

  1、蔬菜、水果的储藏。

  2、作物松土。

  3、天然的“氧吧”。

  根据所学能量利用的知识以及前面所学能量的释放和呼吸的密切关系来思考。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回答。根据自己生活的体验,不同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不一样,活动剧烈的需要能量多。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2、说出体温的概念及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教学难点: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体操运动员剧烈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读书时需要消耗能量

  睡眠时也会消耗能量

  人体能量是如何提供的?

  二、人体能量的供给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我们的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食物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被消化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最终被血液送到全身的每个细胞里

  为什么人活着就要不断地呼吸?

  人体是怎样得到氧气的?

  营养物质的用途:

  ①用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

  ②暂时贮存在人体内

  ③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活动一:人体能量的供给

  学生4人一组,讨论和交流课本表10—5和10—6的相关资料,

  应用:二年级(3)班的'萌萌同学体重为47㎏,她嫌自己太胖了,为了减肥给自己制定了如下食谱。她每天消耗的能量为1130kJ,请你根据教科书中表10-5和10-6,分析这个食谱是否适合她

  时间食物及质量

  早餐苹果50g鲜奶20g

  午餐大米10g大白菜20g牛肉5g

  晚餐鸡蛋50g苹果50g

  2.43ⅹ50+2.89ⅹ20+14.3ⅹ10+0.88ⅹ20+7.2ⅹ5+7.11ⅹ50+2.43ⅹ50=854.2kJ

  她每天摄取的食物总能量为854.2kJ,满足不了每天身体的需要(1130kJ),而且她处于发育时期,需要很多的营养物质。这个食谱必将影响到她的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

  一个中学生一天应摄入食物量:

  米:500克

  豆制品:100~150克

  瘦肉或鱼,肝类:100~150克

  蔬菜类:750克

  植物油:25克

  根据表10-5和10-6提供的数据,尝试设计一份新的“一日食谱”。

  三、体温

  学生4人一组,有温度计测量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

  讨论:1、当你为亲人或邻居量体温时,如何确认他们是否发烧?

  2、为什么SARS流行期间,机场、车站等场所要使用体温计探测仪检查旅客的体温?

  人体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有什么意义?

  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严重时导致死亡。

  人是如何保持恒定的体温?

  辨析:一个人生病发烧是一种病理反应,对人体百弊而无一利。

  四、师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想?

  六、自我评价1、2思维拓展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从生活工作中寻找各种各样的能量。

  2、能够区分各种各样的能量、了解它们的作用。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4、能够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5、意识到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火箭”及“发射器”,实验表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问:“你们知道是什么让风筝飞翔吗?”“什么让水车吱呀呀地歌唱?”“什么让向日葵微笑呢?”(依次出现投影:图片)

  2、生答:风、水、太阳。

  3、再出现各种图片:它们又是依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的呢?

  4、生答。

  5、师小结:像这样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能量。风有风能,水有风能,太阳有太阳能。你还知道哪些能量的名称?师相机板书。

  二、讨论各种能量的作用。

  1、师述:我们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种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2、讨论后回答(看哪个小组说得多)

  (2)出示课件:课文中的插图(逐次出示)。

  (3)学生回答:

  a、太阳光可以使植物生长,还能用来发电,还能使热水器里的水变热,能把衣服晒干……

  b、热能可以将水烧开,还能发电,能把饭煮熟,能给我们取暖……

  c、电能可以使电灯发亮,还能使电动机转动,使电视机出图像,使电瓶车跑起来……

  d、食物中的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工作”,还能使我有力气踢球……

  e、水能可以使水车转动,可以发电,可以冲洗车辆……

  f、声能可以使纸片振动,还能使水面泛波……

  g、风能……

  3、师小结:太阳能可以发电、晒衣服,热能可以煮饭、烧水,电能可以使家用电器“工作”,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工作”,一句话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可以说,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能量,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三、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1、过渡:那么能量的大小会影响物体运动吗?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我们就用这“火箭发射”的实验进行探究一下。

  2、教师演示:这是“火箭发射器”,橡皮筋拉伸后产生一定的能量,然后把橡筋猛地一松,火箭会弹出去,这个能量的大小与“火箭”发射的高度有何关系?

  3、猜测:橡筋能量越大,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

  4、讨论方案:怎样才能使橡筋能量变大?

  生:把橡筋拉长一些。

  师:老师为了方便大家测量,在吸管上标上了刻度,(边说边演示)拉得越长,刻度越大。

  师:这是个对比实验,那么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完成实验方案。

  5、汇报方案:

  生:对比实验应该注意控制变量,只能有一个变量。

  师:这里的变量是什么?

  生:能量。

  师:如何改变?

  生:橡筋拉得长、短来改变能量大小。

  师:不变量又有哪些呢?

  生:火箭以及发射器都不能改变,发射器的位置最好也不改变。

  师:火箭和发射器可以保持不变,那么位置应如何不变呢?

  生:把发射器的下端与桌面平行,放一点在桌面上,以做支撑,保持不变。

  师:还有要注意的吗?

  生:还要注意、观察、记录。

  师:每个刻度可以发射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这样更准确一些。

  6、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

  学生带实验表格,上如汇报。

  师生补充、修改。

  8、小结:从大家的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橡筋拉得越长,也就是能量越大,火箭发射的高度越高,那么其他的物体运动是不是也这样呢?如风越大,风筝就飞得越高,太阳越大,热水器的水就越热……我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做个探究。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8

  一、说教材

  本课将指导学生认识能量最基本的特点----能量的转换。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能量的转换。

  第二部分:认识能量转换的过程。

  第三部分: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画能量转换的卡通画。

  (放映幻灯3)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科学探究: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2)、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策略、方法以及教学准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能量的转换。为此特做如下教学准备:录音机、火柴、缝衣针、花生、凉水、不锈钢汤勺、软木塞、大扣子、长1米左右的线绳、DVD教学资料。

  三、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5个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认识能量转换的概念。

  六年级学生对能量转换基本没有科学的清晰的认识,教学时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弄清能量的转换是怎么回事,(放映幻灯4)再通过开灯、放录音、搓手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能量可以转换并经常转换,能量的转换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本课重难点突破做好铺垫。

  环节二、亲手实验,感知能量转换的过程。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我分为两个层次循序渐进突破。(放映幻灯5)首先采用美国杜威先生“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以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四人一组完成小实验。先在汤勺里倒入适当凉水并测好水温。然后固定花生米,点燃花生米加热水,对比加热前后水温的变化,最后组织学生描述能量的转换过程:划着一根火柴,人体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这个小实验简单易操作,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真正的科学教育。研究表明,只有学习者处于一个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与刺激的环境中时,才能更好地建构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并迅速地发展其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2、说出体温的概念及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

  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说出人体内能量的供给的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问题情境引入

  (二)探究:人体能量的供给

  学生4人一组,讨论和交流课本表10—5和10—6的相关资料,计算自己每日能量供给情况,并重新设计“一日食谱”

  (三)实践:测量体温

  学生4人一组,有温度计测量腋窝温度和口腔温度

  讨论:1、当你为亲人或邻居量体温时,如何确认他们是否发烧?

  2、为什么SARS流行期间,机场、车站等场所要使用体温计探测仪检查旅客的体温?

  (四)师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想?

  (六)自我评价 1、2 思维拓展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一、人体能量的供给:

  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二、体温:(用温度计测量)

  1、体温测量的部位:腋窝、口腔、直肠

  2、发热:人体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时,体温升高,即为发热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会查阅资料;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观察课文图片,并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二、猜想假设

  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猜想假设原因。

  三、制定方案

  小组之间制定活动方案。

  四、实施探究

  可以采取演讲或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能量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提醒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对生活中能量的'认识。

  师讲述: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问: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水能、风能、等等,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

  五、展示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带来的资料。老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出示准备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供全班同学研讨。把同学们寻找出的能量按能量形式分类。学生举例并讲解各种各样的能量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

  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能量,一切物体都将停止。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主描述知道的、熟悉的物品工作时能量转化的过程。

  六、拓展创新

  让学生亲自体验能量的转化,并尝试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深刻的认识到:学生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09-06

五年级《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精选10篇)08-12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天气与生活》教学设计(通用5篇)03-23

五年级音乐下册《北国之声》教学设计03-03

小学科学《我们的牙齿》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10-31

五年级科学《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04-13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精选10篇)06-14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11-24

小学美术《团扇》教学设计01-20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