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枣核军训教案设计

枣核军训教案设计

时间:2022-06-17 19:08:57

枣核军训教案设计

枣核军训教案设计

枣核军训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一、教学目标:

  1、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设置悬念的构思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炎黄子孙历来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又往往集中表现为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山川、草木,故乡的一切,总是萦绕在心头。《枣核》一文,写的就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越到晚年思乡越切,以种枣树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作者介绍(放映图片,认识萧乾。)

  (二)课前检测:(幻灯片展示)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蹊跷 殷切 嫣红 土坳

  指出一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故弄悬虚 风烛残年 迫不急待 如火如荼 姹紫焉红 感慨良深 不约而同 再接再励

  (三)展示目标:(出示幻灯片)

  (四)精讲点播:

  1、整体感知:朗读全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枣核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写了一位旧时同窗久居国外,尽管家庭事业都如意,但越到晚年越思乡,总是想起故乡院里的那棵枣树,当作者来看她时,再三托付为她带几颗生枣核来,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

  枣核在全文中起贯串全文的线索的作用。

  2、结构特征:

  (1) 旧时同窗要枣核作什么用?在课文什么时候出现的?

  明确:是为了要试种,把家乡院落布置成家乡总布胡同的样子。用以寄托对故土的思念。在作者到达之后参观她的后花园时才知道的。 (放映北海图片)

  (2)那么课文前几个自然段起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的作用。共设置了两次悬念,“再三托付,用途蹊跷”设置悬念,到达后,见到枣核“故弄玄虚”加深悬念。

  (3)作者在文中用一句话概括了旧时同窗的爱国的民族的感情,请你找出来,读几遍。

  “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 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的。”这一句话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深化了题旨。

  3、根据上面的分析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

  学生回答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一段要枣核,设置悬念。

  第二部分:2—4段,见枣核,加深悬念。

  第三部分:6—10段,话枣核,解开悬念。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四、强化训练: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1、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2、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五、课堂检测: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2、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3、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六、布置作业:

  1、记住本文词语。2、预习课后练习二、三。

  枣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陪初的写法

  2、饱含深情的语言。

  3、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把乡井土,一把辛酸泪,多少久居国外的游子正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祖国。枣核中我的同窗正是这样,作者用充满深情的语言叙述了自己旧时同窗对故土的思恋之情。

  二、展示目标:见上面。

  三、精讲点拨:

  (一)学习分析本文充满深情的语言。

  读课文7—9自然段,作者的哪些语言、旧时同窗的哪些话哪些最能体现出同窗的思乡之情?(同学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1、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一个就字引出后花园,而这个后花园又是充满了家乡味道的得意之作。由此可见,有就字,是为了向来自祖国的老同学表露并倾诉思乡心切之情。

  2、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

  劈头体现旧时同窗思乡心切,急于向来自故土的我倾诉思乡之情。

  3、可是我心上总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不追求、迷恋海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海外高度的物质文明,冲淡不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4、睡莲的清香迎面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旧时同窗已心驰神往,沉醉于当年北海泛的日子,突现了海外游子思恋故土之情。(放映北海图片,唐人街图片)

  5、“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对诞节,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这几句话连用了四个想字,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苦。枣树是故乡的象征,种枣树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

  同窗的举动:亲手挑选假山石,布置“北海”,月夜追忆北海泛舟。

  (二)陪衬的写法。

  作者在第5段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介绍旧时同窗的家庭情况?

  课文在不少地方叙述了旧时同窗所在山城的环境及友人的家境。优美的环境和优裕的生活并没有使友人感到满足。丰厚的物质条件,弥补不了感情的欠缺。这些衬托了思乡之情在同窗心上的地位。

  四、强化训练:阅读7、8自然段回答:

  1、家乡的味道中味道的含义是什么?

  2、老友家后花园装点成家乡风格的目的是什么?

  3、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一句中朋友缺的是什么?

  4、写同窗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前文和本段都有具体交代。为什么写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只是一笔带过呢?

  五、课堂检测: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户坐在这长凳上,追忆当年在北海泛的日子。

  2、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二)回答: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最突出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六、课堂小结:

  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磅礴的重大事件来表现。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通过几颗小小的枣核来表现。对几颗枣核的盼望与爱惜,表现出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之情。所以本文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因小见大的写法。希望同学们理解并学会运用。

  七、布置作业:

  1、模仿:想……,想……,一……就想……,想……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一种感情。

  2、预习《最后一课》。

【枣核军训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枣核》教案设计06-16

枣核教案设计06-09

枣核的精品教案设计06-25

枣核教学设计06-15

《枣核》的教学设计06-16

《枣核》教案参考06-09

《枣核》萧乾07-04

关于枣核的教案推荐06-16

《枣核》语文导学案06-09

《枣核》导学案设计07-04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