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苏联一五计划对中国的影响知识点

苏联一五计划对中国的影响知识点

时间:2022-09-23 09:30:37

苏联一五计划对中国的影响知识点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联一五计划对中国的影响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联一五计划对中国的影响知识点

  历史背景

  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到1925年苏联的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但是苏联现代工业还比较落后,钢铁、电力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汽车、飞机制造、化学合成、大型机器设备制造(发电站成套设备、自动生产线设备)等等最新的大工业几乎一片空白。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如果苏联在此时遇到帝国主义集团的侵略,苏联当时的工业水平和生产能力是不能保卫苏维埃政权的。20世纪20年代中期,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尤其是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并继续封锁苏联经济。苏联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红色孤岛。更加严重的问题是:苏联缺乏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劳动者的素质也不高。到1927年,苏联还有50%的文盲。国防力量还较为薄弱。红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和军事指挥能力、各兵种协同能力不足以保卫社会主义苏联。斯大林为首的共产党敏锐的意识到:不搞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的国民经济就上不去,特别是如果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落后的话,苏联就必然被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打败。

  苏联一五计划对中国的影响

  苏联恢复国内经济后,于1928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农业、科技、国防以及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至1932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获得巨大成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实现了把“苏联由一个任资本主义国家摆布的软弱的农业国家,变为不受世界资本主义摆布而完全独立的强盛的工业国家”的目标。苏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创造的计划经济模式,即在公有制基础上,国家运用行政命令的手段,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计划的生产,是与资本主义的放任经济截然不同的一种经济模式,而资本主义的放任经济则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即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因此,苏联“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并提前完成震撼了世界,尤其是震撼了正陷于内忧外患的中国。当时,国内的主要报刊对苏联“一五计划”进行了及时详细的报道,对苏联人民的勤劳表示了高度的赞扬,对苏联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羡慕不已。而反观国内则是政治混乱,战争频仍,经济残破,民生凋敝,中苏两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素以追求独立富强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禁不住发出了学习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的呼声。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即所谓的“苏联热”。知识界介绍和评论苏联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向苏联学习,从而像苏联那样 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查阅中国期刊网,不仅没有这方面的专论发表,就是涉及相关内容的文章也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拟以《大公报》、《国闻周报》、《东方杂志》、《独立评论》等报刊为依据,就苏联“一五计划”对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作一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早在苏联“一五计划”开始之际,中国知识界便对它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大量翻译欧美报刊对“一五计划”的报道,而且撰写了许多有关“一五计划”的评论。首先人们认为苏联“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次伟大试验。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封锁之下,如何建设经济,没有先例可循,只能独自开创,别无他途。因此,“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经济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的试验。”1931年4月10日出版的《东方杂志》第28卷第7号转载了美国人奥斯丁的一篇文章,其中论述到“五年计划的确是一个很伟大的计划,这个计划里包含着很多的事业,他的目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一个纯粹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4]。坚冰在同一期《东方杂志》上发表的《英美人眼中之苏俄五年计划》一文,则从与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比的视角肯定了这次试验,“举世正闹失业问题,苏俄今竟免此。登记之失业工人在一九二九年四月最大的数目达一百七十四万人,今已减至三十万,现又使此辈报名受工业训练。”“苏俄经济状况尚有一特像,即举世方苦市场充斥,货物滞销,而彼则无销售问题。其所若非生产过剩乃生产不足。”他并对“一五计划”的创新之处进行了总结:①经济理论之大规模试验。“资本主义虽常受人批评,然常以为资本主义虽有过当,如不由利益动机而欲以名计划改革实业制度,则事功未建之前,人类能力已先摧毁,常以此自辩。苏俄今正作此企图。”②苏联作为世界大国,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命令建设完备工业制度。③苏联人民为实现“一五计划”,“振起全民精神,若对付战争然,牺牲目前利益,以战胜贫穷、愚昧及混乱”。苏联的“一五计划”的实施在经济理论、建设方式、人民动员三方面都算得上一次伟大的试验。

  在“一五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人们热切地期望它能成功,并对“一五计划”的实现充满了信心。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的步伐逐渐加快,中华民族面临着

  空前危机,为了抵御日本侵略,国人要求政府停止内战,加快经济建设,增强国防,做好战争准备。于是,围绕经济建设问题中国知识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由于政治立场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讨论中提出的方案也各式各样。知识界对经济问题的关注自然要引起对苏联“一五计划”的关注。同时,由于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弊端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中国经济建设怎么才能避免重蹈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覆辙呢这是知识分子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人们普遍希望苏联“一五计划”能够成功,好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流行有这样一种论 调:即认为“五年计划是乌托邦的理想,苏俄政府已走上经济失败之途”。但与这种论调相反,中国的知识界则认为苏联“一五计划”能够成功,至少也会有部分的成功。骏声在《一个美国人对苏俄近况的略述》一文中写道:“就是那些没有能仔细观察他的真像的人们,也很容易得着一个结论,就是无论五年计划能否完全成功,但终有一部分的成功。依照苏俄政府的野心计划,俄国可以在五年之中,由中世纪一跃而至二十世纪,但是无论如何,至少可以有一部分的进展。”

  坚冰在《英美人眼中之苏俄五年计划》表示出了同样的看法,“苏俄如能集其财力人力以施行其计划,即不能于四年内成功,而 成于六年或十年,社会主义已算有所建树矣。”[7]曾到苏联进行过实地考察的《大公报》记者曹谷冰也认为“一五计划”的成功是无疑问的,“据我个人观察所得,如果今后两三年中,没有意外的阻碍发生,俄国重工业建设的成功,是没有疑问的,不但可以成功,而且平均计算起来,还会超过五年计划里面所预期的成绩。轻工业建设呢自然没有如期完成的希望,或者竟会和预期的成绩相差十分之二三,也不可知。不过我们眼看俄国的基本工业不待五年便要成功,在俄国的美德各国工程专家也说 到了一九三三年,俄国重工业一定可以超过预期之目的,所以我不愿意因为俄国轻工业建设的不能如期完成,便说五年计划没有成功的可能。

  人们不仅相信苏联“一五计划”能够成功,而且对“一五计划”能够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与压迫,消除了贫富悬殊,人们在生产与分配上是平等的,这就充分调动了劳动人民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建设热情。同时计划经济体制能够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发展急需事业,这对苏联迅速摆脱落后面貌有着巨大的进步作用。杜若所译的《苏联的 科学与政治》一文认为,苏联“一五计划”能够成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无产阶级以主人翁精神投入经济建设。“苏联的无产阶级,因为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统治阶级的地位,他们遂如是的施展他们的精力,如是的表示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并如是迅速地发展他们政治工程文化的意义”。二是苏联的“一五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不问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情形,不问是自然环境的还是社会环境的情形,不问是工程方面的还是经济方面的情形”,苏联的“一五计划”都有着充分科学合理性。因此,他认为“苏俄将借用有计划性质的经济,有日渐扩大范围的科学研究,科学与物质的逐渐 联合的生产方法,群众大量施展他们贮藏的精力。用这一切力量,以进行她的工作,不久以后,在世界历史上将有新的一页”。除以上这些原因之外,苏联官员的廉洁勤政也是“一五计划”能够成功的有力保障:“俄国的领袖能够和民众共同享有他们一切所有的,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一切的财产,利润,收入;一切的文化,音乐,艺术;一切的闲暇,娱乐与游戏——他们一切所有的,或者只除了权利以外,都与人共享的,他们并不要求特殊的权利,却反使他们自己担负非常的牺牲工作;他们并不请求特别的宽恕,却要得到党员中最重要的处罚。”苏联领袖和党员的这种为民众自我牺牲奋斗的精神,必然会激发起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一五计划”的建设。这与国内官吏们的争权夺利、道德沦丧、鱼肉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932年,当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时候,苏联的“一五计划”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提前一年完成。这震惊了整个世界,也轰动了中国,志远在《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苏俄第二届五年计划之鸟瞰》中以一种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写道:“第一届五年计划在四年中完成的理想,现在居然实现了。接着就是进一步的实行第二届五年计划”。苏联“一五计划”的中心任务是将苏俄由农业工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其中重工业是工业的中心。“一九三二年度底工业总生产量达37, 500, 000, 000卢布;工业底新投资达12, 000, 000, 000卢布;重工业中作用最大的机器制造业,四年来新投资增加到十倍之多,而机器底总产额在同一时期中增加了三倍半。许多极重要的工业部门,在三年中就完成了五年的计划”。苏联重工业品已基本满足全国的需要,大大减轻了对外国的依赖。在农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如果用简单质朴的言语来形容,那就是苏联农业已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改造过,从前小规模的技术落后的旧农业,一变而为大规模的技术进步的新农业了。”在社会生活方面,“苏联的工农群众,没有颓废、失望和堕落的情绪,他们都是活波的、勇敢的、坚决的、耐劳的,团结在苏维埃政府的周围,孜孜吃吃,以建设新社会为前提,向着他们所祈望的目标热烈地从事建设。”

  当然,中国知识界在赞扬苏联“一五计划”、肯定其成就的同时,也对其暴露的弊端提出了善意批评,而批评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农业集体化上。1929年,为了满足工业建设对原料的需求,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苏联开始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封锁的环境下,苏联要想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地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需要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资本积累,因此农业集体化对“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起的作用巨大。但是苏联在推行集体化运动的过程中,违背了自愿的原则,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甚至不惜使用暴力威逼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并对富农实行消灭的政策。

【苏联一五计划对中国的影响知识点】相关文章:

关于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总结09-12

《中国的牛》教案(精选10篇)11-14

小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05-31

中国传统的民俗立夏总结05-08

三年级上册《周长》的知识点归纳11-04

二年级同音字知识点11-16

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10-25

《谈中国诗》教案(通用14篇)05-29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归纳09-16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