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总结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总结

时间:2022-05-25 14:31:39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总结范文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总结范文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总结范文

  XX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从2013年8月启动以来,我做为一名教育战线的老兵,抱着认真学习、深刻反思、带领团队、打造品牌的心态,参加了中学第三小组的所有活动,自感收获多多。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如有不妥, 敬请各位专家、同行、领导批评指正。

  一、 对学校办学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通过这半年多的学习,在专家的引领下,反思自己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半年来,我带领学校领导班子这个团队,从调查社情民意、师德师风、业务素质、学生学情及学校周边环境,通过多次研讨沟通初步确定了四十七中的办学理念为:让四十七中每一位师生成为更好的自我。以前总认为办学理念就是挂在墙上的一句话,没有任何实在意义,但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为实现这一理念,需要学校团队及全体师生“如实地反思昨天、自信地面对今天、理智地展望明天。”

  二、 如何寻找学校特色建设的方向:

  有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就必须广泛地宣传和解读,让全校师生和家长深入地了解这一理念的内涵。学校首先从管理入手,提出了管理要“科学、艺术、高效”,逐步地修正了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尽可能地调动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教师在四十七中能快乐地工作、幸福地享受人生,能有成就感,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课堂教学永远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研室提出了“三要素、六环节”教学法,力求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实效性更强。为能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团队一致认为,除正常的国家课程外,尽可能地增加地方课程,研发校本课程。我校研发的心理学教育、陶艺教育课现已初见成效。另外还应多组织一些学生社团活动,每年的校运会、学校艺术节、新春联欢会等各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其真正成为学校实施特色建设的具体路径,真正让四十七中每一位师生成为更好的自我。

  三、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

  学校特色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建设过程,不能急,更不能等,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始终认为,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孩子的明天,教育工作者应充满信心地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作为校长,要带领团队信心百倍地坚持下去,任何事情只有坚持才有可能成功,我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会带领四十七中全体师生坚持的。

  四、对2014年促进工程工作的几点建议:

  1、专家团队必须亲临学校一线,帮助和指导学校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特色建设方案”,特别是在理论和规范写作多给予帮助。

  2、学校特设建设一定要聚焦课堂,指导好学校的校本教研,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校本课程。

  3、专家团队在师资的培养、培训方面进一步下大力气,学校教育教学成功与否,靠的是高素质的教师。

  4、多增加校长、名师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机会。

  5、外出考察学习,要更加注重实效性。

  XX区促进工程正式拉开序幕,XX区教育开始新的篇章,2013年8月29日,我来到水工学校担任校长,水工学校特色校建设工作开始启动。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北师大专家指导下,我校扎扎实实开展特色创建工作,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需要我们传承、创新。

  一、传承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何谓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要有创新,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在去年8月27日聆听完刘校长专题讲座后,我们对特色校建设深刻的认识到: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生长过程,能够引领全校教师群体的价值认同,能够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方向,不是简单的学校组织的各类主题活动、特色活动,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延伸、一种提炼,是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是为学校品牌生成及发展提供的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有了这样的理解,水工学校特色校建设首先秉承了传统。

  (一)传承工作作风

  水工学校创建于1964年,五十余年办学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是,当我们回首凝视时,依然要感动和值得欣慰的是这所学校几代教育工作者心载肩抗的民族责任感,并以此而生成的无私奉献的品行和 “用心做教育,用爱教学生”的坚韧执着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点点滴滴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的求实求是精神。无论是我们的老师,还是学生,每一代人都把这里当成了萌发理想,生成希望的乐园,无论是办学条件的落后还是先进,我们完全可以置信的是,每一个水工人都在一点一滴,像晶莹的水一样,呈现自己的纯洁和剔透,彰显自己的明亮和光润。正是坚守这样的精神,水工学校一点一滴茁壮成长,不断发展壮大。在制定特色校方案时,我们本着学校的这种精神,借“水文化”的涵韵,提出“若水文化,浸润教育”特色建设的设想,旨在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和、包容、博大、开放、自然的成长环境,给所有孩子打下身体健康,阳光向上,乐于学习的基础,并以此为依托,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三风一训。

  办学理念:浸“真善美”,润“心德行”,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水工校训:上善若水 博学远志

  水工校风:平和包容 博大开放

  水工教风: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水工学风:滴水穿石 积水成渊

  办学思路:借“水文化”的涵韵,汲取“水品性”之精髓,润根养性,追求优质发展。

  (二)传承特色项目

  2012年9月,在《XX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的引领下,我校因校制宜,将葫芦丝课程引进课堂,确立为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办学思路,形成了自己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以此为题的校本教材《葫芦丝》获得山西省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培养的学生也多次在省市区乃至全国的比赛中获奖。这是我校的百人葫芦丝在演奏。几年来葫芦丝课程已经深入学生之心,也得到了家长的喜爱和认可。上学期,在原来五、六年级开设葫芦丝课的基础上,在四年级也开设了葫芦丝课程,现在学校四、五、六年级每班每周一节葫芦丝课程。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我校聘请李伟老师每周来学校工作半天,并且为学校每位音乐教师购买葫芦丝乐器,在每节音乐课上开展教学。特别让我们高兴的是,上学期我校新分配的音乐教师学的是竹笛专业,下学期,我们计划在三、四年级开设竹笛课程。

  (三)传承校刊、校报、校歌

  学校的校报《校园风》已经创办两年半,每月一期,已出版28期;教研刊物《水工教研》以及学生作文集《新芽》,也都发行了两年。

  另外,我校编写的《弟子规释读》和《经典诗文诵读》两本校本课程也获得山西省校本课程二等奖。上学期,我们利用周三午读时间开展“讲经典 见行动”活动,学校老师轮流讲,学生结合每周所讲内容背诵、实践,效果特别好。

  校歌《雏鹰之歌》由前任王小平校长填词,我校音乐教师谱曲完成的,校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激人奋进,反映了水工学校五十年的优良传统。

  二、创新

  在准确把握学校传统基础上,我们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了整体的思考与实践,结合学校实际,开始创新,整体推进。

  (一)创新行动的方向标——群策群力全员参与特色校方案制定

  水工学校特色校方案形成记事表

  时间 会议名称 讨论主题 大家建议

  8月30日 行政会议 学习《XX区均衡发展促进工程实施方案》 1.专人负责。

  2.重视这项工作。

  3.学校各项工作围绕这项工作开展。

  9月3日 行政会议 学校如何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程 1.发挥全体教师智慧,群策群力。

  2.行政领导要先理解,领会。3.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9月6日 全校教工大会 学校如何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程 全体教职工参与“水工梦·我的梦”活动,全体参与到学校发展建设中。

  9月份 多方座谈走访,确定特色校建设目标。 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定位学校特色校建设方向。 学校中层:自信教育

  退休老教师:传统文化要传承

  教研组长:养成教育

  专家:立足本土文化,开展“浸润教育”

  9月30日 行政例会 确定方向 本土文化 浸润生命

  10月8日 校长执笔,特色校方案初步形成。

  10月24日 长治路小学,校长汇报特色校建设方案,刘永胜校长进行点评,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整改意见。

  10月—11月 全体中层结合学校特色校建设方案,思考自己工作思路,完成各口建设方案。

  11月19日—25月 校长在北师大学习,通过专家讲座,进校学习,不断完善方案。在与专家面对面活动中,得到彭兴江专家指导,将办学理念进行简化,使之更贴合小学生的实际。

  12月—1月 校长参加北师大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收获很大,对学校特色校反感重新进行思考,定位,将“本土文化 浸润生命”更改为“若水文化 浸润生命”使之更加切合“浸润教育”的主题。

  12月16日—23日 在全校教师中进行宣传,全体教师献言献计,完成方案意见征集,共收到建议23条,采纳10条。

  1月6日—10日 结合每位中层的方案以及全体教师的建议,再次对方案进行完善,将特色校建设实施措施完善为七个方面,水工学校特色校建设方案基本定稿,再次上交。

  2014年1月18日 教代会 再次通报学校特色校建设方案。 全体教师通过

  2014年2月24日 石校长再次完善特色校建设方案,将校训更改为“上善若水 博学远志”。

  2014年3月3日 结合若水文化,跟换班牌,每个班根据学校特色形成自己的班训。

  2014年3月13日 彭兴江校长来到水工学校实地指导学校创建工作。

  2014年4月3日 水如币开始启用,水如银行正式成立。

  2014年4月14日 根据特色校方案对学校二层楼道文化进行重新布置。

  2014年5月4日——5月16日 校长赴北京挂职两周。

  2014年5月10日 学校围墙进行粉刷,并绘上向日葵图案,希望阳光可以进入每个水工人的心中。

  (二)创新行动的切入点:七项举措全面推进

  “若水文化,浸润教育”就是办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努力营造一种环境,让教育不在冰冷,不在僵硬,而是温润,贴心,触动灵魂的,让教育过程不再说教、填鸭,而是耳濡目染,是春风化雨,是点滴渗透,是润物无声。能不能将理念落实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在完善特色校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对实施途径进行多次论证和完善,最终把以下七方面作为切入点。

  第一方面:管理之“浸润”——坚持人人参与,彰显自主管理特色

  1.人性化化管理,促进管理者以师为本。

  我们认为,学校只有岗位不同,没有级别之分。每一位管理者要给予每一位教师人格上的尊重,成长上的关注。在常规管理中处处体现以师为本的举措,比如斥责少一些,期待多一些;每一个教学岗位安排,都尽可能地考虑每一位教师适合的学科、学段,使他(她)不至于因安排失误而影响工作的效果……从每位教师的优势入手,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些细微、精到的管理,还可以感染、影响每一位教师,并进而转化为他们自己优效的思维方式。

  2.发挥主人翁作用,促进师生自主管理。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我们用三项推进措施:一是开学初,将重大工作进行立项,由教师自主报名,形成项目团队,由项目组全权负责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二是将管理重心下移,赋予部门负责人一定权利,使他们更好地以主人翁意识管理好自己的部门,完成好工作;三是尝试运用“sharing time”(分享时刻)的管理理念,部门负责人每个月将下月工作中的感觉棘手问题,以案例形式在全校会议上与全体教师交流,征求全体教师的建议,寻求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3.激发自律意识,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我的学校我做主。学校成立校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将学校的事务细分为各个岗位,如学校有文明自律协作岗、升旗仪式主持团队、卫生监督岗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我的班级我做主。班级自主管理,遵循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坚持开展“每天一分钟”活动,班级岗位细化到早读、站队、午休、宣传、礼仪等各个小岗位,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班级事务,如门长、灯长、路队长、晨读负责人等。同时成立班级班级作业评价委员会,有学生自主布置作业、自主选择优秀作业进行展出。多种岗位渗透自主意识,树立学生班级责任感。

  第二方面:环境之“浸润”——巧借“水文化”,营造浸润校园

  1.设计理念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它包含着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民族文化等主要内容。

  学校环境布置要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系统设计,要有注重内涵的物质文化,使校园处处能成为拓展学生素质的共享空间。

  要紧紧抓住“浸润教育”的核心要素“水”渲染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2.具体思路

  (1)三风一训宣传:在学校大门的橱窗制作三风一训版面;在学校校讯通主页、班级牌、学校各类出版物、各类工作方案中体现相应文字内容。

  (2)校园人文布置:大厅、历史文化墙下安放山西文化名人或著名景观立体雕塑,后操场开辟校园种植园,将种植园分块承包给各班,作为各班的实践小菜园。

  (3)校园环境布置:学校教学楼以蓝色、白色为主色调,以波浪为主图案,用向日葵作为装饰,象征水工学校在蓝天、大海、阳光滋润下茁壮成长,有蓝天的志存高远,有大海的博大胸怀,有向日葵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在楼梯间、窗户外口、围墙等适合的位置,安装装饰花架,以季节性绿植和向日葵营造绿色校园氛围。

  教学楼内部以蓝、绿、黄为主色调,在学校三层教学楼门厅和办公区设置三类文化主题,设置 “绿色——水文化长廊”“蓝色——科技文化长廊”“黄色——艺术文化长廊”。以图片、实物、资料等形式让师生对水、科技、艺术文化有直观的、深入的了解,培育师生若水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各楼层楼道以年级为单位,各年级结合学校办学理念自主制定有关“水文化”的宣传主题,并要求定期更换、补充,使楼道成为各年级宣传展示的阵地。

  每个教室也要制定本班的主题,根据主题设计班徽、班名以及自己班级探索水文化的思路,按照各班的风格在本班进行宣传展示,营造浸润教育的氛围。

  (4)开设实践基地。两个探究基地:一是“水文化”探究基地,二是“汾河文化”探究基地,以实物、模型、图片为主,借助音视频手段,突出实践主题,介绍活动内容,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八大实践场馆:餐饮类3个,工艺美术类2个,公共服务类3个。一个实践农场,每班一块小农场进行展劳动实践。

  一年来,在XX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北师大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均衡发展“促进工程”特色校建设工作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创建活动,校园文化品味有了显著的提升,师生公平意识、人文素养和社团参与、活动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公平课堂构建取得一定进展,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成效

  1.打造和谐校园,彰显公平特色。

  校园环境是学校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地,一年来,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观念,借标准化学校验收和全国均衡发展评估的东风,强化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和墙壁文化;校园雕塑、草坪、文化墙,五彩缤纷的环境文化无不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彰显公平思想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还把升旗仪式、校会、班会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常规活动;以楼道展版和各班黑板报、墙壁为载体,各种富有寓意的警示牌、主题鲜明的楼层文化,别具一格、富有人文情怀的班级文化定期、不定期更换展示学生艺术作品,积聚文化底蕴;设立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等,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体现校风、校训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

  2.正人先正己,树公平人格。

  实施公平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这种发展包括精神方面的、道德方面的、创造能力方面的、情感方面的,以及体魄方面的。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人格力量的影响。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强调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这样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全校教师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公正,这是学生、家长信赖教师的基础。我们对全校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家庭进行了调查,在学生、家长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以“正直做人”为主题,加强学生的个性教育与培养。突出加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正直、公正”品质。开展尊重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校园群星评选等活动。通过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养和谐发展。

  3.强化培训,提升公平育人能力。

  继续加强领导、教师培训提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师资培训提高活动,本学期共有60余人次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校长北京挂职两周收获极大,北京各校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精细的常规管理方法、个性化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有效多样的教师培养形式,以及北京精神的体现,对我校今后的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价值。4位教师北师大高研班一周培训,回校二级培训,用直观的ppt使全体更加教师打开视野,提高了教育教学品质。中心校组织的河南永威教师培训,以及区联片大教研活动,为我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全体教师积极结合实际改进方法运用公平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

  本学年我们还请进市语文教育专家吉瑞兰主任和区各科教研员为全校教师进行了专题讲座,并开展研讨课,专家深入课堂重点指导,优化各环节,使课堂更有效,更关注教学特色,教师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落实学校“公平”教学思想,构建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

  4. 教育评价公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着眼于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将课程目标归纳整合,从而制订出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艺术素质和技能特长等方面的评价细则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我们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享受到健康成长的快乐。

  5. 引领个性发展,深化公平内涵。

  开辟第二课堂,丰富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我校剪纸、美术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家长认可的前提下,我校不断整合资源,挖掘潜力,校本课程异彩纷呈:体育组的健身舞、习练长拳;音乐组电子琴、鼓乐队;计算机操作技能、科技小制作;主题读书活动和学古诗、背古词、讲故事、谈心得,人人参与、人人展示、一个不落,彰显了特色,丰富了团队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活动的开展,不但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扩大了学校办学影响,激发了办学活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更加全面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6.搭建民主管理平台,落实公平参与。

  进一步增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充分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重大措施、重大决策由全体教师会通过实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多次开展家长评议,听取家长意见,征求并采纳家长合理建议,进一步改进公平实施方案,真正把公平参与落到了实处。

  注重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狠抓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人性关怀,实施人性管理。教师学会欣赏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从尊重开始,承认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因材施教;重视学困生转化工作,关注特困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突出人性的尊重与关怀,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7.不断完善公平课堂体系。

  全体教师积极落实我校“公平课堂”打造计划,着力探索打造“公平、民主”的课堂的细节,通过讨论与先期课改课题“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相结合,进一步构了建以“公平关注每一个”为目标的“公平课堂”模式,在讨论、实践、反思、总结、提炼中,以突出“公平”特色的课堂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初步构建的“公平”课堂模式为:情境创设目标导学(公平关注与期待)----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个性学习与平等互动)----因学施教训练落实(分层训练与均等展示)----当堂测评引申延趣(同等挑战与多元评价)。教师们努力践行,并结合自身教学风格、授课内容及本班学生实际等的差异,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优化。

  二、经验反思

  1.教学的质量、办学的特色和安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是一所学校的立身之本。我校深深感受到时代的紧迫性,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均衡发展促进工程工作精神及有关特色学校的理论材料,使广大教师了解了特色学校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创建特色学校的意义。

  2.我校在特色校建设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特色教育在其形成过程中,必然要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和因素的影响,最关键的条件和因素是人,即富有特色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队伍。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是创建特色教育的关键,而教师则是创建特色教育的根本。

  3.制度是行动的保障,我校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较为完整的创建工作制度,并把各项工作分配到各人,确保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三、创建过程中的困惑

  1.家校联合方面仍需细化,更好地营建公平环境。

  2.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能力亟待提高,更好地促进公平育人。

  昨天的成绩让我们豪情满怀、意气风发;今天的拼搏让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明天的开拓让我们信心百倍、憧憬无限。只要我们众志成城、精诚合作一定能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朝气蓬勃的特色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生本教育阶段总结范文08-02

生本教育阶段性总结范文07-17

义务卖报感想07-23

部队义务兵个人工作总结05-02

部队义务兵个人工作总结05-02

部队义务兵个人工作总结05-02

部队义务兵个人工作总结05-02

部队义务兵个人工作总结05-02

部队义务兵个人工作总结05-02

部队义务兵个人工作总结05-02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