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工作报告

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工作报告

时间:2022-05-23 23:47:30

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工作报告

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工作报告

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直以来,我校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以及大同市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克服种种矛盾和困难,锐意改革,奋力开拓,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最近五年,是我校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完成四校实质性合并和平稳过渡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实现了四校的深度融合。围绕高校的中心工作及我校迎评促建工作,在教育教学、学科专业、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校风校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一)立足实际,学校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

  根据我校发展实际,提出了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教师是主体、培养人才是根本、服务社会是目标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特色办学、质量立校,建设山西一流、全国知名的,以教学型为主、逐步向教学研究型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的发展定位;制定完善了学校“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科技服务、校园建设等多个专项规划,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实施六大战略,实现三大突破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提高管理水平为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将学校建成山西省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的奋斗目标。发展规划成为指导未来一个时期我校改革与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以人为本,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

  学校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规范教学管理。学校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立校之本,建立了校院两级党政一把手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完善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教师资格、岗前培训、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质量标准,教学工作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

  加强质量工程建设。修订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发挥教学指导与督导委员会的作用,实行了督导听课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同行听课制度,开展示范教学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五年来,我校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79项。从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拨约3000万元的现代化煤矿机电设备,确保采矿、机械、电气等专业的实践教学。我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加强招生就业工作。高质量完成各类招生录取工作,省外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省内二A类第一志愿的录取率逐年攀升,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成立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建就业协会,创建就业网站,通过举办各类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和专题讲座等,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连续五年,就业率均达70%以上,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毕业生考研率每年都稳定在30%以上。

  (三)适应需求,学科专业优势得到凸显

  在学科专业调整与建设过程中,我校坚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强化优势,办出特色的基本方针,通过优化整合,形成了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近年来,在巩固、发展已有专业优势的基础上,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设置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机械成型及控制工程、美术教育(书法方向)、俄语、舞蹈、生物科学、雕塑、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数字媒体、医学检验、网络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前教育、文物保护技术、日语16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含方向)由2008年的41个增加到现在的56个。省级重点学科由2008年的4个发展到现在的6个,建成了1个教育部卫生部“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技术改革试点项目, 1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云冈文化研究中心。以固体物理研究所为依托的“新型功能材料实验室”成功申报大同市重点实验室、山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并成为省科技厅立项建设的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同时,大同市第七人民医院正式挂牌作为我校附属医院。初步形成以师范教育为基础,以煤炭工学和全科医学为特色,以理文法经等学科专业为支撑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四)彰显特色,科技创新取得突破

  以申报国家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科研层次和科研水平,以学院、研究所为依托,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承办各级各类全国性学术会议,开办“博士论坛”,邀请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和交流,每年学术报告不少于80场,在校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各级各类科研立项逐年增加。2009—2013年,我校承担的国家基金项目共29项,比前五年增加了28项;部委级科研项目28项,比前五年增加了7项,省级各类科研项目268项,比前五年增加了106项;申请专利57项,比前五年增加了36项,授权专利60项,比前五年增加了54项。五年来,校外拨入科研经费3092.73万元,是前五年的6.6倍;被SCI、EI、ISTP等国际权威检索工具收录的论文达560篇,是前五年的2.2倍。学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科研成果突出的优秀人员,五年来,各类科研奖励金额累计已达1200多万元,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五)人才强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制定出台了新的人才政策和措施,通过引进、接收、培养等多种方式,充实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着力打造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时,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专任教师由2008年的1404人增加到现在的165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由2008年的501人增加到567人,博士、硕士由2008年的734人增加到111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由2008年的54人增加到114人。学校现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名,省级教学名师14名,省级学科带头人6名,省级“333人才”2名,山西省“131人才”15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名,山西省“百人计划”人选1名,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名,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特聘教授2名。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六)注重品位,大学文化建设日新月异

  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作用,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之中。连续举办的7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我校的文化品牌,校运会、学术报告会、地下通道艺术长廊以及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都已经成为高品位校园文化的载体,社团文化月、道德大讲堂、我与文明同行等各类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彰显了大学生活的丰富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营造了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七)开放办学,对外交流合作成效显著

  积极拓展与兄弟院校、政府和企业等全方位多层面的交流合作。在省内外建立了12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满足了教学实习实训的需求。与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华林公司等多个市直单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大同市联合成立碳材料研究所,共建“云冈文化研究中心”,与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合作申报的教育部地方所属高校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等等。2010年,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为我校研究生教育积累了经验。我校还先后与英国贝利学院、英国伯尔顿大学、美国布鲁姆斯堡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韩国东国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今后对外合作办学奠定了基础。

  (八)加强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学校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从制度建设入手,对建校以来制定的各级各类文件和规章制度进行清理、规范、修订、完善,立足服务,立足需要,力求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开展“管理质量年”活动,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工作效能和支撑保障能力逐年提高。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推动学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创新化,组织修订《山西大同大学学生手册》,较好地发挥了制度本身的引导和育人功能,取得了积极效果。

  推进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创新用人机制,改革职称评审办法,优化考核晋升机制,完善薪酬分配机制,激发各类人员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基本实现从“弹性”预算管理方式向“刚性”预算管理方式转变。抓好筹资和资金调度,在学校财政一直困难的情况下,始终保持财务平稳运行,保证了教职工待遇逐年递增,较好地支持了学校快速发展。理顺资产管理机制,明确了管理权限和责任,资产得到了有效调配,保证了学校资产效益的最大化。

  深化后勤管理改革。强化后勤服务管理,为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在办公楼、学生公寓等场所,全面推行物业社会化管理模式。大力开展节水、节电活动,实施“光盘”行动,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积极开展校园环境综合治理,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实施“一岗双责”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制定完善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平安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2年,被评为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先进单位。

  (九)多方筹措,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极大改善

  积极加强与各级政府和部委的沟通协调,不断加大办学的校外资助和扶持力度。五年来,共争取到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建设资金2800万元,争取到省政府建设资金48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395万元,其他专项资金11578万元。

  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投入10多个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兴建了逸夫美术楼、煤炭实训大楼,以及多座学生公寓,使学校建筑总面积达到了89.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宿舍用房面积达到了56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此外,一批实验室建设以及一系列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也相继完成或即将完成投入使用,校园环境更加优美。

  (十)关注民生,教职工待遇和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完成主校区专家公寓14栋、新平旺校区6栋共1200套住房建设,解决了1000多户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完成了校内绩效工资改革,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待本次会议通过后实施,我校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得以构建。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医疗救助体系。积极与大同市实验小学、北师大附中大同分校沟通,帮助教职工子女解决入学难问题,近三年帮助100多位教职工解决子女上小学升初中难题。投资近50多万元,建成了御东校区职工活动中心,维修了原新建路校区职工活动中心、新平旺校区职工活动中心等,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这一切都体现了学校发展给广大教职员工带来的真真切切的实惠。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有困难,有矛盾,但更有突破、有收获。我校取得的每一份成绩、每一点进步,都是全校师生员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大家心血与汗水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学校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大同大学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各位代表,大同大学发展到今天,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出台后,我校既面临许多机遇,也面临一系列重大抉择。

  (一)高等教育改革提出新要求

  一直以来,高等教育在发展规模、培养模式、质量标准以及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手段、管理效益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协调、不符合发展要求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是高等教育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新的发展主题,也给我校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高质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应是我校坚定的选择。我们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质量特色作为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把科技创新作为实力提升的战略选择,把服务社会作为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一方面,根据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逐步稳定本科在校生规模,抓住机遇发展研究生教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上来。另一方面,发挥优势,以特色促发展,重点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需要、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与社会竞争要求、管理水平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之间的矛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二)高校管理科学化提出新挑战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在这种体制下形成的高校运作机制造成的。一方面,如何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工作的长效运行模式,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推进依法治校,建立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如何建立实施好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挖掘内部潜力?如何坚持自主办学,维护好学校的整体利益?如何完善民主管理,维护好师生的合法权益?如何强化人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如何构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高?如何深化后勤体制改革,完善后勤改革的社会化方向和企业化管理模式?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创新管理入手,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对学校的一切工作进行有计划、高效率的规划、管理和协调;必须坚持教师主导、学生本位、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理念和开放性、公益性的原则,认真分析我们自身的特点、优势与劣势,结合当今国内外形势和高等教育办学规律,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

  另一方面,如何提高管理效能,发挥自身办学优势,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我校与省内“老八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也要看到我们自身有利的发展条件。随着新校区的建设,我校硬件设施取得了长足发展,办学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晋北地区的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行业和积淀深厚的云冈文化,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缘支撑。加上我校较为全面的学科体系和毕业生良好的社会声誉,所有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如何规划好、利用好以上优势,是我校拓展生存发展空间、获得前进动力的关键。

  (三)人才需求市场化提出新任务

  人才需求市场化不仅赋予了高校更大的自主空间,还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了高等教育领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提高,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主动转变。

  一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向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与合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服务型人才方面转变。二是在学科专业及课程设置上,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与需求,强调应用性、实践性和技术性。通过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跟踪信息反馈,对人才需求做出预测,为专业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要逐步新建或加速发展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重组、改造或停办一批社会认同度不高、社会需求量明显下降、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以提升学科水平和办学层次。三是在办学模式上,要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积极探索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更加主动地与行业和企业对接,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全球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今天,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办学经费短缺现象依然严重;学校管理离现代大学制度的管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资源浪费和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优秀拔尖人才偏少,领军人物仍旧匮乏,师资队伍的层次与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科研创新和协同攻关能力较弱,高水平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仍然偏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作风建设、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仍需强化;教职工待遇偏低、改善民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位教职工期待解决的问题。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校正处在一个改革创新、提升层次、提高水平的重要时期。学校内涵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我校2014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面对我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向纵深展开以及大同市 “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战略发展眼光,深化改革、重点突破,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确保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

  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指标要求,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推动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工作作风,为实现我校“十二五”发展目标,建设高水平教学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抓好迎评促建,提高教学质量

  迎评促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对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综合检验,涉及学校方方面面。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落实迎评措施。目前,各学院、各部门已经投入到紧张的迎评准备工作中,但人人参与的迎评氛围还不浓,我们一定要增强迎评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评建工作的艰巨性,作好打硬仗、打胜仗的思想准备。要针对自评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按照“三个基本”,即“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的要求,区分主次,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注重细节,加紧整改,落实各项措施。

  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优化教学效果。按照“合格评估”要求,继续做好教学状态数据库建设,继续组织好各学院自查、自评工作,撰写高质量分析报告。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加强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强化日常教学管理,落实听课制度,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严格各个教学环节,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进一步加大设备投入,确保条件达标。从各学院各部门的自评和评估办调研情况来看,我校硬件建设和教学条件距评估指标还有差距。在加大实验设备投入的同时,要解决实验设备利用率低、资源共享率低等问题,同时还要解决部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难以满足教学要求等问题。

  (二)推动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创业教育和诚信教育,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优化整合实验课程,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及独立设置实验课程的比例。推进教学方法、手段、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多元考核办法。加大实训实习经费投入,加快实训中心硬件建设,建立若干个服务全校本科教学、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实习基地。鼓励各学院在现有实验室、实习基地基础上,建立多学科共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加强同市县、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大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

  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以学科群建设为主线,加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建设。加强师范性优势学科建设,突出煤炭工学、全科医学等特色鲜明的行业性应用学科群建设。扶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接轨的经济、生化、理工类等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地方文化研究,突出云冈文化和北魏文化研究。实施特色学科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提升各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以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叉与学科群形成为目标,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和布局,形成主干学科与支撑学科相得益彰、互相支持、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加强科研工作。继续加大申报国家级课题力度,促进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争取获得若干项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加大科研投入,使部分研究所(中心)、实验室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三)坚持人才强校,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

  完善人才培养和保障体系,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富于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施中青年教师事业发展支持计划、国内外学术交流计划。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加强对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的培养,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学术道德奖惩制度,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在教师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四)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办学活力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逐步形成依照章程管理学校的机制,促进学校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推进党务、校务公开,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积极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畅通建言献策渠道。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

  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山西大同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条例》,进一步理顺校院二级管理关系,将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逐步扩大学院自主管理的领域和范围,充分发挥学院办学的主体作用。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岗位聘用与考核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三类岗位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院和部门绩效考核办法等配套措施,优化配置学校人力资源,建立以聘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

  继续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资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强化后勤服务,加大校园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年度财务预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加大对安全、消防、治安、饮食、饮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建成覆盖全校的视频监控中心,提高预防和抵御重大安全隐患的能力。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加强数字化图书馆、档案馆建设。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强化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扩充网络数字信息资源,提高文献资源利用效率。

  (五)加强思政教育,优化育人环境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在学生文化提升、素质养成和学风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创新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开展有针对性、有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强化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将职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助模式。

  抓好大学文化建设。围绕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社团活动、体育活动等。加强规范学术管理,切实净化学术风气,积极组织和开展学术与科技竞赛活动,促进校园学术文化的发展。逐步建立集思想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科技为一体的大学文化格局,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六)强化社会服务,促进产学研合作

  促进科研成果转换。把科研工作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开拓新的科研增长点,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究,重视授权专利的数量向重视专利的成果转化转变,努力提高技术研发能力。积极在煤炭、化工、医药、地方经济等方面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形成既能服务社会,又能促进科研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校外科研合作项目;争取举办若干次高水平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按需聘请外国专家来校任教;定期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国(境)外进行学术交流。进一步巩固、扩大和密切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合作,在人才队伍建设、联合培养研究生、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加强与同煤等大型重点企业多层次的合作关系,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

  深化市校合作。将市校合作纳入我校每年的工作计划;尽快与大同市签订框架战略合作协议,在教育、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层面开展合作。鼓励各学院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与大同市各部门、各行业进行合作交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使我校真正成为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基地。

  (七)夯实基础建设,为师生多办实事

  稳步推进工程建设。完成大学生实践教学楼、网球场、景观大道等项目建设以及教学楼维修、附属学校教学楼加固和锅炉房改造等工程。

  努力改善民生。加强学生食堂管理,稳定饭菜价格,努力提高饭菜质量;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师生文体活动场地和器材设施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活动场所;根据国家政策和学校财力,积极落实教职工福利待遇,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同时,实现学校发展水平与教职工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四、落实与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现既定目标,时间紧迫,任重道远。我们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细化措施,强化落实。

  (一)以“中国梦”为统领,推动工作落实 “中国梦”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旗帜和坐标。实现“中国梦”的基石,是面向人人提供公平、包容、适合的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梦。我们要把“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与学校的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全面开创学校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以转变工作作风为切入点,推动工作落实。

  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当前,我校各项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能否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干部的精神状态,在于队伍的整体作风。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勇于在困难中奋起,在逆境中拼搏。要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切实以优良作风取信师生。要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要克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不良风气,勇于突破陈规旧习、思维定势,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法,以创新抢抓机遇、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三)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推动工作落实。

  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对每一项工作都要积极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形成推动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要梳理职责,界定责任,推行首问负责制,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强化“第一责任,包连责任、直接责任”意识,坚持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抓落实、带头抓落实,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做到“矛盾不上交,困难不推诿,问题不搁浅”。

  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向广大师生宣传学校工作的重要意义、部署、进展和成效,在全校营造谋事业、干事业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新的任务艰巨光荣。让我们以只争朝夕、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不断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我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全面实现大同大学“十二五”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教职工代表大会校长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报告范文06-22

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范文07-06

乡妇联妇女代表大会工作报告07-08

村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03-31

2019年教职工代表大会闭幕词模板07-13

乡妇联主席妇女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怎么写07-08

优秀的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范文07-08

副校长述职述廉工作报告范文07-07

小学第一次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06-24

学生社团代表大会活动策划书08-20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