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陈焕生上城》教案

《陈焕生上城》教案

时间:2022-04-26 06:56:32

《陈焕生上城》教案范例

《陈焕生上城》教案范例

《陈焕生上城》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1、分析陈焕生这一人物形象;

  2、领悟这篇小说的主题;

  3、欣赏这篇小说出色的细节描写,《陈焕生上城》教案教案。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陈焕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阿Q精神。

  教学难点:陈焕生身上既有进取心又有落后面,这二者是如何统一起来的。

  教学过程

  一、 布置预习

  1、 通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喷嚏( ) 尴( )尬( ) 爿( ) 打烊( )

  拎( ) 忐( )忑( ) 笃( ) 不妥( )

  2、 填空

  小说主人公_________是个刚摘掉帽子的农民形象,当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其对_____________有追求。作者围绕陈焕生上城这一故事展开一系列的巧妙情节设计,如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等使故事层层展开。为塑造刻画人物形象文中以_______描写为主推动情节发展。

  3、 熟读全文,编写故事情节。

  4、 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做出标记。

  5、 阅读印发材料,材料如下:

  作家在谈《陈焕生上城》的创作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像陈焕生这样的人,是我多年在农村中见到的一种农民类型,可以从很多农民身上看到他的某些影子,也甚至在个别农民身上完整地体现出来。他们善良而正直,无锋无芒,无所专长,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似乎无有称道者。他们是一些善于动手不善于动口的人,勇于劳动不善思索的人;他们老实得受了损失不知道追究,单纯得受到欺骗会无所察觉;他们甘于付出高额的代价换取极低的生活条件,能够忍受超人的苦难去争得少有的欢乐;他们很少幻想,他们最善务实。他们活着,始终抱定两个信念,一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相信能依靠自己的劳动活下去,二是坚信中国共产党能够使他们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他们把根子深埋在现实之中,始终对现实抱着无限的希望,并且总是尽一切努力去实现那种希望。林彪、“四人帮”打着党的旗号欺侮了他们十年,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他们对党的信念。一旦“四人帮”被粉碎。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逐步恢复了优良的传统作风,他们的脚步就一天也没有停顿地跟上来了。这使我非常激动,非常感佩。想起他们,有时使我彻夜难眠。我同他们生活在一起几十年,休戚相关,患难与共,有着一致的情感。

  我对陈焕生们的感情,决不是什么同情,而是一种敬仰,一种感激。

  我写《陈焕生上城》,我的情绪既轻快又沉重,既高兴又慨叹我轻快我高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善了,我们终于前进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陈焕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面对着人的灵魂,面对着自己的灵魂。我认为我的工作无论如何只能是人类灵魂的工作。我的任务就是要把人的灵魂塑造得更美丽。

  当然表现人的灵魂的美质并不是脱离了实际去加以美化。人的灵魂是扎根于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他受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制约,但又无时无刻不突破这种前进。

  陈焕生的灵魂就是受到制约和突破制约的。

  二、导入新课:

  三、教学步骤

  (一) 检查预习

  1、 出示幻灯片,学生完成题目,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陈焕生上城》教案教案》。

  2、 请两位同学分别复述故事情节,请另一位同学作出评价

  3、 教师点评完成情况。

  (二) 社会背景介绍:这篇小说写于1980年,此时的中国刚刚走出十年动乱的阴影,改革开放已经拉开了序幕,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已经初见成效,小说的故事情节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

  (三) 展示教学目标:

  (四) 提问:陈焕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五) 学生讨论。

  (六) 明确:从小说可以看出陈焕生是一个诚实而质朴、憨厚而勤劳的农民。

  (七) 提问:他身上有什么样的弱点?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弱点的?

  (八) 明确:他的弱点是过于自卑缺乏主人翁的气质。在生活好转之后,他渴望过精神生活,但拙嘴笨舌严重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有时候自己也挤在人群中凑热闹,但话语出口,便引得人们哈哈大笑。对于人们的嘲讽,陈焕生不但没有义愤,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出于自卑的心理,陈焕生往往瞧不起自己。当服务员对他冷若冰霜时,他便认为自己说错了话,得罪了人。他的自卑在某种情况下又会走向盲目的自高自大。在那个年代,五元钱一宿的房钱,对一个普通的农民来说是心疼的,住一宿做七天工还要倒贴一角钱。吴书记本意是关心自己反而坑了自己,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便归罪于自己:“千怪万怪只怪自己不曾先买了帽子,才伤了风才碰着吴书记才住进了招待所”。花了钱还遭白眼,这对他精神的打击是很大的,但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在房间里胡乱报复了一番以后,到百货公司心一横,便买了一顶帽子立即戴在头上飘然而去。而且这之后他心里充满了自豪和得意。

  (八) 提问:作者对陈焕生这个人物倾注了怎样的感情?

  (九) 学生讨论。

  (十) 明确:从小说的字里行间,读者不难体会到作者对他笔下的人物的情感,不仅仅只是同情,而是饱含着深深的敬仰之情,

  (十一)提问:怎样理解小说以心理描写为主的艺术特点?

  (十二)教师提示: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不注重人物外部特征的描写,不注重那些围绕人物发生的事件,而是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让主人公向读者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例如陈焕生进城归来的一段心理描写,就把他的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作者塑造人物的笔调冷峻幽默。读陈奂生结账前后的对比描写,起初不禁哑然失笑,继而又感到心情痛楚。小说风趣中饱含哲理,运用了寓庄于谐的手法。作品的语言质朴、幽默、简练、明快,人物的语言具有个性特征。“他上一趟街回来只会说今天街上人多或少……,一句话就传神的描绘了陈奂生的手亲嘴拙。管它,出了五元钱呢,陈欢声结账后反复多次的这句独白,更是入木三分的刻画了人物质朴而又偏狭的心理。

  (十一)讨论小说主题:

  1、提示: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例如,讽刺官僚主义;批判阿Q精神;反映城乡差别;鼓励农民解脱重负,继续前进。你的看法呢?

  2、学生思考讨论。

  3、明确: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应从整体着眼,这样说会更好一些: 这篇小说描写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表现了作者对新时期的农民终于前进的高兴,还没有从负重解脱出来的慨叹。

  四、目标反馈。

  1、下面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零碎( ) 香酥( ) 暖烘烘( ) B 喷嚏( ) 米囤( ) 刮刮叫( ) C蹲点( ) 惬意( ) 瘫软( ) D打烊( ) 三爿( ) 尴尬( )

  2、 下面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羡慕 问心无愧 措折 懊恼 B尴尬 冠免堂皇 上爿 簇新

  C切意 冷若冰霜 啄磨 涵养 D晦气 阴差阳错 香酥 压瘪

【《陈焕生上城》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陈奂生上城》教案06-03

陈奂生上城的教案范文06-03

《陈奂生上城》自读教案08-23

高中语文《陈奂生上城》的教案08-22

高中语文《陈奂生上城》教案09-11

《陈奂生上城》优秀教学设计06-08

陈奂生上城导学案设计06-08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教案反思06-19

《西安这座城》教案06-08

《西安这座城》教案设计06-08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