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电和磁》的教案

《电和磁》的教案

时间:2024-03-04 16:33:27

《电和磁》的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和磁》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和磁》的教案

  《电和磁》的教案 1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教材共两页,分为“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制作一个电磁铁”和“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三部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电和磁是不相关的两种现象。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1777 — 1851)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才知道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奥斯特揭开了研究电磁的序幕,科学家们对电与磁的关系的认识迅速深入,电的应用也就大大扩展了。电磁铁的发明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成果。

  第一部分: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

  把拉直的导线靠近小磁针上方,小磁针不动;把导线的两端接上电池,可以看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有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导线是铜的,因此可以推测是电流的作用使铜丝产生了磁性。当我们将电流断开,小磁针又恢复了原来指南北的状态,说明小磁针的偏转确实是导线通电造成的,也就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在这个实验中,电池处于短路状态,而学生们也会感觉到烫手,这是因为短路时电能消耗很大,并瞬间转化为热能。教材因此提醒学生们在实验中,电流只需通极短的时间。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们将导线的一端接触电池的某个极不要超过3秒,迅速断开,就能观察到小磁针的偏转。 教材中的电流方向示意图,暗示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小磁针偏转时的运动方向会有所不同,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如果在实验中有学生发现这一现象时教师应予以肯定。 第二部分:制作一个电磁铁

  电流的磁效应现象激发了科学家的探索热情,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其中一种就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后来进一步发现当螺线管内插入铁芯时,由于铁芯被磁化,磁性大大增强,这样就产生了电磁铁。

  教材引导学生们使用 1 米长的、带绝缘层的导线沿同一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导线两端各留出 1 厘米,并用砂纸擦亮,制作成一个电磁铁。在制作电磁铁时,要选择一些长铁钉,并作退火处理,即将铁钉在火上烧红一会儿,再逐渐冷却。否则,制成的电磁铁断电后仍然有剩余的磁性。学生材料袋中的熟铁钉也可以用,但要注意不要让它靠近磁铁,以免被磁化。选用的导线要软一些,而且一定要有绝缘皮或绝缘层。如果使用漆包线,则要让学生明确漆包线尽管看起来像铜丝,实际上外面涂有一层油漆。用砂纸打磨线头,主要是为了使接触点更灵敏。线头不经过打磨的漆包线,组成的电路将是“断路”。同一方向缠绕时,线圈是否整齐美观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效果。 教材对同一方向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要求,对电池的正负极的接法也没有要求。这样各组制作的电磁铁钉尖、钉帽和电池的两极就有可能不同,有利于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去思考究竟是什么决定着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材要求学生用自制的电磁铁去吸引大头针,看看能吸引多少。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会自发地比较各自的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会发现自己的电磁铁可能比别人的要吸得多或吸得少。他们可能会产生“是什么决定着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之类的问题,为下一课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做好了准备。 第三部分: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教材选择了电磁铁是否具有南北极作为研究的内容,这来源于磁铁性质的研究。学生们已经知道磁铁的性质,以及检验磁铁性质的各种实验方法,当他们发现电磁铁通电时能吸引大头针,也就产生了研究电磁铁其他性质的需求。由于学生们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因此教材要求他们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研究并作好实验记录。简单的方法是用小磁针检验:电磁铁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针的北极相吸引。根据的原理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们回顾检验磁铁南北极的方法,再迁移到电磁铁的南北极研究中。如果要求学生们说出电磁铁的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他们就可能发现各组制作的电磁铁的钉尖、钉帽的南北极不相同。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电磁铁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活动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可让学生在课外研究,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当调换线圈两端与电池两极的连接时,或者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时,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的极性就会发生变化。)

  二、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通电后的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是用绝缘导线绕在铁芯上制成的,通电时有吸铁本领,也有南北两极等知识。

  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观察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并对此现象做出解释;能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电磁铁;并能自行设计实验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内外能积极地从事电和磁的探究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能创造性地设计电磁铁南北极实验;意识到人们对电磁铁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并对此现象做出解释;经历制作电磁铁以及探究电磁铁指南北的性质等实验过程。

  2、难点:制作电磁铁。

  四、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 教师自制的电磁铁,多媒体课件。

  2、分组材料:漆包线、小磁针、电池、大铁钉、大头针、砂皮纸及实验记录表等。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上课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当你在野外迷路时你会怎么办?假如身上带了个指南针,你会辨认方向吗?,师出示指南针,让学生尝试用来辨认方向。

  2、教师小结:指南针里面的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磁铁),所以里面的针我们也可以叫它小磁针,现在小磁针静止在桌面上,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看谁最聪明:手不能接触小磁针,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转动起来?

  3、汇报交流:用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4、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教师介绍(幻灯):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小磁针靠近了通电的'导线,结果他有了惊人的发现。你知道他发现了什么吗?

  (二)、探究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现象

  1、出示实验提示卡,让学生看后说说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些什么?如果把导线两端接通、断开电池的正负极,紧靠的小磁针会出现什么现象?(只能接通很短时间,马上断开。因为用一根短的铜导线,直接接通电源的两极,这种接法叫短路,短路是十分危险的。轻的电池损坏,严重时,可产生炸裂,危及人身安全,若家用220V交流电短路,导线将被电热烧得发红,容易引发火灾。)

  3、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小结:电可以产生磁性。(板书:通电导线 能使小磁针偏转 有磁性)

  (三)、尝试制作电磁铁

  1、过渡:科学家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后继续研究, 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其中一种就是把导线绕成螺线管再通电。后来进一步发现当螺线管内插入铁芯时,由于铁芯被磁化,磁性大大增强,这样就发明了电磁铁。(板书:电磁铁)

  大家想不想也来做一个电磁铁?

  2、出示电磁铁,学生打开书看看如何制作电磁铁: 制作电磁铁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制作电磁铁?

  3、小组汇报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磁铁。(注意:导线接通电池的时间不要超过三秒,导线要沿着同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导线的两端要用砂皮擦亮。)

  5、选一组学生演示制作电磁铁及吸大头针过程。

  6、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什么?有什么新问题?

  7、教师小结:表扬制作比较好的小组。若有不能吸起大头针的组,老师可帮助找找原因。

  (四)、探究电磁铁指南北的性质

  1、复习磁铁的性质。

  2、过渡:磁铁能吸起大头针,说明有磁性,磁铁还有南北两极,那么电磁铁有没有南极和北极呢?

  3、通过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4、分组实验,交流汇报(板书:有两极)

  5、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原理找到电磁铁的南北极的?

  6、大家做的电磁铁南北极都相同吗?

  这说明电磁铁的两极会发生变化吗? (板书:会改变)

  (五)、课外延伸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于了电磁铁?各起了什么作用?

  (六)板书设计:

  通电导线 能使小磁针偏转 有磁性

  《电和磁》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 学生活动

  3. 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 学生活动

  5. 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 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 学生活动

  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 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 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电和磁》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能量》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统领并开启本单元,继而研究电磁铁、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能量与太阳等小主题。教材由 “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制作一个电磁铁”和“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 三部分组成。教材的编写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通过“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的实验了解电流能够产生磁性,然后做一个电磁铁进而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问题。

  《电和磁》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重、难点:

  1、 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2、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

  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静止后的磁针指南的一端叫 极,又叫 极,指北的一端叫 极,又叫 极。

  2、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 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小磁针静止时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 ;可以利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 。

  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 。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试验“猜一猜”

  利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

  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体会发生作用,能否利用人工作用产生磁场、控制磁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磁效应:

  试验:53页图8.2-2示,结果

  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

  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

  思考: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存在?……如何增强磁场?(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猜想: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

  (1)试验:54页图8.2-4示

  (对比条形磁体)

  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指出N极、S极

  猜想: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不会变化?

  (2)试验:54页图8.2-4示,但电流方向相反

  结果:

  结论:

  指出图8.2-5中的N极、S极讨论:能否利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普遍性的规律?(参考55页提示)

  (3)安培定则: 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练习:判断一些通电螺线管的N、S极

  3、达标练习:课本后50页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1、重点磁场的含义,以及磁感线的含义,比较抽象,应重点分析。

  2、 多试验。

  《电和磁》的教案 4

  教材分析

  《电和磁》这一单元是五年级第三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是从调查家中的电器入手,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电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谨的结构,从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导体、绝缘体的概念,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最终指向对电的概念。

  本单元由七个内容组成,分别是《简单电路》、《导体和绝缘体》、《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研究磁铁》、《电磁铁》。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对生活中的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导体和绝缘体对学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15种物体,让学生在感性经验充足的情况下,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性课文,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二是: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获得了一些关于电的'知识。在这一课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能通过的物质,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各种材料是否容易导电。

  2. 多次经历猜想、实验检测是否容易导电的探究活动。

  3.能够认识一个电器的各部分由哪种材料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有序地展开检测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2.愿意与同学交流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知识

  1. 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 了解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1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木条、石块、陶瓷片等15种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电和磁》的教案】相关文章:

电和磁的教学反思05-06

电生磁的教案(通用5篇)01-04

科学《电与磁》教学反思08-16

磁生电的教学反思06-25

《电生磁》物理教学设计07-02

《电生磁》教育教学反思05-20

关于磁场和磁感线教案05-14

摘选磁的应用教案06-20

《磁现象磁场》的教案06-25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