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登上地球之巅》初一语文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初一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9 14:43:44

《登上地球之巅》初一语文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初一语文教学设计

《登上地球之巅》初一语文教学设计

  基础知识

  一、在练习本上给下列词语注音:

  冰镐砭骨履践滞留

  窒息颤抖匍匐迸裂

  二、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养精蓄锐:

  2.斩钉截铁:

  3.异口同声:

  三、问题思考

  1、仔细阅读课文,概括几个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主要经过。2、三个队员最终从北坡登上了珠峰,你认为他们是靠什么克服困难的?

  文中详写刘连满的感人事例对表现中心有何作用?四、我的疑惑

  关于本文的内容,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写下来,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登上地球之巅》课堂活动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复述课文。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复述故事,人物刻画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趣引读(放映图片)

  1、多媒体呈现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峰的图片。

  2、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克服重重困难,从北坡登上地球最高峰——珠峰山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

  二、阅读课文,复述故事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先在书上勾画登山过程中的时间、主要人物、典型实例、主要困难等内容,然后复述故事。

  附: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30分,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反应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重缺氧的刘连满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的地方,三人的氧气用完,他们果断抛掉背上的氧气筒,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无氧攀登。这样的攀登,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但必胜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三、合作探究

  1、三个队员最终从北坡登上了珠峰,你认为他们是靠什么克服困难的?2、文中详写刘连满的感人事例对表现中心有何作用?《登上地球之巅》课后活动案

  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以《伟大的悲剧》中的劳伦斯奥茨和本文中的刘连满等队员为例,写一则心的感受。

【《登上地球之巅》初一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语文《太阳》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09-2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08-22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长征》(精选18篇)02-28

语文《黄继光》教学设计(通用10篇)05-16

语文《小露珠》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12-29

语文《南极风光》教学设计(通用10篇)10-20

语文《挑山工》教学学案设计(精选9篇)05-13

《认识地球——地球仪》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03-25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