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时间:2022-07-25 11:40:26 地理说课稿 我要投稿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中常见的内容之一,同时由于受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难点也较多。学好本节内容将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⑴了解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等基本概念

  ⑵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

  ⑶理解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二)能力目标:

  ⑴能准确地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变化状况。

  ⑵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变化的。

  三、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的变化是形成四季、五带的原因,同时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又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涉及到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的倾斜等空间想象,而绝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空间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又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

  1、多媒体演示法。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我这节课将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这样的一个展现可以生动形象地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真实的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地、更形象直观地去认知地球的空间运动,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球运动带来的地理现象,有效突破难点。

  2、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3、归纳推导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1)读图分析法。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掌握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能加强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自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相互交流学习,得出结论。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通过提问:“进入秋季了,昼夜长短和前段时间有什么变化?”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新课教学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首先让学生观看在北半球任取的一地点p随地球自转一周的动画,比较p点位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时间长短,通过这一动画演示来使学生掌握判断一地昼夜长短的方法,即只要判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即可。

  (2)用多媒体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照图”,让学生读图分析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将通过提问来督促促使。分析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后,播放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动画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最后归纳总结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补充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之后展示几个相关的练习题叫学生课堂上完成,做到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便于学生自查和教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讲完这部分内容后布置一个探究活动,即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是否一样长,为什么?

  (4)由于课本上没有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图,为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可以演示动画留下课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首先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然后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和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动态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补充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之后展示几个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加以巩固。

  (3)补充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器安装问题、建楼楼距问题等。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由于此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目标,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体系性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

  (1)四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不存在还有四季吗?

  (2)五带的划分界限和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3度,五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课堂小结:

  可以利用知识结构图(图见板书设计)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到四季五带形成复述一遍,这样既可以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中,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与五带形成的根源所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中常见的内容之一,同时由于受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难点也较多。学好本节内容将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⑴了解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等基本概念

  ⑵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

  ⑶理解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二)能力目标:

  ⑴能准确地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变化状况。

  ⑵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变化的。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的变化是形成四季、五带的原因,同时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又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涉及到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的倾斜等空间想象,而绝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空间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又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 多媒体演示法。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我这节课将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这样的一个展现可以生动形象地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真实的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地、更形象直观地去认知地球的空间运动,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球运动带来的地理现象,有效突破难点。

  2、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3、归纳推导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三、说学法

  (1)读图分析法。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掌握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能加强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自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相互交流学习,得出结论。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通过提问:“进入秋季了,昼夜长短和前段时间有什么变化?”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新课教学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首先让学生观看在北半球任取的一地点P随地球自转一周的动画,比较P点位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时间长短,通过这一动画演示来使学生掌握判断一地昼夜长短的方法,即只要判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即可。

  (2)用多媒体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照图”,让学生读图分析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将通过提问来督促促使。分析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后,播放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动画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最后归纳总结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补充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之后展示几个相关的练习题叫学生课堂上完成,做到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便于学生自查和教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3)讲完这部分内容后布置一个探究活动,即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是否一样长,为什么?

  (4)由于课本上没有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图,为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可以演示动画留下课件。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首先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最大?”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然后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和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动态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补充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之后展示几个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加以巩固。

  (3)补充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器安装问题、建楼楼距问题等。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由于此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目标,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体系性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

  (1)四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不存在还有四季吗?

  (2)五带的划分界限和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3度,五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利用知识结构图(图见板书设计)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到四季五带形成复述一遍,这样既可以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中,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与五带形成的根源所在。

  五、板书设计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判断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二、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三、四季、五带的划分

  1、四季的划分

  2、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地球的公转》11-01

关于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地球教案06-10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反思10-30

地球的公转说课稿11-16

第六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1-26

高中地理说课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0-20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02-05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03-03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说课稿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