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4-04-08 14:40:48 志华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10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精选10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1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深化农村改发展、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隆德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区、市、党宣传部的正确指导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二、创建内容和主要做法

  (一)力开展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普及工作,为新农村建设不断凝聚力量。

  一是准确把握,深刻认识其重意义。

  印发了《隆德县关于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心组织各级党组织、各单位深入开展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学习,聘请市讲师团讲师深入各单位宣讲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涵、精神实质等,使广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其重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动性、责任性和科学性。

  二是创建实践载体,在阵地建设上有特色。

  根据行业和各单位的实际、特点,通过对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涵的解读,使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是加宣传力度,深入实施“八进”工程。

  在乡政府所在地设型宣传牌和路牌,广泛宣传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张贴文明标语和图片,深入开展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机关、进乡镇农村、进街道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场所,从不同层面、不同对象,全面宣传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营造了宣传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四工程”,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一是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干部群众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坚持以“四德工程”为重点,以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不断深化理论学习、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类宣传阵地,采取举办理论学习培训班、上党课、理论宣讲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和形式政策教育,引导广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解放思想讨论”、科学发展观,“思想解放,树立新形象”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及时传达区、市相关会议精神,举办各类报告会,使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渗透于理论教育的各项活动之中,不断为广干部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增强了践行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不断培育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四工程”为抓手,坚持培育和弘扬“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使荣辱观进一步深入人心。全面推进诚信建设工程,积极评选推荐区、市各级道德模范,组织评选“全县十佳工商户”、“青年文明号”使我县诚实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在各中、小学积极组织开展了“爱心颂”、“红领巾心向党主题队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等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广干部群众在道德实践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成为自觉、主动的实践道德行为的模范。

  (三)加强农村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作,不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在广农村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把文明学校创建与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相结合,与开展文明家庭、文明职工、文明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等评比活动相结合。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作为创建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重要考核内容,把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情况作为重要条件。

  二是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之中。

  在农村中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受教育面达93.6%。组织开展青少年“法通行”主题实践活动。在中小学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召开全县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会,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系列活动,有效预防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广泛开展“拒绝进我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师生讨论”活动和“珍惜生命、噪毒品”宣传教育活动。

  三是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纳入群众监督之中。

  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制度,同时,聘请家长、教师、“五老人员”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对网吧等热点文化市场进行有效管理。

  (四)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集市”创建工作。

  为了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我们从“抓素质、抓建设、抓整治、抓载体”着手,着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集市”等创建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促进农村文明程度。一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文明意识。制定“村规民约三字经”并在乡村主要街道刷写宣传,发放《隆德县村民文明公约》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引导教育广农民,遵纪守法、和谐相处、尊老爱幼,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二抒泛开展村镇创建工作。我县现有区、市、县级文明村镇分别为5个、4个、52个,区、市、县十星级文明户分别为13个、10个、60个,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共230人。三是开展文明集市创建工作。共创建村级文明集市2个,采用电子屏幕、公示栏、广播、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力弘扬诚信理念,表彰诚信典型,曝光失信案例,用身边生动的`人和事教育广经营者。工商机关通过制定文明服务公约,把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渗透到经营者的日常行为中,不断增强经营者的诚信自律意识,提高经营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积极推进集市信用分类监管,细化完善具体制度,实施定向有效监管,加快农村集市监管信息化工作进程,努力提高集市信用分类监管水平和效能;通过建立健全进货查验、进货台账、不合格商品退市、商品质量追溯、农药残留量检测、商品质量承诺等制度,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保障商品质量安全;通过畅通申诉举报渠道,切实维护广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一是实现了“农家书屋”在行政村的全覆盖。

  投资244万元先后建成了118个“农家书屋”,完善配套设施,加强日常管理,全县“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100%。“农家书屋”已成为新型农民增长学识的“充电所”、发家致富的“加油站”、陶冶情操的“娱乐园”。

  二是完成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投资115万元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15个。

  为每个服务店配备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用电脑,安装了共享工程管理软件。目前,共享工程服务工作已全面展开。

  三是流动电影播放设备,丰富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xx投资68.76万元购了先进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13套,组建农村流动放映队13个,开展数字流动电影进社区(村)、进营、进校园活动,丰富了各阶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年均放映数字电影1800多场次,把流动电影院建成了没有围墙的课堂和党的宣传阵地。四是泛开展了群众文化活动。

  组织各类型文艺演出60余场,组织参加各类赛事、展演100余次,参演人员30000余人次,观众近60万人次。如在六盘山文化城组织策划的“清凉世界”广场文化活动,以音乐、舞蹈、戏曲专场演出、社区艺术团队展演、社区特色文化展演等形式,围绕元旦、春节、“两会”、中秋、国庆等重节日和其它专题活动,演出场次130场,参与演出单位覆盖全县14个乡(镇、街道)的78个业余剧团,观众超过10万人次,参演单位数、演出节目数、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均创我县广场文化活动之最,成功探索出一条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自娱自乐的广场文化活动模式,为广基层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和锻炼机会,激发了基层群众支持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六)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充实,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包括党政群和文化事业单位17个,在册登记人数144人,其中公务员33人。从文化程度看,学本科学历38人,学专科59人,中专(含高中)及以下人员47人。从职称分布看,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3人。从行业分布看,党宣传部9人,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90人,文联4人,乡(镇、街道)41人(宣传干事14人,科教文卫服务中心文化工作人员27人)。

  一是机构设到位,人员配齐。宣传部、文联、文广局人员和乡(镇、街道)宣传干事、科教文卫服务中心文化工作人员到位率100%。

  二是积极引进各类宣传文化人才,县文广局招聘了8名青年专业技术人员,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且学有专长。

  三是高度重视宣传文化部门班子建设。近两年,交流重用、提拔任用宣传文化部门领导干部16人,考录中层管理干部3名。这些举措促使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业务能力、创业理念、工作热情全面提高。四是资金投入逐年增加。20xx年至20xx年,县财政累计投入文化事业经费430万元;区、县两级财政投入宣传文化项目建设经费。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

  近期,瓜州县宣传部成立调研工作组深入乡镇、村组及相关单位,就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近年来,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这一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农户、诚信文明户创建活动,农村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工作力度不断加,理论宣讲对谈、千台戏送农村、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产生了广泛影响,切实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1、抓生产,促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基础不断夯实。

  坚持把发展一特四化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的首要任务,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了传统产业向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转型步伐。以蜜瓜、枸杞、甘草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2.7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4%。全面推进养羊县建设,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68.5万头(只),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幅提高。坚持政府鼓励推动,政策扶持引导,市场服务运作,城乡统筹兼顾的思路,建立健全乡、村两纪务输出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累计输转劳务6.8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85亿元。老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元,农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

  2、抓基础,促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各乡镇始终坚持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建设。紧紧抓住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的好机遇,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市率先编制了《瓜州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了15个乡镇规划和73个行政村的村庄建设规划。20xx年在来,通过将村组道路、抗震安居房工程、农村沼气、安全饮水、中低产田改造、扶贫开发、农村教育卫生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整合,集中连片组织实施,争取整合农村项目资金两亿多元,农村乡镇共开工建设各类新、续、扩、改建项目40多项,积极推进集镇道路铺筑、人行道改造、树木栽植、环卫设施配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商业门店改造以及小康住宅建设等工程。示范村也力实施通村道路铺筑、铺筑人行道、生产通道整修、五改四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已建成居民点改造提升点59个,完成农村住房建设总投资过亿元,完成新建市级高标准小康住宅建设350户,县级分散小康住宅20xx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已落实8750户。投资9.33亿元,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双塔总干节水改造、生态节水灌溉、水库除险加固、渠道改造维修、饮水安全、农村沼气等项目;投资2.2亿元,实施了通乡油路、通村油路等通乡通村道路,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18公里,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抓整治,优环境,努力打造清洁优美新农村。

  针对农村环境卫生差的状况,出台了《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和《瓜州县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考核验收标准》,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落实专(兼)职保洁队伍,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初步建立起卫生清扫垃圾集中清运制度。县建设局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编制了《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村容村貌整治的标准要求。各乡镇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参与、集中整治的要求,实施了城乡清洁工程,以公路沿线、村庄周边房前屋后和集镇市场为重点,在所有乡镇开展了规模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广村民广泛参与,清除陈年垃圾,打扫卫生死角,有效改善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以林业项目建设为支撑,投资1.05亿元,突出抓好千米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日协贷款石岗墩风沙口二期治理、退耕还林工程续建、封滩育林、三北四期防护林、重点生态公益林和防护林等林业生态项目,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一五期间,共完工造林10.36万亩,天然林草植被封育200万亩,义务植树220万株,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较20xx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4、抓教育,树典型,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

  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狠抓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编印《瓜州文明公民读本》8000多册,下发《文明礼仪读本》、《酒泉有礼》等4000册。力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连续多年开展冬季集中教育活动,加强了农民党员的培训,提高了群众的素质。注重典型引导,力组织开展道德模范、飞天骄子、陇原骄子等典型推荐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农民道德教育以及科普知识,狠抓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创业技能培训,五年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 260 场次,培训农民2.35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的道德素养、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投资670万元架设172.9公里的电视广播信号主干线,解决了265个村民小组5.9万人收听广播、收看有线电视的问题,极地丰富了移民群众生活内容,使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明显转变,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在逐渐形成。

  5、抓载体,创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各乡村把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作为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全县广农村组织开展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创业标兵、敬老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文明诚信农户、文明村镇等评选活动,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成绩斐然。止目前,共创建全国、省级、市级、县级文明单位(村镇、社区)分别是1个、12个、44个、194个,占全县单位总数的98%以上。全县信用社共评定信用乡1个,信用村24个,评定信用农户15387户,占总农户的70%,对信用户予以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对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民风及诚信的社会氛围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把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作为实现乡风文明的抓手,组织了千台戏送农村移民乡镇文艺调演活动,在春节期间开展了型秧歌调演、传统灯展、烟火晚会、戏剧晚会、书画展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力弘扬了瓜州的特色地域文化,有力促进了乡风文明的提升。把建立一套符合农村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的保证,近年来,我们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目标考核、监督激励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在管理上,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同时,依托省、市文化项目,加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全县15个乡镇都建起了文化站,配有文化专干20人;59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室,占行政村总数的81%,建成农家书屋67个,今年计划再建的7个书屋已列入20xx年全省农家书屋工程配送计划,届时将全面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形成了一批集村级阵地、文化室为一体的群众活动场所,并以此为依托,切实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农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产、抓收入、抓增收的问题上,对村民精神文化、道德层面的东西抓得不够紧。

  2、部分乡镇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物质条件滞后,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全县乡镇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村与村之间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不一样。我县被纳入省级扶贫参照县管理,僻面,特别是移民乡村财力困难,对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设施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村容村貌改善不,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

  3、移民乡镇村民的思想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县是重点移民县,部分移民群众思想观念保守,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本土农民差较,生产生活习惯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依然没有摆脱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崇尚科技文化氛围不浓。

  4、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投入不足与作用发挥不尽充分的问题并存。随着文化惠民的工程的落实,村级图书室、农家书屋、村级健身场所等逐步建立起来,但由于村干部部分都不能脱产,公共场所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文化资源作用发挥不尽充分。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领导组织机制。

  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局,融入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工作,尤其要把各级领导抓农村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要着重改变目前乡镇党副书记兼职过多的现象,乡镇应配备专(兼)职人员,明瓤个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形人抓,人人参与的格局,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有人抓、抓得起。

  二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量化、客观、全面并重点考核工作创新、社会效益和长远规划。要逐步投入模式,探索实行以奖代补等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工作进展和群众满意率同班子主要领导绩效考核、物质奖励相结合,按照工作绩效,奖优罚劣,进一步调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实效性。各乡镇要结合县十三五规划,制定精神文明建设长、短期规划,通过制定规划明确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对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的内容要有明确的规定,对各部门单位、个人担负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有明确的要求。通过规划对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起到导向作用,促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

  (二)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是以加强群众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着眼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的人力支撑。要加强对农民的传统文化与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引导广农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培养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是以培育文明乡风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各乡镇、各村要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风尚出发,制定出得到普遍认可的乡规民约,使农民在乡规民约的约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形成自身的文明乡风。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农村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的文明新风,塑造新农村的新风尚。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三)以三园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载体。

  一是以文化乐园建设为切入点,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但移民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迫切需要以思想文化阵地为依托,力发展群众文化、完善文体设施。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力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下功夫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把思想宣传工作、文体活动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渗透,把教育农民的工作做实。

  二是以清洁家园建设为切入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乡村面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要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建设纳入村镇发展的总体规划,从教育引导农民改变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把经常性工作和集中整治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和制度规范结合起来,下功夫解决脏、乱、差问题,努力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农村。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要按照三个一标准,建立农村环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建立一支卫生保洁队伍,建设一批环卫保洁设施,制定一套卫生管理制度。乡镇要建立专职农村环境监察队伍,村组要设立监督员,真正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三是以生态田园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认真实施清洁秀美工程,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工作,保护好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自然资源。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强生态产业建设,按照一村一品和工农对接的思路,结合实际,力发展生态产业。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3

  为切实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我镇新农村建设,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乡镇作为农村精神文明的直接操作者,直接面对群众和农村,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紧抓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从整体出发,一分为二的看带问题,从整体出发,不能单方面追求农村经济建设而忽略精神文化的建设。

  一、工作现状

  镇交通便利,紧靠国道347线,距县城60公里,距省会市240公里,平均海拔1750米,属于干旱河谷地带,是通往风景名胜区的“咽喉”要道,是最佳过境休闲景区。镇气候宜人,素有“小江南”之美称,境内拥有无污染立体气候资源,拥有古朴农耕文化。2016年省人民政府授予镇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

  近年来,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性发展态势,各村在经济建设上也取得了较快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社会发展与时俱进,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和迫切,深入开展我镇文明村镇的创建工作,构建浓烈的文化气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要措施。计划分别在17、18、19这三年将麻都社区、五里村和地渔村打造成具有镇特色的县级文明村镇。我镇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脱贫攻坚为抓手,紧扣“四好村镇”这一主题,建成富有我镇特色的文明村镇。“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广泛利用宣传标语,倡导村民勤奋苦干,创收致富,日益提自己的生活水平,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利用村文化中心,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教育培训活动,在各村主要街道设置文明警示牌,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公德意识和文明意识。加强对镇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依法管理,依法搞好镇区综合治理,整治环境卫生,规范交通市场秩序,规范村民文明行为。

  (二)大力弘扬和提倡“最美家庭”的好家风好家训

  通过“看得见”的感召力,倡导引领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点,大力培育好家风、家训,引领时代新风尚。将开展活动与文明村创建紧密结合起来,作为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大力倡导夫妻和睦、孝老爱亲、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新风。

  (三)积极营造文明乡风

  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在全镇范围内认真落实好《公民文明守则》、《村规民约》等公民道德规范,不断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教育。全镇形成了浓烈地爱国守法、团结互助、勤劳上进的风气。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村民保证村民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我镇高度重视各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四村一社区都配有村民活动中心、农村书屋、日间照料中心,极大的满足了村民日常的文化生活需求,为村民丰富文化生活提供应有的途径和便利。

  (五)加大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

  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大力开展以清除垃圾和乱贴乱画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卫生清扫和生活垃圾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在各村设立环境卫生公益性岗位和倡导村民不乱丢乱扔相结合,保证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村镇。

  (六)切实抓好各级学习型组织阵地建设。

  通过在各村、各行业中率先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以全镇农村现有的文化中心为阵地,搞好一室多用,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存量,实现资源共享,保证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深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与上级单位对接,通过开展送文化下乡、全民趣味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带动群众参与其中,喜颜欢笑,丰富日常的生活。

  (八)完善古村落、民居等保护措施

  积极的倡导群众保护传统的村落和民居,通过设立保护警示牌和发布倡议书的形式,号召大家协力保护珍贵遗产。目前镇藏寨已纳入重点保护范围,政府也投入资金进行打造,目前藏寨综合体建设已进场施工阶段。

  (九)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镇把丰富群众文体活动,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等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妇女节、五一、七一等众多民族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农村的文化氛围,丰富农牧民的群众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不够,认识偏差。部分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还是不足。二是队伍不完善,主体缺乏。村里没有专职的文化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四、加强我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一)领导要加强重视。

  要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空间,不要只把它放在口头上、文件上,讲一些空话、套话,流于形式,而是要结合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实际,把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二)着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前提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多渠道多形式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书屋的引领作用;建立一支文化专项小分队,充分利用众多的民族节日、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四)创新工作方式。

  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融入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且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中,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切实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五)大力完善工作机制。

  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队伍的扶持力度和制度建设,完善考核奖励机制。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4

  近年来,桂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小康生态文明村和文明户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脏、乱、差的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桂平市是个农业大市,辖区有26个乡镇,7个社区,425个村,全市人口170多万,农村的比例占城区的85%以上。随着近年来桂平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快了城区建设的步伐,同时,城乡联动、共创文明的氛围也逐渐形成,据统计,全市有自治区级文明村6个,贵港市级文明村10多个,县市级文明村80多个,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有文化活动室300多个、卫生室280个、体育健身场所250多个,农村通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金田镇理村、中沙镇上国村、石咀镇小汶村等一批村级创建典型,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

  二、主要成绩

  桂平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的热情,农民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其中,认真搞好村庄规划,进行改水、改厕、改灶、改房、改路,绿化、美化村庄、庭院,硬化乡村道路和户间道路,积极配合做好村村通公路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全市已建沼气池4万多个、卫生厕所约5万多个,初步实现了道路畅通、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美化,取得了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新发展,带来了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精神面貌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促进了城乡共同繁荣,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特色经济得到发展。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桂平市积极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按照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品牌,发展特色、无公害产品和农家乐特色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如中沙镇上国村以企业为龙头,带动村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村级经济发展;金田镇理村利用傍山依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绿化、美化村庄,搞生态旅游,发展旅游经济,取得满意的效果;石咀镇小汶村搞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效益显著。

  2、农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断进步。

  首先,从总体上说,农民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已初步形成。随着近年来桂平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各类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党员等这些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创评活动入村入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人心,农民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其次,政策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竞争意识、开放意识、风险意识在农民的思想观念中也日益增强。

  3、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各乡镇、村、街道均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党员活动室、文化站(室)、图书室、文化娱乐中心、录像室、音像电子信息馆、体育活动场所等农村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开展农民文艺调演、卡拉ok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赛、书画展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趣味性强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

  4、农村村居环境有所改观。近年来,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各村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抓好村边环境、村内环境和农户家中环境建设,从农民反映强烈、生产生活急需解决也有条件解决,又最能凝聚民心的硬化道路、净化庭院、绿化村庄的三化入手,并以此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突破口。抓好村中道路硬化,修建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甚至砖路,硬化连村公路及串户道路;净化庭院,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二乱现象。绿化村庄,在庭院和村道两侧植树,在各个角落种植经济林木,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地营造环村林带。经过努力,农村三化取得明显成效,如中沙镇上国村和金田镇理村成为桂平市文明村建设的两张靓丽的名片。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桂平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

  部分乡镇领导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分散精力,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因此,对创建工作不够重视,走过场。

  二是整合社会力量不佳,齐抓共创力度需加大。

  创建工作涉及很多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有的各自为政,对创建工作不是那么热心和尽力。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靠许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创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齐抓共创的局面,不断探索新的创建形式。

  三是创建资金不足,硬件建设跟不上。

  创建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硬化村道,绿化、美化村庄,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但由于桂平市财政比较艰难,没能安排创建专项资金,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以项目资金为依托,实行财政补贴一点,群众投资投劳出一点,社会各界捐资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xx年,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从实际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桂平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5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xx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各种新兴的文化服务、文化活动以不同的表现形态,走进了乡里村间,大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但也要看到,与城市文化建设相比,我镇新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待提高,为了解决xx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和现状,总结成功经验,找准突出问题,为下步工作提出对策建议,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推进文明进程,特对全镇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开展程度等有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调研。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xx镇现有1间xx年建的电子阅览室,2间xx年建的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1间xx年建的3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1个客家民歌协会和三个民间健身队。职业中学、中心校等学校受xx市教育局和xx双重领导,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文化设施齐全,学校环境优良。村级建设有5个篮球场、武教村委会的七件健身器材,使文化站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有了新的阵地。12间xx年建的8平方米的文化书屋,发挥着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知识的作用。

  二、文化队伍建设情况

  xx镇政府高度文化建设事业,把其纳入了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之中,安排一名镇宣传委员(学历大学本科)分管主抓文化建设工作,并配备了专职文化站站长各村(居)委会、各单位文化室都设有兼职文化员,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学历,无工作报酬;各村(居)委会、各单位相应的建立了各类组织机构,尤其是中小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文化建设走在了全镇其它单位的前列。中小学校建有一支学识渊博、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该队伍常年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发挥着文化宣传作用。目前,全镇从事文体人才的人数达xx年龄在35岁左右,学历均为高中以上,他们能结合阶段性工作和时令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xx镇把群众文化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寓教于乐。年开展文体活动达20余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月三"文艺活动、农民职工篮球赛、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客家民歌会、健身舞表演等。各村能够利用文化室,在节假日及农闲时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马岭排苗村村委会就是一个典范,能够利用文化活动室经常开展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生育等知识宣传文艺活动,表演的节目都是农民自编、自导、自演,通俗易懂的竹竿舞、客家民歌、蒲扇舞、苗歌等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文化工作,使文化建设有新的突破,中小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教育文化基地作用,做到师资、教材、课时、效果"四落实",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开展德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6

  一、引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1、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所提升

  随着国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村地区普遍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同,农村社会的道德风尚得到了明显改善。

  2、农村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农村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所逐渐增多,农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同时,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设施也得到了普及,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3、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农村地区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农民画展、民间歌舞表演、农民运动会等,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养,也增强了农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平衡不充分

  尽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些地区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同时,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也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农村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传统的农村文化习俗和民间艺术逐渐消失,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减弱。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乏长效机制

  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推动和投入,缺乏长效机制的支持。一些地区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短期行为,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

  四、对策和建议

  1、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力度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水平,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

  2、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

  重视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等方式,增强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村文化人才的发展,培养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骨干。

  3、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布局中,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同时,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结论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挑战以及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7

  一、引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投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1、农村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许多村庄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篮球场等文化设施,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2、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各地农村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农村文艺演出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养。

  3、农村道德教育得到加强

  农村道德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地农村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如“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

  虽然农村文化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但利用率并不高。一些文化设施由于管理不善、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农民参与度不高,设施闲置率较高。

  2、文化活动内容单一

  当前农村文化活动的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一些地区的文化活动还停留在传统的`歌舞表演、戏曲演出等形式上,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

  3、农民参与度不高

  由于农民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有限,一些农民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同时,一些农民对文化活动缺乏兴趣,也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

  四、原因分析

  1、政策宣传不到位

  一些农村地区的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缺乏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2、文化人才缺乏

  农村文化人才缺乏,导致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同时,一些文化人才也缺乏对农村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难以创作出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作品。

  3、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但仍然存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一些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文化活动经费短缺,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

  五、对策建议

  1、加强政策宣传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文化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对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2、培育文化人才

  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文化人才深入农村,了解农村文化,创作出更多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作品。

  3、增加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活动经费的保障水平。

  4、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注重创新性和多样性,吸引更多农民参与。

  六、结论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农民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培育文化人才、增加资金投入和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等措施,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8

  一、引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旨在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文化生活方式单调:尽管农村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但农民的文化生活方式仍然相对单调,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农村文化宣传阵地滞后:目前,农村文化宣传阵地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标语、广播等方式,缺乏新颖、有效的'宣传手段和载体。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受传统观念和文化水平的影响,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农村社会风气存在隐患:一些农村地区存在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四、对策和建议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为农民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创新农村文化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农村文化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效果。

  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整治农村社会风气:加大农村社会风气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行为,营造文明、健康的农村社会环境。

  五、结论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努力。通过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农民素质、整治社会风气等措施,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六、建议与展望

  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政策,为基层工作提供有力指导。

  建议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展望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继续深化调研,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报告基于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希望通过本报告的发布,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9

  一、引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近年来,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各级政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等方式,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文化生活丰富:农村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农民在闲暇之余可以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广场舞、戏曲演出、书画展览等,这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环境卫生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投入,建设了垃圾处理设施,推广了垃圾分类制度,使得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文化生活方式单调:尽管农村文化生活有所丰富,但整体上仍显得单调乏味。农民在空闲时间主要依赖电视、打牌等方式消磨时光,缺乏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

  价值观念变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商业文化的涌入,一些农民开始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个人主义意识增强,对传统道德观念产生冲击。

  道德失范现象: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道德失范现象,如非法行为增加、不良风气盛行等。这些问题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对策和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普及科学知识,传播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丰富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文化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选择。

  引导价值观念:加强对农民的价值观念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勤劳致富、诚信友善等优良传统,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加强法治建设:完善农村法治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违法行为,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结论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丰富文化生活、引导价值观念、加强法治建设等措施,我们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10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重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日益成为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了解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教育普及程度提高:近年来,农村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农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地农村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绘画展览、农民运动会等,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环境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农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文化生活单调:尽管文化活动有所增多,但总体上仍显单调,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仍有待进一步丰富。

  文化设施滞后:农村文化设施相对滞后,缺乏足够的文化场所和设施,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教育资源不均:农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农村教育水平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道德观念淡薄:受传统观念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农民群众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对策与建议

  加强文化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培养农民群众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结合农村实际,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完善文化设施: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场所和设施。

  加强道德教育引导:通过举办道德讲堂、开展道德评议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五、结论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加强文化教育投入、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完善文化设施和加强道德教育引导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8-02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状况调研报告03-21

农村调研报告12-11

农村调研报告03-13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3-14

关于到农村调研报告文章,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10-26

关于农村养老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08-01

当前农村调研报告11-09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