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3-03-14 13:14:4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4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减负工作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4篇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1

  xx年以来,我市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在孟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从维护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以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为中心,全面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惠农减负政策,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强监管,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全年未发生一起恶性或群体性涉农负担案(事)件。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辖11镇,274个村。全市农村人口40余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5元。

  (一)农民负担领域、项目及监管对象、范围。当前农民负担监管范围主要是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收费、有关涉农收费专项治理以及各种支农惠农补贴资金落实情况等项目。监管对象主要是村组织、中小学校及有关涉农收费部门。监管方式主要采取检查、审计、走访农户等方式。

  (二)主要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减负工作认识。完善工作机构,明确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一票否决制”,进一步明确和建立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责任制度。建立部门分工、责任落实、协调密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减负政策宣传,增强农民群众维权意识。市农监办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到镇、村进行政策宣传及咨询,使减负政策家喻户晓。三是开展执法检查,及时查处案(事)件。每半年市农监办对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涉农收费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及时了解减轻农民负担动态。各涉农收费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本辖区内减负情况进行检查,年底市农监办会同相关部门深入镇、村进行检查,走访农户,保证各种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四是统筹规划,做好财政奖补项目。结合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镇村道路建设、饮水安全工程、村容村貌整治等其他进村入户支农资金项目结合起来,集中力量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利益最直接、受益面最广的.问题,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益。

  (三)主要成效

  一是减轻农民负担“五项制度”得到落实,杜绝了乱收费现象发生。认真落实涉及农民负担收费文件“审核制”,按政策规定收费;提高涉农价格和收费的透明度,实行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建立镇、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公费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把订阅报刊的费用控制在规定限额内;建立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农民对承担的费用明白、清楚;落实农民负担政策“责任追究制”。各级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各执行人员为具体责任人。由于制度落实,近几年我市未发现农民负担案(事)件。二是涉农专项治理工作逐渐显现,乱收费现象得到有效遏致。规范教育收费,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得到治理;农民建房收费治理工作有效,杜绝违规收费现象;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收费做到抄表到户、计量收取,坚决纠正乱加价的搭车收费行为;涉农价格和服务收费正在规范,未发现违规收费现象。三是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强化,农民种粮积极性逐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得到落实,学生都及时享受优惠政策。四是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及财政奖补得到有效监管,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二、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村报刊征订费用存在超省定限额现象。

  (二)农民负担监管体系尚需完善。我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经站,目前该站编制6人,实有4人,还要承担繁重的农村土地纠纷调解和土地流转等其他工作,面对全市量大面广的减负日常工作,显得人员不足。

  (三)个别部门收费标准宣传不到位,公开不及时,群众办事时标准不清,心存疑虑。

  三、下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的建议

  面对农民负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市今后农民负担监管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宣传,强化减负政策宣传。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各项惠农减负政策,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强化对农村各种支农惠农补贴资金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对农民的四项补贴资金,应按照统一规范、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原则,落实到农户,资金打到“一卡通”账户上。

  (三)继续组织开展涉农资金专项审计、涉农收费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大明查暗访和案件查处力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不出现涉农负担恶性案(事)件及群体性案件。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2

  20xx年中办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下简称《减负通知》),明确将20xx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中央层面的政策在基层究竟落实如何?“最后一公里”是否变成“最好一公里”?是否会流于过程?根据通知要求,我带着这些疑问进行了调研问卷和座谈。

  一、调研问卷情况

  我在合作市区分党委政府负责同志、本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下级政府负责同志和负责秘书文件等科室工作人员四个层级进行了调研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23份,其中厅局级1份,处级6份,科级14份,科以下2份(附表)。

  1.《减负通知》印发后,48%的人员感受到减少了些负担,感受明显的是会议时间更短、更实了,接待、陪同简化了;但工作留痕的减负感受不明显。

  2.在文件数量方面,57%的人员感受到文件数量减少10%以上。经统计,合作市委20xx年给下级下发126份,20xx年同期下发101份。市委文件合计比同期减少了15份,减少了12%;合作市政府20xx年给下级下发153份,20xx年同期下发125份。市政府文件合计比同期减少12份,减少了4%。

  3.在“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方面,61%的人员感受到会议的数量减少10%以上,74%的人员感受到会议时间长度减少了30%以上,78%的人员认为目前会议比以前更实、更管用,不再明确要求部门“一把手”参会,陪会的情况明显减少。经统计,合作市委20xx年召开会议59次,20xx年同期召开53次,减少了10%;合作市政府20xx年召开会议70次,20xx年同期召开62次,减少了11%

  4.在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方式召开会议方面,硬件设施、基础条件不存在障碍,43%的人员感到到电视电话会、视频会议的频次比以前减少。

  5.在监督检查和考核事项方面,70%的人员感受到来督查、检查、考核次数减少10%以上,61%的人员认为填表报数、报送比去年稍减少了一些。市委市政府制定专门文件,合并相关督查事项,确保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50%以上。

  6.在过度留痕方面,39%的人员认为没有变化,39%的人员认为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使用方面没有变化。

  7.在调查研究、执法检查轻车简从方面,无论上级来本级调研检查,还是本级赴下级调研检查,91%的人员认为比以前要简化。

  8.在上级部门从基层抽调干部的情况方面,70%的人员认为抽调了个别干部,74%认为对基层工作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9.通过与合作市委组织部长座谈了解,20xx年以来,有1名被问责的干部因表现突出被进一步使用,在干部问责及关心激励方面也有相应的机制,一般都是区分对待,对于情节较轻,因为外部条件造成的处分,在处分期满后报上级组织部门同意后正常使用;但对于比如侵占扶贫款等个人道德问题,虽然不一棍子打死,但往往选择慎重使用。

  10.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梳理,建议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在考核机制方面。希望干部考核和工作项目能进一步从实绩方面加大考量比重,减少文件资料等“留痕”性质的考核比重。二是在检查评比方面。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工作,而不一定非通过评比检查来促进,多把明查改为暗访。三是在化解矛盾方面。希望上级部门要适当为基层先行化解部分矛盾,解决部分问题,减少向基层分解任务数量。四是在报表时限方面。希望上级部门要求上报各类数据及报表时,不要第一天通知,第二天要求上报,多给基层统计时间。五是在整改督查方面。建议减少“举一反三”整改,并且整改以实际效果来检验,减少提供印证材料。

  二、主要进展和座谈情况

  通过座谈和调研问卷,总的感到《减负通知》在基层得到了严格执行,从上至下抓得比较紧,各级要求也比较严格,思想上有红线,在落实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这方面坚持比较好。

  在与甘南州副州长、合作市委书记刘永革同志座谈时,他明确指出一直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抓好落实,说短话、发短文,尽量合并相关会议,有些会议不再明确要求基层一把手参加。针对省一级文件下发到县团级,重点是结合实际抓落实,做实不做虚。当然“减负”并不等于“少干活儿”,并不代表学习可以不学了,工作可以偷懒了,过程可以简化了,还是要把理论学习和夜校作为贯彻落实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抓手。

  在与合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梅同志座谈时,她谈到做工作虽然要注重过程,但要更注重结果,比如上级反馈我们巡视整改工作,非要提供许多印证材料,我们也知道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但形式归根结底要服从于内容,不然就本末倒置了。

  在与纪委书记周军平同志座谈时,他谈到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干打雷不下雨”不行,要让基层干部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抓落实”“跑现场”方面,多一些“暗访”,少一些“大张旗鼓”的检查督查;多一些现场办公,少一些指手画脚。

  三、存在的难题

  过去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基层干部说“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则形象描绘了基层权小责重的现状,基层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而基层干部就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基层如果被形式主义弊病所困扰,政策落地就有可能卡在“最后一公里”。

  (一)不同程度存在“痕迹化管理”的局面。通过调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病症表现在基层,症结要害却在上级。一些上级机关和上级领导落实检查工作,既问工作实效,也看材料报表,比如国家在对我们脱贫考核验收时,既要以群众的“口碑”来印证工作的成效,也要盯住“痕迹”找“漏洞”,看表册、看统计、看扶贫干部的工作日志等等。还比如巡视巡察、环保督察、脱贫攻坚整改等都要提供多种印证材料,基层不得不为了考核加班补齐各种材料……二是基层干部思想深处普遍认为,工作做没做不能仅凭嘴巴说,总得留下些“蛛丝马迹”,所以不论文字、图片、视频,处处都要留痕,既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却又“深陷其中”,既重“绩”更重“迹。

  (二)个别时候还有“减负变增负”的现象。在座谈时,干部们谈到是不是真正减负,既要看减负的落实举措,也要看基层干部的实际感受,大家都知道很多工作需要落实,但不能一边做“减法”,一边又做“加法”。上级虽然正式发文减少了,但带或不带红头的便签通知增多了,集中会议减少了,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增多了,凡此种种。基层干部的“累点”“痛点”在于数量上虽然减了,内容和形式上却增加了,让减负落入了“减负—增负—再减负—再增负”的循环。

  (三)个别部门还有“政绩观错位”的表象。因为干部选拔机制不完善,干部的选拔主要是由领导决定,所以个别干部抓工作出发点是“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割裂开来,很多时候强调“上级要求”,而不是考虑基层实际和群众愿望,遇到情况时存在思维定式,首先想到“以前就是这么干的”。

  四、意见建议

  俗话说:硬钉子好拔,软钉子难除。形式主义问题具有典型的顽固性、长期性,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一是要坚持以上率下和刀刃向内相结合。“上面偏一尺,下面就会偏一丈。”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是减负成效的关键,必须发挥“头雁效应”,用更严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全体党员当好示范、做好表率,到最基层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矛盾最多的地方去,做到“以下看上查找根源,以上率下解决问题”,从群众普遍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改起。俗话说“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要用做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层层示范带动,把“一级讲给一级听”变成“一级干给一级看”,把“层层开会抓开会”“一级一级发文件”变成“层层落实抓落实”,使实干蔚然成风。

  二是坚持严管厚爱与提质增效相结合。云南省“80后白发书记”李忠凯曾因公示照片在网络“火”了一把,侧面反映出基层干部值得社会各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关爱,可以“白头”,但不能“灰心”。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既要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减少陪会、迎检、考核、撰写汇报材料等内容,也要激活基层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接“烫手山芋”、钻“矛盾窝”,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给基层“减负”只是手段和方法,让基层工作“提质”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台账只有降低“厚度”,服务群众才能更有“温度”,才能以更加求真务实的态度抓重点工作,才能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与问计于民相结合。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各级干部就是解决问题的,必须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涉及到民生的问题做到问计于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好不好、工作实不实,群众最清楚。政策出台前问需于民,出台后跟踪问效,注重解决民生“痛点”,多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面对困难和问题,只要认真对待,问题最终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甚至可以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契机。

  四是坚持制度建设与科学考核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根除形式主义还需完善相关制度,有必要对相关工作制度再“检修”,该建的建、该废的废、该修的修,同时要让每一项制度都具有约束力、都带上“高压电”。同时,把考核标准要纳入制度体系,不能把基层的重心放在考核上,要通过科学设计,设置关键性考核指标,让大家把更多时间花在做实事上,以工作实效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主要条件,基层干部自然就主动去做基础性工作和群众工作了;全面整合检查观摩、学习交流活动,基层迎检任务少了,工作精力自然就多了,也就不弄虚作假了,把每个部门将关键性指标拎出来,整合成一张考核表,一次性考核基层,针对相同的内容,同类事项合并整合、资源共享,基层负担也就轻了。

  为基层减负,既是回应基层的期盼,也是落实中央的要求。只有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减负通知》精神和进一步走好群众路线,才能根除形式主义。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3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精河县团结北路5号,始建于xxxx年,是一所县级初级中学。学校占地总面积71081.6m2,建筑面积16248.6m2。学校于20xx年12月初完成混合编班,现有教学班31个,在校学生1301人,教职工148人。

  学校坚持“尊重差异,促进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幸福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勤奋、自信、责任、感恩”为校训,坚持立德树人,科研兴校,向管理要质量,以特色求发展。

  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党支部和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围绕总目标,坚持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民族团结促进学校稳定建设,一手抓教育质量促学校内涵式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日趋鲜明,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二、减负工作具体做法

  (一)规范招生入学和分班行为。

  我校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确保辖区内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招生后,我们按照新生族别、性别等因素,采取搭配平行编班,班主任,科任教师合理搭配的办法进行分班。整个招生及编班过程做到公开、透明、规范。不存在以组织考试形式招生的现象,不设重点班、快慢班。新生入学后,及时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同时按要求做好学生变动及资料更新工作,目前学生学籍管理的制度健全。

  (二)规范教育教学活动。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按照国家、自治区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到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没有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严格杜绝教师补课。

  (三)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量安排。

  我校学生每日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不超过7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5分钟,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严格控制作业量。每天作业量不超过1。5小时。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作业量基本上适中。杜绝教师布置大量机械重复作业和以做大量作业惩罚学生的现象。

  (四)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及教育评价。

  我校严格规范考试管理。控制考试频率,对平时的检测也予以规范,按新课程标准确定考试题型,做到难易适度,每学期举行一次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按成绩排列名次,更没有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等。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教师不得按名次公布学生学习成绩,学校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和过程化学业评价。

  (五)规范教师行为。

  1、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制定了教师考评细则,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学校制定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教师能按要求进行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评价。学校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围绕校本研修方案主题进行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严禁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严格教辅资料征订工作的'管理,禁止教师私自给学生征订教辅材料,学校或教师不向学生发放未经上级审定和批准的任何书籍、教辅材料。

  三、经验与教训

  通过开展减负工作,学校加强了师德建设,规范了办学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积累了一些经验:

  1、重视体卫艺劳等课程。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要求,坚持每年举办艺术节、书画展和运动会。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锻炼1小时,严格按规定开展卫生保健工作,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检测和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卫生讲座、传染病预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工作。学校有良好的校风、校纪,学生无违法犯罪行为,学生精神面貌好,行为习惯良好。

  2、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深入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把提高质量的重点放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效果好起来。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强大优势,优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实施主体性教育,探索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推广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实现减负。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

  通过自查,我们意识到规范办学行为,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还存有差距。我校在课改、德育工作等方面还很欠缺,需要加大改革步伐。

  四、工作设想

  通过开展减负工作,我们认识到,减轻学生负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得力的措施,要有严格的督查,更重要的是要长期坚持。

  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学校做好减负经验的收集、整理工作,深入挖掘,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先进经验的总结交流和推广工作,以点带面,努力把减负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实处。学校将对减负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中若发现有违反规定的,通过发整改通知书、与教师谈话等形式予以及时整改,确保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将把减负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违反规定的教师在评优等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并与绩效工资发放挂钩。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增强依法办学的意识,规范办学行为,强化管理措施,扎实做好减负工作,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和谐发展而不懈努力。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4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开展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的通知》精神,摸清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各项工作事务,为下步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我市于2月20日开始,在局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全市城市、集镇和农村三种类型的社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根据不同类型,我们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发放问卷、走访居民、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

  一、社区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域鄂州,统筹城乡总体思路和一改两化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社区122个,其中城市社区36个、集镇社区18个、农村新社区68个。城乡社区统一按照1+8服务模式设置,即1为一个社区组织办公平台:社区党委(支部)、居民委员会办公场所;8为八个功能性服务平台:大厅便民服务平台、综治维稳信息平台、文体康复居家养老平台、卫生计生服务平台、社会组织活动平台、教育就业培训平台、超市购销服务平台(慈善超市或便民超市)、咨询代办服务平台等。

  二、社区负担过重的原因及表现

  经调查,社区工作普遍存在工作杂、任务重、压力大等现象,政府大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社区承接的工作事项大有12项(人口计生、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安全生产、维稳综治、民政事务、武装、党群事务、统计、城市管理、网格管理、税务登记等),小有一两百项之多,社区干部大部分时间用来完成各职能部门下派的任务、应付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印制各种资料台账等,无暇开展服务社区居民的活动,偏离了社区是自治组织的本位。

  (一)社区工作重心不明确。政府大量工作向社区延伸,各类活动进入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成了各职能部门不可缺少的左右手。一些职能部门对社区的地位和自治性质缺乏认识,把本应部门承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增加了社区工作量,社区频于完成政府事务性工作任务,无暇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如各类报刊杂志征订任务、社保参险任务、环境卫生任务等。据了解,人社部门将新农保缴纳任务移交给社区,并与社区签订责任状,要求辖区内年满16周岁到60周岁居民每人必须参保。根据人社部门划定的人数,社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数完成参保任务,但由于社区空挂户多、外出打工者多、人口流动量大,社区难于按照规定的人数完成参保任务。为了完成责任状任务,社区只好对无法联系和不愿参保的人员进行垫付缴纳,增加社区负担。社区内的街、路、巷环境卫生,环卫部门应是工作的主体,社区做好协助和宣传工作,但现状却是本位倒末,环卫部门成了监督单位,社区成了责任的主体。为了迎接环卫部门检查,社区干部往往还要到辖区内的街、路、巷负责打扫卫生。

  (二)社区与政府关系不明确。社区被当成各职能部门的下级单位,频于接受上级安排的各种检查、考核、评比。政府各部门通过对社区进行检查考核来评价自身工作完成情况,不定期对社区进行检查并要求社区建立相关台账。据了解,我市在党风建设、安监、计划生育、信访、拆违控违、综治维稳等六个方面对社区工作采取一票否决制,任何一个方面工作不达标就不能评先评优。针对各项检查,社区需制作各类牌子和台账应付,基本每个社区都有十几块牌子、几十类台帐、上百本档案,很多内容都是交叉重复,如社区教育台帐、计生台账、消防排查台账等。消防排查工作的责任主体本应是消防这样专业机构,社区只应配合消防搞好消防的排查和宣传工作,但现在这项工作却成了社区为主体,消防部门负责督查社区。同时,还要求社区建立排查档案3套,分别交由市、街道、社区存档,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不说,还增加了社区经费负担。

  (三)社区工作权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把责任、矛盾下放到社区,社区有责无权,频于给居民出具各类证明。如民用住宅楼里经营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办理商业保险身份证号、姓名、性别不一致,出国务工旅游担保,婚史情况,房产证明等等都要到社区来开据证明。社区公章使用范围不明确,社区公章成了万能章。同时,社区还需处理大量因盖章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加了社区负担。

  (四)社区工作经费标准不一,费随事转经费过低。城市社区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所有费用由街道统一支付;农村新社区仍然属于村级体制,经济条件好的新社区,工作经费较多,经济条件差的新社区,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我市最难的应属集镇社区,年工作经费仅2万元,还要支付退休人员工资。费随事转经费执行中,城市社区按20xx年的文件规定标准执行,即计生经费按每年5万元的标准补贴到社区,街办按2:1的比例配套;低保工作经费由民政部门根据社区规模及工作量,按每年0.1-0.15万元的标准直接补贴到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经费按每年1万元的标准补贴到社区;集镇和农村新社区未实行费随事转政策。

  社区承接政府各部门大量工作,需要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除必要的工作经费外,所执行的费随事转经费涉及的单位面窄,标准过低,有的社区甚至于无费随事转经费,如统计部门的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环卫部门的清洁卫生治理等未执行费随事转政策。为完成各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差额部分有的社区靠出去化缘来维持社区各项工作开展。

  (五)社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福利待遇不明确。一是工作人员流动性太大。目前,我市社区工作人员由两委成员、公益岗人员和相关部门招聘的专干组成,但公益岗位人员每个人只能在有效工作期间享受一次公益岗位,合同期限为3年,合同期满则必须更换一次新人,人员更换过于频繁,一些年轻的、有工作能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却不能留在社区工作,刚适应了工作岗位就要换人了,这种机制严重制约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发挥。二是专干人员待遇不一。社区专干人员是由各部门招聘,承接本部门各项事务到社区,其工资及福利待遇由各单位负责发放,出现同工不同酬,做事多的工资低,做事少的工资反而高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专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做法及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我市城乡社区一体化建设工作,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我市即将出台《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一体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准备上市委会议。《意见》围绕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从三个方面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

  (一)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和指导性目录,全面清理现有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明确社区工作职能,凡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派出机关职责范围内的需委托社区公共服务站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需通过签订协议、购买服务等方式,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交由社区公共服务站承办。

  (二)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经费及人员待遇。

  1、社区工作经费。按照20xx户居民以下社区不低于6万元/年、20003000户社区不低于7万元/年、3000户以上社区不低于8万元/年的标准、党员活动经费按每名党员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便民社区建设资金按照每个社区10万元/年的标准由区(开发区)、街道(乡镇)负责落实。

  2、社区干部工作报酬。采取基本报酬+绩效报酬的方式,按照社区主职基本报酬不低于上年度本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合理确定社区干部基本报酬。社区主职、副职和其他社区干部之间的基本报酬按照1:0.9:0.8的比例确定,社区干部每人每年绩效报酬不少于基本报酬的10%。

  3、社区干部待遇。要求为社区干部办理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建立社区干部体检制度,提倡有条件的街道(开发区、乡镇)每3年对社区干部组织一次体检。有条件的地方对连续3年符合《xx市社区两委班子和社区党组织书记综合实绩五比考核评价办法(试行)》(鄂州办发[20xx]12号)(以下简称《办法》)考核优秀或连续任主职15年以上的社区主职干部,在继续任主职期间享受街道(乡镇)副科级干部工资待遇。对严格执行计生政策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社区干部,应享受与在岗职工离退后工资提高5%的同等待遇。

  (三)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性、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区管理和开展多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基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等方式,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让这些社会组织成为承担政府职能的重要载体,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需求,通过他们的合理承担,减轻社区干部的负担。

  建议由上级部门出台一份规范性的社区准入制度文件。明确规定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由谁准入、准入什么,社区公章使用管理范围,如社会救助、劳动保障、计生服务、社区矫正等。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11-17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精选5篇)05-11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7篇11-17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7篇)11-22

小学减负的调研报告11-22

基层减负调研报告12-19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通用7篇11-22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集合7篇11-22

减负工作调研报告合集7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