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26 11:17:3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教育调研报告汇编15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调研报告汇编15篇

教育调研报告1

  我校的书法教育秉承把“写字”和“做人”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师生“认认真真写字,踏踏实实做人”.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给我们的书法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书法教育一直是我校发展学生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我们坚持以《指导纲要》为准绳,通过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展开教育工作.在教师层面,我们一方面把“写好字”的要求同“用规范字”的语言文字工作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将“写好字”的要求贯彻在汉字、数字、英文等书写中,丰富了“书写美”的含义.在学生层面,注重过程指导与训练,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帮助每一个孩子打好写字基础,奠定书法技能,具备一定懂得书法审美能力.我们努力做到既面向全体的普遍学习,又关注个体的独特体验和成长,使得书法教育成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教育项目,成为我校弘扬传统精髓文化的靓丽一笔.

  一、强化管理,健全机制

  1.学校重视,组织健全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教导处、政教处负责人和年级主任、美术组长为成员的书法教育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开展书法教学工作,并将书法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

  学校十分重视书法教育工作,为了提高书法教育管理水平,曾经派校长到无锡的兰亭小学挂职学习两周,并同他们建立了联谊校,不断进行信息往来.下学期准备聘请该校领导老师来我处搞教研活动,还计划派本校教师到该校学习.

  2.健全制度,确立目标

  学校制定具体制度落实书法教育工作.一是书法进课表制度.全校39个班级均开设书法课,每周一课时;二是午间练字制度,每天中午20分钟是在校午休学生练字时间,做到坚持不懈;三是书法教学专项考核评价制度.学校对全体学生的软硬笔书法进行每学期一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班级和教师工作评价,以此促进教师全员渗透、参与书法教育.

  全校的书法教育以《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目标与内容”的要求为纲本,“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对低段、中段、高段的书法教育、硬笔学习、毛笔学习的“总体目标与内容”进行科学细致的分解,切实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3.指标细化,要求明确

  我校对教师备课、上课、批改及学生作业都有具体的指标和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上课板书规范、美观;作业批语认真、端正;学生作业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漂亮.一二年级练习铅笔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三———六年级练习钢笔字和毛笔字,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姿势,了解笔、墨、纸、砚等常用书写用具的常识.三———六年级成立软笔社团,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熟练地掌握毛笔用笔方法,能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等的变化.分层推进,分步训练.

  4.考核评价,形成常规

  每个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全校性的书写检测,低年级是硬笔书法,中高年级是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两项.硬笔检测内容为本学期语文教材中的背诵段落,软笔书法内容是语文教材中的四会生字(社团人员).

  此外,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对学生书写给以评价,这样让写好汉字切实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二、培训师资,优化队伍

  培养造就一批能胜任书法教育任务的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理念素养、书写水平和书写指导能力,是实施小学写字教学的保证.俗话说,打铁还须本身硬.要想学生写好字,教师应首先写好字.于是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广发开展大练写字基本功活动.

  1.外聘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写字培训

  练字讲究的是技法,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技法规律,练得再多,可能也写不好.因此,20xx和20xx年,我们外聘一名辅导教师,定于每周的周二利用放学的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辅导,学校统一印制专用的写字纸,做到雷打不动.20xx年由本校的两名教师负责指导教师的书法和学生的社团活动.每周都要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对所有的作业学校统一装订,然后定期进行展览、评比.

  2.狠抓全体教师“三字”过关,提高书写技能.

  教师的书写质量决定着学生的书写水平,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严”字当头,常抓不懈,下大力狠抓教师“三字”过关,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书写.要求教师要坚持练字,教学板书要写规范的粉笔字,在“公开课”“推门课”“竞赛课”中首先要对教师的板书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准确、规范、美观”,不准写错别字、二简字、繁体字等不规范字,凡出现书写不过关现象不能评为“优质课”.

  3.抓好青年教师的写字.

  由于电脑的普及,键盘代替书写,这固然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但也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的写字水平普遍下降了.于是我们决定从青年教师的写字入手,成立了青年教师研修班.对他们进行严格地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大兴写字之风.同时,要求青年教师研修班老师每周必须在学校统一准备小黑板上写一首诗,或一句名人名言,并在走廊中向全体师生展示.

  4、做好假期自培.每寒暑假,我们都要制定教师自培计划.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每天必须完成一篇硬笔字的书写.有书法特长的要完成5幅软笔书法作品.

  5.开展书法课题研究,提炼优质课型.

  我校实行年级集体备课教科研制度,学习研究《指导纲要》,吃透年级写字教材,提高书法教学的能力.为了进一步探索写字教育的规律,提高写字教育目标层次,推进写字教学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我校承担的课题《认认真真写字,踏踏实实做人》已经通过评审,顺利结题.在书法教学中,我校以《指导纲要》为指导,坚持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立足课堂,狠抓学生的写字.

  多年来,我们立足课堂,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书法教育教学活动,切实加强了学生的汉字书写教育,促进了学生行为规范与意志品质的养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道德修养.

  在学生的书法教育中,我们努力做到“六个结合”:

  1.写字与做人结合.

  写字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写字所蕴涵的绝不仅仅是写字,写字更能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毅力、价值观.学生在端正写字的过程中便是端正品行的过程.在认真练字的同时,在精彩活动的背后,师生得到更多的是精神的锤炼,人文素质的提升.

  鉴于这种认识,于20xx年初,我们提出了“认认真真写字,踏踏实实做人”的目标.并将其上升到实验高度.经过一年的努力,师生的写字初见成效.20xx年末,我校被自治区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教育实验校;20xx年又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教育实验校.本年度正在申请国家级书法教育示范校.《语言文字报》编辑部以《书法教育进课堂,校园文化满园香》为题进行了报道.

  2.写字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写字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立足课堂,养成习惯,建立写字教学常规.

  (1)有教无类,全面铺开.课堂教学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是传授书法知识,训练书写技能,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主渠道,因此要求教师树立起“每位教师都是指导教师,提笔即是练字之时”的强烈意识.课堂上,每个教师板书做到工整、美观、规范,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适时、适量的进行写字指导,并认真探究、总结写字教学规律.尤其是,发挥语文学科的引领作用,在阅读和写作中真正把字写好.学生作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也无论是什么学科,只要书写均要做到工工整整、认认真真.

  (2)重视语文课堂的写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等要求,和《指导纲要》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我校特别关注语文课堂中的写字教学,对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写字教学要求,经常组织教学赛讲,观摩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同教研组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充分利用午间一大部分学生就餐的机会,早晨和中午分别确定20分钟的练字时间(我们叫早书法和午书法),由学校统一打印练字纸张,力争做到时间保证、指导到位、讲究效果(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每天早晨和中午各写好20个字).学校领导和值周教师随时检查督导,并及时将早书法和午书法作品装订成册予以保存;

  (4)时间保证,各年级每周至少安排1节写字指导课(一、二年级每周两节硬笔写字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各一节硬笔的基础上,逐渐向软笔字过渡);

  (5)积极开展书法社团活动.某种程度上说,书法是一中特殊能力的体现,因此,我们组织有书法特长或者书法爱好的学生组成社团.做到场地落实:建设一个软笔教室,两个硬笔教室,一个教师书法教室;时间落实,每周的周四最后两节课由我校的刘彦老师和张艳玲老师分别指导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目前各100余人参加)进行“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评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指点与鼓励下,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一批“小小书法家”脱颖而出.

  (6)学校定期组织师生竞赛、展评等活动,以此来促进师生的进步.目前,我校有多幅师生的作品在旗级以上组织的书法大赛获奖.

  长期以来,我校要求每位学生坚持每天一练;每月一展,学校班班举办书法展览,学生个个提供书法作品;每学期一评,组织书法兴趣小组活动,评选校园“书香墨韵之星”,激励学生练习书法;每学年举办一次艺术节活动,为学生搭建特长与才艺的展示平台.

  3.写字与校本课程的研发相结合.为杜绝教师在写字指导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写字教学的针对性,编写了书法教育校本教材——《书香墨韵》.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用科学的书法理论做依据,在习字的同时,渗透书法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通过实验,有多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在旗、自治区获奖.本书一经出版,就已投入各年级的使用,每周二由刘彦老师执教,在全体教师中掀起了练习书法的热潮,间操20分钟由张艳玲和刘彦老师分别指导青年教师的粉笔字书写.除了配合语文课的书法练习,学生每周有一节专门的书法课习字,引导学生书写经典传承文明.

  校本教材——《心灵的河流》中每一个章节完了,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古今名言警句,置于规范的田字格内,规范学生的写字水准,使品德教育与规范写字有机融为一体.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热情.编纂了一套以“汉字字理教育”为主题的校本教材——《汉字的前世今生》.这本校本教材的特点是紧扣小学语文教材中学生需要掌握的20xx多个基本汉字.工具书兼课外读本《汉字的前世今生》,旨在让学生了解汉字演变过程,热爱中华汉字,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一些字理和字源知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减少学生辨析字义的枯燥和乏味,使学生少写错别字,甚至不写错别字.

  4.写字与课外阅读课相结合.我们本着课内“举一”,课外“反三”的`原则.将在课内所学到的生字迁移到课外,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搜集整理大街小巷中招牌上不规范的字,形成调研报告,推广规范字的书写.

  5.写字与艺术课尤其是美术艺术课相结合.写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书中有画,画中有书”,这就是中国书画魅力所在.让学生在艺术课上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使有特长的孩子步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6.书法教育同传统经典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我校从幼儿园开始就引进国学经典实验,其中有一个板块的内容就是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欣赏古代软笔书法艺术.特别是软笔书法中,古代的欧阳修、柳公权、颜真卿等,这些大家的人格魅力会跨越时空深深地感染着一代一代的华夏子孙.尤其是他们的艺术以及艺术人生对后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四、营造氛围,陶冶情操

  我校紧紧围绕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目标,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凸显汉字书写教育.

  1.书香墨韵长廊.设展示栏,设立汉字书写展示栏,展示学生、教师优秀的书法作品,定期更换.

  2.布置书画长廊.我校在楼道和走廊上悬挂师生的书法绘画作品.有的是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精美作品,有的是初学书法的学生还显稚嫩的作品,有的学生已经离校多年,但作品犹在,增添了学校的历史厚重感.这些组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走进书画长廊,学生们犹如置身于书法艺术的百花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3、四个书法教室(一个软笔教室,两个硬笔教室,一个教师书法教室)展示学生、教师优秀的书法作品,定期更换.

  五、主要的工作成效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的书法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xx年末,我校被自治区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教育实验校;20xx年又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书法教育实验校,自评上国家级书法实验校以来,接待了几次大型活动(如,全旗学校管理现场会、全旗书香校园评比检查、全市读书节现场会等),及兄弟学校参观(宁城学校、幼儿园等),都得到一致好评;《语言文字报》编辑部以《书法教育进课堂,校园文化满园香》为题进行了报道;书法教育引起其宣传部的重视等.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书法教育比赛,获区级、市级、旗级奖励教师180多人次,学生300多人次.三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得到初中学校的一致好评————学生不但写字好,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努力探索,使我校的书法教育焕发出更多精彩,为中华国粹的发扬光大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教育调研报告2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和加强家庭教工作,对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目前我们的妇女儿童发展五年规划正在起草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本部门的特点,服务好更多的家庭,近期,我县妇联就我县家庭教育现状开展了实践调研。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由县妇儿工委牵头,县妇联、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紧紧围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目标,以提高家长素质为主线,全面深入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使得我县的该项工作随着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而水涨船高,齐头并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一)重视家长学校建设,夯实家庭教育工作基础。

  五年来,结合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我县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全县家长学校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县村(居)和学校家长学校创建率为100%(城乡社区474个,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共计232所),家长学校面向辖区,开展了灵活多样,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家长学校的吸引力,促进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二)抓好活动载体推动,丰富家庭教育工作内涵。

  广泛开展以“科学家教进社区、进校园”为主题的家庭教育主题活动,组建县家教讲师团,开展菜单式选学,邀请省、市家教讲师团成员为留守儿童家庭举办家庭教育巡回讲座。开展“好爸好妈好孩子”评选表彰、“传美德树家风我爱我家乐成长”家教情景剧视频大赛等活动。在寻找最美家庭的过程中,开展了家风家训评比宣传展示活动,评选出家风家训格言860条,好家风故事231个,充分发挥了“榜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为家庭教育工作增添了活力。

  (三)关注重难点问题,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我县以流动、留守、孤残儿童为重点,联合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一方面,依托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等公共服务阵地,为留守流动儿童及其他困境儿童提供托管、家教指导及关爱帮扶服务,并通过学校和相关机构督促留守儿童家庭履行监护职责,及时弥补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缺陷;另一方面还把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与关爱项目结合起来,在给予物质帮扶的同时,从心理方面也给予他们关怀和疏导,定期入户了解相关情况,帮助孩子培养兴趣,增强生活信心,收到了较好效果。

  (四)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扩大家庭教育工作覆盖面。

  牵头成立家庭教育协会和儿童教育协会等女性社会组织,引导其开展服务,扩大受益面,同时通过服务外包,促进服务专业化。以“__”公益服务项目实施为依托,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其中蒲公英公益服务中心组织实施的“书香满屋”亲子阅读共成长行动,受益群体为该社区3-6岁儿童30人。规范巾帼志愿注册登记管理,大力培育巾帼志愿者队伍,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职能,打造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最大公益人才库。

  在工作开展的同时,我县家庭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城乡间家庭教育工作发展不均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形成合力方面有待推进,部分家长在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上仍存在误区,市场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亟需规范。

  20××年,县将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省市妇联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全县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以及广大家庭的新需求,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多层次、多渠道开展该项工作。

  (一)要搭建一个平台,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

  充分妇联发挥牵头指导作用,在现有的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的基础上,补充健全自上而下、多元合作的阵地网络,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要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服务机构、媒体、企业等社会各界投身家庭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挥应有的社会职能。

  (二)培育两个家庭教育社会组织,即家庭教育协会和儿童教育协会。

  要鼓励发展家庭教育社会组织,延伸家庭教育服务平台,发展家庭教育公益项目,开展家庭教育应用研究、骨干培训、指导服务,满足家庭教育工作发展需求。妇联要加强与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社会组织合作,引入专业社工服务,多措并举,促进家庭教育社会化进程,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资源共享的家庭教育体制。

  (三)抓好四支队伍建设,即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基层辅导员队伍。

  要积极吸纳教育、心理、法律、卫生保健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充实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广泛吸纳热心家庭教育工作、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家庭教育工作志愿者队伍,不断充实家庭教育讲师团人才库,实现师资联网、资源共享。要建设一支拥有良好素质、丰富经验、朝气活力的基层辅导员队伍。要定期开展对他们的专题培训,明确任务,开展家庭教育交流研讨会,打造我们独特的家庭教育品牌团队,为全市的家庭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师资力量。

  (四)打造一批活动品牌。

  各级妇联可围绕争创示范家长学校开展创建活动;各家长学校可推出“四点半课堂”等精品课堂;各家教讲师团可推出“正面管教”等精品课程;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可积极参与“__”公益服务项目等等。

教育调研报告3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社会的焦点,祖国的未来。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各阶层人士和广大家长共同的研究课题。

  我们知道,生孩子,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喜事,快乐的事。从母亲怀孕开始,就会受到家人和亲友的祝福、祝贺,然后就开始各种忙碌,自然是带着喜悦的忙碌,在孩子的身上,寄托着父母的全部希望。

  然而教育孩子却又是一件苦恼的事。许多做父母、做老师的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仍然对他们不满;有的父母的谆谆教悔,被孩子视为罗嗦;有的父母被自己的孩子瞧不起。人们不禁要问,今天的孩子怎么了?

  许多孩子也觉得苦恼。为什么作业越做越多?怎样努力才能让大人满意?为什么许多好的想法不能被理解?

  我们在抱怨当前的学生实在难教的同时,也不能不问,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传统僵化的教育机制是否扼杀了学生的灵性?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单一机械的应试教育考核目标,打造了多少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一味地追求升学率,酿成了多少不该发生的故事……

  责骂、体罚、讽刺、挖苦,使多少孩子丧失了尊严和学习的动力,使多少潜在的人才变成庸才,上演了多少教坛上的人间悲剧……

  一个乡村女教师在一个拿了别人东西的孩子脸上用锥子刺了一个大大的“贼”字;某省金华的学生徐力因不堪母亲的管制而残忍地用锤头将亲生母亲活活砸死;某市的一位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也曾将一学生的腿一脚踢断,因为教师的责罚而轻生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我们不应抱怨我们的学生不行,而是我们的教育内部出了问题;我们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而应认真地反省我们对学生了解了多少;我们不应丝毫地损伤学生的尊严,而应把他们看作独立存在的人,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认真地听“蚂蚁唱歌”……

  一个爱的目光,会给学子无穷的力量;一个爱的微笑,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句爱的语言,可能会造就一位社会的良才;一个爱的细节,会在学生的幼小心灵烙下深深的印迹……

  让我们学会赏识吧,赏识是学生前行的发动机;让我们学会鼓励吧,鼓励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让我们抛弃责骂吧,责骂是学生前进的绊脚石;让我们远离偏见吧,偏见是学生成长的天敌……

  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厌学、装病、与老师对抗、闹别扭并且患心理疾病而被学校借机开除,大学入学考试又惨遭失败。他的经历是当时德国极其压抑的教育体制与一位富于天资性格独特而又“冥顽不化”地保持自己个性的孩子之间冲突必不可免的后果。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爱因斯坦,很幸运地没有成为失败者主要受益于两个方面。首先,是他的家庭的宽松和不同凡响的知识环境;其次,是他离开了德国到瑞士的开放的教育体制中就学,从而开发了自身的潜力。爱迪生小学考试几门课不及格,被老师讥讽为“低能儿”而辍学。但在其母亲的鼓励下树立了信心,刻苦自学,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我国著名剧作家吴晗考清华时数学零分,被誉为中国三大国宝之一的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也才==分,可他们并没有被家庭所遗弃,而是振作精神,勤而补拙,成了文坛泰斗。

  可见,学校的肯定、家长的赏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才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应该明白,要让孩子成为==世纪的成功者,我们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我们可以代替孩子做事,但是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种子是父母播撒的,成长还要靠孩子自己;我们不能满足于准备好一切去迎接孩子,而应该让孩子准备好一切去迎接未来。

  一位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要让孩子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就要帮助孩子去发现“我能行”、“我哪点最行”、“我哪一点会最行”,因为没有笨孩子,只有潜能尚未发挥出来的孩子。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为,孩子身上的“发光点”既非与生俱来,也非固定不变,重要的是我们应洞察入微,善于捕捉、善于引导,然后给他们的闪光点加温加油,让它们燃烧起来。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把教育比作一首美好的诗篇。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深情地说:“教育近乎农业生产,绝非工业生产。”因为工业生产是把原料经过设计好的工艺流程,做成合乎标准的成品,农业生产则不然,种下的种子是有生命的,他们得自己长大。人们要做的,是给他们适当的条件、温度、阳光、水分、肥料,帮助他们好好生长。如果种子抗拒生长之趣,哪来好的收成?

  教育是诗,多么美好的比喻。它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承载,一个民族希望的宣言,一代青少年心灵的写真,我们怎能允许有一句错行的诗句?

  作为家长和教师,还是让我们慷慨一点吧?给学生多一分鼓励,少一点责罚;多一分赏识,少一点偏见;多一分肯定,少一点怀疑,多一分冷静,少一点偏激。

  让我们的学生都能面向祖国的蔚蓝天空振臂高呼:“新世纪,我能行!!!”

教育调研报告4

  一、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

  学校一班人要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提高思想认识。xxx中学作为完全中学,初中部与高中是一个有机地、紧密相连的整体,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要平衡投入,平衡管理,一样的重视,一样的支持,综合协调,全面发展,整体提高。尽管该校是教育局直管的副科级事业单位,但是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初中的管理事宜当地政府管理为主,直接接受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与指导,这是一种特殊的管理体制,大家要理解,要清楚。初中的考核结账算在xxx镇中心学校,但成绩首先是xxx中学的,如果考核算账成绩不理想,对xxx中学、对xxx镇中心学校都不利,教育局、镇党委政府、xxx的老百姓也有想法,这一点大家心中要明确要有数的。

  二、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要按照县教育局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划分来,xxx中学和镇中心学校要相互理解、支持、配合,形成合力,为了振兴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作出共同的努力。一是形成有初中管理特色的管理模式。初中与高中的教育规律不尽相同,教育教学管理也不一样,各有各的特殊性和规律,所以,初中不能完全照搬、套用高中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要根据全县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中考的要求形成适合初中的管理模式。二是加强初中部的管理力量,要让有事业心、有能力、公道正派的人担任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明确岗位目标任务与工作职责,平衡分配管理岗位任务,加强履职考核,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三是完善初中部内部的管理机制,对初中要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要适当授权和放权,要加大必要的经费投入。四是制定明确的管理考核方案。镇中心学校对x初的要有一个明确的考核方案,明确目标任务。x中要在学校层面对初中部明确目标任务,初中部对个班级、教师也要制定明确的考核评比方案,把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班级和教师身上。

  三、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考核奖惩政策,建立一套适合初中实际情况的以教育教学奖惩为主的激励机制,健全各种管理与奖惩激励制度,完善各种考核考评方案和操作落实的办法。二是学校指定的各种政策、方案、制度、办法、机制要公正公开公平,要以调动学校干部、教师、职工、学生等不同层面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主要目的,三是要树立他们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四是通过制度管人、管事,通过狠抓过程的管理来抓落实。五是学校干部要期带头示范作用。要做到吃苦、吃亏在前,享受在后,在经济待遇的分配、各种荣誉的评选、教学任务的落实上要先顾一线的业绩突出的教师,不能是先顾领导自己,不能在一些小事的不当处理上对教师产生挫伤感,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总目标总任务、阶段性的目标任务要具体,要落实。考核激励要公正要严格,要体现出干的多与干的少、干的好与干的差、干的效率高与低,干的成本的高与低的差别来,只要起点一致、程序公正、考核评价科学、多沟通多交流多联系。

  四、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由于是完全中学,管理体制、分配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不同,这是事实,也就产生了教师待遇上的客观的不平衡,初中教师在思想上有时不平衡,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势必受到了影响,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初中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初中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初中教师的认识,转变初中教师的思想,调动初中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性、敬业奉献精神,提高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保证队伍内部的和谐,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要通过教育引导教师端正思想认识,从实际出发,从国家的政策,从全县同类初中相比较来看待待遇问题,不能形成一种偏离教育价值观的导向。待遇问题很重要,但是待遇首先受国家的分配政策指导,还要受当地的财力与消费水平的制约,三是与工作量的多少、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的复杂程度、投入的工作成本的多少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收入与付出总是程正比的。

  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

  加大学校的德育工作力度,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明确的理想和学习目的,养成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和吃苦精神,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依靠长期的坚持养成的,所以要迫切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树立学生的理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的的管理,不在于防和堵,关键在于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于班主任的工作,及其他科任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形成教育合力。

  六、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明确教学中心地位,规范教学过称管理,教学管理要务实,要有针对性,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的'引导作用,要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教学过程管理要从针对上面的要求出发,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改一年备考为三年备考,该单科备考为全科备考。在教学管理上,要摸索出一套性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特别强调要注重教学管理过程的落实,不能水面一棍,光搞形式不注重实效。

  七、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阶段目标。具体来说:一是要完成中考的目标任务,以县录取重点高中的平均比率为标准,即 2%的人数为重点高中录取目标。重点高中的指标分配一般参考当年的中考成绩、办学规模人数、历年办学效益、日常教学管理水平、三年前升重点高中学生今年的升造率等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每年分配重点高中人数的既要参考当年中考的直接结果,还要参考平时的学校管理工作的水平。二是要完成普高上线率,普高上线越多,就相应的减轻了当年的中职招生任务,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三是提高各学科中考的人均分、降低低分率。四是巩固直升率,对于各种转出的学生要及时办理学籍异动证明,避免流失,保证直升率,不能摊空头人数。五是要完成好中职春招任务,完成春招任务的人数在最后算中考成绩时,将这部分人数从应考人数中剔除的,这样,既完成了中职招生任务,又提高了直升率,相应的提高了人均分、降低了低分率,这样做对于提高中考的综合成绩有较多的好处。所以初中要掌握这计算成绩积分的要领。六是要提高各种学生竞赛的获奖人数与级别,各种竞赛获奖的人数与级别将作为提前预录分配指标数的重要参考依据。七是要对平时的各种检查视导要高度重视,平时的检查视导情况的好坏将作为办学效率。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将作为重点高中录取分配指标的重要参考依据。

  八、进一步改善学校社会形象

  xxx中学这几年发展变化进步较大,社会形象和社会影响较好,需要继续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与联系,积极改善初中外部发展环境,改善社会对初中的舆论影响,让当地群众满意。

  九、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

  一是加强教育与引导,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重点是要抓好责任心、责任意识、增强教师的集团荣誉感、危机意识、敬业奉献精神。

  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素质。要以校本研训作为教师学习的主要活动载体与形式,鼓励教师自觉的学习提高,要学习最新的教育科学理论、学习理论、学科新知识、学生管理理论等,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提高认识,扩展视野。

  三是加强能力锻炼,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特别是要加强新理念下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辅导、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等基本的教师业务能力建设。

  十、进一步端正领导工作作风。

  学校领导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带头示范,处事要公正公平、要提倡多吃苦,要淡泊名利,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教育调研报告5

  自20xx年初,**省**市**县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为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近期,我们对39所中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初步掌握活动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近3000份,分别对学生(1400人)、家长(1200人)、教师(280人)进行调查,最终形成了这份调查报告

  一、教育内容

  (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从幼儿园到初中合理安排诵读内容,本着精炼、通俗、生动、易于接受的原则,小学着重从“孝、礼、勤、诚、耻”,中学从“忠、信、义、宽、廉”的内容安排诵读。内容涉及改良《弟子规》,易懂易记的古诗、儿歌,《千字文》,《朱子家训》,精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部分篇章,《古文观止》及诸子百家等。

  (二)开展优良传统教育

  例用各节假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教育活动。20xx年5月,我县洙泗小学以庆祝“第二届中华母亲节”为载体,邀请国内著名学者30余人,分别作了以孝道、国学启蒙、儒家伦理、家长讲堂等方面的报告,将中华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资源融入当代教育之中,在全县掀起爱母、敬母、孝母热潮。

  (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在学校的校园、走廊、教室、黑板报、宣传栏等处都精心安排中华美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在班级张贴《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句段,让学生时刻耳濡目染。金庄镇中学以“兴仁、敦义、崇礼、弘智、仰信”为路名,把42块圣哲经典的大幅宣传画矗立道路两旁,让学生在行走、活动之间受到教育。同时,在楼道内设置了传统美德、“感恩”、励志等不同教育内容的版画,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开展儒家思想培训

  20xx年10月,我县以“尼山圣源书院”揭牌庆典活动为契机,邀请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6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来我县开展儒家思想教育培训活动。举办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论坛讲座等共8场报告,为40名骨干学员及全县500位干部、教师进行授课,为深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播撒了种子,夯实了基础。

  二、实践效果

  (一)我县中小学生在中华传统美德方面的表现

  近年来,我们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作为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并根据时代特点进行转化: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这“八德”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开展“八德”教育,可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自20xx年初开展活动以来,广大中小学生的现实表现如下:

  1、忠。当升国旗时,我们面对国旗肃立,95.6%的学生认为一定要行注目礼。在当班级获得荣誉时,87.3%的学生都表示很高兴。

  2、孝。59.7%的学生经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33.7%的学生只是偶尔做家务,极少和从不做家务的仅占6.6%。91.8%的学生认为应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69.8%的学生知道父母生日,20%的学生只知道父亲或母亲的生日,10.2%不知道父母双方的生日。

  3、诚。42.5%的学生从不撒谎,49%的学生偶尔撒谎,8.5%的学生经常撒谎。

  4、信。64.6%的学生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能做到,34.6%的学生有时能做到,仅0.8%的学生答应别人的事做不到。

  5、礼。86.7%的学生见到老师或家长能够主动问好。64.7%的学生能够经常使用“请、您、谢谢”等礼貌用语。

  6、义。乘坐公共汽车,看到有人为老人、抱小孩的妇女或伤残人士让座,92.8%的学生认为是应该的。在校外,遇到同学打架斗殴,83.4%的学生会上前劝阻或拨打110。

  7、廉。56.8%的学生生活节俭、不讲究吃穿、不互相攀比;27.6%的学生有时会互相攀比;15.6%的学生讲究吃穿,互相攀比。

  8、耻。考试时,当老师因故离开考场,有人作弊时,68.3%的学生能够保持平静心态,继续答题;28.8%的学生会看看他人的反应,再做决定;只有2.9%的`学生会抓住机会作弊。76.3%的学生能够做到知错就改。

  从以上八个方面来看,我县中小学生在中华传统美德方面的表现较好。

  (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作用

  我县中小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良好表现,是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开展密切相关的。49.8%的教师认为通过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展,学生品格修养进步很大;48.7%的教师认为有些进步,但效果不明显;仅有1.5%的教师认为没有影响。49.7%的家长认为学校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较大,42.2%认为有些影响,6.5%认为作用不大,1.7%认为没影响。62.3%的家长认为活动对学生正常学习促进效果明显。53%的小学生和77.7%的初中生认为活动对学习有促进作用。

  (三)家长、教师及学生对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态度

  调查发现45.7%的家长、55.8%的教师对青少年诵读国学经典表示非常支持(详见表2),62.1%的家长很关心孩子的传统美德教育,86.9%的家长认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应该不断加强完善,61.1%的小学生、63.8%的初中生对学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表示非常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类集体活动(详见表3),对于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更是乐于参加。家长、教师支持,学生有兴趣参加,因此,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还要继续深入持续开展下去。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我县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1.中小学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在以下方面还达不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缺乏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心胸不够开阔等。

  2.我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方式单纯、缺乏实用性,重形式不重结果,不能持之以恒,内容欠充实具体等。

  3.活动开展不平衡,总的来看小学好于中学。部分学校还处于启动和初步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思路和特色,与活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五)征求到的主要建议

  教师的建议是:1.增加行为习惯、社会公德、文明礼貌、诚信做人、遇到挫折不气馁、动手能力、爱心、责任心、集体主义、团结协作、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内容;2.强化教育工作者的传统美德教育,率先垂范;3.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渗透到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开展;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家长的建议是:1.完善科目内容;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知道礼貌的重要性,使他们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公民;3.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真正深入学生内心,使其在成人的基础上再成才。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活动,传统美德开始悄然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广大中小学生较好地形成了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爱护校园环境等。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读书兴趣,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另外,通过“小手拉大手”,使传统美德教育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

  为把这项活动深入持续扎实地开展下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既要以“五德”教育为总抓手全面开展,也要突出重点,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以爱国主义、基础道德、法律法规常识、人生理想、集体主义、行为规范、人际交往等为重点内容。

  二是注重实效。把“五德”中的每一个方面都细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家校同步开展道德践行活动,促进全社会道德素养的提高。摆正学校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三是因地制宜。各学校要立足实际开展教育活动,以点带面,形成特色,整体推进,可结合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古诗文诵读、感恩教育、书法等某方面深化拓展,形成独特思路,打造育人品牌。

教育调研报告6

  一是本级老年教育现状:

  隆昌市老年教育起步于1990年,自开办至今,老年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越办越好,越办越强。应该说,我市各级老年教育现状是可喜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好的。老年人参与的热情是积极向上的。隆昌市老年大学就是我市老年教育的一张名片,深受老年人的青睐和拥戴。

  二是本级老年大学(学校)发展现状:

  隆昌市现有市级老年大学一所,镇级老年学校六所,村、社区的老年远程教育教学点及农民夜校339个。

  三是老年人入学率和接受各种形式教育的比例:

  隆昌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6万人以上,每年参加市级老年大学的`老年人达2500人/科次 以上,参加镇级老年学校的老年人达1800人/科次 以上,参加村、社区老年远程教育教学和农民夜校的老年人达5400人以上。全市老年人入学率占老年人的6%,占总人口的1%.学校接受各种形式教育人数达2万人以上,占全市老年人的20%,占总人口的2%.

  四是教育教学经费保障情况:

  隆昌市、镇、村、社区各级老年教育经费均列入各级财政预算,除收取入学老年人少量学费外,其余办学经费的不足均由财政补助,基本保证了现有办学规模所需经费开支。

  五是民办老年大学(学校)发展情况:

  隆昌市现尚没有正式申请挂牌办学的民办老年大学(学校)。但民间社会力量、个人举办早间、晚间或下午的广场坝坝舞等形式很多,达200个点以上,参与学习的老年人达2万人以上,是一支不可低估的民办老年教育力量,应大力提倡和发展,弥补国家、政府办学的不足。

  六是养教结合出现的新模式:

  我市积极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在物质养老已奠定基础的情况下,学校千方百计满足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求进"的精神养老需求,即"文化养老" "健康养老" "抱团养老",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感,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

  七是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情况:

  隆昌市的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高。就我市老年大学近三年的招生呈直线上升态势的情况表明老年人希望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开设的专业班数也越来越多,也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求学需求,真可谓一个小县城的老年大学也成了"一座难求的学校".

  八是对于推进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学校)发展的建议:

  ①各级政府要加大推进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学校)大力发展的力度;

  ②各级政府要出台鼓励民办老年大学(学校)的政策,提倡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

  ③各级政府要满足现有老年大学(学校)的办学场地和办学经费,积极应对和解决"一座难求"的实际困难;

  ④各级政府要明确老年大学(学校)的性质、体制、机制、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等问题急待解决学校名不正言不顺等问题。

教育调研报告7

  为深入了解全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今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措施,近期,区统计局对延平辖区范围内的学前教育情况通过实地访问、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了深入调查。采集了大量反映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有效信息,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类信息的基础上,查找当前学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一)幼儿园配置基本状况

  20xx年末,延平辖区有幼儿园138所,其中:公立幼儿园20所,在园人数4898人;民办幼儿园75所,在园人数10264人;普惠性民办园20所,在园人数2150人;参与加盟、连锁、并购幼儿园22所,在园人数4382人;无办园许可园1所,在园人员159人。民办园个数和在园人数分别占总量的79.2%和68%.

  (二)师资力量配置情况

  从教职工人数方面来看,延平辖区幼儿园职工数有1829人,其中:公立园职工总数436人,专任教师320人,具有教师资格证的320人;民办园职工总数1393人,专任教师798人,具有教师资格证的452人。民办园专任教师占总量的71.4%.

  从教师收入方面来看,公立园在编教师月平均工资4696元,非在编人员月平均工资1900元;民办园教师月平均工资1700元。公立园平均工资明显高于民办园。

  从教师学历方面来看,公办园教师本科生学历142人,专科及以下学历106人;民办园本科生学历98人,专科及以下学历643人。公办园教师本科生学历占比高于民办园44.1%

  (三)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与收费标准情况

  20xx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为5858万元,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重10.83%;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100元/生年,财政拨款标准100元/生年。

  20xx年公办园收费标准在340-410元之间,普惠性民办园收费园最高限价800元,其他形式的民办园收费标准在150-20xx元之间。

  (四)到20xx年教育资源目标与需求分析情况

  20xx年延平区3-5岁幼儿数为14341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0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51.2%,全区公办幼儿园招生4298人。

  到20xx年,预测全区3-5岁幼儿数有2126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目标85.2%,专任教师总量缺口1000人左右,学位总量缺口4500人左右。到20xx年拟新建幼儿园20所,其中公办园13所,新增学位数4050人;改扩建幼儿园数15所,其中改扩建公办园6所,增加学位数1500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所需资金预计21000万元。

  二、主要问题

  (一)幼教资源短缺。一是随着幼儿入园压力不断增大,幼儿园数量少、超规模、大班额情况十分突出。国家规定最大办园规模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但本次调抽的夏道中心园和新东方幼儿园平均每班人数均严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二是公立幼儿园数量少,特别在近几年的招生中更出现了报名人数严重超过招生计划的问题,需要通过排队摇号入园。同时现有办园规模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经费保障不足。虽然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仅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10.43%,并且只有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可以享受财政补助,而补助大部分都用于日常办公、园舍维修、设备添置、教师培训,所剩经费不多。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完全靠自筹经费支撑,有的园舍年久失修,教辅玩具短缺,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待遇不稳定,为了节省办园成本,经常招收半托生和日托生,处于超负荷运转。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是公办幼儿园在编的教师严重短缺。农村公办附属办儿班10人以下不给编制,外聘的保教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民办园为了降低成本,低薪招聘低学历非专业人员任教,无法保证教育质量。二是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全区外聘的教职员工(含公办园)月工资(含其他福利待遇)平均不到1800元,特别是民办园幼儿教师劳动强度大,很难保证"2师1 保".因此,民办幼儿园的老师遇到待遇更好的幼儿园就会立刻跳槽,老师流动性极大,人员不稳定,不利于幼儿园的发展。

  (四)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一是安全意识不到位,部分园不重视幼儿安全能力的培养,安全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二是部分民办幼儿园租用非教学用房,不符合抗震标准且无网络设施。三是部分园餐饮卫生条件差,消毒和防蝇设备不齐全,炊事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未配备保健保安人员。四是部分幼儿园周边环境差,门前摆摊经营小食品者较多,直接危及在园幼儿食品安全。

  三、几点建议

  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对个人的未来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意义重大。为加快发展我区学前教育事业,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认真落实规划建设扶持政策。一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安排和落实。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中,同步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幼儿园。对现有的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幼儿园,要逐步进行改造。二要把学前教育作为落实"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抓住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发展学前教育的机遇,集中建办一批高质量、示范性、标准化幼儿园,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

  (二)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要科学安排学前教育投入。严格执行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政策,逐步将学前教育经费单独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对农村困难家庭幼儿、城镇低保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入园给予资助。二要出台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目前全区民办幼儿园75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78.94%,在园幼儿占全区在园幼儿的一半多,这些民办幼儿园,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为全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收费较低、投入不足,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相比,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职工待遇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这种公、民办幼儿园表像上的待遇不公平,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在园幼儿受教育程度和效果的不公平。因此,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训教师、结对帮扶、减免租金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给予扶持、研究出台对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园、投资办园。

  (三)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一支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一是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编制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测算和核定幼教编制,继续向省上争取幼教编制。二是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社部门制定师资补充方案,采取引进、签约、招考、招聘、培训转岗等途径,加快幼教师资配备。同时,在职称评定、班主任津贴评审发放、评选优秀等方面,幼教与中小教享受同等待遇。三是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幼教培训纳入教师整体培训计划,尤其要把中小学转岗教师培训作为重点,通过园内培训、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专家引领、专业自修等途径,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幼教师资队伍,为提升我区学前教育质量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幼儿园是幼儿活动、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任。一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预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教职工和幼儿能够安全地撤离、疏散。二要督促落实幼儿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幼儿健康体检等各项安全制度,对校舍、大型教玩具、消防器材定期检查维修,发现安全问题应立即解决。三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规,餐饮消毒、食品留样、防蝇防鼠设备应尽快配备到位,食品采购加工操作要规范。严格校车管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驾驶行为。四要坚决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该关停的坚决关停,对民办幼儿园条件差、安全隐患严重、限期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取缔,不断规范办园秩序,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教育调研报告8

  一、背景

  20xx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为了做好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科学指定出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措施,市局决定就教育均衡发展及布局调整、职业教育、教师编制结构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安全及教育纠风等几个方面工作进行调研。

  二、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以绥中县唯一的一所职教中心为重点,另外抽调了绥中南线的万家中学,前卫中学,绥中西部山区的加碑岩联合学校,葛家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东部沿海的塔山中学,涵盖了绥中县职业教育的点与面。

  调研主要采取听汇报、座谈、问卷、实地考察、提问相关问题,查要相关资料等形式。收回职业教育有关的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一份,采集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及其合理性;课程设置及其依据;教师学生,教学学习质量及其评价;学生就业及其质量;初中升入职业学校的情况等五大方面的情况。

  三、绥中职业教育的有关情况

  1,学校的基本情况

  2,经费投入情况

  近两年来,学校投入经费5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增添实习实训设备等。校内设有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电工电子,电器运行与控制实验室,模拟餐厅,多媒体等专业教室。校外有园艺,旅游服务,学前教育,塑料成型加工技术,财会五个实习基地。校园网正常运行。

  3,普惠制及学生职业资格认定情况

  07年普惠制培训学员876人,毕业班学生全部参加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格率达98%以上。

  4,示范专业建设情况

  5,出现问题

  学校抓招生就业,抓教学管理,抓技能培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原来的300名学生猛增到1500多名。学校的快速的发展,办学出现了一些问题:

  (1),经费严重不足,教育附加费的30%不能全部投入,不能专款专用。

  (2),师资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学校专业发展的需求,职业学校的教师任用制度应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政府投资,以满足学校实习实训的工作需要

  (4),解决教学楼配套工程宿舍楼建设,解除学校管理与安全的隐患。

  6,发展设想

  四、结论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绥中县职教中心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1)政府加大了职教中心的资金,设备,教师的投入,使职教中心具备了发展的基本条件。

  (2)绥中县教育行政部门,重视职教中心的招生工作,政策倾斜,给各初中学校下达升入职业学校的指标,以此增加各个中学中考的指标并把升入职业学校学生数作为考核中学校长的重要条件,有力地加快了职教中心的建设。

  (3)学校拓展思路,适应市场需求,抢占市场,开辟多个专业,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要求。

  (4)学校加大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学有所长提供保障。

  (5)普惠制培训的逐步落实,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辐射功能的加大创造了条件。

  (6)示范专业建设和打造为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打下了基础。

  2,绥中县职教中心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矛盾

  (1)政府资金投入的乏力,制约了学校的管理,辅助设施和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校发展遭遇瓶颈。

  (2)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紧缺,使学校实习实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应给予允许招非师范毕业生来充实职教队伍的政策;评聘工作不能落实,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专业设置受市场需求的制约,存在着各个学校设置专业及其合理性与教育行政部门能否管理制约的矛盾。

  (4)学校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素质,用工需求开设和教学大纲,教学研训部门的统一要求相差甚远的矛盾。

  (5)学校教师学生教学和学习质量存在着普遍较低的问题。

  (6)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教学质量不高,技能培训不达标,不能完全和岗位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致使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存在着短期就业行为。

教育调研报告9

  为推进我市九年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市政协统一安排,自7月下旬开始,市政协社会发展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在朱朝林副主席的带领下,县、市、区政协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市直有关单位、市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区、乡镇办事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上门走访、问卷调查、分类座谈等方式,对义务教育情况进行全面详细了解。在调研期间,深入21个乡镇办事处,实地察看了70所中小学校,召开市直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类型的座谈会 36场次,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我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89所,其中小学200所,在校生113612人,教师在岗在编7218人,在岗非在编224人,行管人员在岗在编464人,在岗非在编307人;初中89所,在校生85943人,教师在岗在编6966人,在岗非在编130人,行管人员在岗在编583人,在岗非在编351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私立中小学1所。小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100%,初中生入学率98.7%,辍学率1.3%。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将“普九”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市义务教育在调整中得到较快发展。

  义务教育深入人心。新《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把义务教育工作作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义务教育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市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

  教育投入力度加大。自2007年春季开始,我市按照 “明确各级职责、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强化了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中的重要责任,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我市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近年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杂费和教科书费;扩大和提高了贫困学生生活费的发放范围和发放标准;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提高,已初步建立起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防流控辍多措并举。为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我市采取“整体联动依法促学,责任促动走访劝学,爱心推动捐资助学、丰富校园生活善教乐学”等多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厌学、辍学行为的发生,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和巩固率。近年来,我市小学阶段掇学率为0,初中阶段控制在3%以内,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受到国家、省、市“普九”检查组的好评。

  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按照“小学就近集中,初中镇上集中”的原则,统筹规划,适时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使小学向总支集中,调整减少村级小学600多所,“普九”债务得到有效化解和锁定。调整布局和寄宿制学校的增加,使办学条件改善面临资金投入的压力。为弥补我市财力的不足,2007年以来,我市教育系统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共计6248万元,用来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等一批重点工程,使我市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全市实施了272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建设,改造校舍231305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25154平方米。XX区和XX市实施了21所学校的改厕、改灶和新建沼气池项目。目前学校的状况是,城区好于乡镇,乡镇好于总支,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好于边远山区,初中好于小学。我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较前些年有了一定的发展。2005年以来,全市中小学共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其中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1500万元。全市建立光盘播放点53 个,建卫星接收站310个,建计算机网络教室73个,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我市农村学校达到100%。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15所学校申报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11所学校通过验收,有10所学校实现“班班通”,带动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市学校中的推广和应用。

  教师素质逐步提高。我市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全市结合中小学教师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大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全市妥善处理民办教师5000多人。建立健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和校长的对口援助、定期交流和定期轮换制度,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各地采取“走教”、“送教下乡”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作用,帮助农村学校尤其偏远乡镇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县将19个乡镇划分为随北、随南、随中三个教育协作区,协作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流动互助,教科研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努力达到区域教育质量均衡。XX区启动了“国培计划—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对小学和初中的16个学科的2000多名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市义务教育取得可喜成绩,但按照《义务教育法》要求,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诸多困难和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学校布局不尽合理

  学校布局调整是办好教育长期的工作,我市农村中小学校仍需优化调整,部分乡镇超级大班仍然存在。目前,市经济开发区、城区表现尤为突出。伴随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城区快速扩张,城区学校的规划和建设却未能跟上步伐,中小学布点不足,不能适应城区发展的需要。如市委、市政府所在区域,以及新火车站周围,新建了大量的居民小区,有常住居民将近十万人,但只有新还建的文峰塔一所小学,根本不能容纳这些居民子女入学,他们只能向XX区学校涌进。又由于教育基础不同,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还不够均衡,家长花钱买“品牌”,学生择校入学,导致“超级大班”的产生。如实验小学在校生 3763人,共开设43个教学班,平均班额在80人以上,部分班级达到了90多人,学生前抵讲台,后抵墙壁,非常拥挤。“超级大班”带来的负面效应非常严重,一方面,条件好的学校“吃不消”,人满为患,造成教师资源紧张、教学资源缺乏、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学生上学、放学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附近农村和薄弱学校“吃不饱”,生源流失,资源闲置浪费。如开发区原东城6个村6所村小,撤并后还有4所村小,其中寨湾、熊家2所村小学生均在100人左右,吴家老湾、十里铺2所村小学生均不到400人。

  (二)教师队伍基础薄弱

  1、教师队伍年龄老化。自2000年核编以来,我市教师至今未进行核编,这种状况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因受编制等因素的制约,教师队伍进出不畅, “进口靠编制,出口一条路(退休)”,导致教师队伍年龄严重老化。近十年来,全市中小学几乎没有补充年轻教师,“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是这一问题的真实写照。调查问卷显示,全市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师,30岁以下仅1569人,占在编教师总数的11.06%; 46岁以上的3778人,占在编教师总数的50.73%。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年龄老化更为突出。随县小学教师平均年龄高达50.1岁,陈巷镇寿山中心小学有14名教师,上岗11人,其中50岁以上有10人,还有2人接近退休年龄。更令人担忧的是,近10年内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将退休3863人,占现任教师的近27。23%。若不及时补员,我市教师队伍将青黄不接。

  2、教师队伍配置不合理。主要存在“两多两少”。从学科结构看,传统学科的教师多,短线学科教师少。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教师有富余,因为年龄、专业等原因又不能改行。而英语、计算机、音体美等短线学科教师紧缺,有的甚至没有。如随县全县小学仅有生物教师4名,有4个乡镇没有体育专任教师,有3个乡镇没有音乐专任教师,有6个乡镇没有美术专任教师,有9个乡镇没有微机专任教师。全县初中仅有科学课教师8人,有3个乡镇没有音乐专任教师,有8个乡镇没有美术专任教师,全县缺英语教师58人,音体美等短线学科教师240人。因此,很多学校不能开齐课开全课,即使开了课,教师也是“赶鸭子上架”,根本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像开发区十里铺小学2个教师包一个班,“承包式”教学的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普遍存在。多的教师不能走,缺的教师没人进,导致结构性缺编。为了保证正常教学需要,有些学校只得对外聘请代课教师,全市非在编代课教师共354人。从地域结构看,城镇较好的学校教师多,边远农村较差的学校教师少。由于教育的发展不均衡,一些城区、乡镇基础较好的学校教师充足乃至富余,而一些边远农村较差的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如随北各乡镇缺编尤为严重,淮河、小林、万和3个乡镇缺编170人。

  3、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是我市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还有不达标的问题。全市小学教师中专及以下学历的2678人,占小学教师的37.1%;初中教师中专以下学历的767人,占初中教师总数的11%。二是教育观念陈旧,知识底蕴薄弱。由于年龄的老化,带来教育观念陈旧,知识底蕴薄弱,他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地植入老的、落伍的知识体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新课改要求不相适应,拓宽不了教育视野、扩展不了教学内容、丰富不了课堂教学,能力的有限导致学生培养的障碍,导致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学生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窄。 特别是绝大部分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操作能力较差,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及新课程改革的需求,难以对学生进行优质教育,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三是少数教师的师德师风失范,不同程度地存在请吃、送礼,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麻将等问题。

  (三)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1、寄宿制学校条件简陋。寄宿制学校与省教委要求的“十有八配套”、“五改”、“五建”的标准仍有距离。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的宿舍、食堂、运动场地和卫生设施达不到基本要求,“吃水、吃饭、吃菜、洗澡、入厕”等“五难”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有的学校没有餐厅,学生只能在简易的饭棚或露天里就餐;有的学校学生住宿简陋、拥挤,“冬天挡不住风,夏天遮不住雨”,不到1米宽的床铺睡2个学生,4个学生一张床,一间不足20多平方米的房子居然要睡40多个学生;有的学校宿舍里没有卫生间,学生夜晚入厕十分不便,为了学生的安全,只得在每间宿舍里放个围桶,淮河中学全校1140多名学生共用一处 24蹲位的厕所(男女各12人),下课10分钟,根本不能解决学生如厕问题;有的学校饮水难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

  2、校舍危房仍然存在。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的制约,我市农村和部分城市中小学校舍建筑普遍存在“设计水平低、工程质量低、配置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等“五低”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尽管近三年每年争取项目资金,对部分学校进行改造、重建、新建,但目前还有相当部分学校校舍亟待改造。全市仍有各级危房50.23万平方米,d级危房11。7万平方米。仅大洪山风景区d级危房就有8185平方米,其中土门中心小学8栋校舍建于70年代,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学生读书住宿环境极其恶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3、教学技术装备建设滞后。我市传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劳技教学器材等)在“普九”之后,几乎没有财政专项经费投入,原有的教学仪器和设备陈旧、老化,得不到充实和补充,已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如要做到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尚需资金1.5—2亿元。

  (四)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1、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仍有缺口。

  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共需5.2亿,地方财政只拨付5.1亿元,仍有缺口1570万元。

  2、教师绩效工资尚有缺口或偏低。

  曾都、随县财政预算中绩效工资部分普遍留有年人均1800元缺口,由学校自筹资金解决。随县4974名在职教职工,资金缺口达695万元;曾都3740名在职教职工,资金缺口达673万元。XX市教师绩效工资,年平均每人仅7000元,低于标准的部分由学校自筹解决,而学校没有经费筹措渠道。另外,曾都、随县的教师每年还负担养老保险金2000元左右。

  3、市经济开发区与大洪山风景区学校项目经费落实有体制障碍。

  由于体制原因,市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区教育管理的许多职能仍在XX区和随县,政策不能共享,国家对义务教育各项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很好落实,项目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划拨到位。如“农村初中学校改造工程”实施以来,淅河镇至今未得到相应的资金。还有“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三改’工程”、技术装备等也没有经费到帐。大洪山风景区也不例外。

  4、学校债务不减反增。

  据统计,全市中小学校仍负债1624.09万元。学校当年公用经费只能维持基本运转,而必要的开支仍然必不可少,如小型维修、设备添置、临时人员工资等,在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情况下,部分学校不得不举债运转。随县仅学校按要求聘请的部分保安人员、寄宿生生活教师工资等这一块,因未列入财政预算,469人的经费缺口就高达468.4万元。另外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也给学校增添了新的债务。规模小的学校更是举步维艰,捉襟见肘。在某学校,教师领粉笔要一支一支地领。

  (五)学校外部环境不优

  虽然全市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校周边电子游戏室、网吧依然存在,仍有接受未成年人上网的现象;二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上学放学交通安全问题令人担忧,无牌无证车辆、农用车辆接送学生现象十分突出,部分车主受利益驱使,超载营运,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三是城区学校治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学校晚上放学后成为社会小混混敲诈勒索的集中时间,危害学生的安全;四是有些学校周围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现象突出,造成学生上放学交通拥挤,过期、不卫生食品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三、意见与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搞好义务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实施义务教育,责任在领导,主体是政府。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坚定不移地把义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强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切实承担统筹规划、经费保障、教育管理三大责任,办好义务教育,尽可能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一)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规划调整布局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深入调查本地区的人口分布、经济状况、地理特征、学校原有设置及办学质量等情况,反复比较论证,调整布局方案。在调整布局时,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特别是在城市建设时,要规划学校布局的发展用地。根据随州城区目前的现状,建议搞好“两扩两建”:扩建文峰塔、瓜园两所学校;在城南新区、城东新区各新建一所学校,鉴于城东新区有2所村小因学生数量不足已无存在必要的现实,建议用土地转换方式择址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此缓解XX区学校的入学压力。

  (二)建立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硬件只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的素质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创新机制,尽早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一是合理核定编制。要缩短教师编制核定周期,按标准根据需要采取师生比和班级数相结合的办法,合理定编,适当考虑增加教学辅助人员、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安保等编制。二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根据实际情况,以乡镇或学校为单位,采取 “退一进一”的原则,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大专院校毕业生,重点解决特色学科师资短缺和边远山区教师缺编问题;加大选调资教生的`力度,鼓励优秀资教生服务期满留用,并予以优先考虑转聘。三是建立教师流动机制。要实行和坚持一定行政区域内的教师流动制度,城镇学校每年要接受一定数量的农村教师进修培训,鼓励城镇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并把它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从而形成合理、有序的教师流动机制。四是建立教师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绩效工资的考核、发放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绩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五是建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对不敬业的在任教师,要坚决淘汰,对少数师德缺失,又不服从调动和管理的教师,要予以解聘,空出编制用于解决新进人员的编制问题。

  (三)完善设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站在“义务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这一高度,抓住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契机,明确职责、相互配合,把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进程。要积极争取国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资金,集中开展危房改造,实现城乡中小学校安全达标;改造中小学薄弱学校,尽快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改扩建农村学校寄宿设施,重点解决“五难”问题,使之基本满足需求。要鼓励倡导成功人士、民营企业家回报社会,扶贫助学,结对帮校。

  (四)落实政策,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经费保障的规定,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要加大边远地区薄弱学校的投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成立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教育经费保障领导小组,为教育经费的落实提供组织保障,确保在安排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时优先保证教育支出,确保上级拨付的专项教育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地方财政支出的教育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不留缺口。同时,要切实加强教育费附加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教育费附加真正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费附加的使用效益。对随县、曾都教师养老保险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研究探讨妥善处理的办法,稳定教师思想。

  (五)部门联动,优化校园周边环境。

  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仅仅依靠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建议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组建工作专班,综合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四项整治。一是整治网吧。文化部门要加大学校周边网吧整治力度,采取安摄像头、零点断网等强有力措施,严加管理。二是整治校车。公安和交通部门要加强对校车的监管力度,摸清乘车对象,审核接送车辆,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督。由学校与车主签订合约,明确责任,公安、交通突击检查,严管重罚。三是整治学校治安环境。公安部门要加强学生上放学尤其晚上放学后的人身安全保护,加大对敲诈勒索学生行为的打击力度,畅通学生上放学安全渠道。四是整治学校周边摊点。食品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管理,对学校周边饮食摊点进行整顿,规范摊点,持证上岗,确保学生饮食健康。

教育调研报告10

  本课题调研报告是区委科教兴区的总体调研报告的一部分,区教育局“以职成教育为突破口,构筑区域人才培养的平台”作为调研课题,对区域内成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成就进行了回顾,对职成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研制了对策与措施。报告最后又以“社区学院调研报告”及“奉贤中等专业学校调研报告”作为局调研报告的附件,予以佐证。

  近几年来,奉贤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经济为宗旨、面向市场为导向,立足提高我区人力资源素质,积极推进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不断加强知识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为奉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奉贤区职成教育的现状与概况:

  全区有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校、培训机构共58 所。其中教育局直属的有2所(成教中心、奉贤中专),乡镇成校7所,市老年大学奉贤分校1所,部门、行业(企业)办学3所(工业技校、农业技校、职工培训学校),社会力量办学45所。事业总量达到了286138人次,比上年净增了9万人次。而且办学层次正在高移、重点比较突出,同时又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规格、多样化的局面,体现了职成教育多功能的特点和直接有效,以及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有13476人接受了学历教育和文化基础教育,其中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的人数分别占了35%和36%;又如:有77774人次接受了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157579人次接受了社会文化生活教育,这既适应了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又为实现农民市民化和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再如:有17277人次老年人接受了教育,占到了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2.05%,这又证明了我区的终身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二、取得的成就与基本经验:

  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始终结合奉贤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开创了奉贤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培训的新局面。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在职成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与特色:

  1、办学体制呈现了多元化的良好态势。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在巩固和调整、完善以区成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校为枢纽、以社区及村(企业)办学点为基础的三级办学网络的同时,抓住了上海市百所中职校重点建设工程的契机,抓住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抓住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条例》相继出台并施行的契机,着力推进了职成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又在20xx年取得了质的突破,逐年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自主、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格局。

  其一,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该校作为上海市现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职校,顺利通了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和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复评,并积极开展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了我区,乃至上海职教领域的一个亮点。抓住奉贤产业结构调整和“三个集中”战略实施,调整中职专业设置,瞄准各工业开发区、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崛起,积极培养一大批中级专业人才和劳动者。同时又与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院校成功进行了办学合作,为向高职延伸奠定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并且学生证了专业建设,已有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成为或申报为上海市重点专业。更值得指出的是,该校注重教育质量,打造品牌优势,20xx年有效控制了校外办学点的参与力度和规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8%的历史新高。

  其二,区成教中心的功能建设得到了加强。该校充分发挥了区域内职成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其中,电大作为本区高等学历教育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确立,事业规模日趋扩大;整个中心作为政府办学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政府部门加强职成教育指导、管理和服务的中介和桥梁,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客观条件;成教中心还在本区职成教育科研工作、队伍培训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区域化的有效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区职成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三,乡镇成人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功能定位工作进展顺利。结合奉贤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三个集中”的进程,以及“1+2+5”的城镇体系的构建,在以往开展《上海郊区成人教育办学群建设的研究》和《奉贤区乡镇成人学校体制、布局、功能的研究》两项课题工作的基础上,区教育局会同各镇政府对新形势下成人学校管理体制、设点布局和功能定位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理清了改革的思路,形成了进一步加强建设的意见。落实了积极而科学的操作举措。目前,这类学校已从原来的16所调整到了7所,并且理顺了由镇政府主办、区教育局主管的体制,调整和优化了管理队伍,明确了集职成教育包括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定位,还创造性地探索了一镇一校、总校与社区校区整合的办学管理运行机制,资源组合得到了优化,办学实力得到了增强,常规管理得到了规范,成为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智力支撑。

  其四,部门和行业办学机构加大了社会化、规范化的推进力度。农广校、工技校、职工培训学校、建设培训中心等部门和行业办学打破了部门、行业所有的局限,发挥了各自的资源、专业等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为我区的职工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储备培训和农业服务体系人员继续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构建开创了新的局面。同时,由于主动参与了社会化培训市场竞争,学员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

  其五,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健康发展。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16字方针,加大了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包括:开展了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为主题的风采展示和法制宣传周等系列活动;组织了校院长和档案管理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和完善了办学水平分等定级评估及其社会公示的长效管理机制。与此同时,还会同民政、物价、税务等有关部门,开展了规范登记、常规检查、整改验收、执法检查等工作,使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真正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从而有效地遏止了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文化补课等违规现象,有效地遏制了无序竞争,净化了办学氛围。目前,全区这类学校已达到45所,其中A级学校8所,也涌现了一批先进的典型。如:去年我们接受了市教育评估院对A级学校抽查,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被市教委作为样板在全市推广。去年培训约3.5万多人次,占全区成人教育事业总量的12.3%以上,涉及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教育及社会生活类教育等。

  2、学习型社区建设呈现了整体攀升的良好态势。

  社区教育蓬勃开展。根据市委、市府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和部署,结合我区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各镇成人学校都加挂了社区学校牌子,建立了由镇党委、政府领导挂帅的社区学校校务委员会,落实了社区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同时,积极扶植了村(居委)的社区教育点,积极培育了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和学习型家庭,从而初步形成了以各种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和载体的终身学习网络,不断满足了广大居民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在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中,顺利完成了我区的市政府老年教育实事项目,实现了兴办一所区老年大学和完善南桥、奉城、庄行三所镇老年学校的目标,使老年人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形成了区老年大学为龙头、镇老年学校、各村(居委)老年分校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使全区的老年教育覆盖率和老年人参与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区老年教育实事工程的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市教委、市老龄委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我们始终把创建“学习型”社区,提高全区市民的'整体素质作为职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头戏。近三年来,全区近60万人次参加学习、进修、培训,老年教育、妇女教育、农民教育、职工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行业培训等教育蓬勃开展,创建学习型社会正在向纵深发展。

  目前,全区7个镇都有社区学校,组织全区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市民参加各自需要的各类教育,推进成人公益性、娱乐性教育培训,去年社区教育培训达16万人次,促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3、农民市民化培训呈现了项目与职业并举的良好态势。

  立足“三农”高度,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致富的目标,以具体项目为抓手,实施“燎原计划”与“万家富”工程有机结合,广泛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优、稀”农副产业实用新技术培训,这是我区多年来在农业劳动者教育培训上所形成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根据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改革和发展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又是职成教育必须研究、探索的一大课题。由此,在继续以各镇成人学校为载体,落实了18个技术培训与推广项目的同时,依托区农广校,实施了区府的万名农民培训实事工程,其完成率达到了143.1%,其内容也转到了以绿色农业、高效农业为重点,并使千余人获得了绿色证书。在此基础上,还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大力兴办了农民职业储备培训和就业转移培训,接受培训的农民达1.5万人次。

  为了使这项培训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效化,从而实现以教育支持来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岁末年初时,拟定了《奉贤区农民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其《操作规程》,明确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项目指向和以提高就业能力、就业率为目标的培训要求,并落实了办公室和具体人员。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学校教育和社会化培训机构为抓手,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坚持以“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为主,让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待岗、转岗社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就去年各镇成人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人数达5万人次。

  4、职成教育两级管理、三级办学网络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区、镇两级政府管理全区职成教育,加强规划、指导、督查等职能,发挥主导作用。区、镇、村(居委会)三级适应市场自主办学,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该校作为上海市现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职校,顺利通了上海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和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复评,并积极开展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了我区,乃至上海职教领域的一个亮点。同时又与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院校成功进行了办学合作,为向高职延伸奠定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更值得指出的是,该校注重教育质量,打造品牌优势,20xx年有效控制了校外办学点的参与力度和规模。南桥江海成人学校、奉城成人学校和庄行成人学校是上海市示范性乡镇成校,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和特色专业。

  5、深化教学和科研改革呈现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的良好态势。

  组织开展了职成教育系统的第20xx年教学论文竞赛活动,极大地提高各职、成校深化教学改革和开展教学科研的自觉性、积极性,而且为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抓手,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搭建了舞台。

  更为可喜的是,开展聚焦到职成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开展了国家教育规划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成职教科的《支持教师多元化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成教中心的《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区域化管理机制的研究》、奉贤中专的《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和南桥镇成校的《成人学校专职教师一专多能的策略研究》的结题工作。

  三、职成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区职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奉贤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实际需要相比,无论在培训观念、组织管理、考核评价还是在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差距,与奉贤基本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区域层面上的统筹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建立统筹管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综合性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乡镇成人学校的发展水平不均衡,现代化程度不高;农民市民化培训和弱势群体培训缺乏支持氛围和支持力度;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层次、专业、结构布局尚欠合理,办学的社会氛围并不宽松;等等。

  1、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职成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条块分割,部门各自为政,行业垄断控制性办学制约整体发展,政府部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发展职成教育缺乏宏观性、科学性。区成人教育委员会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立统筹管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综合性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镇成人学校建设明显薄弱,发展水平不均衡。镇政府应承担职责与义务不尽到位。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仍有1所(青村)成人学校没有解决独立建制问题,各成人学校的编制问题还没有落实,4所(金汇、青村、四团、柘林)成人学校设在社区,对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不便。

  3、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设施、设备欠缺严重,简陋陈旧,难以适应高新层次的成人继续教育和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4、有关职能部门人才培养、培训规划不健全。各镇、委、办、局都应对本部门人才培养及干部培训作出规划,但不少部门缺乏人才意识和培训措施,甚至无规划,人才观念、人力资源开发观念极为淡薄。

  5、职业技能教育、就业再就业培训与现有企业用人制度不适应。企业为降低成本,不规范用工,无证上岗,明显降低企业员工素质,但又缺乏有效劳动监察。不少企业忽视在职职工的培训,根据国家规定的职工培训经费不在成本中提留,即使提留挪作他用,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摆不上位置,而有关职能部门又不对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作审计监督。“劳动准入制度”推进缓慢。

  6、职业技术等级培训与技能考工考核关系没有理顺。培训面难以推开,缺乏开展社会化培训、专业化技能等级考核的良性循环机制。

  7、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未摆上重要位置。尚处在自发状态,缺乏部门协调配合与综合管理。

  8、全民学习尚未得到社会响应,整体提高市民素质未受到一些领导、部门的重视。终身教育理念缺乏社会舆论导向。

  四、对策与措施:

  1、正确树立“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观念。各级领导、部门及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职成教育在全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方面,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发展新型工业、实现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再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等都得依靠职成教育,发展职成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实践,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区政府应将各镇政府、职能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年终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之一。各镇政府、各委、办、局职能部门必须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切实落实培养、培训措施。各部门要有专(兼)职分管教育领导和办学干部,加大对企业、行业职工教育和新型农民培训的指导和督查,扎实推进人才的培养和干部职工素质的提高。

  2、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区镇分级管理的全员教育管理体制。建议将原来的区成人教育委员会更名为奉贤区职成教育委员会(由区教育、劳动保障、人事、财政、计划、经济、建设、商业、农业、妇联、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及部分行业、集团企业参与),研究解决职成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增强其职能和协调面。各镇建立相应的成人教育协调机构——镇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委员会。

  3、切实加大职成教育经费的投入。根据国家规定的经费渠道,必须确保:

  (1)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成人教育经费,须有权威合法部门提取后全额划拨成人学校使用,年终必须审计;

  (2)全区成人教育经费(沪教委成95第01号文)规定按常住人口(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每年1.00元,针对奉贤人口现状及成人学校培训面,应按全区总人口计拨。同时,根据镇成人教育开展状况,镇财政应以1:1配套安排成教经费;

  (3)农村教育经费附加中的20%应用于成人教育发展;

  (4)每年均应安排职成教育专项(重点项目培训、重大工程)经费;

  (5)社区教育为公益性教育,必须有政府适量、稳定的资金投入来保障开展培训;

  (6)区、镇政府应安排部分经费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进一步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重点建设好国家级、市级标志性重点中专,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调整职成专业设置,不断满足奉贤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准则,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并重,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机结合的办学路子,加强与完善区成教中心建设,筹建区社区学院。充分利用区域内大学园区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职成校与各高校的协调与沟通,搭建“双向互动、交流合作”的培训平台,引入高校先进办学理念,延伸培训领域,拓展培训空间。使高校的师资、设备、人文环境、办学理念等优质资源在推进全区职成教育中发挥独特优势。扩大对外合作办学,使我区职成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5、努力改变镇成人学校建设的薄弱局面。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市教委、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郊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尽快转发20xx年2月区教育局提交给区政府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和管理的请示》。各有关部门要在学校建制、编制、经费、基本建设上给予积极支持。必须进一步明确镇政府的管理职责,加大支持、扶持力度,使镇成人学校真正成为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党员教育基地、科教兴镇基地、社区教育基地。

  6、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类学校师资、专业、基地等优势,把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摆到各职成校办学重点内容之一,由学校专业学科为本转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大对社会化下岗转岗人员的技能技术培训力度。区劳动部门可将培训岗位向社会公布,分解培训任务到各镇成人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推开培训面。加强就业指导与推荐,促进社会稳定。

  7、要充分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素质教育。从入口关上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综合管理,按照谁用工谁负责培训的原则,组织职成学校加大培训力度,经济、计划、建设、商业、公安、综治等部门联席办公,可试行《奉贤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证》制度,推动外来务工人员上岗前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业必备技能教育及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确保奉贤劳动大军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

  8、积极推行、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切实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后就业”,建议加强劳动监察检查,保证企业劳动者素质不断提升。理顺培训与考核的管理机制,拓宽办学面,鼓励教育机构、社会力量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从严把关考工考核,切实构筑“培训社会化、考工专业化”的“一门式”服务机制。

  9、努力构建奉贤以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1)由政府牵头,搭建奉贤学习型城市(协调)机构,构筑学习平台,统筹规划全区全民学习目标与任务。(2)大力发展和创新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现代科学文化素质。(3)认真办好各镇社区学校,明确实质性发展目标,创建奉贤区社区学院。(4)必须加大舆论宣传导向,树立学习型家庭典型,确立市民学习化理念。

教育调研报告11

  城头镇中心小学是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和全国首批写字实验学校,省书法特色学校,蝉联三届省模范小学,连云港市艺术教育窗口学校,连云港市管理规范示范校、连云港市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基地,学校少年宫被中央文明委、财政部确定为40万公益彩票基金资助学校。

  近二十年来,经过全体师生矢志不渝的努力和探索,秉承“立美育人”之校训,提出“小学六年影响一生,艺术特长受益终身”的教育思想,依托“艺术教育”这一鲜明的办学特色,不断赋予其丰富的时代内涵,逐步确立了城头小学以写字特色为龙头的艺术教育品牌学校,逐渐形成了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艺术育人、写字育人的办学模式。现将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矢志不渝,以先进理念引领艺术教育

  回顾城头小学近二十年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不能发现其“立足特色项目——发展学校特色——建设特色学校”的轨迹。1998年8月16日,时任江苏省教委副主任的周德藩同志莅临城头中心小学,在观看了学生的现场书写后,充分肯定了我校在书写育人路上取得的可喜成绩,欣然题字“立美育人”。“立美育人”,既是对我校前期工作的总结与肯定,又为我校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更坚定了我们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艺术教育的信心和决心。从那一年开始,学校便以书法教学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以书法特色为龙头的艺术教育探索和实践,提出的“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提笔就是练字时”、“练字先练姿”等写字教育理念和做法,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基于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这一追求,历任校长都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把艺术教育当做校长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在全县率先成立了体卫艺办公室,专人负责。为了使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制订和完善了艺术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科学制定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各年级艺术教育课程目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确保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即使在应试教育兴盛的那几年,我们也一直坚持不懈地在艺术教育这片天地中默默耕耘。

  二、丰富内涵,以特色项目亮化艺术教育

  近年来,我校以“小学六年影响一生,艺术特长受益终身”为宗旨,充分整合多个优势项目和社团活动这个载体,达到“人无我有”和“人有我优”,将学校的艺术教育与办学品位提升有机融合,积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特色建设、社团、乡村学校少年宫、市艺术课程基地建设四位一体,整合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最美的艺术来自天真的童心。”在学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态势下,20xx年起,学校学生社团相继组建并不断完善。几年来,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创新,学校形成由“班级社团”、“年级社团”、“校级社团”组成的三级社团体系,实现了学生特长发展的.层次性、递进性。特别是艺术门类的社团活动,得到学校大部分学生的青睐,学生在每周的社团活动中感受艺术、实践艺术、理解艺术。在一次次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从根本上增强了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的“厚度”,赋予学校特色建设新的动力,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社团活动特色化,特色建设校本化。学校以社团为基础,立足艺术课程开发,推进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学校开设了“书艺”、“篆刻”、“数棋”、“剪纸”、“音乐舞蹈”、“花泥画”、“国画”、“抖空竹”等艺术社团,组织编写了系列校本实验教材,为推进特色建设校本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缺少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在不断擦亮书法教育特色品牌的同时,经过不断地探索,形成了以“立美”为核心,写字特色鲜明,音乐、舞蹈、国画、篆刻、棋类等艺术门类齐头并进的特色建设格局。篆刻社团被评为市十佳优秀社团,合唱、国画、炫彩花泥、数棋社团被评为县优秀社团、县十佳社团,其他十余个社团均在各级各类比赛、展演中获奖。以书法教学为突破口,从优势项目到学校特色,城头小学无疑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

  三、加大投入,以优美环境烘托艺术教育

  学校努力建设以“立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学校教学楼都以“美”字命名,溢美楼、尚美楼、集美楼、新建4000余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命名为立美楼。使校园文化与特色内涵相得益彰。绿树掩映,小桥流水,亭台立波,流光溢彩,再加上一幅幅精美的学生艺术作品,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生动反映了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

  学校规划和构建了“一苑、一楼、一厅、一馆、一墙、一园、一广场”七个一工程。“一苑”就是“琴书苑”,位于学校西南一隅,这里花红柳绿,红瓦白墙,仿古建筑飞檐翘角,洗砚池荷花荡漾,散发着浓郁的艺术风韵。连同这里的三口学生音乐教室、一口舞蹈房,可谓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一楼”指的是溢美楼,集中作为艺术活动、社团活动、少年宫活动、艺术课程基地等专业特色活动室。全楼24口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艺术自助餐”,设有师生书法练字室、篆刻室、国画室、花泥制作室、剪纸室、数棋室等等,每个室同时以指导老师的名字命名为“某某工作室”,以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可谓室室精彩。“一厅”是一座能容纳近千人的演播大厅。这是我校师生展现艺术风彩,录制节目的地方。一次次难忘的演出,连同这座大厅一同烙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一馆”就是艺术教育成果展馆,陈列着师生的优秀作品、师生艺术活动图文简介、城头小学的发展和荣誉、优秀校友介绍等。在这里记录着学校光荣的昨天,激励着大家立足今天,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一墙”指的是供学生习字、绘画展示的“书法墙”和“绘画壁”,它气势宏大,长达百余米,这是孩子们最爱的场所。他们可以拿起毛笔尽情在瓷砖墙上挥毫泼墨,可谁又能说出这个墙壁能写出多少书法家、画家呢?“一园”即“立美园”,是我校的植物园,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这里的苗木都由学校的师生共同种植和管理,“立美园”匾牌的题字也是我校书艺社团11岁学生车东方亲笔书写。学校还新建了一个“立美广场”,为学生打造了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每个城小孩子的艺术信念。

  学校精心设计了艺术长廊、文化橱窗、书法美术作品展室、楼梯楼道常规教育宣传栏;制作了各种标志、标语、名人名言等展示标牌。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校园景点都启智。挖掘校园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引领孩子在艺术氛围中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我们不懈地努力着。将学校的艺术教育与办学品位提升有机融合,以艺育德,以艺增智,以艺练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教育调研报告12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亲民政策的体现,是一项惠民工程,《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因此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谈几点思考:

  一是切实开展城市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学习和宣传。

  为了使免除城市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杂费这项政策家喻户晓,做好全面的学习和宣传,认真组织中小学校、相关部门开展学习,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与此同时,通过印发传单,召开学生家长会、通过电视、广播等进行宣传,利用校园广播、板报、专栏等形式,对国家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杂费的政策进行大力宣传,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有了基本的了解,使这一国家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向教师、学生及家长宣传有关收费方面的政策法规,实行收费项目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通过校务、政务公开,统一使用收费卡等措施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二是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更好地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相关部门要制定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专门成立以财政局、教育局负责人参加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进行总体指导、安排、布置。

  三是教育局与各校签定《治理乱收费责任书》,加强治理乱收费工作的组织保障。

  为了有效地开展好治理教育系统乱收费工作,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并要求各校都要成立专门的治理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自上而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严格制止乱收费,不断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是一项复杂性工程,只有坚持“群防群治,纠建共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四是实行学校收费“收支两条线”,按月上报用款计划。

  为加大对收费收支的管理力度,对乡镇、街道管辖的学校取消帐户,实行会计核算,成立财会核算中心,区管学校实行会计统一核算,将收费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外收费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为了保证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对免除学杂费资金加强管理,对学校提出明确要求,按月上报用款计划,拨付的资金在使用上要符合预算,要用于保证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上。

  五是加强城市中小学的编制规范经费预算。

  对各学校校长及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详细的政策培训、预算编制培训工作。积极协调政府,按要求实施城市中小学的编制规范经费预算,加大学校校长、财务人员开展了政策培训和预算编制培训,积极筹措资金以保障按计划足额拨付到位。对城市各中小学财务管理人员编制经费预算进行培训,并提出明确要求,在保证教师5%培训费、学校取暖费后根据学校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本学期支出,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既要保证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基本支出,解决吃饭问题;又要考虑到学校长远发展所需的重点支出,解决建设问题。

  六是把好监督关。

  通过明查暗访、随机抽查、问卷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掌握各校收费情况,同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代表作监督员,加大审计和监督力度,确保了年度城市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的使用,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并及时拨付到位,杜绝出现截留和挪用的现象。

  20xx年xx月xx日

  作者:

  邮编:电话:

教育调研报告13

  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占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了提高人口素质及人均文化水平的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长期长远,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然而,随着时下市场经济时代大潮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对自己的事也失去了应该有的信心,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还是被种种现实境遇所困惑。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家庭生活、情感,有跟其他人一样的发展愿望,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有自己的理想和潜能和表现欲。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心,我们最近我们对本镇中小学,从农村教育现状和教师心态的角度,对各个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群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查走访了本镇的16所中小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群众100余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带回了300多页的调查笔记。

  一 基本情况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全镇16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年纪从几岁到60岁不等。

  2 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走访座谈、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在20xx年10月。

  3 调查内容: 教师的生活及家庭情况、教师的思想情况、教师的身体状况以及生病遭受坎坷时的救助情况、教师的工作状况、教师的子女生活现状,教师的福利状况、教师的心理反应形成的心理疾病、教师迁移变化的动机、农村教师的现状、对农村教育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看法及理解等。

  二 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查结果分析

  1 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共下发问卷50余份,回收31份。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32%;学生占11%,青年占26%,中年占58%,老年占16%;领导占25%,教师占62%,其他人士占13%;

  2 农村教育现状的基本特征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作量大

  调查中很多的学校领导表示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投入及态度,从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一周有20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5%,15节以上的只占23%剩下的12%就在10到15节之间。我们还发现。()75%以上的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课,有些学校教师要代三门以上的科目。在村级小学,有15%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另外还要完成每学期教育局布置的相关校本研修和相关的心得体会等等。上课前得写教案,详细的备好课,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所有的工作都要做相关的记录。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这些具体的事务上,还有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思想的压力甚至超过了身体的压力。除作业外,还要对付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还要接受很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沉重的心理负担在教师全天候的工作之外无形中延续着,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好的教师都想着调换环境,造成优质师资的流失,师资力量的薄弱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影响了工作热情,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和城区的学校不可相提并论。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教师代的是非专业的课程,有些科目就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落后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留守与学困儿童”现象

  由于本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在我们的调查中,65%的学校反应留守儿童现象严重。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衷。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很大的差别,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根本不懂的配合学校和教师去教育孩子。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抱怨学校和教师,管理上时常会引起家长和学校教师的矛盾,甚至到校吵闹。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四)教师福利待遇低

  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待遇上觉得可以的只占13%,47%的老师认为基本没福利待遇,40%的老师觉得根本没有;在我们的走访中。90%的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福利问题。调查了解,由于现在的管理政策,学校在教师节和元旦这两个对于教师很重要的节日都没有任何慰问和福利了,在调查中75%的老师认为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获得认可和尊重。

  在这次的调查中了解到,各校为了搞好双创和义务教育的很多工作,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使得学校运转艰难;而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对于学校负债也没有可行的解决政策,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几乎没有,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维修全靠学校承担;社会救助、捐资办学体系在农村基本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给老师发放福利待遇呢?

  (五)教师精神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80%以上的老师觉得精神压力大。通过调查有近12%的老师因为精神压力而导致身体的不健康!有11%的教师因为身体原因长期请假。精神压力是很多教师精神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本无法上好课。农村教师的健康问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师的工作,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加上现在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式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贪玩好逸恶劳,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这让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宽和严的尺度标准。越来越多的孩子动不动就闹离家出走,一不留神就闹自杀,一不顺心就不读书,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怎么会没有压力呢?

  2 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很多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不好老师难辞其咎,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根本不会管你什么素质教育,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全都不重要,很多家长没有教育的理智,根本不愿接受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严格教育,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从某种角度上讲,老师是没有目标的,怎么做不清楚,评价体系不到位。

  3 学校和上级部门

  来自于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压力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每学期这样那样的检查,名目繁多,这样那样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的教研培训活动、每个节日的庆祝活动、会议记录、安全问题、学习问题、生源问题等等,不仅让老师觉得经济上吃不消、更多的是精神上吃不消。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80%的老师觉得精神紧张。担心上级检查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成绩不好、很多的老师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4 社会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把教育事业比作辛勤的园丁。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又在一定时间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精神劳累和思想冲突,公众却认为教师本该如此,他们大多认为教室就是每天上一两节课而已,玩的时间太多,每年还有寒暑假,是很多人无意之中产生对教师的心理上的讨厌和憎恨,教师的正常工作往往得不到家长和群众的理解,有点风吹草动就马上绝对的认为教师是完全的过错,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如何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舞台,这样农村教师更迷茫了和无助。

  三 、农村教师的心态及其形成原因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1、积极心态

  (一)“无私奉献”的决心

  自古以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是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是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的……许许多多的老师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农村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一生!这样的心态占绝大多数。

  (二)“回报社会”的感恩心

  很多的老师,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他们曾经艰苦生活的'磨砺,知道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安稳生活,当他们走进课堂,他们就格外的珍惜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不计较报酬,不受消极和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追求回报,无怨无悔!

  2、消极心态

  (一)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轻松,连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但是工作却是起早贪黑,呕心沥血,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久而久之,许多的老师就有了*日子的打算,失去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浮躁时代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

  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时下市场经济大潮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导致一向安于清贫“无私奉献”的教师开始动摇了!

  (三)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现实的具体体现在

  (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师对于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福利待遇觉得很不公正,同样的付出劳动和心血,甚至农村教师付出的还多得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却大有出入,很多的人瞧不起农村老师,社会、家长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对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老师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环境的恶劣、家庭生活的困难、教师的住房问题等等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农村教师。

  (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

  学习上,城里的孩子的学习家长极为重视,家长的素质也很高可以给孩子很有效的辅导,很多家长会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家长也帮不上忙,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 “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而城市里的孩子却更能明白只有依靠知识才能有未来的观点。

  3、观望心态

  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更大一部分老师对于目前的农村教育其实是抱着很大的观望心态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出工不出力。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特别是最近几年。改善农村教育条、改变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已经慢慢的落实到行动上。这让我们的农村教师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大截。许多的老师就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对待工作。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做到问心无愧就算可以了。也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况。

  四 思考与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灵魂工程师”,从古至今,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人们仰慕为崇高的职业。很多的人把教师看作只思奉献不思回报的“神”,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农村教师这么复杂的心态。如何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端正农村教师心态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 政府和社会应该多从“教师也是人”的角度和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的实际出发,多思考行之有效的改善办法,从软、硬环境上给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一个公平的空间。改变农村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推动农村教育大力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农村教师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农村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教育调研报告14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基层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也需科学发展。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需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需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需进一步改进,培训质量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的培训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加强。

  1、要创新理念,增强继续教育的科学性。

  1.1以人为本理念继续教育要坚持从全院和战略的高度,结合基层工作的实际和现实需求把提高医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和实现全科发展作为继续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科学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医院发展建设的实际,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着力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理论运用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1.3适度超前理念坚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认真分析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注重增强继续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2、要完善机制,强化参训人员的主动性。

  2.1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在资金、学习时间、奖励措施等方面着手,不断激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2完善训用结合机制落实不参加继续教育完成规定的学分不得评定、晋升相应的职称,形成培训—考核—使用的正确导向,使参训人员真正学有所用和学有所盼。

  2.3完善质效评估机制把继续教育的评学贯穿于继续教育的始终,对每位医务人员的学习态度、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等进行综合评定,确保学有所获。

  3、要优化模式,增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3.1选准教学内容注意从医务人员的实际出发,灵活设置教育内容,让每位医务人员能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急需知识,增强吸引力。

  3.2选优教学方式探求能充分激发教学双方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方式,寓教于乐,增强教育的效果,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3.3选好渠道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同时加大必须的经费投入和物资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采用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激发学习动力,增强教学效益。

  3.4选强师资采取到三甲以上大医院及医科大学教学医院进修提高业务水平。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聘请一批理论功底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来讲课。

  4、要规范管理,提高继续教育的严肃性

  4.1建立培训档案为每一位医务人员建立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培训情况,切实强化培训纪律。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及出勤情况,并记入档案作为评定职称的依据。

  4.2推行积分管理对医务人员的学习科目、达标要求和时间规定进行细化。要求每位医务人员按职称相应完成一定的年学分,不达标年底不能评为优秀。

  4.3强化自主管理要求全体医务人员加强岗位自学及科研工作,按相应职称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

  以考促学每年根据大纲要求及时组织考试包括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不符合要求一定要进行补考。

教育调研报告15

  教育均衡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当前党和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由于种种因素,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为此,县政府经研室组织县教育、财政、编办、人事、规划等单位,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师素质,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的机遇,大力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初中校舍安全工程、“班班通”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2所合格学校,在合格学校共11所正在建设中。全县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8.04平方米;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6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72%,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65%,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64%,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率90%;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8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84%,音乐器械配备达标率88%,美术器械配备达标率72%,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87%;小学和初中微机拥有量达2268台,图书藏量达202万册。

  (二)队伍素质稳步提高。我县出台并实施了教师、校长管理暂行办法,加上“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师心灵建设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断革新,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为提高,全县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7%、97.3%。省、市、县、乡、校五级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27人、县级365人。完成继续教育新一轮培训,培训率100%,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

  (三)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坚持德育为首,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日益优化,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相继开展了“提高教学质量年活动”和“责任效益年活动”,大力实施教育教学两项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考试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学业水平监测成绩逐年提高。

  (四)教育管理空前强化。办学体制实现了由“人民办”向“政府办”的根本转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XX年全县公用经费1122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XX年公用经费1351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36万元,XX年公用经费1417万元、维修费224万元、贫困寄宿生补助171万元,教育经费投入呈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坚持依法治教,学校管理不断加强,办学行为不断规范,教育行风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突出“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9.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100%、98.8%。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210所,其中省示范性高中1所,市示范性高中1所,普通初中12所,小学196所。全县小学和初中共有1189个教学班,48393名学生,教职工总数达2723人,其中专任教师254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9.4%。

  二、我县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

  从总体上看,我县义务教育发展仍然处于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和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与面上小学之间的办学水平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在办学条件上,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明显差距,这种差距成为“择校风”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一)办学条件不均衡的具体表现。一是“城区学校太挤”。城区小学班额严重超员。县城的城关完小、西城小学、城关镇小学等三所小学共设计规划80个班,容纳学生3600人,实际开班131个,容纳学生8562人,超负荷接纳学生4962人。平均班额65人,超省规定20人,最大班额已达82人,超省规定班额37人。但是,乡镇在校学生不足100人的学校(含村小、教学点)却多达150余所。二是“农村学校太弱”。我县27所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仅有12所达到了合格学校建设标准,还有15所学校由于配套设施设备不全,无规范的食堂及餐厅,无学生生活必需的设施等,而其他乡镇的联校及村小在基础建设、设施设备的配备上更加落后,普及合格学校任重道远。三是农村学校“先天不足,后天乏力”。近年来,我县学校校舍经过大力度的改造与建设,基本消除了危房,城乡之间在校舍方面差距主要表现在功能室、行政用房、生活用房、生均用房等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信息化步伐越来越快,在信息技术装备方面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又逐渐拉开了距离。

  注:城区中学包括县一中、二中、晴岚学校、城关中学,城区小学包括城关完小、西城小学、城东学校、城关镇小学、武水小学、城东中英文实验学校(民办)、曙光学校(民办)。

  (二)师资力量不均衡的具体表现。一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主要集中在高中学校,中老年教师集中在中、小学。“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目前,我县小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达41岁,乡镇面上小学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5岁,部分小学51岁以上教师占70%以上。二是专业学科教师缺乏。在中小学,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师占大多数,而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却很少,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只能以非专业的兼职教师代替,或者改上其它科目。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村级学校缺乏音、体、美、英语教师,90%以上的村小还存在包班的`现象。三是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XX年至XX年,我县一直未招聘应届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期间,随着初中学生入学进入高峰期,不得不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优秀者进初中任教。XX年来,新一轮小学入学高峰期的到来,我县以每年不少于5000名学生的速度递增,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又不得不从初中选调部分教师到小学任教。这些“层层拔高”、“时宜调整”的做法把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把原来的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水平和整体专业素质。同时,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一些村级小学,教师大多数都是本乡教师,而部分教师大多由以前的民办教师转录,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知识老化严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部分教师明显跟不上课改新要求。四是农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经济待遇不高、部分教师无房住,导致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师资流失严重,已成为当前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是部分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小学骨干教师流向初中,初中骨干教师流向高中;从办学条件差、待遇低的学校流向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据调查统计,我县4所城区初中学校骨干教师人数占72.3%,而10所农村初中拥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占27.7%;7所城区小学骨干教师人数占63.9%,而农村小学拥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仅为36.1%。农村教师流失的加剧,后备力量的薄弱,进一步加剧了教师聘任过程中的拔高使用,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五是管理队伍和水平存在差异。虽然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走进新课程已经多年,但我县农村教师,包括一些教学管理者,尤其是一些村级学校教师教育理念转变不大,重应试、轻能力思想依然比较严重,个别学校连基本的教学常规都达不到要求。

  以上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如下:

  (一)教育政策过于向城区倾斜。多年来,由于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为使有限的资源效用最大化,国家一直实行城乡非均衡发展模式,使教育政策重点向城市倾斜,以农村支持城市,优先发展城市重点校、示范校,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年沉积下来,造成了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的局面。近几年,虽然我国进入“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阶段,但对教育而言,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甚至是漫长的过程,城乡教育差距在短短三两年时间内不可能缩小到平衡的程度。

  (二)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在“人民办教育”政策时期,由于各地对教育事业发展理解不同、甚至个别有狭隘的本位主义思想等原因,导致全局意识体现不明显、步调不一致,甚至各自为政,加上当地乡镇、村委多方插手管理学校,不利于学校管理,学校班子不团结、缺乏战斗力现象时或存在,教师队伍建设缺乏长远眼光,客观上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我县实行政府办教育以来,政府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精神,落实了“发展先发展教育、建设先建设学校的”战略方针,理顺了管理体制,为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师资管理政策不完善。教师编制政策重城轻乡,城区学校办学规模大,班额也大,农村学校规模小,班额也小。优秀大中专毕业生都优先留在城区,全县教师流动只是“单行线”,即只从农村向城区,而城区教师基本没有到农村任教。教师管理政策不够完善、缺乏科学长远的教师流动机制,农村教育缺乏政策吸引,导致教师只出难进。

  (四)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面对农村学校散、小、弱状况,尤其是村小较多、学生太少、师资紧缺状况,对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与撤并小规模学校挂钩的顾虑较多,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用未能实现最大化。

  三、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配备、教师资源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教育权利提供充足的保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推进县域内的均衡发展,核心问题是教师和校长队伍、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的均衡。县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减少差异,缩小差距,巩固优势,使优者更优,狠抓薄弱,使弱者变强,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大力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深化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于XX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立法的基本宗旨,在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的要求确定下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新要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针对性、规范性和前瞻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XX—20xx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整体安排,是指导未来XX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于XX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纲要》明确提出,到20xx年义务教育要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践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要在继续宣传、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大张旗鼓地、持之以恒地宣传、贯彻《纲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上来,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自我加压,协同努力,大力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新发展作出贡献。

  (二)遵循就近入学原则,循序渐近地调整学校布局,继续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近年来,我县城镇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我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镇,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原先分级办学时的村办小学生源减少,对分散在农村的初中、小学进行相应的调整非常必要。要充分考虑我县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方便群众,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减少教育资产流失,有利于争取国家和省级投入的原则和精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宜保留的尽可能保留,确需撤销的也应逐步过渡,避免出现农村小学覆盖半径太大、学生就学不便、班额过大和增加学生家庭负担等问题。要在继续巩固“两基”成果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可在城乡借鉴试行“一校制”、“学区制”、“联校制”等办学模式,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共建共享,以优带弱,以中心校带边远校,促进相对均衡发展。

  (三)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衡发展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建立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教育新格局。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我县农村初中学校及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会、天天用”,使城乡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教育投入是一项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资基础。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一是要继续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的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XX年达到4%;二是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城乡居民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是足额征收教育附加,支持义务教育发展;四是保障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和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教育项目投入和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确保农村中小学改造、改善、建设的需要;六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探索建立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规范有序地进入教育。要科学、合理地核定农村中小学基本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社会各方面要关心、支持教育,尽力为学校减轻经费开支负担。要按照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五)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尽快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进一步加大校长、教师培训力度。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要多层次、多渠道,以提升校长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为重点,按要求组织参加省、市培训,分期分批地组织县内集中培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组织开展教师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做到有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要重视离岗集中培训,强化在职在岗教学交流、实践锻炼,努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大力做好特岗教师的资教工作,以缓解紧缺学科教师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四是根据教育发展规划,大力引进青年教师,边远学校教师的引进、补充,可以实行定向招聘,合同约订最低服务期限,不足服务期限的不得调动。五是对不适合、不适应继续从教的人员,要研究办法,适当调整;对年龄偏大的教师,可允许提前退休或离岗休息。对调出来的岗位、编制要及时引进优秀人才予以补充。六是要建立健全校长轮岗、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城镇、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艰苦、边远、薄弱学校,鼓励县城、乡镇集镇教师到条件艰苦的边远学校任教。

  (六)加强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营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成立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置相应工作机构,统一部署、统筹指导全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是解决好农村教师“安身”的问题,要科学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公寓建设规划,并尽早组织实施,解决现有部分教师和新引进教师无房住的问题,让教师“安居乐教”;二是建立并实行农村边远教师津贴,鼓励和引导教师安心农村教育;三是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对扎根农村、安心从教、在教育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鼓励。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制定相应措施,依法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相应职责,在制定规划、项目争取、核定编制、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建设用地、教师录用与交流、教师职评、教师培训、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校园安全保卫等方面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多提供便利,少一些障碍。要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以党风带行风、带校风、带学风,促进全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入新历史阶段。

【教育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调研报告10-31

教育调研报告01-29

有关教育的调研报告11-04

高中教育调研报告11-10

教育扶贫的调研报告03-09

教育培训调研报告12-08

艺术教育调研报告04-02

教育实习调研报告06-09

学生教育调研报告12-06

个人教育调研报告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