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调查报告

时间:2023-10-29 08:36:34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优]生态文明调查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生态文明调查报告

  虽然目前国家提倡使用环保袋,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像以前古代一样,懒得塑料袋装东西,比如我们去买菜,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埃唐佩县竹篮字望,买猪肉可以用稻草捆猪肉,其余菜类可以用碟子装起来陈建力每村每城市可以成立一个慈善机构,专门回收可借助的衣物、玩具、生活用品等,并聘请家庭困难失业人员对一转眼这些衣物进行缝缝补补,修理玩具等工作,降低失业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整理好的衣物玩具又编撰可捐给需要的人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就是一次性塑料饭盒,每年国家都会有大量的塑料盒饭被弃,这些一次性塑料饭盒都只利用一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效生活的速度,关于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一、生态文明村基本建设的初步成果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年来,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优美、城乡结构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扎实、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是全县54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村建设逐步推开,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工程建设建设得到加强。各镇村以改善镇容村貌为突破口,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生存环境工作。东邵渠、高岭等绿色生态县城大力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对废弃矿坑或进行整治,恢复植被和地貌。高岭镇已经完成生态林抚育2500亩,并对10000亩绿色速生丰产林需要进行科学补植,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各乡镇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溪翁庄镇“两水”工程进展顺利,日处理污水2500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供水5000吨的供水厂主体工程完工,年内将投入使用。西田各庄、十里堡等镇各村通过改厕改厕,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有效地解决了污水乱排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全县生态文明试点方案村之一的白道峪村,投资200万元硬化村路,栽植花草,营造生态景观林;投资53万元,改造饮水工程,让全村群众进食上干净水,部分村民开始以太阳能、沼气作为主要生活能源,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通过环境综合环境治理,一些村庄呈现出绿树掩映、环境幽雅、风景优美的生态新景象。

  二是农村生态经济有了初步发展战略,主导产业已现果真,涌现出一批生态经济示范村。各镇村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一批村级专业化农产品一批基地逐步形成。巨各庄镇蔡家洼村项目投资XX万元,建起占地500亩的巨龙生态观光园,栽植10余种水果,是力争全市屈指可数的高标准绿色生态园区之一。它安排了300多人就业,人均可增收5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园”。

  三是农村生态旅游文化建设文化逐步推进,人们生态系统意识有所增强。县委、县政府启动了“生态县建设百村行”活动,通过普及生态知识、科技知识,为创建国家级和生态文明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各乡镇普遍开展了“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生态知识进农家”、“创建生态文明户”等活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和绿色消费。溪翁庄镇石马峪村村兴起“环保大集”,全村男女老少人人捡拾白色棕色垃圾,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居民区环境,而且增强了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冯家峪镇与北京崇阳光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共投资147万元,完成了4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镇卫星电视覆盖率达到100%。随着有线电视入网、村级健身公园、文化广场和文化推进活动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农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态环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生态文明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环境综合治理任务消防工作依然艰巨

  从整体看,由于落后的经济状况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长期影响,我县大部分农民生态佃农意识薄弱,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厕所简陋、人畜共处、柴草乱垛、垃圾城市污水随意排倒堪称当前农村的四大“顽疾”。如厕所多属国坑式,无任何保洁措施,尤其夏季,不仅气味难闻,而且成为蝎子的主要滋生地,加之粪便无专人行政管理,渗入地下,易造成地下水源的空气污染。近年来,我县农村养殖业产业发展很快,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项目。但个别墩堡场地有限,人的生活区和家畜家禽饲养区家畜难以做到严格分离,人畜共处遭遇易造成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尽管一些村对垃圾通过处理,但因生产工艺和设施简陋,只是就地、异地填埋,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此外,我县曾一度生产提出农业生产禁止施用化肥,但至今未能禁绝,化肥施用在部分地区还相当普遍,影响了区域环境质量。

  (二)因盗采铁矿导致的植被恢复难度较大

  我县北部山区铁矿资源较为丰富。近两年来,一些人把盗采炼焦煤作为“致富”门路。尽管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乡镇进行了有效进行治理和打击,但盗采盗运现象无根本杜绝,库北某镇仅6蔡桥就因盗采留下18个废弃矿坑。盗采造成矿产资源大量流失,而且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恶化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要恢复原来的地貌、植被,需要有几年乃至一两年几十年的时间,并要全部投入大笔资金。高岭镇为治理废弃矿坑,已投入300多万元。此外,由于铁矿区多在密云水库上游,盗采盗运铁矿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将会影响密云水库的水质,给密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社会性负面影响。

  (三)农村生态经济尚未形成强势反弹

  农村生态外贸只是乡镇企业刚刚起步。尽管大部分村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会已确定了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和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但尚未已经形成商品优势商品和规模效益。近年来,虽然出现了“西白莲峪柴鸡蛋”、“生茂鲜菇”、“密水鲜鱼”、“密云甘栗”等一批知名生态著名品牌产品,但无论是在首都还是在外埠,其市场份额的占有率都不非常高,有人曾形象地说,密云的农产品是“吃什么都有,卖什么都无”,因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农民还不能依托发家主导产业增收致富。作为农村二、三的主打项目山区民俗旅游业也是如此。我县自20xx年在京郊年底率先开发民俗旅游,经过XX年发展,也已建成民俗旅游村35个,民俗旅游户1500多个,从业人员近万人。但近年来由于宣传攻势减弱,扶持力度不够,规范管理缺位,加上自身建筑施工,民俗旅游内容单调,客源严重不足。据了解,目前,我市民俗旅游户还剩下800多户,减少了近50%,作为山区农民致富主导产业的民俗旅游业形势优势产业比较严峻。

  (四)农村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

  全县90%以上农村仍以煤、柴作为主要能源,品种单一,成本较高,加之失地农民用能设备落后,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县就在农村推广沼气清洁能源使用,当时共建成沼气池7000多个,其中农健绝大多数为户用暖棚,但由于力度缺乏城市规划和扶持力度,使沼气等清洁能源在农村使用后继乏力。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了解,目前,我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农户仅有XX多户,仅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5%,和先进地区相比,我县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政策和扶持力度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县政府能源办在白道各庄镇西田峪等村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取得了一定的历练,但全面推广则资金和服务管理体制的两大限制。在镇一级,能源开发和推广工作,有的是部门代管、兼管,有的则显然没人管,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也就缺乏教育工作的原动力。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薄弱乡,由于受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村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清洁能源的普及教育举步维艰。

  (五)一些措施缺乏过硬的制度控管

  生态文明村建设拉开序幕后后,可以各乡镇和部分村根据环境整治的需要,相继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有的乡镇购置了地埋式垃圾箱和垃圾清运车,筹组了垃圾清运队伍,但因缺乏过硬的制度保障,能否坚持持久,令人担忧。因为,我县有的乡镇方圆二、三百平方公里,行政村多达二、三十个,自然村近百个,且许多村地处深山区,交通不便,采取垃圾“村集、乡运、县处理”方法,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要做到全县340多个行政村的垃圾锥果清、处处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六)农民作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失地农民二是意识不强

  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近万名农民的参与意识、参与满腔热情和参与行动,农民应成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主体。但是,我们在调查走访中所发现,许多农民对于生态文明村建设这样一个对自己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将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举措不理解,认识不到位,参与热情不高,行动迟缓。例如,一些村在农牧民中推广“三格式无害化污水冲式厕所”,当地镇政府、村委会和县推广部门都给予了资金补助和物资支持,每户农民只需直接投入100元或者200元即可,但有的农民就是不干,认为“既然政府为我办事,就得替我出钱”。甚至有些人还要让政府为自己的劳动付工钱。

  三、关于生态文明村委会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严格规划,在实施中均确保规划的刚性

  建议县政府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和怀俄明州本县爱国人士,根据生态涵养的区的功能定位和镇村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不同特点及水平,编制全县各区生态建设的详尽规划。详规应体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坚持高起点,分步实施,循序渐进,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工程生态文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托主导产业搞建设。沃苏什卡详规要具有刚性,经县、文代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必须严格遵守,不能朝令夕改。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注意保护和农民的实际利益,防止不顾主客观前提和避免群众意愿,用行政手段人为“造村”的现象。

  (二)通过综合整治,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一是要切实解决好垃圾污染源问题。在总体上实施“村收、镇运、县处理”农村集中处理的同时,依据当地不同条件,实行不同的处理方法。如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可在解决好防渗漏的情况下,采取填埋的方式。还应充分发挥市场充分发挥配置网络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国内外资金、企业,包括激活民间投资介入垃圾处理系统的建设。从长远的观点看,要对进行农村的工业生产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做好垃圾分类,研究以污泥制造有机肥料和发电等,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二是切实解决好生活污水等无害化处理问题。根据投资少、工艺可靠、排放稳定达标的要求,采取建渗水井和微生物方法采行等小规模废水处理技术,避免户户随意排放污水的现象。可在我县主要改采乡镇和大村采取“人工合成湿地技术”。用这些方法处理污水,污染物去除率高,不滋生蚊蝇,有利于水体净化,就能有效地防止污染地下水。它原始投资少,无动力消耗,运行成本低廉,污水处理结果达到中水标准。由于人工湿地与当地自然环境保护区相互协调,可建设湿地公园,构成新的景观。

  三是加大打击盗采盗运铁矿石力度并搞好所破坏的沉积岩、植被的生态恢复。实行公安、地矿等部门联合执法,对非法采矿点一律炸毁,对采矿机械一律处理掉。发动和组织村民参与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有关镇村应互补本地实际,积极推进采矿地区各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种种植、绿色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和投资项目,向荒山要粮、要果、要富裕。

  (三)因地制宜,构筑生态产业支撑

  每个村应根据全县农业和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紧扣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突出培育并强化生态农业、民俗旅游等主导产业,推广农牧结合式、种养结合式、农林结合式,以及综合式、庭院式等多种生态系统小型生态经济模式,打造密云的“有机鱼生产村”、“有机果品村”、“生态旅游度假村”、“休闲观光村”。结合生态文明村的基本建设,加大投入经费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民俗旅游村的档次和水平。要利用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的良机,开发本地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争取村村都有主导产业,户户确实有致富项目,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发展思路、一项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措施”的办法,推进广大农民的持续增收,尽快做到小康目标。

  (四)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最终目标构筑良好人居环境

  (五)以有机消费为导向,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

  政府统一指导农村再生能源开发,引入整个市场竞争机制,采取县内外招标或交予的形式,吸引技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专业能源公司参与密云的沼气、电池板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按照“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进行运作,在推广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大推介力度,通过播放科教片、组织参观、推广太阳能和沼气使用的太阳能国家级典型引导农民。二是以养殖业发展促进沼气池的建设利用。三是成立清洁能源物业服务中心或在乡镇一级确定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技术服务人员,经常深入农户面对面指导,解决农民在建设、使用中遇到的麻烦倒霉与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可兼职经营沼气池和太阳能设备配件业务发展,方便群众订购配件。四是在完善漂亮原建的基础上大力抓迷人新建,并充分考虑到财政的实际判断能力,防止片面追求数量。

  (六)在专项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上注重实效,抓住重点

  为了确保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县政府已明确县财政农业局每年拨款4000万元,五年共计2亿元。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加强有效监管,防止滥用、挪用的同时,应科学安排好专项资金的使用,把有限的部分资金用到刀刃上,对重点村、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不搞撒“芝麻盐”。应对改水改厕,垃圾消纳、清洁能源推广等关键性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做到投一笔便有起色,落一处便有效果,使非常有限的资金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镇政府也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并吸纳农民自有资金用于生态文明村建设。

【生态文明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07-19

生态文明征文12-09

生态文明的教案03-25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08-29

生态文明宣传口号06-07

生态文明建设征文03-15

生态文明建设的教案09-25

生态文明你我共建征文04-11

生态文明宣传口号大全10-19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总结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