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时间:2023-05-26 11:42:17 导游词 我要投稿

江苏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苏扬州瘦西湖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苏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江苏扬州瘦西湖导游词1

各位游客:

  非常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宋书》记载:“广陵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吹台、琴室、月观,果竹繁茂,’花药成行。”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桥为大虹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是一座红栏木构桥梁,故名红桥。后在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如卧虹于波,故改名为“虹桥”。康熙年间王渔洋任扬州司理,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其中一首“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最为出名。

  “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现在我们正在漫步的这段长堤叫 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 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

  现在我们走到长堤的尽头。首先看到的这座园叫做徐园。它是1915年于清桃花坞旧址改建的,为祠祀原驻扬州的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园门形如满月,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吉亮工题写的。园中听鹂馆过去是徐宝山的享堂,现为游人休息场所,取诗人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馆内楠木罩隔,精刻松竹梅图案,是扬州现存罩隔中的精品,体现了晚清扬州的木雕工艺。听鹂馆门口的两口铁镬,是扬州的出土文物,据《铁镬碑》记载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物。每只铁镬重约3吨,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冶铁-业的发达。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 绕过徐园,我们现在站在小虹桥上,大家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前面各位看到的就是瘦西湖比较开阔的景区,回过头来再看徐园,就知道它是整个瘦西湖的屏障,这就像看戏一样由序幕而进入高潮。

  现在请大家转过来往东看,前面这一景叫做“四桥烟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每当“山色空潆雨亦奇”之际,领略的景致是“四桥飞跨烟雾里”。站在这座楼上大家可以看到南面有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可贵的是四座桥的形状和色彩各不相同。这座楼通过对景手法把咫尺之内的不同桥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同时又将湖上风光衔接起来,时放时收,有分有合,使每一个景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韵。这里得到乾隆皇帝特别赏识,咏诗作赋多篇,御笔亲赠“趣园”。

  过了小虹桥,我们就到了小金山了。有人说: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怎么扬州人这么谦虚,从等级上来说,似乎总是比别人差了一等呢?为此,我们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撰写了这样一副对子:“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瘦为苗条,小得精巧。”扬州人的特点就是在摹仿他人的东西时能不落因袭,有自2独到之处。实际上“小金山”是湖心最大的岛屿,俗称小金山,实为二十四景之一的“梅岭春深”。现在的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紧密的地方,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建

  筑“风亭、吹台、琴室、月观”,现在全部都集中在这个岛上。小金山顶上的建筑风亭是瘦西湖的至高点。它就是著名散文 家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面有一幅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由此可见,站在小金山顶上所领略的景致是非常美的,“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曲折则妙。”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梅岭春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左右利用开挖莲花埂新河的土人工堆成的。据说当初推土成山时,犀堆屡塌,三年不成,督工也非常着急。一次睡梦中看见关帝带领士兵打梅花桩,即将木桩几个一组打入河心,然后堆土即可不塌。他猛然惊醒,立即按关帝所示去做,十天后果然堆成。为感谢关帝托梦,督工特在此建造了关帝庙。光绪年间重修时改关帝庙为湖心律寺。后来有人将湖心律寺的山门拆除,题名小金山。关于“小金山”这个名字,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时,镇江和尚赋诗说:“青水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而扬州和尚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让扬州盐商将此景改名为“小金山”,并在庭院中挂了这样一幅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金山”引渡过来,变“扬州俗”为“扬州雅”了。

  现在庭院中大家看到的这块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都是用船,编号计数十船为一纲,这是用船运送花和石头,所以称之为“花石纲”。北宋皇帝赵佶特别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时,命人在京城开封建造万寿山,这块钟乳石是广西岩洞滴水形成的。在自南而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方腊起义,被遗落扬州。

  转到小金山的东面,我们来到的这一组庭院,它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这个庭院的名字叫静观。“静观”二字是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所题。游览中国的园林很有讲究,不能是一般的走马观花。总的说来,赏园讲究大园动观,比如大家可以边走边看,也可以坐船游览;而小园宜静观,最好坐下来静静观赏。现在各位来到的这个小园名字就叫做“静观”,我们一进门的地方是整个院子最大最开阔的地方,而前面的拐角处则最窄,它采用了时放时收的手法,似乎是无限深远。从名字上看园子不大,但是站在拐角的地方却还没看到它的尽头,这就令人产生悬念,转过去到底有多深多远呢?从而吸引游人想要走进去观赏。从造园艺术来说,这个小院造得最成功的当属是它的围墙。这座花墙随势弯环,很自然地被处理成一座折叠的屏风形状,像一把扇子一样渐渐拉开,使人产生无限深远的感觉。花墙上设置了不同几何图案的花窗,透过花窗可借到窗外不同的景致,给游人的感觉是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同时小院还设置了四时不谢之花:春有牡丹、芍药;夏有结果的枇杷;秋天大家可以看到的都是一百年以上的桂花;冬天有腊梅和天竺。总的来说,如果人不多而能坐在庭院中细细观赏的话,就会有诗一般的`联想。

  现在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木樨书屋”,因周围遍植桂花而得名。“木樨书屋”四字匾是由著名园林与古建专家陈从周教授所题。接下来大家看到的这个厅叫做棋室,是古人下棋的地方。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的两只棋盘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由苏州监造的。棋室早面最值得看的是两边陈

  设的一套清花瓷屏风,烧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仅存此一套,所以非常珍贵。这一套瓷屏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画面图案非常清晰;二是立体感相当强;三是瓷的颜色烧出了深浅,使画面显得有层次有生气。

  转过来我们就到了瘦西湖最好的厅馆——月观了。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也多,“月观”是其中之一。“月观”三楹坐西朝东,前面临着开阔的湖面,每当皓月东升,打开门凭栏而看,天上水中各有一月,双月交辉。不禁叫人感叹“今月古月,皓魄一轮,把酒问青天,好悟沧桑小劫;长桥短桥,画栏六曲,移舟泊烟渚,可堪风柳多情!”现在月观里面挂的这一幅对联是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我们都说月色如水,这里假水和真的湖水连成一片,于是瘦西湖也就不再瘦了,而“云起一天山”就是说小金山虽然微不足道,但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座座的山峰,很自然地和前面的湖水连成一片,就满天是山了。通过把实景虚化,小景变大,把有限的园林空间化为无限的意境。月观观月不仅景致好,它的陈设也可称得上是湖上园林之最。这里面陈苎的一套海梅家俱,工艺精致,式样古朴,真切地体现了乾隆年间扬州的木雕工艺,同时家俱上雕刻之内容也和观月有所联系。

江苏扬州瘦西湖导游词2

各位游客:

  扬州素以桥乡闻名,它与江南绍兴一样桥多、桥美,不同的是,绍兴以梁桥为多,而扬州却以拱桥见长。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点叫“四桥烟雨”。此景建于康熙年间,以前为扬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曾经也是大盐商的私家园林,登上这四桥烟雨楼,南面的虹桥,北面的长春桥,近处的春浓桥和西边的五亭桥,都历历在目。每当风雨萧萧时,四桥就忽隐忽视,故称“四桥烟雨”。可贵的是诸桥近在咫尺,桥桥不同,但这四座桥却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衔接起来,又以各桥不同的落点和构架将全彻景点划分为各具特色的若干区间,使每一风景区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韵味。难怪乾隆每次来扬州都要登临四桥烟雨楼,凭窗眺望。“趣园”二字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时的御笔。

  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墙将大片湖水挡住,仅以一圆形的洞门引我们入内。清初这里是韩园桃花坞故址。民国4年(191年)改为徐宝山洞堂,故名徐园。徐宝山曾任辛亥革命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统管两淮及八百里长江的缉私。他曾追随孙中山,与清军对阵作战,其后又提出撤销扬州军政府,从而统一江苏的主张。由于他轻视袁世凯,并赶走袁派来监视他的参谋长,袁世凯下毒手派人将他炸死。此时,曾与徐宝山共事过的著名书法家吉亮工不待请求,主动写了“徐园”两字。刚挥毫时,他心情还比较沉重,所以“徐”字为行楷,而后越写越激动,以至写“园”时,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写成了行草。字径虽逾尺,但两字配合和谐,笔力遭劲。

  这一小小园林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此园是瘦西湖正门进入的`第一个园,游客一入其中顿感江南园林的精巧。未到过瘦西湖的人,就以为这就是瘦西湖的风貌,其实这正是构园者的苦心,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江苏扬州瘦西湖导游词3

  瘦西湖导游词(南大门——二十四桥)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所谓“长细如绳,阔不过二丈许”,在历史上原是扬州的一条护城河。最早见于史书记载南北朝的《宋书》,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清朝乾隆年间的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保障湖的美景后,与杭州的西湖作比较,写了一首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也就是说,扬州这座城市和杭州一样,在历史上都是消费城市,俗称“销金锅子”,自古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更为苗条,所以叫“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之名逐渐著录于书中,广为流传。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瘦西湖就像汉代王妃赵飞燕,玲珑秀美。

  “扬州园林之胜甲于天下”,瘦西湖堪称最为典型的代表。扬州园林始于汉唐,成于元明,盛于清代 。早在汉代,扬州就是“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出现了很多宫廷苑囿。自运河开通后,扬州处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口,成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南北货运的集散地。盛唐时,扬州经济达到鼎盛,超过了成都,位居全国第一,史有“扬一益二”之说。当时扬州人口多达47万,其中还包含了近1万人来自波斯、阿拉伯的商人。此时扬州园林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私人竞造园林的风气,整个城市如同花园一般,以至出现了“天碧楼阁丽”、“九里楼台牵翡翠”的诗句。到了清代的康乾盛世,扬州的经济再度兴起,尤为典型的是盐业。扬州依靠运河的交通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盐业集散地。历史记载,扬州的官方盐税曾高达清政府全年商业财政收入的1/4,引起了皇室的高度重视。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昌盛,著名的“扬州八怪”就形成于这一时期。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必到扬州,圣上之乐在于山水之间,于是很多盐商大肆献媚,不惜挥洒万金,集天下名师巧匠,沿瘦西湖两岸建起了一座座美丽别致的园林,这便是今天瘦西湖的一个雏形了。

  现在我们所看的是清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堤长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每当烟花三月之际,春风轻起,柳絮飞舞,柳丝婀娜多姿,桃花艳丽缤纷,李白曾写道“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的“烟” 有些人认为,是指烟雨蒙蒙,有些人认为是指柳絮飞舞,柳丝如烟。古人云:“多情最是扬州柳”,“绿

  杨城郭是扬州”!柳树是扬州市的市树,现在的瘦西湖也是以柳色著称。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来扬州开挖古运河,河道挖好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的两岸种植柳树,一方面可以遮荫,一方面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亲手栽了第一棵柳树,并赐姓为杨,杨柳就这样传开了。

  “柳占三春色,荷香四座风”,到了夏季,瘦西湖上有一道美丽的风景,便是湖心的“荷浦薰风”。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它的园主人是乾隆年间扬州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此人富可敌国,皇帝曾两次临幸他的园宅,见其喜种荷花,故赐名“净香园”。此地前湖后浦,当年湖种红荷花,浦种白荷花。现在这里“湖中有岛,岛中有池,池中有花”,池中栽种的是扬州荷花名品——广陵红。如今,“荷浦薰风”岛也是瘦西湖的生态岛,在这里栖息了众多的野生候鸟——白鹭,或在天空飞翔,或在水边散步,悠闲自在。近年来随着扬州城市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文化内涵看古城街区,生态环境看瘦西湖景区,城市形象看新城西区,经济实力看沿江地区”的新格局。在2004年,扬州被评为“中国最佳人居奖”,2006年又喜获了“联合国人居奖”。这与扬州的良好人文氛围分不开的。 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园中园——徐园。中国美学的最高境界讲究隐秀含蓄,认为一览无余的风景不空灵 ,没有韵味,所以,徐园在造园中采用障景手法,它就像屏障一般挡住游人的视线,“犹抱琵琶半遮面”,欲扬先抑,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徐园,1915年建于清代桃花坞的旧址上,乡人为祭祀军阀徐宝山而建。徐宝山,镇江丹徒人,早年以贩卖私盐为业,后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接着又投靠了袁世凯,最后死于陈其美的花瓶炸弹。 诸位请看,门额上有“徐园”二字,“徐”为行楷,“园”为草书,这两个字是由晚清扬州名士吉亮工所书。此人雅号为“风先生”,为人豪放不羁,不愿与军阀交往,自然不愿为其题写园名。乡人想到文人嗜酒,因此在中秋之夜邀请吉亮工喝酒赏月,酒过三巡,两位乡人请其题写“清风徐来,春色满园”。吉亮工酒兴正浓,挥毫写下了行楷“徐”字,待其写“园”字时,恰巧一阵轻风吹过,酒意吹醒,故将错就错,将“园”绕成草书。徐宝山在当地有个绰号叫“徐老虎”,于是很多人觉得“园”的框中极像一草体的“虎”字,认为是风先生讽刺徐宝山再凶,也不过是一只笼中之虎罢了。这是扬州民间流传的“徐老虎”的典故,并不一定当真,只是一块匾额上出现两种字体,在中国园林中极为少见,而两种字体又极为和谐,“非得书法三味者不能为之”。

  徐园也尽显了江南园林小桥流水,清秀雅致的特点。园中间一方荷塘,睡莲朵朵浮于水面,很美。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两只铁镬,“镬”是大写的收获的获将反圈旁改为金字旁。根据《铁镬碑记》上面记载,它们是南北朝萧梁时期的遗物。因为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水患频繁,古人迷信,认为水中有恶龙作怪,铁可以用来镇龙,因此制作了九只这样的铁镬,每只重达三吨。从科学角度来讲,把它扣在堤坝上,洪水撞击在它的顶部,向四周散开,减缓了水流的冲击力,起到了保护堤坝的作用。现在我们在疏浚河流时经常会发现铁牛、铁钟等,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听馆叫“听鹂馆”,是徐园的主厅,它是取自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在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中,有很多厅取名为“听鹂馆”。如北京颐和园的“听鹂馆”,它是当年慈禧太后赏戏和饮宴的场所,而这里的“听鹂馆”是当年徐宝山的飨堂。黄鹂鸟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鸟类,它不仅鸣叫声悦耳动听, 而且是春天鸣叫最早的鸟。在古代,人们常常根据黄鹂鸟的叫声来判断春季播种的时间。园林风光不同于自然风光,它是历史、经济、自然、文化的结合体,缺一便不可成为园林,其中楹联是园林文化的一种元素。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两幅楹联“江波蘸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为三阁元老、九省疆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阮元所题;“绿印苔痕留鹤篆,春流花韵爱莺簧”则是同治年间状元陆润庠所书。在“听鹂馆”里面有一副楠木罩阁非常值得一看,它是一副楠木的整板雕刻,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细琢而成,看似整体,实为三块拼合,只是接缝处理的极为细腻。雕刻的图案“松、竹、梅”岁寒三友,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清代扬州的雕刻工艺极为出名,又著名的“扬州八刻”,包括木刻、石刻、牙刻、核刻、骨刻等,木刻排在首位,眼前的楠木罩阁是现存扬州木雕工艺中的精品。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小金山,它是瘦西湖上最大的岛屿。山上遍植梅花,又称“梅岭春深”,也是清二十四景中的一景。当年孔圣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园林当中,却是山水不可或缺,因为“无山不奇,无水不活”,但是在扬州历史上,瘦西湖偏偏无山,这多少是件憾事。于是,扬州盐商便开挖了莲花埂新河,用挖河的泥土及山石堆成了眼前的小金山。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为密集的地方,历史上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如今都汇集于此。

  关于小金山,在民间有一个故事。相传,当年苏东坡和镇江金山寺的主持佛印和尚下棋,两人有言在先,如果苏东坡赢了,佛印和尚就把镇江的金山寺输给扬州,如果苏东坡输了,就把身上的玉带输给金山寺。结果苏东坡输了,所以这里上联是“弹指皆空,玉局(官职名)可曾留带去”,至今在镇江的金山寺还留有苏东坡的玉带。到了清代,一位镇江的和尚和一位扬州的和尚话不投机,镇江的和尚讽刺道“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和尚很不服气,因此建议效仿苏东坡和与佛印和尚下棋的典故,以镇江金山作为下棋。结果扬州和尚棋高一着,于是用了一个“小”字将镇江的金山引渡到了扬州,所以下联是“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

  庭院中的两棵银杏已有近300年的树龄了。银杏是扬州的又一市树,银杏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可以长至上千乃至几千年,它所代表的是扬州2500年的历史和文化。而柳树代表扬州清新秀丽的城市形象。我们眼前的这块钟乳石,来自广西溶洞,为花石纲遗物。在《水浒传》中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纲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十船为一纲,运送花石的船只为花石纲。北宋年间,宋徽宗赵佶喜好书画,全国各地都搜集奇花异石运往卞京(开封)为其堆造万寿山,供其作画。这块石头在自南向北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浙西爆发了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波及到了江淮一带,因此运输中断,搁浅于扬州(最早存于今东圈门街北22号“壶园”宅内, 亦称“瓢园”,1953年移至小金山)。近看这块钟乳石,犹如一块天然的盆景。若在雨后,这里有清水涟漪,几条金鱼畅游其中,几朵睡莲点缀其中,恰似一个天然石盆。它集中体现了盆景艺术的“以小见大”,出于天然,高于天然。作为一块钟乳石,50~100年滴水增高一公分,据专家考证,这块钟乳石滴水形成至少需要二千多年的历史。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湖上草堂”这四个字为清代嘉庆年间扬州知府伊秉授所书。他文采分流,扬州人将其与在扬州理过政的欧阳修、苏东坡并称“三贤”。他的书法特点很明显:一是拙,不重挑拨;二是厚,笔画厚实;三是满,字皆布满方格,且有口字结构的部分均特大,如大开笑口一般。匾中“湖”、“堂”二字即是。堂前植有两株百年紫薇。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景叫做“枯木逢春”,它是一个树桩盆景。中国的盆景因地域及风格不同分为五大传统流派:苏派、川派、扬派、岭南派、海派。扬派盆景以树木类见长。我们看到的这一树桩为唐代银杏,已有千年历史,建国初期遭遇雷击,落下这一树桩,后人经过构思,将它进行防腐处理,移至这里,在其后栽一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攀附其上,若值夏日,开出桔黄色喇叭花,远远看去,以为树又活了,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故取名为“枯木逢春。无论是“移花接木”还是“以假乱真”,盆景是一门艺术,素来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艺雕。有了新的生命,就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生死相依”。这棵银杏树是饭后钟这个故事的历史见证。当时它种植于扬州的木兰院,江都有一个人叫王播。父母去世很早,王播寄居在木兰院,和和尚一起起居用餐。时间一长,和尚开始讨厌王播,因此他只知吃饭,不思进取。寺庙里有规矩就是先打钟后吃饭,又一天和尚就捉弄王播,先吃饭后打钟,王播扑了个空,非常气愤,写了两句诗:“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藜饭后钟”,写了之后就出去勤奋读书了。二十年后,王播中了进士,他又再度到扬州做了淮南节度使,看到自己当年的诗句已经用绿纱笼罩起来了,于是感慨万千,继续写了两句诗:“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后来苏东坡到扬州,也来到木兰院,看到王播写的诗后责备王播,说:如果没有和尚的饭后钟敲击你王播,你能出去勤奋学习,中进士吗?这个故事教育年轻人,不要像凌霄这样依靠自己的父母,而是要自立自强,自力更生。

  现在看到的听馆是“绿荫馆”。馆中悬挂一匾,上书“绿筱沦涟”四个字,这个地方过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说,是盛夏避暑之地。绿荫馆三字为刘海粟所写。堂前联文“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是刘海粟之妻夏伊乔所写。两者相对照,一柔一刚,一重韵,一尚势,各有千秋。

【江苏扬州瘦西湖导游词】相关文章:

江苏扬州瘦西湖导游词最新05-16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04-20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07-09

扬州瘦西湖的导游词03-18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范本06-10

关于扬州瘦西湖导游词03-30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作文12-03

瘦西湖导游词_江苏导游词12-24

江苏扬州概况导游词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