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由才有成长》读后感

时间:2023-01-12 12:20:02 成长感悟 我要投稿

《有自由才有成长》读后感2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自由才有成长》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自由才有成长》读后感2篇

《有自由才有成长》读后感1

  玩是儿童的天性,玩是儿童的权力,有自由才有成长,可是,又有多少家长真正理解这其中的奥秘呢?就拿我来说吧,每次我小孩放学回家玩得不亦乐乎时,一股无名火便涌上心头,怒斥道:“就懂玩,连饭都顾不上吃,连一个字都不肯写,将来会有什么出息啊?”

  有了这股无名火,接着便是大声呵斥孩子回家,洗手啦、吃饭啦、……可是有用吗?小孩根本不予理睬,即便是回到家里也不会按照你的意思去完成,这是为什么?原来玩是儿童的天性。

  在我的记忆里,我父亲是挺严厉的,若是遇到上面的尴尬的一面,我的身上立马就会尝到挨鞭子的辣痛,父亲的一阵教训后,我只有委屈的抽噎,面对夜晚的鸡泡灯,眼泪就像五光十色的珍珠,熠熠生辉。在没有洗澡、没有吃饭的情况下,只好乖乖得铺开书本抄生字。等我开口喊饿了,父亲才允许我下厨房吃晚饭,接着才洗澡,可是还没等我洗完澡便磕头欲睡了。这时,又招来父亲的一顿责骂声。想想时代不同,教育孩子方式不同,可是到最后又有什么收益呢?

  到了第二天,不知不觉又上演了昨天的那一幕,“玩”字代替了一切,孩提时真是折煞了我父亲,想想当时我那么淘气呢?原来啊,玩是孩子的天性,所谓的天性,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啊!

  因为明白了这些道理,可以说如今更明白,所以,我女儿(10岁)周末从思源学校放学回家(住校),跟邻居家小孩玩兴十足时,我是不会再去横加阻拦,因为玩是儿童的天性。

  当然,父母作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有义务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进行教育和帮助。所以,在玩这方面,父母的主要责任不是限制和管教,而应该是指导、帮助和合作。至于怎样引导孩子去玩,让孩子好好玩,玩得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孩子爱玩的东西大都和他的兴趣、爱好是一致的。所以,作为父母的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且经常和孩子们谈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只有先了解孩子,才能真正帮助孩子。

  可是光了解小孩兴趣爱好是不行的,有时还要陪孩子玩。况且在玩的过程中,不要指责他们,你更不能说孩子如何的笨,千万不要用功利的眼光去看待玩。

  孩子毕竟还需要指导的,当你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时,可以帮助孩子,如在对待输赢的心态上,在自信、细心、耐心等方面,都说可以培养的。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小孩有了哪方面的兴趣爱好的,就像老子提出的“无为无不为”的理念去做。当然,“无为”不是无所作为,相反,“无为”则是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去做事,不强为,不妄做。可以这样讲:今日教育出现的问题,许多都与违背的强为妄为有关,无数个走上歧途甚至绝路的孩子,都是与父母或教师的`“大有作为”的理念有关,酿成多少悲剧。

  还是举个充满正能量的例子吧,大家最熟识爱迪生了,想当初他在学校期间由于向老师提出古怪的问题太多,最终被校方开除。

  他父母亲也是当过教师,自己只好承担教育儿子的重任。其方法正是“无为”之法。母亲发现儿子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喜欢,就专程买来《自然科学与实验科学入门》一书,还让出地下室给她儿子作为实验室,任他大胆操作、探索。

  可谁想到,爱迪生第一个科学实验计划,竟是让人在空中飞翔。他的玩友奥池是他这次试验对象,口服爆发剂,人没飞起来,却肚子疼得满地滚。自然,爱迪生母亲承担了责任,又请医生为奥池治病,还向他父母道歉,又教训了自己的孩子。

  闹剧演到这里,很多家长也许就阻止孩子做所谓的什么实验下去了,可是,爱迪生的母亲却不一样,她不但没有剥夺儿子做试验的权利,还鼓励儿子下一步该怎样大胆心细继续做实验下去。正因为如此,爱迪生一步步走向成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事实证明,爱迪生的母亲因“无为”而成为大为,恰恰在于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并创造条件让其把潜能变成了现实。

  是啊,写到这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面对自己的学生,真的要好好思考,如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孩子们在玩中成长,在玩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是一味扼杀他们玩的天性。

  最后,让我们永远记住老子的一句话“”无为无不为”吧!

《有自由才有成长》读后感2

  读了孙云晓《有自由才有成长》一书,感慨颇多,又联想到在教育访谈中,作者孙云晓就曾说道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奴的教育,教育应是人的解放,而不是对人的束缚与压迫。而今的教育必须改变,不变无从谈中国的崛起。只是对权利,金钱,奴性的顶礼膜拜,那将是一种民族的悲哀!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大写的人的问题,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全部教育的使命,就是对被教育者的发现,解放和发展,这让我产生了深刻的共鸣。也想借此说两点自己的心得。

  教育必须从尊重开始,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大意是说:蛾子要从厚茧中出来很不容易,有个好心人就把厚茧剪开一个口,蛾子轻松的出来了,可是却飞不起来。这位好心人不懂得蛾子在茧子中挣扎和冲撞的过程中,翅膀不断地充血,是为了历练自己,增强自己的生命力量。它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破茧而出的时候,才能自由飞翔。而这位好心人可真是好心办坏事啊,这不是帮它,而是害它。

  这让我联想到了今天的许多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为了能让孩子顺利成长,父母们处处包办代替,可谓费尽心机!对此,我非常不客气的说一句,你们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你们却处心积虑去代替他们成长,你们把孩子当成独立自由的个体了吗?

  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也一样,也必须要符合它自身的规律。就像那只蛾子,它在厚茧中即便撞击的头破血流,那也是生命成长的必修课,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经历,必须由它自己来完成。何况,一个孩子的成长远比一只蛾子复杂的多,它需要更多的磨练,时间和空间。成长虽然需要爱,但也需要自由,即使有爱,没有自由,生命也将会窒息,何况没有智慧的爱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你全部都给安排好了,还需要他为自己做什么呢?孩子到底是自己的主人还是你的棋子?

  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一定是一个灵魂自由的人,他可以自由到有选择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的权利。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时间排的很满,你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就是剥夺了他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教师也一样,课堂上讲得太多,甚至满堂灌,也就等于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机会,道理是一样的。

  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可是,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应当成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灵魂的自由,智慧就是光,你看懂了,明白了,就不再恐惧或者盲目,你就拥有了内在的自由,独立的人格,独立思考的能力。

  事实上,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现实发生了巨大的作用,教育就应当为促进内在的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赞赏那些过早学会察言观色的孩子,这样的性格被心理学家称之为便秘性格,他以别人的好恶为准则,不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感觉,丢失了自我最本真的灵魂自由,对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是不利的。

  还有一点就是要低调教子。我倒也并非和一些志存高远的家长故意唱反调,只是觉得没有必要总是跟孩子说长大了要上哈佛,剑桥或者北大清华什么的,要成为科学家,成为超级富豪云云。这样的高调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那样的高目标不是说一定实现不了,而是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给孩子提的目标要切合实际,孩子能在目标的实现中获得快乐感和成就感,至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选择什么职业,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去选择。

  一个人只有知道怎样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才会有信心和干劲。家长如果过早的替孩子选择好了人生目标,特别是职业目标的时候,是很危险的,容易限制孩子的发展。所以我建议:应当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为生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有自由才有成长》读后感】相关文章:

《有自由才有成长》读后体会07-13

读《有自由才有成长》后感08-15

《有自由才有成长》读后感01-11

读《有自由才有成长》有感12-31

国旗下讲话:有规则才有自由有规则才有进步(通用7篇)09-21

自律才有自由美文07-05

读《有自由才有成长》有感3篇12-31

有爱心才有美丽07-29

有了爱,才有了希望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