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日不暇给的解析

时间:2023-03-07 14:19:24 羡仪 成语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语日不暇给的解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成语都不陌生吧,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还苦于找不到好的成语?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日不暇给的解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不暇给成语解析

  【成语】:日不暇给

  【拼音】:rì bù xiá jǐ

  【简拼】:rbxg

  【解释】:暇:空闲;给:足够。指事情繁多,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

  【出处】:《汉书·高帝纪下》:“虽日不暇给,规摹宏远矣。”

  【示例】:谁知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官幕两途拿轿子来接的渐渐有~之势。—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近义词】:日理万机、日夜操劳

  【反义词】:无所事事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没有时间休息

  【成语接龙】:

  【顺接】:给事黄门

  【顺接】:家衍人给—救过不给—口谐辞给—利口捷给—利口辩给—目不暇给—人足家给—日不暇给

  【逆接】:暗无天日—白虹贯日—百花生日—饱食终日—拨云睹日—拨云见日—不可终日—不见天日

  【逆接】:日上三竿—日下无双—日不我与—日不暇及—日不暇给—日不移影—日不移晷—日东月西

  【成语故事】: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汉高祖。

  刘邦刚做皇帝的时候,朝廷直接统治的领土不过十五个郡,其余的土地都封给有功的诸侯王,几乎恢复了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但是,这种做法在当时是必要的,不这样做就不能换得这些人攻打项羽,不能换得这些人对汉皇帝名义上的承认,也就不能换得统一与和平。

  为了求得一个安全的环境,必须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秦朝的各种规章制度都已经废除,新的还没有建立。为此,刘邦命丞相萧何制订一个国家根本大法使举国上下有法可循。

  萧何从县吏一直当到大臣,对民情比较熟悉。早在起义军进入秦都咸阳的时候,他就收取秦朝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等情况。他奉命后,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参照秦朝的制度,制定出了《九章律》。

  军事方面也得有个法令。韩信是位卓越的军事家。在帮助刘邦打败项羽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刘邦让他制定军法。

  大臣张苍是有名的历算家,刘邦叫他制定了有关历数、度、量、衡等的规章制度。

  他还命博士官叔孙通制定礼仪制度,使君臣之间有了规定的礼节,大家都能遵照执行。

  刘邦年轻时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了皇帝也没有读书的习惯。太中大夫陆贾喜欢读书写文章,还常常在刘邦面前谈论《经》《书》。刘邦每天处理政事已经非常繁忙,时间不够用,听多了就感到厌烦。

  有一次,他骂陆贾道:“我是骑在马上取得天下的,关《诗》《书》什么事!

  ”陆贾又耐心地说:“陛下是骑在马上取得天下的,可是能骑在马上治理天下吗?自古以来的圣君、贤王,都要研究治理天下的办法,文武不能偏废,国家才能巩固。”

  刘邦觉得陆贾说的话有理,便说:“好吧,你既然知书达理,就把秦朝为什么灭亡,我为什么取得天下,以及从古到今朝廷兴亡成败的大事,都写出来给我看。”

  不久,陆贾写出了十二篇文章。刘邦看后觉得很有启发,就把这些文章编写了一部书起名《新语》。

  刘邦还立下誓约,并叫人将分封功臣的文书用朱砂书写,铸成铁券,把它放在金属做成的盒子和石室中,然后藏在宗庙里面,以便永久保存。

  就这样,刘邦虽然每天忙得一点空闲时间也没有,但离他所要达到的规模还远得很。

  【成语寓意】:

  日不暇给这个典故显示了汉高祖刘邦虽从小读书不多, 文学修养不深, 但他善于用人,知人善任,充分发挥属下的特长,甚至使狗屠贩缯皆为所用。刘邦的故事说明了,要使事业成功,用人很重要,用人要讲究正确的方略。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日不暇给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指没有时间休息,形容事情繁多,时间不够用。

  运用示例

  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下》:“虽日不暇给,规摹宏远矣。”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青田命世大贤,敷布兵、农、礼、乐,日不暇给,何得有闲工夫做到这一件事?”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谁知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官幕两途拿轿子来接的渐渐有日不暇给之势。”

【成语日不暇给的解析】相关文章:

日不暇给的成语故事09-17

日不暇给03-05

西除东荡成语解析06-14

玩时贪日成语解析06-14

安如太山成语解析   06-14

言多必失成语解析06-14

身首异处成语解析06-14

人神共愤成语解析10-31

请自隗始成语解析06-14